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I专题14文言文课内及课内
对比阅读(一)
【题型概述】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真题精讲】
一、文言文课内阅读
例【一】(2020•北京)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
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
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
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
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
师仁义之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项,“见”
的意思依次为:觐见;看见;看见和见解,解释不同;B项,
“信”的意思依次为: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解
释不同;C项,“乘”的意思依次为:坐(车);凭借,依
仗;利用、趁/利用、趁,解释不同;D项,“师的解释”都
是“军队”的意思。故选D。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
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
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
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
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
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
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答案】【甲】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其中[乙]句"判断
齐师撤走了伏兵”翻译错误。原文是“惧有伏焉”,意思应
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
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
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
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
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
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
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兄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
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
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
交纳。⑩[边]边防。
【答案】弦高衣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
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
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
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拓展阅读思维能力。首先要
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
一是身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材料一中,“郑贾人弦
高将西贩牛”写弦高本是普通商人,即位卑;“乃矫郑伯之
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写面对秦军侵
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
即未敢忘忧国。材料二中,“自小牧羊”写卜式只是一个普
通百姓,即位卑;“愿输家财半助边”“天子诛勾奴,愚以
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写他愿
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
未敢忘忧国。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
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
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
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
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
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
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月,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
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
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
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
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
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
战车,扶着车前横大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
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
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
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
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
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
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材料一译文】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
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东周和郑国之间碰
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
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
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译文】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
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
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
使者说:“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
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
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例【二】(2020•甘肃天水)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
选),完成第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各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编袍敝衣处其
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腰白玉之环
(4)弗之怠
【答案】(1)热水;(2)“被”同“披”,穿;(3)
在腰间佩戴;(4)代词,指抄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月等特殊情况。句①的意思:拿着热水为
我洗浴。其中“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是:热水的意思;
今天是菜汤的意思。句②的意思: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
衣服。其中“被”同"披”,穿。句③的意思:腰间挂着白
玉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在腰间佩戴。句④的意思:
也不放松读书。“之”,代词,指抄书。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答案】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
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住在旅
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板,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
受。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寓,住。再,两次。之,的。
(2)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案】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
羡慕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我却穿
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注意句
中重点词的翻译:重点词:余,我。敝衣,破衣服。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
子,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伍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宋濂心中有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一读书、学习,其他的
他都不在意。他以学为乐,学习中的苦自然就算不上什么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能力。根据句意,
我们可以知道,在宋濂心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
其他的他都不在意。所以,他能够不怕艰苦,以学为乐。
4.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
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
【答案】优越条件:吃穿无忧,有国家、学校、家长、
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丰富,信息灵通等等。苦
乐观: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文
本内容,在准确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本
文作者在学习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勤奋刻苦,不要注重
外在的物质财富,不去跟别人攀比;吃穿无忧,国家、学校、
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现代中学生应从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等方面树立苦乐观。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
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
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
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
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
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
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
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
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
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
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
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
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
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
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
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
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
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
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
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
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
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例【三】(2020•广东)阅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
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
美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
也D.威武不能屈/狠自枉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能力。B项中“不得志”中
的“志”意为“志向,抱负”;“寻向所志”中的“志”意
为“做标志”,名证作动词用。C项中第一个“谓”意为“叫
做”;第二个“谓”意为“认为”。D项中第一个“屈”意
为“使……屈服”;第二个“屈”意为“委屈”;A项,“诚”
都是“的确”、“真的”意思。故选A。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答案】(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
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他们)
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
平安无事。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居,待着。熄,指战争
停息,天下太平。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答案】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
道路上。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站在天
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上。注意句中重
点词的翻译:正位,指礼节。大道,指“义”。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答案】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
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送乱,贫贱不动摇,
威逼不屈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对全文的
理解,“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二之大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
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无论得志
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三个
标准,考生要将三人标准与文中具体内容相对应,才会理解
得透彻。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
旦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
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
的住宅里,站在天二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
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
