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01(山东卷)_第1页
【高考真题】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01(山东卷)_第2页
【高考真题】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01(山东卷)_第3页
【高考真题】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01(山东卷)_第4页
【高考真题】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01(山东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解读1CONTENTS试题总评试题解析备考策略123行业PPT模板/hangye/201PARTONE试题总评31.考点分布题号考查内容情境材料1-2植被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简单碳储量高3-5人口的变化我国某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6-7湖水的盐度及流动方向墨西哥湾沿岸的马德雷湖8-10工业的因素广东佛山的工业设计城11-13城市形态的因素和发展辽宁省抚顺市的城市发展14-15地球运动某文化广场的十二生肖石像16人类活动对三角洲的影响影响聚落大小的因素滇池流域人类活动与聚落发展17焚风与锋面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和锋面的形成与移动18乡镇的发展西南山区M乡的地形,带动作用与发展19土壤白浆化棕壤的影响及其改良42.分值分布从分值分布看,每年的试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察比较均衡。近三年自然地理比重波动下降,人文地理比重波动上升。5PHOTOSHOPCS63.情境类型近三年试卷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究情境情境总数量2023年4992022年37102021年36102020年4610注:生活实践情境是从社会生产生活选取案例,融入学科知识,着力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察;学习探究情境是以地理专业语言与符号或者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科逻辑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调用,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构建与解决。6教育部发布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节选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1

教育部发布2020年高考命题要求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0年高考命题要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引导中学遵循教育规律,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考试机构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认真做好命题、考务和评卷教师的选拔培训工作,为考试内容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节选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7试卷评析一、核心价值深度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今年地理山东卷在知识板块上基本延续传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均有考察,2023高考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学科,通过选材反映、情景引导、设问指向等方式,将人地协调观、绿水青山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优秀传统文化、劳动精神等融入能力、素养的考查之中。二、突出学科素养内涵,重视联系与过程的考查

2023高考地理试题立足学科特点,凸显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的考查。试题以“空间结构-时间过程-形成机制-地理效应”为逻辑线索,将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纳入任务主题中,基于空间关系、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第16题以“滇池柴河三角洲的变化与人类活动”为主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识问题,站在人地协调发展的高度谋划发展,突出考察人地协调。

8试卷评析三、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突出创新思维

2023年高考试题充分利用图文信息载体及巧妙的问题设计,深化对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描述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有效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四、优化必备知识考查,引领同向同行

必备知识是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高考地理试题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以此引领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与高考改革同频共振。

五、重视试题情境设计,构建考查载体试题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902PARTTWO试题解析10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命题立意】针对生态价值巨大的被成为“全球重要碳库之一”的亚寒带针叶林的两个特点,考察了影响生态系统结构的因素和影响碳储量的因素。【技巧方法】提取题干中关键信息,结合材料、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必备知识】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①外貌特殊形状都是塔状的,极易和其他森林类型区别。一方面冬季积雪可以顺势下滑,而不至于在树顶积压过多压断树木;同时为了在短暂的夏季能尽量多的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四季常绿,基本不落叶;第三为了保湿,叶片都缩小成针状,表面还有蜡。②群落结构极其简单,常由一个或二个树种组成,下层常有一个灌木层、一个草木层和一个苔原层(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碳储量即碳的储备量,通常指一个碳库(森林、海洋、土地等)中碳的数量。11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答案】1.B【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答案】2.B【解析】2.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故选B。13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5.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命题立意】依托我国某地级市的人口迁移的情境,借助图文资料,考查现实的人口流动及其带来的影响。推断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技巧方法】提取题干中关键信息,结合材料、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必备知识】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对迁出地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对迁入地而言: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14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3.A【解析】3.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A。6.9万50.6万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15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答案】4.C5.B【解析】4.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C。6.9万16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5.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答案】5.B【解析】5.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6.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7.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命题立意】选取墨西哥沿岸的马德雷湖为情境,考查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推断海湖之间的水体流向。【技巧方法】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必备知识】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①降水:降水少,盐度高②蒸发:蒸发旺盛,盐度高③河流注入:河流注入少,盐度高④河流流出:河流流出会将盐分带走,使湖水盐度降低(判断咸水湖、淡水湖的决定因素)⑤结融冰:湖水降温解冻,导致盐分溢出,湖水盐度降低⑥地形封闭:湖水只进不出,盐分易积累。18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6.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答案】6.A【解析】【解析】6.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马德雷湖位于沿海地带,形状南北狭长分布,沿岸为帕德雷岛细长,可以推断其为潟湖。湖水盐度高于海水盐度多条时令河19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7.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马德雷湖位于沿海地带,形状南北狭长分布,沿岸为帕德雷岛细长,可以推断其为潟湖。湖水盐度高于海水盐度【答案】7.A【解析】7.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故选A。20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科技 D.劳动力9.工业设计城建成后,当地制造企业积极与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合作,其直接目的是(

