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八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8月31日,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主体活动之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推动“文化润疆”,摄取各地区优秀文化成果,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请进来,走出去”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将援疆省市优秀舞台艺术剧目“请进来”,使联结着各地区各民族人民情感的优秀戏剧文化汇聚一堂;另一方面组织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走出去”,将新疆文艺创作者自出心才、独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传播出去,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次展演既有《水月洛神》《屈原》等格调一新的创意剧目,也有深受戏迷推崇的黄梅戏,还有面向少年儿童的儿童剧。新疆人民也投入了极大热情,剧场人山人海,人群(),各绎不绝。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依旧兴味盎然,讨论的热潮迟迟难以退去。1.

请用正楷字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摄取(niè) B.联结(jié)

C.

推崇(chóng) D.兴味(wèi)3.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

序暮 B.

自出心才

C.格调 D.各绎不绝4.

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怀好意 B.

无动于衷

C.

摩肩接踵 D.

张目结舌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合称“孔孟”。B.

《昆虫记》是一部描写昆虫世界的科普作品,它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D.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6.

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诵读经典诗词,可以体会古代文人的情致。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沉醉在风光旖旎的荷塘深处;欧阳修《采桑子》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让我们徜徉在如梦如幻的湖光波影中;王维《使至塞上》中的“③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让我们穿行于苍劲雄浑的沙漠中。诵读经典诗词,可以修身养性。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迪我们保持本真;晏殊《浣溪沙》中的“⑤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引导我们涵养哲思;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⑥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激励我们报效祖国。二、活动(共13分)【活动一】览天下·畅游“民间艺术”园8月20日,“7.

下面是梅梅同学搜集的一则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内容。新疆大地上非遗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各类民间文化艺术,也造就了新疆丰沃的文化土壤。目前,全疆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920人,各级群众文艺团队2746支,成员共计5.6万余人。在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史诗《玛纳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民族乐器制作、桑皮纸制作、地毯织造等传统技艺继续传承发展……新疆将持续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扶持民间艺术节目、搭建传承发展平台、推进产业发展等举措,推动优秀民间艺术保护传承有序,彰显发展活力。8.

下面是惠惠同学撰写的活动感悟,但语序被打乱了,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它们饱含泥土芬芳、乡土味道;它们留住乡愁、孕育希望;它们有的历千年而不泯、经风雨而不衰,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和血脉。②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诞生于乡土人文,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③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珍贵财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④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反映了生动鲜活的民风民情,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是价值不可估量的珍贵财富。A.

②③④① B.

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9.

参加完本次活动后,光明中学学生会计划开展以“传承民间艺术”为主题的后续活动,准备邀请民俗社的王老师参与指导,梅梅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了一份邀请函(如下),其中有两处不妥,请你找出来并修改。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您好!为保护和传承身边的民间艺术,校学生会拟定于12月23日上午9点开展以“传承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活动,诚邀您莅临指导,同学们十分期待聆听您的拙见!2024光明中学

学生会【活动二】阅群书·采撷智慧果10.

本学期婷婷同学阅读了《昆虫记》,她给书中的一些昆虫制作了相关卡片。请仿照示例,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昆虫绰号理由萤火虫麻醉专家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效果立竿见影蝉①_______②___________11.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克难制胜,成就事业。”请从下面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A.《红星照耀中国》红军的长征精神B.《昆虫记》作者法布尔的科学精神答: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共30分)(一)古代诗歌阅读(2分)12.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即写“春望”所见,描绘了一幅城池残破、荒草丛生的凄凉景象。B.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忧愁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情感。C.

尾联写到诗人自己的衰老,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D.

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二)文言文阅读(12分)【甲】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B.

委而去之委:放弃。C.

寡助之至至:到达。D.

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5.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句提出中心论点,强调“地利”是克敌制胜最重要的条件。B.

文章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分析精微,议论恢弘,展现出极强的逻辑性。D.

文中孟子提出“人和”,强调做任何事都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乙】临武君①与孙卿子②议兵于赵孝成王③前,王曰:“请问兵要④。”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⑤。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选自《荀子·议兵篇》)【注释】①临武君:战国时楚国将领。②孙卿子:即荀子。③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的儿子。④兵要:用兵的关键。⑤壹民:亦作“一民”,使民心一致。16.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B.

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C.

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D.

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17.