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例【四】(2020•广西贵港)阅读文言文,回答1—3
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
记》)B.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
敢轻吾射(《卖油翁》)
C.骈死于槽杨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
井得一人》)D.其真不知马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
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理解句意,辨析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
加点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句子的翻译可知:A项,
前者是副词,“有时”的意思;后者是副词,“或许”的意
思。B项,前者是代词,“怎么”的意思;后者是代词,“怎
么”的意思。C项,前者是介词,“在、于”的意思;后者
是介词,“对”的意思。D项,助词,前者是表推测语气;
后者是代词,“它(的)"。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蔓不枝(《爱莲说》)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例句中的
“策”: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根据各句句意分析:
A项,蛇:名词活月作状语,像蛇那样;B项,上:名词活
用作状语,在上面;C项,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枝蔓;D
项,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故选C。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
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
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
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
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
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
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在疏
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
的作用。经分析,其中B项表述有误,应为:突出了伯乐的
重要作用。故选B。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
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
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
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
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
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
尽它的才能,听千皇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
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
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例【五】(2020•广西桂林)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
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军,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
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
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
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越明年(到)B.南极潇湘(极
点)
C.把酒临风(持、执)D.微斯人(如果没
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
词语的含义时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常
见文言现象即可。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项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的意思。解释正确。B
项句意: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极”,尽的意思。解释
不正确。C项句意:端着酒杯,吹着微风。“把”,持、执。
解释正确。D项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
解释正确。故选B。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D.览物之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之”用法的能力。答
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A项句意为: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夹记述这件事情。"之"代词,这件事。
B项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的”的意思。C
项句意为: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的”的意思。D项
句意为: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之”,“的”
的意思。故选A。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B.朝晖/夕
阴C.沙鸥/翔
集D.把酒/临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
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
停顿。其中A有误,句意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根据句意理解分析,应断为:百废/具兴。故选A。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回
到语境中,一定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句中重点
词:“尝”,曾经的意思。“求”,探究的意思。
5.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清结合文章划线句
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有政治抱负、志向高远、
有家国情怀)的人。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一句,就是他的政治抱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
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
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划线语句的意思是:是由于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
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
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
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
忧之前先忧,在天二人乐之后才乐“。据此可知,范仲淹是
个忧国忧民(有政治抱负、志向高远、有家国情怀)的人。
【参考译文】
①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
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
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Q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
这件事情。
②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
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
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
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
吧?
③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
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
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
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
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
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④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
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
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
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
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
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
这种乐趣真是无穷元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
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
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⑤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
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
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
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
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
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
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例【六】(2020•黑龙江哈尔滨)阅读《陋宝铭》,回
答1—3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L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鸿:(2)形:
【答案】(1)大(2)形体、躯体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1)的意思:往来谈笑的都
是饱学多识之士。其中“鸿”是“大”的意思。
句(2)的意思: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其中“形”
是“形体,躯体”的意思。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答案】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Q解答时要先回
到语境中,一定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注意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注意句中重点词
的翻译:“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著名”的意思。
(3)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回
到语境中,一定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句中
重点词的翻译:“何”是“什么”的意思;“陋”是“简陋”
的意思。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答案】苔痕二阶绿,草色入帘青。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内容的能力。“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梯,满
室葱青。这句抓住了台阶、苔葬、绿草、门帘等景物,写台
阶布满苔葬,门帘外就能看到草,显然这里环境简陋,少有
人来,整体感觉非常宁静;并且一个“绿”字,又使环境增
添了几分清幽。故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
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
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板,满室
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
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
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Q南阳有诸葛
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
陋之处呢?”
例【七】(2020•黑龙江绥化)阅读《醉翁亭记》(节
选),回答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军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1.解标下列加点词语。
(1)野芳发而幽香(2)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⑴花⑵以……为乐(以……为快
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Q句(1)的意思:野花开
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其中“芳”是花的意思。句(2)
的意思: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其中“乐”
是动词意动用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7067:2013 AR Conformity assessment - Fundamentals of product certific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product certification schemes
- 【正版授权】 ISO 15118-10:2025 EN Road vehicles - Vehicle to gri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Part 10: Physical layer and data link layer requirements for single-pair Ethernet
- 【正版授权】 IEC 62304:2006 EN-D Medical device software - 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
- 【正版授权】 IEC 61834-2:1998 FR-D Recording - Helical-scan digital video cassette recording system using 6,35 mm magnetic tape for consumer use 525-60,625-50,1125-60 and 1250-50 syst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73:2002+AMD1:2006 CSV FR-D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fixed immersion heaters
- 皮瓣移植患者护理
- 学前教育一日生活
- 大班整合课程:我和我的外婆
- 汽车行业的营销案
- 2025年中学校青年老师培育实施方案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含答案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评课稿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汇报演示文稿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术本体论-模仿论
- DB32∕T 3158-2016 内河水上服务区建设标准
- 电厂防腐涂装培训ppt课件
- 《汽车座椅制造工艺》PPT课件
- 履带-轮式爬楼梯电动轮椅设计【带图纸】
- 毕业论文小型玉米脱粒机的设计
- 中国历朝历代地图大全
- 水管容量公式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