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期末复习题(一)_第1页
中医儿科期末复习题(一)_第2页
中医儿科期末复习题(一)_第3页
中医儿科期末复习题(一)_第4页
中医儿科期末复习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期求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围产期: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刻。

2.围生期:胎龄满28周岁至出生后7足天。

3.前囱门: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凹陷。

4•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

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说明了“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

5.生长发育:生长表示形体的不断长大,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完

善。

6.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

膜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生理特点。

7.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

一种病症,又称“胎弱”。

8.夜啼:是指婴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

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的一种病症。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9.透关射甲:指小儿食指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射至指

甲端的现象,多数病势危重。

10.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11.五迟: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

12.雪口:是指以口腔粘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

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呈白屑状鹅口疮,又因其屑色白如雪片,名为

雪口。

13.肝常有余:意为小儿脏腑之气娇嫩,形气未充,肝秉少阳生发

之气,如草木初萌,具有着生气蓬勃,欣欣向荣,发育迅速的特点。

(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

而壮,故有余也。)

14.惊风四证:痰,热,惊、风。

15.水痘:是由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出

疹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红色斑

丘疹、疱疹、结痂,且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

态椭圆,状如豆粒故称为水痘。

16.麻疹粘膜斑:为口腔内两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多个0.5〜

1.0mm大小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是麻疹初热期的临床表现。

17.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

成的一种胃肠疾病。

18.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

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又称尿床、遗溺。

19.线状疹: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呈

线状排列,可夹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

简答题:

1.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原则

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有一种到多种,并在婴儿

健康、脾胃功能正常时逐渐添加。

2.小儿惊风八侯:指抽、搦、掣、颤、反、引、窜、视。

3.小儿疳的含义:①疳者甘也,言其病因,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

损伤脾胃,形成疳证;②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

形体羸瘦。

1.伤食泻的症候、方药、治法。

①症候:大便稀滤,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有败

卵,腐腹胀满,暧气酸馒,或有呕吐,不撕乳食,腹痛拒按,泻后痛

减,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紫滞。

②治法:消食化滞

③方药:保和丸加减,焦山楂、焦神曲、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5.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生理性黄疸特点是:

①足月儿大多在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

②早产儿黄疽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

最长可延迟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血清胆红素足月

儿<221umo/L、早产儿<257umol/L。

④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

症状。

(2).病理性黄疸特点是:

①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以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

超过85umo/)>程度重(足月儿总胆红素超过21。/早产儿总胆红素超

过27umoV/L)消退迟(超过2-3周)或看疽退而复现。

②足月儿总胆红素超过342um/!

③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

6.佝偻病激期的临床表现

答:症状:多汗、夜惊、易激惹等:体征:主要是骨骼的改变,表

现部位与该年龄骨骼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相一一致。

6月龄以内婴儿以颅骨改变为主,如颅骨软化;

6月龄以后可出现方颅、佝偻病串珠、佝偻病手镯或脚镯样改

变;

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鸡胸、郝氏沟;

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0”

形或“X”形腿,有时有“K”形样下肢畸形;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可出现脊柱畸形。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

碍,出现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此期血生化除血钙

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25-(OH)D3<8ng/mLoX线摄

片有明显改变。

7.感冒三夹证的形成

①夹痰: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畅,

津液输布不利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为

感冒夹痰;

②夹滞: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感邪之后,肺病及脾,

脾运失司,乳食停滞,积于中焦,气机不利,则皖腹胀满,不思乳

食,甚或呕吐、大便稀薄,为感冒夹滞;

③夹惊: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充,筋脉未盛,感邪之后,热

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惊惕命齿,甚至引动肝风致抽

搐,为感冒夹惊。

8.麻疹的皮疹特点及其临床表现

①皮疹特点:口腔两颊粘膜可见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

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米糠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②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临床分三期。

(1)初热期为2~4天,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鼻塞流涕,泪

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内两颊黏膜近白齿处可见多个0.5~1mm

大小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黏膜斑,同时可伴有腹泻、呕吐

等症。

(2)见形期约3~5天,表现为热盛出疹,皮疹按序透发,一般多

起于耳后发际,沿头面颈项、躯干四肢、手足心、鼻准部透发,3~4

天出齐;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颜色正常。

邪毒深重者,皮疹稠密,融合成片,疹色紫暗;邪毒内陷者,可见皮

疹骤没,或疹稀色淡。

(3)收没期为3~5天,皮疹透齐后身热渐平,皮疹渐退,皮肤留

下糠熬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

病情严重者可在病程中合并邪毒闭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等逆证。

9.小儿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

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②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10.佝偻病初期临床表现

答: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

增高的表现,如夜惊、易激惹、烦躁、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血液

生化改变轻微,一过性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11.过敏性紫瘢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

①过敏性紫瘢: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食物、药物等

诱因。紫瘢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

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尊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

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

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

间均正常。肾脏受累者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伤表现。

肾组织活检可确定肾脏病变性质。有消化道症状者大便隐血试验多为

阳性。

②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

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

多见。可伴有鼻佃、齿佃、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减少,血

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12.瘁腮的临床表现

病初可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腮腺肿胀常先起于一侧,2~3

天后对侧亦肿大,其肿胀范围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边

缘不清。表皮不红,触之有弹性及压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可有颌

下腺、舌下腺肿大。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论述题:

1.高热惊厥的西医急症处理

(1)一般处理:

①将病儿平放床上,取头侧位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抽吸咽部分泌物。紫结者给予吸氧,窒息