请结合选文,概括荀子提出的用兵的关键方略。(三)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一个月后,就是外孙子的5岁生日,71岁的麦师傅决定给小孙子送一件亲手擀的小花毡。麦师傅1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花毡制作技艺,他祖爷爷也是做花毡的,到他已是第四代了。②制作花毡,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羊毛要最上等的,即从羊身上剪下来的毛,松软、雪白,是擀花毡的主料。做花毡的染料则直接影响花毡的品质,绝对不能用化学制品,几十年来麦师傅坚持用赤铁矿、孔雀石、青金石等纯天然矿物做染料。弹羊毛是体力活,胡杨木做的弹花槌一公斤多重,麦师傅左手举着木弯弓一上一下,右手不停地用弹花槌拨弄牛筋弦,弹一公斤羊毛约耗时一天,上上下下两千多次。他试过用机器弹羊毛,但是机器弹的羊毛中残留羊粪和杂草,不如手工弹的羊毛细致、干净、柔和、弹性好。接着开始擀花毡,摆铺、打湿、卷捆、压实,像擀面条一样反复擀,在一道道纷繁复杂的工序中,花毡逐渐成形。阳光穿过葡萄叶,在花毡和麦师傅的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悄无声息地拼出各种图案。老匠人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美的世界里,这是他重复了50多年却爱不够的日子。【材料二】①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地方传统技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且末县古城遗址和扎滚鲁克古墓中发掘出的文物,证明当地使用花毡的历史可追溯到两三千年之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新疆民间仍在广泛使用花毡,羊毛毡就是广受欢迎的用于居室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②新疆花毡、印花布纹样图案丰富、色彩鲜艳,反映了新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有着很高的人文和艺术价值,是新疆工艺美术的精华。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城乡居民大多搬进新居,不再需要墙围布、炕围布,彩印花布在生活中的用途逐渐减少。在此情势下,花毡和彩印花布艺人纷纷改行转业,他们的子孙也不再继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在世的老艺人大多已到暮年,古老的手工技艺濒临失传,急需抢救和保护。18.

下列关于花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

花毡制作流程纷繁复杂,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其中都凝结着手艺人的心血。C.

制作花毡所用的羊毛必须白净松软,做花毡的染料必须使用化学制品。D.

花毡图案丰富、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9.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讲述了花毡制作技艺传承人麦师傅的故事,详细叙述了他制作花毡的过程,展现了他对花毡制作的热爱。B.

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一系列数字,具体真实地表明了弹羊毛的辛苦和费力。C.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手工弹羊毛和机器弹羊毛进行比较,展现了麦师傅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D.

材料二中提到花毡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不再装饰居室。20.

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保护和传承花毡制作技艺,我们还能怎么做。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文涛①如果问我老家有什么代表性植物,我想应该是芦苇。②芦苇喜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但在我们那儿,还有一种生长于旱地的芦草,也被叫作芦苇。芦草是十分常见的植物,正如一生扎根土地的老农民,坚毅、淳朴;但作为一种难铲除的杂草,它又是庄稼人的敌手,年年以顽抗的姿态,不待春风就遍地生。③长在旱地上的芦草根深入土,损耗地力。除草时,只割掉它地上的部分是没用的,非得往深处刨,一点一点将根茎全部拽出来。这是个技术活,得掌握好力道,力气小了拽不动,力气大又容易拽断,残存的部分很快就能生发出尖硬的“苇子芽”。而且,拔出的芦草必须丢到田外,才能彻底断了它的复生之路。④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干的农活,就是跟大人们去棉花地里锄草。一是身薄力小,实在奈何不了芦草;二是不忍看野蛮的芦草欺凌刚刚破土的秧苗。棉花虽也是很坚韧的作物,耐旱耐碱,但幼苗柔弱,播种时要覆地膜,破土长大后还要“放风”“培土”。棉花种子孕育成苗时,“苇子芽”就像恶霸般乘虚而入,夺走养分,刺破地膜,让庄稼人恨得牙痒痒。⑤因而,当大人们教我咀嚼芦根的时候,我是心怀愤慨的。找一根鲜嫩一点的芦根,捋净泥土,伸到上下两排后槽牙之间,边嚼边咂,居然有一股甜丝丝的青草味在口中绽开,格外清爽。⑥心思单纯的我,尝到了芦根的甜头,憎意消减大半。事实上,不单是我,农民对芦苇同样也是兼怀爱憎之心。⑦芦苇是湿地、沼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立有奇功。我们村子东北面,有一个被老人们称为“大洼”的地方,便因芦苇与水源的天造地设,孕育了一片非常美丽的湿地,引来无数珍鸟栖息。每年入冬后,拖拉机成群结队地驶进“大洼”里芦花成海的芦苇荡,拉出一车一车成垛的芦苇,前去县城贩卖。⑧现在,这片湿地已经被保护开发,走上了生态旅游的轨道。自2020年正式成为国家4A级景区以来,大规模收割芦苇的情形已然不见,7500公顷的芦苇牢牢固护着当地的水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候鸟和村民。⑨当然,芦苇于我个人还有另外一份恩情。儿时家贫,曾有一段时间,书本文具都买不全。那时,母亲在芦苇手工作坊找了一份临时工,负责“打薄”(用一种类似于织机的工具把芦苇秆一根一根编在一起,制作成一片铺帘,当地方言叫“打薄”),打一片一元钱。母亲每天凌晨四点多起床,带一点干粮,骑车去镇上,苦作一天,挣不到十元。⑩年幼的我,不懂体谅母亲的辛苦,每天只盼着母亲拿钱归家。若是比昨日多了一元,我就开心地手舞足蹈,哪里知道为了多挣这一元,母亲又弯了多久的腰。现在想来,不觉泪目,实在有愧。⑪昨夜在梦中,随风摇曳的芦花如同白浪,晕染夕阳。童年的我,对着眼前这一片浩瀚的芦苇海洋,怔住了。醒来回首,仍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我已在外漂泊多年,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印象虽日渐模糊,却也并不能完全挣脱昔日幻梦,恐怕它还得陪我走完这一遭人生逆旅呢。(选自“澎湃新闻”,有删改)21.

