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中考重点文言文汇总
一、目录: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二章
(二)七年级下册:
1.《孙权劝学》
2.《陋室铭》
3.《爱莲说》
4.《河中石兽》
(三)八年级上册:
1.《二峡》
2.《富贵不能淫》
3.《答谢中书书》
4.《生于忧患,死干安乐》
5.《记承天寺夜游》
(四)八年级下册:
1.《桃花源记》
2.《马说》
3.《小石潭记》
4.《虽有嘉肴》
5.《北冥有鱼》
(五)九年级上册:
1.《湖心亭看雪》
2.《岳阳楼记》
3.《醉翁亭记》
(六)九年级下册:
1.《鱼我所欲也》
2.《出师表》
3.《普刿论战》
4.《送东阳马生序》
5.《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课标内各年级重要篇目:
(一)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二章
(先秦)佚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为政》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颗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硫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了•臼:“二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兔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
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
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
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
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
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
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罔(晡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ai):疑惑。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箪:占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二
肱(g6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二)七年级下册:
1.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
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
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J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
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
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
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二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学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6):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
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二士,读书人。
即:就。
更(geng):另,另外。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2.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
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
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
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i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oushi):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
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l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
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二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6ngrii):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o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
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
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舌L: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U):(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
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3.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要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请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
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
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
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
就很多人了!
【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u)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d):洗涤。
清涟(liG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d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e):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灵前的标志”)
鲜(xifi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4.河中石兽
(清代)纪陶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杷,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秫,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
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
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把,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
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
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
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
再冲刷,石头乂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
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
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此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石兽,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此处指寺庙门前石
雕。
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河干(gGn):河岸。干,岸。
圮(pi):倒塌。
沉焉(yan):沉没在这条河里。售,兼词,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求:寻找。
竟:终了,最后。
棹(zhdo):名词作动词,划(船)。
曳(区):拖。
铁钿(pd):农具,用于除草、平土。杷,通“耙二
讲学家:讲学先生,以向生徒传授“儒学”为生的人。
设帐:设馆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
道理、规律。
是非木柿(fei):这不是木片。是,这。柿,削下来的木片。
岂能:怎么能。
为:被。
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ydn):埋没。
颠:颠倒,错误,一作“眦,荒唐。
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为:认为是。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盖:因为。
啮(nid):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kdn)穴:坑洞。
倒掷(zhi):倾倒。
如是:像这样。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遂:于是。
溯(sCi)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既然这样。
则:那么。
但:只,仅仅。
据理臆(yi)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yti):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三)八年级上册:
1.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干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
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
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苴盛,确实趣
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K声音鸣
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
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亳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d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i):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ang):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
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峨(ydn):极高的山峰。绝:极。蛾: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很。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属(zh。: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喈”鸣叫。
巴木: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dng):衣服。
2.富贵不能淫
(先秦)孟子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
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
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
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是这条正道;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乂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忠、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诫。
女(rti):同“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
违:违背。
乱:扰乱。
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以:把。
顺:顺从。
为:作为。
正:正理,及基本原则。
道:方法。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实现。
,志、:向。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3.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II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
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答:回堂。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
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
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
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I出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S:又。与(yd):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
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
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
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
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上,在外没有与之
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
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i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
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宙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
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发:起,指任用。
联(qufi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联,田间水渠。
傅说(3yud):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乂作便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
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
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举:被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6):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c
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
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迟,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士:狱官。
孙叔敖(G。):篇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
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海:海滨。
百里奚(Xi):又作百里侯。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
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
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段羊皮赎之。”楚人于
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殁大
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翁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
《史记・秦本纪》。
市:市井。
故:所以。
任:责任,担子。
是:代词,这,这些。
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必:一定。
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心志:意志。
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体肤:肌肤。
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所为:所行。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曾益:增加。曾,通“增二
能:才干。
恒:常常,总是。
过:过错,过失。
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
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
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
放
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咸商歌,桓公异之J甯戚,春秋时卫国人。
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日:“南山砰,
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肝,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
以为大夫。
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知晓,明白。
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bl)±: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冢。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恒:常常。
亡:灭亡。
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5.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元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口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
光照在庭院里像枳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
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
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
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芳: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苻,存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6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
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二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
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四)八年级下册:
1.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骤,而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
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二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
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一步,突然变
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
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
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
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
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
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
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
自乂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J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
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
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3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
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
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M)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闲。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皙(tid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髻,古
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皙: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于是很惊讶。乃:于是就。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d。):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
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
间隔:隔断,隔绝。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C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至:到。
停:停留。
辞:辞别。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I口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i)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立即。
遣:派遣。
寻问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复: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隐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未:没有。
果:实现。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2.马说
(唐代)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
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板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口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口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
它。这样的马,虽然有口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
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注释】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d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l):同“祇”,只,仅。奴隶人:古
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dn)死于槽(c6o)杨(li)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
死。于:在。槽杨: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出名。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i):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m),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食马者:食,通“饲”,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是:这样,指示代词。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能:本领。
足:足够。
才:才能。
美:美好的素质。
外见(xidn):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求:要求。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口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才能。尽(2):
竭尽,发挥出。
鸣:马嘶。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拿。
策:马鞭。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二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知:懂得,了解,认识。
3.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琼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
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
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
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
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
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元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塞气入骨,幽
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
叫做奉壹。
【注释】
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d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用I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工质装饰物。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氐(chi),为屿,为雄(kan),为岩:成为城、屿、蛾、岩各种不同的形状。t氐,水中高地,屿,小岛。
峨,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口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宜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
分布。澈,穿透,一作“彻二
怡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怡然:静止貌。
俶(ch(l)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Xi)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
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犬牙差(Cl)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q神寒怆(chudng)幽邃(SU1):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
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
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
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4.虽有嘉肴
(两汉)戴圣
虽有嘉看,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邦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
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
求。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
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e)”,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e)。命,《尚书》中的
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
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占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5.北冥有鱼
(先秦)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龌。鱼昆之大,不知其儿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儿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
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鲸。幌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鲸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
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
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
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鹅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
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