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解析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解析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解析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解析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初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物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7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4上·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A.0.5m B.1m C.2m D.5m【答案】C【详解】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为1.65m到1.85m之间,由图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两个头的高度左右,大约为2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把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在发生变化B.发声体的响度在发生变化C.发声体的音色在发生变化D.发声体的音调和响度都在发生变化【答案】B【详解】AD.波形图中振动的频率看相同时间重复次数,从图中可得发生物体振动频率未发生变化,频率决定音调,则音调未发生变化,故AD错误;B.发声体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在波形图中上下高度差反应振动的幅度,则由图可知振动幅度逐渐变小,响度随之发生变化,故B正确;C.发声体音色由发声物体决定,在波形图中由波的形状反应其音色,则由图可得,波形未发生变化,故C错误;3.(2023上·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是关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立春——冰化成的水,这是凝固放热的现象B.白露——早晨的露珠,这是汽化放热的现象C.霜降——枝头上的霜,这是液化吸热的现象D.大雪——亮晶晶的雪,这是凝华放热的现象【答案】D【详解】A.立春——冰化成的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吸热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白露——早晨的露珠,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是液化放热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降——枝头上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这是凝华放热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大雪——亮晶晶的雪,雪是高空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这是凝华放热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4.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鉴别一个实心的金属球到底是不是铁做的,只需测出它的密度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B.飞机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C.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为了演员的人身安全,房屋构件的道具常利用密度较大的材料【答案】C【详解】A.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但是有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因此鉴别一个实心的金属球到底是不是铁做的,只需测出它的密度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要准确的鉴别它们,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故A错误;B.飞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才能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质量,以适应其工作的要求,故B错误;C.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故C正确;D.拍摄房屋倒场伤人的特技镜头时,为了演员的人身安全,房屋构件的道具常利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由可知道具的质量较小,以防伤人,故D错误。故选C。5.(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答案】D【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两个人都在运动,并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选D.6.(2024上·广东深圳·八年级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校联考期末)下列关于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如图甲所示,通过调节,烛焰通过小孔可以成等大、缩小、放大三种虚像B.如图乙所示,潜望镜能看到水面上的景物是因为光的反射C.如图丙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种单色光D.如图丁所示,漫反射时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详解】A.小孔成像,通过调节物距、像距,可以成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利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事物,是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改变了光路,故B正确;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C错误;D.漫反射时反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同样遭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7.(2024上·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失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物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同样重要,下列器材使用正确的是()A.木块的长度为1.6cmB.温度计的使用C.天平在测量前调平D.量筒读数时【答案】D【详解】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且读数需要估读,所以测得物体的长度约为1.60cm,故A错误;B.实验室温度计在读数时,玻璃泡要完全的浸没在液体中,故B错误;C.天平在测量前需要将游码移至零刻线的左侧后,再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故D正确。故选D。8.(2024上·广东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拍出了物理书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现要拍出如图乙所示的照片,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照相机靠近物理书,镜头向后调节B.照相机远离物理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远离物理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物理书,镜头向前调节【答案】B【详解】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乙图中照片小些,即像小一些,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照相机远离物理书,镜头向后调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铁一中学校考期中)老郭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下图甲,再拍下图乙,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一小汽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向东运动B.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是静止的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向东运动【答案】B【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静止,故A错误;B.大巴相对于路灯向西走了,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故B正确;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位置向西移动,故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B。10.(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A、B两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甲。规格相同的瓶分别装A、B两种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时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盘液体的质量大 B.右盘液体的密度大C.左盘瓶里装的是A液体 D.两种液体的密度相同【答案】C【详解】A.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此时的游码归零,且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说明横梁仍然平衡,则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即两个瓶子和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规格相同(两瓶子的质量相同),所以左盘液体的质量等于右盘液体的质量,故A错误;BD.两个瓶子中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左盘瓶中的液体体积小一些,由可知左盘中液体的密度大于右盘中液体的密度,故BD错误;C.由图甲可知,体积相同时,A液体的质量较大,由可知A液体的密度较大,所以左盘瓶里装的是A液体,故C正确。故选C。二、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答案】【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12.如图,请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答案】【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13.(2024上·广东中山·八年级统考期中)已知某种疫苗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保温盒。