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2023上•山东青岛•八年级校考期末)

鸥遇巷燕

鸣于海滂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乐依人焉,故。”

燕日:“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现之,子其病矣。“鸥:“吾病

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日:“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枝②其爱乎?“鸥日:‘‘子谓人于我,爱

乎,惜乎?燕曰:“皆无之。”鸥口:“吾以傲盯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印以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

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去燕泥污其人。因怒而逐之,然于是始思鸣言。

【注释】①野:不受拘束。②枝(zhi):嫉妒。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其薄矣病:困苦“

B.不若子之际于病昧:掩盖、隐藏。

C.子谓人之于我谓:认为、说。

D.燕不阿而去喻:比喻。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若病矣?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而——吾病四有不病者存然后知生于忧患顾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之——子之病我者女子之嫁也(《富贵不能淫》)

D.以——我以依人而处请?军礼见(《周亚天军细柳》)

3.下列各句句式与“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湘同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B.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巷燕马海鸥相比,巷燕的生活比较安适。

B.海鸥对巷燕解说了自己不喜欢依附于人的理由,巷燕不想接受。

C.作者意在劝告人们要独立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D.从这个故事中还能看出,爱与恨、福与祸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道理。

5.翻译、断句题

(1)请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2)请用“尸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烫。

【答案】

1.D

2.C

3.A

4.B

5.(1)因此发怒赶走了燕子,家燕在这个时候想起了海鸥的话。

(2)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词语意思。

D.有误,句意:家燕不明白(海鸥的话)离开了。喻,明白。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舒缓语气/加强反问语气;

B.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C.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不同,连词,因为/介词,用:故选Co

3.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意思是:我因为不被人怜爱,所以也不被人厌恶。“见”表示被动关系,这是一个

被动句。

A.句意: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B.句意: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省略了“之”,是省略句:

C.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于中庭”是后置状语,是倒装句;

D.句意: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是判断句。故选Ao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B.有误,根据“燕不喻而去”可知,不是巷燕不想接受,而是它没有理解;故选B。

5.(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怒,发怒:逐,驱赶:始,才。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

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

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这以后,(一次)巷子里的人正在吃饭,燕衔泥掉下来污染了他们喝的汤。“其后”表明

是在某种情况之后,应断开;“巷人方食”主语为“巷人”应断开:“燕泥污其羹”中“燕泥”做主语,应断开。

据此断句为: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卖。

参考译文:

海鸥在小洲遇到家燕。

家燕对海鸥说:“我到你的住所(来看你),你却不到我那地方去,为什么呢?"海鸥答道“我性恃

孤傲而且不愿受拘束,不喜欢依靠着人(生活),所以才这样的。”

家燕说:“我因为依靠人居住,所以狂风中能有阻挡,冷雨中有遮盖,烈日下有庇护。由此看来,你

的生活是多么困苦啊。"海酹答道:“我生活困苦却能像没有困苦一样的生存,不像你生活在隐藏着的困

苦之中自己却不能看到。”

家燕又说:“我得以依整人,是因为人不讨厌我而且还怜爱我,你认为我有困苦,(恐怕是)嫉妒我

被人怜爱吧。”海鸥说:“你说人对我,怜爱吗,厌恶吗?”家燕说:“都没有。”海鸥说:“我因为孤

傲无束自由闲适,人的好恶也就谈不上了。就拿人对我的态度,我因为不被人怜爱,所以也不被人厌恶。

然而这样看来,被人怜爱多么危险啊!”

家燕不明白(海鸥的话)离开了c这以后,(一次)巷子里的人正在吃饭,燕衔泥掉下来污染了他们

喝的汤。巷子里的人因此发怒赶走了燕子,家燕在这个时候想起了海鸥的话。

(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寺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逸,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旁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宛谷忘反。横柯上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

B.天下独绝沿溯阻绝

C.千丈见底大兄何?事之晚乎

D.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

7.月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阳到桐庐间一百多里山水的总体印象。

B.文章写富春江水之清、水之深和水之变换,很有特色,突出了匚水之“异”。

C.山中好鸟嘤嘤鸣叫,反衬蝉鸣和猿啸的凄异难听,突出后面两种声音不和谐。

D.作者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富春江山水图,也写出了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答案】

