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1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2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3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4页
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文言文阅读

(2022•山西•中考真题)

王某日: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

日:“不愤不启,不俳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鹫③天下之学者,而

不使其蚤④为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必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人

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徘: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鹫:通"傲",傲慢。④蚤:通"早〃。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

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

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多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足者十四年。泊③北归,窗下石上,双

趺④之述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至L无早晚乜。圣贤之学

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

引穿乡晚学与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泊(ji):及c④趺(付):

同“附”,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嘉。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执()

(2)是()

(3)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第1页共149页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2022・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沛列。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排。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十折竺行,也不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

日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麒,至明教院,

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晡(3):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7.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8.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

析。

9.游记•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

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后来途径槐林,,夜宿于连云阁。

第2页共149页

(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

习古诗文。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国。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10.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灯语似珠B.好学不倦

11.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

12.悟其理•丰宫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

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句:______________;

怀旧空吟间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批注:______________。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第3页共149页

(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

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乙]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之尾,逐

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

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久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⑥》

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③费解•:不好理解。①弹词:一种把故事

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过目,观看。高学教育。⑥这是郑板桥在潍

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瞬儿,郑板桥之子。

1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小相I可的一项是()

A.萄堪励志勤读苞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B.无理实益必能犀补缺漏(《出师表》)

C.凡经史子集,皆宜涉消但当涉学,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D.荐能分门别类皆看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1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2)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16.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17.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2022・新疆•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照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夫二十有一年矣。

第4页共149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率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莺钝,排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单,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修,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误,以咨诵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1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身弓耕于南阳躬:鞠躬

B.当娄率三军奖:鼓励

C.至于以酌损承益:增加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

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

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

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

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捕,辅之;如

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

第5页共149页

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2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I"继之以死

D.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维之以死

22.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足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串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于至扶风之明年,始节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雷池其南。引添种树,以为休息

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

子义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怀③于野。忧者

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柞(bian):喜乐,欢欣。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星进亦忧,退亦忧()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始迨官舍()

(4)引旗种树()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第6页共149页

A.或异二者之为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D.以为休息之所

2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亭以雨名,志喜也。

26.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2022・安徽•中考真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工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目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

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阅微草堂笔记》)

【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筌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

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2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转转不弓已(2)求之下流,用颠固

(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搴山涧中塞(4)人力不能去去

2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水遂横流为害。

29.【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占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元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第7页共149页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年与时期()

④非学无以广才()

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人则无法家拂上

3.卜.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

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2021•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人名)。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硬的一项是()

A.有仙则冬(名称,名字)B.有龙则尾(神异)

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第8页共149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II居住环境I—I清幽宁静I

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1)IT高尚儒雅Ip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I_I(2)I—I超凡脱俗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

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跣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瓠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g页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学先帝以驱鸵。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罩驾钝,摧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单,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日侍坐备顾问奋不顾身

B.遂评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件头以身存国

C.庶萼驾钝再而衰,三而举举尽全力

D.至于斟酌损至香远旗清精慈求精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第9页共149页

3.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4.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卜.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

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

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累常平米,多作值尔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僧(zhan):稠粥。

(2021•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文)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坏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李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擘,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呼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1.卜冽加点词的解释不事项的一项是()

A.辿非不深也护城河

B.季而去之委托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阻

D.亲戚呼之背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对此理解不止砸的一项是()

A.文章主旨明确,高度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通过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嬴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君了•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精辟论断。

C.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使用了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第10页共149页

D.文章语言晓畅明白,精炼准确。论证时擅长蓄势。使用了对举、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2021•天津中考真题)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③房大窘,恐前后受其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房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共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帜,意暇我V房举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穿,盖以诱敌。

⑤狼亦焉矣,而顷刻两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g颐的一项是()

A.缴行甚远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政敌:敌人

C.屠奉起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卷寐:睡觉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一本坐于前

A.狼不敢尊B.一狼迪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屠自后断其股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

第11页共149页

胜。

(2021•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税①,米曰粳。粘者禾曰徐②,米日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可为酒只可为

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

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

(注释)①杭:音jfng。②检:音hi。

(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

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

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2.本文从种类、和播种时间四个方面来介绍稻。

3.稻系民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是“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

下联,表达对他的敬意。

上联:禾下乘凉梦

下联:____________

(2021•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

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都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人甚多,有裨

国用。于是目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

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客以一国之望,冒

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令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

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12页共149页

(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简:

(2)不亶以一国之望宜:

(3)含连卒会: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那令。

(2)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4.诸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2021•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乙文)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B.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C.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D.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2.公仪休不接受大家献鱼的主要原因是。(不超过8字)

(2021•山西中考真题)

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②。”虽不能至,然心乡③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

第13页共149页

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

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

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景行(xing):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止:语助词。③乡:同“向”。

1.小智同学想要知道“可谓至圣矣”中“至”的意思,他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出“至”的四项释义,他

应该选()

A.到B.到达了极点C.极、最D.通“致”,招致,达到

2.文中作者“适鲁”的原因是,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孔子的感情。(第一空用

原文填写)

(2021•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口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

贵日:“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

“白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情农。及至邑,则邸肆‘①无赌博,市易不敢噎争。夜

宿邸中,弓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木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

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力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

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an):驿站。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⑦部(chan)肆:店铺。

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用问日

(2)项更鼓分明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3.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第14页共149页

(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两篇短文,完成卜.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平!”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韭

学元以广才.#志元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始感学一蹴而就碗事论事功成名侬

B.结友而则别*来无恙久则重逢依依惜期

C.无以致远勤劳现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

D.意与日本本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第15页共149页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

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都认为

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0

(2021•广西中考真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却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倏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俘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懿,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资料链接)

第16页共149页

以下两则材料,与古邕州的两篇亭记有关。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启然,

爽电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入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蝎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复杖,逍遥成中。惟见孤鹤飞鸣

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胸臆无奇然。草亭阕寂,素影骗耻,月夜则积水,

空明鹤声朗吻,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词语示例加点字意义

32甲骨文名

一金文林

字源法行者体于树(1)_______

篆・

隶t*.

迁移法故里史事旁球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_______

(1)shu:①类别。②隶属。③是。

(2)zhu:①连缀;连续②(意念)集中在一

查字典展余为记(3)_______

点。③同“嘱”,嘱咐

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

3.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

第17页共149页

4.结合“北周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5.占人在写作上时常互有借鉴,借句取意或反意,比如,"徙倚欲何依”就借用了曹操《短歌吁》里的“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上面所链接的两则材料中也有此类用法,请找出一处,并写

出它借用了哪首(篇)诗文的什么句子,

(2021•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养③。于书无不读,朱真扣④其学,大惊曰:“此

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日:“昨雨后出街衙⑧,一舆

人自蹑⑪新履,白灰厂历⑪艮安街,皆杼地而蹈,扰扰⑫恐污共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活濡⑬,更不

复顽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拜:葬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

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

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