构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措施新思路的探讨_第1页
构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措施新思路的探讨_第2页
构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措施新思路的探讨_第3页
构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措施新思路的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由烟粉虱作为传动媒介,传播的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的病害。该种病害在番茄种植主产区广泛发生流行,一旦流行减产率能够下降30%以上。尤其是在番茄越夏栽培过程中,爆发流行率最高,造成的危害最大,发病植株有时能够达到94%以上,产量降低能够达到70%。在进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流行条件,要从加强栽培管理,规范使用药物等诸多角度入手,构建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栽培安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绿色防控新思路,希望对更好地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率,保障栽培安全有一定帮助。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番茄是我们日常餐桌上重要的果蔬类产品,同时也是蔬菜生产中的最重要的种类之一,我国番茄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重要的番茄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有着悠久的番茄种植历史,当地所生产的食用番茄、加工番茄都具有很好的市场需求,在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在番茄栽培管理过程中,由于不规范的栽培管理以及药性不科学,导致番茄各种病虫害呈现出高发流行的态势。在番茄的多种病害当中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类危害较为严重的毁灭性病害,病害发生流行之后,减产率有时能够达到100%。为了有效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率,就需要加强发病情况的调查,不断总结防治工作经验并结合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和流行动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且合理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1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原特征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TYLCV主要通过昆虫媒介(烟粉虱)传播。感染病毒的植物会产生吸引烟粉虱的化学物质,从而吸引烟粉虱附着在植物上,并同时传播病毒。TYLCV的主要寄主植物包括番茄、辣椒、土豆、烟草等。其中,番茄是最常见的宿主植物之一。病毒进入宿主植物后,会引起黄化、卷曲和畸形的叶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TYLCV是圆形的单链DNA病毒,具有两个基因组(DNA-A和DNA-B)。DNA-A编码了复制蛋白和外壳蛋白,而DNA-B则编码了补充蛋白,它们共同组成了病毒颗粒。病毒复制依赖于宿主植物和昆虫媒介。病毒进入宿主植物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和表达。然后,病毒通过烟粉虱传播给其他植物。2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病规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通常在暖季流行较为严重。高温和湿度有利于烟粉虱传播TYLCV病毒,因此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该病毒易于传播和扩散。病毒主要通过烟粉虱传播给番茄植株。这种昆虫会吸食感染TYLCV的植株,并在吸食期间将病毒传播给健康植株,导致病毒在番茄群体中快速传播。TYLCV病毒能够在番茄植株上向顶芽和新生叶传播,而不会在茎部或果实等非新生组织上持久存活。这导致病毒传播主要发生在植株的新生组织部位,如顶芽、嫩叶等。另外病毒还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幼苗传播和接触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其中,烟粉虱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因为它能够迅速传播病毒,并广泛分布于番茄种植区域。一旦TYLCV感染了番茄植株,病毒会在植株内大量繁殖,并逐渐在植株整个体系中累积。这导致病毒感染的植株的症状逐渐加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3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原因3.1田间不当操作在定植、整枝、打杈、绑蔓等操作过程中,不当地操作或使用不卫生的工具可能导致植株受伤,包括机械创伤、划伤等。这些伤口可以为烟粉虱提供进入植株的入口,进而将TYLCV病毒传播给植株。田间操作中植株受损的组织可能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吸引烟粉虱等害虫前来觅食。