6.D

7.①(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②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8.C

【解析】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从/如果;

B.不同,独一无二/断:

C.不同,看见/了解;

D.相同,飞奔的马:故选D。

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从,随着:东西,向东或向西。

②中重点词语有:经纶,筹划、治理:窥,看见。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山中好鸟嘤嘤鸣叫,写出了山林的热闹,题干“反衬蝉鸣和猿啸的凄异难听,突出后面两种声音不

和谐”错误。故选C。

参考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按照自

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

斐,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

远处伸展;群山竞争者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

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呜,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

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好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

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

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2023上•吉林长春•八年级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英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谓侍臣臼:“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jil)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

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日:“内外治安臣不

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2)困于心,简于虑()

(3)唯惧不经()(4)谀自古所希()

10.请用“产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II.请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扑。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出自乙文的一个成语是:。

(2)两个语段分别怎样论证治理国家的注意事项?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9.违背同“横”,梗塞、不顺害怕,恐惧真正,确实

10.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II.(1)(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F。(2)治国就像治病一

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修养护理。

12.(I)居安思危(2)语段甲是从个人成才推广到国家兴亡,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经受

内外的艰苦磨练;语段乙是通过君臣对话,把治理国家比作治病,证明了一个国家即使现在内外安宁,

也仍然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的观点。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

(2)句意为: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3)句意为: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惧:害怕,恐惧。

(4)句意为: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诚:真正,确实。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国内

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内外治安”是“臣不以为喜”

具体指代的内容,中间可断开;“臣不以为喜皿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是并列关系,中间可以断开,故可断

句为: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卜居安思危耳。

II.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

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同“增”,增加。

(2)虽:即使。尤:尤其、格外。宜:应该。将护:修养护理。

12.(I)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结合乙文“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可知成语是

居安思危。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结合语段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是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

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

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

常会灭亡。这是从个人成才推广到国家兴亡,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经受内外的艰苦磨练;

结合语段乙“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遮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供

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意思是“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

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

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

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赤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文章通过君臣对话,把治理国家比作

治病,证明了一个国家即使现在内外安宇,也仍然要提高静惕,防止祸患的观点。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间被尧起用,传说从筑J啬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生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

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奥从奴隶市场被厥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大将要将降下

重大的费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

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

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

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

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

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

从,这其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

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

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2022上•吉林长春•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域民不以封遍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助之至,亲或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或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舜发于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具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平去之,病且

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

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

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褰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

将。

13.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在下面的表格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作者名、字

内容选文

朝代、学派作者观点(填原文)

甲文②

①孟子:

乙文③

丙文此空不填④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甲、乙】选文中的意思。

(1)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2)亲戚畔之一

(3)而后地(4)行哪乱其所为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丙】选文中的意思。

(1)做信任不疑(2)非徒愈病

16.丙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A.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B.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C.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偌得良医可速愈也。

D.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17.选文中划直线的句子任选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8.【乙丙】选文中作者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13.①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儒家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④拔贤材,收众

策,不惮改作

14.(1)极点(2)同“叛”,背叛。(3)了解,明白。(4)违背

15.(I)如果(2)只,仅仅

16.B

17.①人们安分随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②(我们)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18.两文作者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解析】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

代工表人物。

②根据甲文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作者观点。

③根据乙文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作者观点。

④根据丙文中的“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可知作者观点。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至,极点。

(2)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句意:才能被人们了解。喻,了解。

(4)句意:使他做事不顺。指,违背。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如果完全信任,没有怀疑。倘,如果。

(2)句意:不仅仅治愈了疾病。徒,只,仅仅。

16.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以上两种情况都达不到了,疾病已在身体内,如果得到良医的医治,可以快速的痊愈。分析句意可

知,“而”是一个连词,其前应断开。“若得良医”是“可速愈也”的条件。故断句为:此二者皆己不及/而病在

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故选B。

17.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①其,代词,人们。安时,安分随时。固,本来。病,生病。

②固,巩固,这里是使……巩固的意思。以,凭借。之。的。

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乙文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作者认为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