)A.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B.扩大产品销售市场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0.工业设计城发展为原创产品发源地,主要体现在(

)A.用地规模变化 B.订单数量变化 C.管理模式改变 D.人才结构改变【命题立意】以广东省佛山市的工业设计城的建成和发展为情境,分析影响工业设计企业的落户设计成的主导因素,分析指导企业与设计企业合作的目的,推断原创产品发源地体现的角度。【技巧方法】提取题干中关键信息,结合材料、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必备知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21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科技

D.劳动力【答案】8.B【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广东工业设计城所在的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是设计企业的服务对象,因此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而不是政策、科技和劳动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9.工业设计城建成后,当地制造企业积极与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合作,其直接目的是(

)A.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B.扩大产品销售市场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答案】9.A10.D【解析】9.工业设计企业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功能、形态、外观设计等方面的优化,提升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A正确。工业设计企业不负责市场营销,无法扩大产品销售市场,B错误。企业的生产规模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与工业设计企业无关,C错误。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能源成本、用地成本等,工业设计企业无法改变这些成本,D错误,故选A。23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10.工业设计城发展为原创产品发源地,主要体现在(

)A.用地规模变化

B.订单数量变化 C.管理模式改变

D.人才结构改变【答案】10.D【解析】10.原创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高,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工业设计城发展为原创产品发源地,主要体现在人才结构改变,而体现不出用地规模变化、订单数量变化、管理模式改变,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高,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24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1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1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命题立意】本试题以辽宁省抚顺市的城市形成和发展情境素材,重点考查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功能布局。要求学生在城市形成—发展—方向的框架下,探讨抚顺市的城市发展。【技巧方法】构建“能源型城市形成和发展”思维模型,结合材料分析问题。【必备知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种类不同。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25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答案】11.C【解析】11.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26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答案】12.C【解析】12.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读图可知,北岸为丘陵,受地形限制,发展空间狭小,C正确;作为工业基地,资源分布会影响城市布局,但不会成为影响城市发展重心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27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答案】13.C【解析】13.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为水库,不能建设新城镇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28

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15.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命题立意】本试题以我国某文化广场额十二生肖石像上杆影的变化为情境素材,通过分析和运用考查太阳视运动和地方时计算。【必备知识】太阳视运动29

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答案】14.D【解析】14.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向,生肖兔在正东,只有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30

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15.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答案】15.A15.太阳视运动变化角度为15°/小时,图中两个相邻的生肖石间隔的圆心角为30°,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南指向正南、日落指向东北,因此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南、日落指向东北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31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命题立意】本试题以巴西库里巴蒂基于公交优先战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情境素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工业布局等知识点。通过新颖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32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答案】(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是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破坏了表土,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33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答案】(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地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柴河自南向北注入滇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位于柴河下游,地势更为地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接近河口,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位于柴河上游地势更高,排水条件更好,耕地集中成片,利于耕作。34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焚风的特点及发展变化、锋面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35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答案】6时气温增高,风力开始增强,相对湿度开始下降干热风6时出现36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答案】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有利于气流下沉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河流自北向南流,因此地势北高南低北风南下,下坡风速大;沿河谷南下,狭管效应37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答案】(3)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水汽充足;陆地增温块,气温较高,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向北方向移动。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受湖泊影响,白天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水汽充足。不同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空气干热湖泊气温低,气压高;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大气向北运动锋面向北运动38【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某乡镇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城市辐射功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1)图中示意图10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39【注意】作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河流所在地海拔比河岸要低。②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阶地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茶马古道所在地应为一平坦地形。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1)图中示意图10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AC线穿过河流,河流在AC一线的左侧,河流海拔比河岸要低,因此海拔最低点偏左。阶地地形平坦,茶马古道处地形平坦。40【答案】(2)该乡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非农业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活动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制约了集镇区的辐射范围产业层次低,各种活动联系松散,附加值低。41【答案】升级方向: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汽修服务水平,增加服务种类。具体措施:联合经营,建立4S店,提高服务水平;增加零售,住宿等服务种类。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提升汽修服务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服务种类联合经营建立4S店,提升服务增加零售,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升级方向和具体措施的答题方向应该是汽修厂和公路服务的结合42【命题立意】本题以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变化、农业区位的改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