当害虫聚集在损伤处时,TYLCV病毒也可能通过害虫的传播途径进入植株。此外,田间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植株受到营养失衡、水分胁迫等压力。这使得植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烟粉虱和TYLCV的感染。3.2烟粉虱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TYLCV感染了植物后,会在植物内部复制和繁殖。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植物的叶片和茎部。烟粉虱是一种刺吸类害虫,通过吸食被TYLCV感染的植物的汁液来获取营养。当它们寄生在感染了TYLCV的植物上时,吸食的同时也会摄入植物体内的病毒。一旦烟粉虱摄入了TYLCV,病毒会进入虫体并复制自身。经过一段时间,烟粉虱体内的病毒数量会增加。当感染了TYLCV的烟粉虱转移到健康植物上取食时,病毒会从虫体释放出来。病毒可以通过唾液和粪便等方式传播给新的宿主植物。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病症状TYLCV的潜伏期指的是从植株感染病毒开始到出现明显病症的时间。通常,TYLCV的潜伏期在番茄植株中为10~20d左右,但也可以更长或更短,具体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病毒株型、温度、植株品种等。TYLCV感染的番茄植株在潜伏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1]。典型的番茄黄化曲叶病症状包括:最早的症状是新生叶片和顶芽黄化,并且呈现弯曲或卷曲的形态。受感染的植株会出现叶肉变厚,而且叶片无法正常发育和绿化,导致植株呈现黄化、萎缩和生长迟缓的现象。叶片上可能会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瘢痕,这些瘢痕呈V字形或Y字形,延伸至叶脉。由于植株免疫力下降,TYLCV感染还可能导致花朵凋谢、结花率下降以及果实畸形或缩小。5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绿色防控5.1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番茄在连作过程中容易积累土壤中的病虫害。因此,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维护土壤的健康。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不平衡,如特定养分的丧失或过量积累。适时进行轮作,可以帮助调整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并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轮作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利于保持土壤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在制定番茄轮作制度时,可以根据上述因素以及具体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考虑,但没有统一的轮作年限适用于所有地区和情况。一般建议将番茄的轮作年限控制在2~4年之间,以避免连作难题。适宜轮作的作物包括了豆类,青菜类和耐病类的作物。豆类作物如豇豆、豌豆等,豆类植物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且对一些番茄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青菜类作物如油菜、生菜、芥菜等,这些蔬菜作物与番茄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态需求,可以有效减少共生病虫害的传播。耐病作物根据具体地理和气候条件,可以选择某些耐病性较强的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对番茄病害的传播风险。5.2选择高抗番茄品种选择高抗番茄品种是一种有效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策略。高抗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可以降低植株感染TYLCV病毒的风险。许多杂交品种被选育出具有抗TYLCV病毒的特性。这些品种常被标记为“TY”,例如“TY-1”、“TY-2”等。选择这些F1杂交品种能够提供更好的抗病性,并且杂交优势使其在生长和产量方面表现良好。在选择抗TYLCV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病害压力和种植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当地农业机构或种子供应商可能提供有关抗TYLCV品种的信息和推荐。为了进一步增加番茄抵抗TYLCV病毒的能力,可以在种植时组合多个抗TYLCV品种。这种混种可以减少病毒在种植区域的传播,提高整体的抗病性。目前具有较强抗性的番茄品种,主要包括了金鹏1828、金鹏8号、瑞星、大宝瑞星5号、罗拉、长风10号、农1305等几种。无论选择哪种品种,还都应该注意选择优质的种苗或种子,保持严格的病虫害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清除病毒感染的植株,控制烟粉虱等病毒传播介体的数量。避免连作和种植不同寄主植物,以减少病毒在土壤中的积累。同时还是要加强品种的更新换代一般来说,番茄品种的更新换代周期通常为3~5年。5.3调整定植期,避开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了解本地烟粉虱的活动季节和发病高峰期,选择在较少烟粉虱活动的季节进行番茄的播种。一般来说,烟粉虱活动较活跃的季节是暖季。