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句话

表现了作者对于人才的看法。人才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要,所以君主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根据丙文中的“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可知,作者的愿望是希望

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

大的幸运了。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于人才的看法,作者认为只要君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国家就会长治

久安,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

故,两文作者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参考译文:

【甲】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迂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

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

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

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

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传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

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效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

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

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

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

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

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戒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

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丙】现在天下的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定时调养身体使之舒适,本不会得病了;疾病在皮

肤时,医生能把它治好,病去并且身体安康。以上两种情况都达不到了,疾病已在身体内,如果得到良医

的医治,可以快速的痊愈。天下存在的弊端,形势已经像这样了,在可以医治的时候,皇上有选拔任用了

良医,倘若对他们深信不疑,听从他们的安排,不仅仅治愈了疾病,还会让百姓延年益寿。

如果这个时候,假使良医不能用尽他高明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端会越积越深。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

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

(2022上•山东青岛•八年级校考期末)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人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竣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毅弓

等,持满。天于先驱至,不得入。光躯曰:“大于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用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

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

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

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蓑者窕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

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

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

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日:“陛下不能将兵运事强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狡,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军霸上军:军队。

B.天子电零至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C.信尝迎樊将军哙过:超过。

D.大王乃肯晒臣临:将要。

2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大王乃肯临臣

B.军细柳,以备胡河曲智叟亡以应

C.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D.祝兹侯徐厉为将军何为为我禽

2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符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全文并没有过多地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

点。

B.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

将军。

C.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艮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D.两篇短文均出自《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金

书分为本纪、世家、歹U传、表、书五种体例。

23.翻译句子。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答案】

19.B

20.B

21.A

22.D

23.(I)皇帝被周亚夫的行为所触动,脸上的神情也有所变化,于是改变了坐车的姿势,站起来俯身用手

扶在了横木上。

(2)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A“军霸上”的意思是驻军在新上。军:驻军。

C.”信尝过樊将军哙”的意思是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过:拜访丁

D.“大王乃肯临臣”的意思是大王怎么肯光临。临:光临。故选B。

20.本题考查•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副词,才/副词,竟然:

B.都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C.动词,前往/助词,无实义;

D.动词,担任/介词,被;故选B。

2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般来说,

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陛下不善丁•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其中“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将“构成转折关系,“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得出结果,进行总结。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故选A。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D.有误,《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D。

2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陪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为动:被感动: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

作动词,指扶轼;

(2)上:皇上;益:更加:善:好:何为:为什么:为:被。

参考译文:

甲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

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林门的军营,直接奔-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

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3都披挂钻甲,手拿筑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法。天子的先导跑到军

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

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

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

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绥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

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点

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正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

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殳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贽了周亚

夫很久。

乙文: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却又希望被重

用,在家闷闷不乐,以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哈将军,樊哈跪拜送迎,自

称臣子,说:“大王怎么克肯光临!”林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和樊啥你这般人[可伍的啊!“皇

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

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

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

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取到的。”

(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迂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人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抹门;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般弓

粤,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福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

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售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竦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军箱上/之细柳军

B.其将阿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冏

C.天子耳至/旦焉置土石

D.于是天子乃按辔你行/馀以杓酌油沥之

25.把“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芳军。“'翻译成现代汉语。

26.卜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率领队伍来到了霸上和棘门两个军营,队伍长驱直入,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

B.汉文帝慰劳细柳军营时,先遭拒入,后来得到军令放行,也只能下马慢行进入军营。

C.汉文帝没有因为严格的军营规定贬责周亚夫,反而认为他这样做才不易被外敌侵犯

D.全文用正而与侧而描写及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特点。

【答案】

24.D

25.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了•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26.A

【解析】

24.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军:驻扎/军营;

B.固:必,一定/固执或顽固:

C.徐:将要/况且;

D.徐:都是“慢慢地”的意思:故选D。

2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

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使:派:使:使者:劳:慰问。

2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A."也只能卜.马慢行进入军营”有误,“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的意思是:于是文帝就控制着马慢慢走。汉文

帝按照将军的规定控制马绳慢行进入军营,并没有下马。故选A。

参考译文:

(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犯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在霸上驻军:任命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在棘门驻军;任命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在细柳融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备

匈奴进犯。

文帝亲自慰劳军队。(文帝一行)到霸上和林门的军营,都是直接就快马进去了,将军以下的将士都

监着马迎送(文帝)。等到(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们身披铠甲,磨快兵刃,手持弓弩,满弓。

文帝的先驱到了,赶着马要进去,不能进去。先驱说:“天子就要到了。”看守军营大门的都尉说:“将

军下命令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命今,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一会儿,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去。

于是文帝就让使节命令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劳军队。“亚夫才下命令打开军营大门。看门的兵

士告诉陪同文帝的车马队伍说:“将军命令,军营里不能崎快马。”于是文帝就控制着马慢慢走。到了军

营,将军亚夫手拿兵器行礼说:“身看甲胄的人不能拜见,请让我用军礼来行礼。”文帝被(亚夫)感动

了,正色扶着车。(文帝)派人表示满意:“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行礼完毕之后就走了。

(大家)一离开军营大门,大臣们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个人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

门的军营,像儿戏一样,那种坚固是可能被偷袭然而俘虏的。至于亚夫,又怎么能够被侵犯呢?“人们久

久地称赞他。

(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王小红觉得下而两段文字,非常有品读的价值,想推荐给大

家,请你结合注释,帮助她完善几条推荐的理由。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砍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子在俅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日:“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

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由杂揉,房沽④纷然。归舍己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⑥野矣。放杖而笑,

孰为得失?过⑦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

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己卯:指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②僧州:今

海南岛,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于此。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少数民族人士。④屠沽:文中指

卖肉、卖酒的人。⑤关:门栓,文中指门。⑥再:第二次。⑦过:即於过,字叔党。苏轼幼子。⑧韩退

之:唐朝文学家韩愈,他在《赠侯喜》一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海(浅水处)。”

27.【理由一】:古汉语词语充满魅力,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例如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语中除了()选项,意思都不相同。

A.有老书生数人来迎人恒注,然后能改

B.禺月嘉夜清荣峻茂,县多趣味

C.怀民亦未寝,相与少于中庭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D.先生能一审乎入则无法家拂士,当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8.【理由二】:文言文语言凝练又不失美感,准确地翻译后仍会充满魅力,例如甲段中的',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存交横”一句可翻译为::乙

段中的“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一句可翻译为:

29.【理由三】这两篇文章都是苏轼的作品,虽然二者创作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表现出的心境却

颇为相近。请你帮助王小红把你感受到的这两篇文章所表达出的共同心境写山来,作为推荐的理由。

【答案】

27.C

28.庭院中的月光就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苻交错其中。

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

29.示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合乎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

A.拜访/犯错误:

B.美好/确实;

c.散步/散步;

D.出游/在国外:故选C。

2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句中重点词语有:

①庭卜.:庭院:如:像:空明:澄澈透明;交横:纵横交错。

②何:为什么;盖:大概。

29.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依据(甲)文写作背景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本文表达了作者贬谪的

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依据(乙)文写作背景

和“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可知,本文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

境。据此可知,两篇文章抒发作者共同的心境是乐观豁达。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

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

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悦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便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

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

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然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C]已卯上元年,我在僻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走走

呢?"我很高兴地答应他们,走到了城西,走进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做

买卖的人也是杂乱的样子。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拄杖,不禁笑

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苏轼小儿子)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

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兔归乡里布衣环堵⑦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

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萧州驿。锚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

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④,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

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注释】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

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④命表:命,指派,差遣;表,写奏章。

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还次蒲州驿次:经过,路过。

B.申法,告事不实准:依据,按照。

C.虽有反半,此则不然坐:定罪。

D.御第往太原第:只管。

31.用标出下面句了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肃然自得。

3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

3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张嘉贞的形象特点。

【答案】

30.A

31.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32.(1)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

(2)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

33.胸怀大志,安贫乐道,才能超群。

【解析】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有误,句意:回来时住蒲州驿站。次:停驻,住;故选A。

3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着粗布衣衫住在四围土墙的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