时行人工呼吸。

③控制高热。药物降温的同时,可配合物理降温、用冷水湿毛巾敷额

头,必要时用冰袋放在额部、枕部或颈侧。

④注意心肺功能,必要时予强心剂。

⑤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

⑥持续惊厥者,应避免脑水肿及顿内高压的发生,必要时给予甘露醇

等静点,并注意输人液量及钠量。

(2)抗惊厥药物:

①地西泮(安定),每次0.3飞.5mg/kg,最大量不超过10mg,静脉缓注,

注射过程中注意防止呼吸抑制,必要时20分钟重复一次。

②苯巴比妥钠,每次8-lOmg/kg,肌注或静注。

③10%水合氯醛每次40~60mg/kg,保留灌肠。

④经上述治疗惊厥仍不停止者,必要时可于麻醉药,硫喷妥钠

4~5mg/kg静脉慢注,同时必须监测生命体征,并随时做好插管准备。

(3)病因治疗:在积极控制惊厥发作的同时,必须及时寻找病因,针对

病因治疗。如高热惊厥者,应做降温处理和抗感染治疗;脑炎、脑膜

炎所致者,需抗感染治疗等。

(4)预防惊厥复发:惊厥经急救停止发作后,应继续彻底进行病因治

疗以预防惊厥复发。

病名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

潜伏期6-21天7-17天14-21天1-12天

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突然高热,一般情发热,咳嗽,流涕,发热,咽喉红肿华

泪水汪汪况好枕部淋巴结肿大农疼痛

出诊与发热发热3-4天出疹,发热3-4天出疹,发热1/2-1天出疹发热数小时-1天出

出疹时发热更高热退疹出疹,出疹时热高

特殊体征麻疹粘膜斑无无环口苍白圈,草莓

舌,贫血性皮肤划

痕,帕氏线

皮疹特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玫瑰色斑疹或斑玫瑰色细小斑丘细小红色丘疹,皮

后发际到额面、颈丘疹,较麻疹细疹自头面到躯干,肤猩红,自颈、腋

部,到躯干,到四小,发疹无一定顺到四肢,24小时布下、腹股沟处开始,

肢,3天左右出齐。序,疹出后「2满全身。疹退后无2~3天遍布全身。疹

疹退后遗留棕色色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退后无色素沉着,

素斑,糠熟样脱屑色素沉着,无脱屑有大片蜕皮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下降,白细胞总数下降,白细胞总数下降,白细胞总数升高,

淋巴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鉴别

3.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①病史:发病前有感冒、泄泻、风疹等病史。

②临床表现

(D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有明显心悸、胸闷、乏

力、气短、面色苍白、肢冷、多汗、脉结代等表现。

(2)心脏听诊可有心音低钝,心率加快,心律不齐,有奔马律等。

③辅助检查: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胜扩大;心电图示I、II、aVF、

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以及其他严重

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

(cTnl或cTnT)阳性。

④分期

(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体征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

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

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1.哮喘的夙根及其形成

(1)夙根: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

(2)形成: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有关。小儿时

期,若素体肺气不足,津液不能正常宣散敷布,不能通调水道,酿湿

成痰;脾气不足,水湿不化,则聚湿生痰;肾气不足,不能温煦蒸腾水

液,肾阳虚,水泛为痰;肾阴虚,炼津为痰。因此,素体肺、脾、肾

不足,导致津液调节失常,水湿停聚,则聚湿生痰,痰饮内伏形成哮

喘反复发作的夙根。

病例:

1.肺炎喘嗽

常证

(1)风寒闭肺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呛咳喘急,痰白而稀,舌苔薄白而白腻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主方: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桑白皮、苏子、茯苓、陈皮。

(2)风热闭肺

辨证要点:发热恶风,咳嗽喘急,痰黄粘稠,舌红,苔薄白或黄

治法: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主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豆豉、牛劳子、薄荷、荆芥、桔梗、甘草、

竹叶、芦根、麻黄,杏仁、石膏。

(3)痰热闭肺

辨证要点:发热面赤,咳嗽痰雍,气急鼻扇,舌质红,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主方:五虎汤合拿历大枣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细茶、生姜、孽芮子、大枣。

(4)毒热闭肺

辩证要点:高热不退,咳嗽喘憋,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燥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主方: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常用药:黄苓、黄连、黄柏、桅子、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⑸阴虚肺热

辨证要点:干咳少痰,低热盗汗,舌红少津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甘草、桑叶、白扁豆、天花粉

(6)肺脾气虚

辨证要点:病程迁延,咳嗽无力,动辄汗出,面白少华,舌质偏淡,

舌苔薄白

治法:不肺健脾。益气化痰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变证

(1)心阳虚衰

辨证要点:突然脸色苍白,四肢厥冷,肝脏迅速增大,舌质略紫,舌

薄白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方:参附龙母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2)邪陷厥阴

辨证要点:壮热狂躁,神昏澹语,四肢抽搐,舌质红绛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主方: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常用药: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黄、钩藤、菊花、茯神、白芍、

甘草、竹茹、牛黄、黄苓、黄连、桅子、郁金、朱砂

2.过敏性紫瘢

(1)风热伤络

辨证要点:急性起病,紫瘢颜色鲜红,兼外感风热之象

治法:祛风清热,凉血安络

主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银翘、牛劳子、薄荷、荆芥、紫草、茜草、地黄、

丹皮

(2)血热妄行

辨证要点:起病急、紫瘢密集、色泽鲜红,或伴尿血便血,腹痛关节

痛,舌质红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水牛角、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甘草

(3)气不摄血

辨证要点:病程迁延,紫瘢反复发作,色泽淡紫,伴见脾气虚弱,心

血亏虚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黄、白术、当归、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

(4)阴虚火旺

辨证要点:紫瘢时发时止,血色鲜红,手足心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