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与“芦苇”有关的表格。叙写角度具体表现生长环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效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棉花种子孕育成苗时,“苇子芽”就像恶霸般乘虚而入,夺走养分,刺破地膜,让庄稼人恨得牙痒痒。23.

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4.

梅梅和秀秀分别为这篇文章拟写了两个标题(见下),你认为谁的标题更合适?请简述理由。梅梅:《芦花随风潜入梦》秀秀:《家乡的芦苇》四、写作(共40分)25.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泉水叮咚、鸟语嘤嘤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声声叮咛、殷殷嘱咐是妈妈温柔的声音;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是内心自我鼓励的声音……在这些声音中,总有一种声音萦绕耳畔,激荡人心。请以“那声音特别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

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共17分)

【1~4题答案】

【答案】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A3.C4.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①.惊起一滩鸥鹭②.微动涟漪③.大漠孤烟直④.悠然见南山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报君黄金台上意

二、活动(共13分)

【活动一】览天下·畅游“民间艺术”园

【7~9题答案】

【答案】7.示例:新疆大力推动优秀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8.B

9.第一处:“拙见”表述不妥,应该改为“高见”;第二处:应将邀请函落款处的“2024年12月20日”和“光明中学学生会”互换位置(或“将时间与署名互换位置”)。

【活动二】阅群书·采撷智慧果

【10题答案】

【答案】①.天生的歌唱家②.蝉喜欢唱歌,夏天的时候它们不知疲倦地在树上歌唱

【11题答案】

【答案】①.示例1:《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的长征精神: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行程两万五千里,面临着各种极限的挑战,但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长征的胜利,得益于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乐于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篇中“红小鬼”谈到长征时曾说“有同志们和你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长征的胜利,得益于红军不怕牺牲,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强渡大渡河时,30个红军战士们在没有桥板的铁链上过桥,他们的下面是万丈悬崖,对面是敌军的炮火与子弹,但他们义无返顾冒死前行,甚至让四川军队产生了“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的疑问。长征的胜利,也得益于红军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解放“奴隶”,没收卖国贼的财产,分给穷人;每到一处,红军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长征的胜利,还得益于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严守“三项纪律、八大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藏民区,红军遇到了前所未到的困难,不得不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以此补充供给,毛泽东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精神,红军战士们让长征成为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示例2:《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法布尔在做观察实验时科学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如《蝉出地洞》中对蝉的观察从夏至持续到6月最后几天,动手测量蝉的洞口“直径约两厘米五十”,数字精确到毫米。在实验过程中,法布尔执着探索,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表现出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如在《昆虫的装死》一文中,为了研究昆虫装死的情况,法布尔对大头黑布甲、抛光金龟、烟黑吉丁等多种喜欢装死的昆虫进行实验研究,又采用多种实验方法,从手捏撞击法到井水降温法到滴乙醚法,反复实验之后才出最终结论。法布尔有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在《昆虫记》卷六第25章《昆虫的毒素》中,法布尔为了探求昆虫使人痒痛的毒素存在的位置,不惜把自己作为实验品,多次把松毛虫和其他毛虫的粪尿和血液用绷带绑在自己的手臂上进行试验,又对蚕、蓝蝴蝶等进行比较试验,最终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昆虫的毒素存在于血液和尿素中,推翻了多数人支持的毒素存在于表皮的理论。法布尔一生痴迷于昆虫研究,十年如一日的观察实验,最终完成了生物学巨著《昆虫记》共十卷。(能结合书中内容分析精神内涵,写出两点即可)

三、阅读(共3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2分)

【12题答案】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13~15题答案】

【答案】13.C14.(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15.A

【乙】

【16~17题答案】

【答案】16.B17.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善于使百姓归附。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C19.D

20.示例:利用各个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加大对花毡工艺制品的宣传;定期举办花毡工艺培训,培养花毡制作技艺传承人。

【21~24题答案】

【答案】21.①.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旱地等②.净化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制作手工制品

2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芦苇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生长时野蛮、顽强的特点。

23.对芦苇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对故乡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开发事业大力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