通过提前在温室或育苗箱中种植番茄苗,可以在烟粉虱活动高峰期开始前将苗期移至田间。这样可以减少番茄在高峰期内受到烟粉虱传播病毒的风险。在烟粉虱活动高峰期时,采取覆盖措施(例如,纱网、农用布等)覆盖番茄植株,以阻止烟粉虱的接触,并减少传播病毒的机会。如果发现烟粉虱活动特别频繁且病毒传播的风险非常高,可以考虑推迟番茄的定植时间。这样可以减少番茄植株在烟粉虱活动高峰期内受到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在3月下旬完成定植,越冬茬番茄一般在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定植,这两个阶段都能够避开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5.3利用防虫网诱虫板防控烟粉虱5.3.1防虫网封控烟粉虱防虫网的采食一般是指网眼大小,即网孔的尺寸。烟粉虱较小,所以需要选择网孔尺寸较小的防虫网,以防止烟粉虱进入。根据烟粉虱的大小,通常选择网孔大小为0.8~1.2mm的防虫网。这样,能够阻挡烟粉虱的进入,但又保证足够的通风和光线透过。在番茄田间的支架或立柱上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将防虫网拉紧铺设在框架上。确保整个番茄田区域被防虫网完全封闭,包括顶部和四周。可以使用夹子、绳索或其他固定物品将防虫网与支架固定牢固[2]。防虫网的更换周期取决于使用情况和地理环境。一般来说,防虫网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户外环境中而受到破损或老化,建议每年至少更换一次。但如果发现防虫网有明显的破损或不能有效阻止烟粉虱进入,应及时更换。5.3.2诱虫板防控烟粉虱诱虫板的安装高度应该与番茄植株的高度相匹配。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将诱虫板安装在离地面30~50cm的位置。这个高度有利于吸引和捕捉飞行中的烟粉虱。诱虫板的密度取决于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种植区域的大小。通常建议在番茄田间设置20~30张/667m2诱虫板。如果病虫害较严重,可以适当增加诱虫板的密度。防控期间应定期更换以保持其吸引力和效果。更换频率视病虫害情况和环境条件而定,一般建议每10~15d更换一次。如果病虫害较为严重,或者环境条件湿润,更换频率可以适当缩短[3]。此外,还应该注意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诱虫板可供选择,如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番茄烟粉虱对黄色比较敏感,因此常用黄色诱虫板更具吸引力。定期检查诱虫板上的病虫害数量和种类,并及时清除粘附在板上的虫子,以保持诱虫板的效果。单独使用诱虫板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烟粉虱,因此建议结合其他防控措施,如合理使用生物农药、灌溉调控和增加天敌等。5.4糖醋液防控烟粉虱糖醋液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防控方法,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糖醋液的配方比例为糖∶醋∶水=1∶3∶10。将糖、醋和水混合均匀,即可制成糖醋液。若想提高诱杀效果,可以添加适量的农药,如阿维菌素、吡虫啉等,但需按照农药说明书进行使用[4]。设置3~5个/667m2糖醋液诱捕器。设置数量可根据田间烟粉虱发生密度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糖醋液诱捕器应设置在田间较为显眼的位置,如道路两侧、田块入口等。同时,要避免设置在植株茂密的地方,以免影响诱捕效果。定期检查和更换,一般每周更换一次。在烟粉虱发生高峰期,可适当缩短更换周期。同时,要定期清理糖醋液容器内的杂质,以确保诱捕效果。5.5害虫天敌防控烟粉虱害虫天敌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降低烟粉虱等害虫的危害。常用的害虫天敌有丽草蛉、异色瓢虫、澳洲瓢虫、食蚜蝇等几种。丽草蛉是一种捕食性天敌,专捕食烟粉虱、叶螨等小型害虫。异色瓢虫具有很强的捕食烟粉虱能力,尤其对成虫和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澳洲瓢虫是一种专捕食烟粉虱的瓢虫,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食蚜蝇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可以捕食烟粉虱、蚜虫等多种害虫。天敌的释放时机要选择在烟粉虱发生初期或高峰期来临前。这样可以确保天敌在害虫数量较多时发挥最大的防控作用。大棚释放量要根据田间烟粉虱发生密度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而言,每667m2田块释放丽草蛉2000~3000头、异色瓢虫1500~2000头、澳洲瓢虫1000~1500头、食蚜蝇2000~3000头左右。害虫天敌的释放频率取决于田间烟粉虱发生情况和天敌寿命。一般而言,每隔7~10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在烟粉虱发生高峰期,可适当缩短释放间隔时间[5]。在使用害虫天敌防控烟粉虱时,要根据当地烟粉虱的发生情况和田间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天敌种类进行释放。害虫天敌释放后,要密切关注其在田间的分布情况,适当调整释放位置,以提高防控效果。害虫天敌防控烟粉虱时,要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如黄板诱捕、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烟粉虱危害。5.6番茄黄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