(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选填“A”或“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选填“铝合金”“发泡塑料”或“砂石”);(3)进一步分析其原理:低温物质在运输途中发生(填物态变化)而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冷藏效果。【答案】B发泡塑料熔化吸收【详解】(1)[1]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所以温度低的气体会下沉,为使药品处于低温环境,应放在B位置,在A位置放置低温物质。(2)[2]这种药品要求在低温环境下存放,要求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不从外界吸收热量,包装盒应具有导热性能差的特点,提供的三种材料中发泡塑料的导热性能最差,故选发泡塑料为保温盒填充材料。(3)[3][4]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在运输过程中,低温物质在0℃以下熔化,熔化吸收热量,使冷藏盒内温度低于0℃。14.(2023上·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眼睛、显微镜、望远镜和投影仪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里面有眼睛的晶状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投影仪的平面镜和镜头。(1)其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有:,其工作原理与放大镜相同的有,利用光的反射的有:;(以上3个空格均选填图中序号)(2)图甲中是眼,要戴上透镜来矫正;(3)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是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物体调节,同时投影仪应适当屏幕。(选填“远离”或“靠近”)【答案】①⑤②⑥④⑦近视凹倒远离【详解】(1)[1]眼睛晶状体是将远处的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望远镜的物镜、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2]显微镜中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与物镜所成的实像距离较近,距离小于一倍焦距,作用所将实像再次放大,所以它们相当于放大镜。[3]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是将光线反射到载物台上,增加载玻片亮度;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到屏幕上,它们都利用光的反射。(2)[4][5]图甲中,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是晶状体变厚了,是近视眼,要戴上凹透镜来矫正。(3)[6][7][8]投影仪的物距在1到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此时物距变小,像就变大,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物体调节;为了在屏幕上成清晰的像,根据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所以投影仪应适当远离屏幕;投影仪要倒插幻灯片,所以在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各6分,共18分。15.如图是小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怡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小怡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5)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块不透明的白纸,则在蜡烛A侧观察不到的是(选填“蜡烛A的像”、“蜡烛A的像和蜡烛B”或“蜡烛B”)。【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距离大小不能虚蜡烛B【详解】(1)[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刻度尺能测量距离,它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3]若选取大小不同的蜡烛,无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所以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4][5]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6]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此时不能看到的是蜡烛B。16.(2024上·广东中山·八年级统考期中)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3)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4)分析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5)将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现象,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答案】自下而上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98<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BA【详解】(1)[1]实验时,酒精灯要用外焰火加热,所以要先固定酒精灯再安装其他器材,即自下而上安装器材。(2)[2]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是错误的。(3)[3][4]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8℃;气压低,水的沸点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4)[5]由图丙可知,从第10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持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5)[6]水刚开始加热时,不产生气泡;水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由于此时上半部分的水温比下半部分的水温低,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会遇冷液化,气泡逐渐变小;水沸腾后,气泡从下往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所以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BA。17.(2024上·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怡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1)实验前,小怡同学应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在;(2)小怡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1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2所示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则人眼在图中(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小怡同学将图1中的透镜换成焦距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可将烛焰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能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睛的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同一高度放大投影仪A右近视【详解】(1)[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光屏的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2)[2][3]由图1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了该原理。(3)[4]图2中,物距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此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在A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5][6]小明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会在光屏前成像,故将烛焰向右移动,像才会向右移动,承接在光屏上;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发散透镜,成像才会成在光屏上,而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是发散透镜。五、计算题:9分18.(2024上·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一次王先生出门去办事,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求:车号:奥AXXXXX乘车时间:7:30下车时间:7:40单价:2元/km里程:7km金额:20元(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10min;(2);(3)1h【详解】解:(1)由车费发票可知,上车时间,下车时间,则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2)由车费发票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7km则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由可得,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需要的时间为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10min;(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42km/h;(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1h。六、科普阅读:12分19.(2024上·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曾侯乙尊盘是战国盛酒礼器的巅峰之作,精美细腻的镂孔附饰,证实了在2400年前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登峰造极。史料记载:“油蜡一斤虚位,填铜十斤。”小明想仿古失蜡法,铸造一只铁制容器,步骤如下:(1)曾侯乙尊盘最可能是下表中的哪种金属铸成的;常用金属密度表()金19.3铅11.3银10.5铜8.9青铜8.5铁7.8锡7.2铝2.7A.铝

B.铁

C.青铜

D.铅(2)失蜡法铸造中,利用了铁制容器与蜡模相同的量是;A.温度

B.密度

C.质量

D.体积(3)小明对失蜡法中的蜡块进行了如题图的测量:

题18图①小明用题图甲的方法测得蜡块的体积是;②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时,指针偏转情况如题图乙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将蜡块从水中取出后放在天平的右盘,用天平测量蜡块的质量,这样测得的蜡块的密度偏,原因是:;③改进方案后,天平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