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某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某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某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某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某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化学必刷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科学家开发的一种“磷酸帆锂/石墨离子电池”在4.6V电位区电池总反应为:Li3c6+V2(PO4)3b'、6C+

HM

Li3V2(PO4)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电解质独展(只允许L,•通过)

A.该电池比能量高,用Li3V2(PO4)3做负极材料

B.放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1mol电子M极质量减少0.7g

C.充电时,Li+向N极区迁移

D.充电时,N极反应为V2(PO4)3+3Li++3<T=Li3V2(PO4)3

2、25℃时,向20mL0.10mol・L"的一元酸HA中逐滴加入0.10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NaOH溶

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

B.a点溶液中,c(A)>c(Na+)>c(H+)>c(OH)

C.酸碱指示剂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配

D.b点溶液中,c(Na+)=c(AO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lmol/LNaHSCh溶液中,阳离子数目之和为0.2NA

B.标准状况卜0.2molCh溶于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常温常压下1.5gNO与1.6g02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原子总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4.48LHF含有的分子总数为0.2NA

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I,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明研[KAKSO4WI2H2O]的过秸如

图所示。

试剂①NH4HCO3稀H2s

I易拉叫微热,过港滤液A沉淀B溶液明研

K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氨水

B.漉液A中加入NH4HCO3溶液产生CO2

C,沉淀B的成分为A1(OH)3

D.将溶液C蒸干得到纯净的明研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活泼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D.含有某元素最高价态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6、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充分振荡溶液逐渐变为黄色,滴加KSCN后溶液变血红

A

后滴加KSCN溶液色

B向盛有Br2的CC14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乙烯溶液逐渐褪色,静置后观察到溶液有分层现象

向A1C1,溶液中滴加氨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

C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NaHSO4溶液

D向盛有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B.BC.CD.D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潮”与水体中N、P元素的含量较高有关

B.“绿色蔬菜”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农药和肥料

C.游泳池中按标准加入胆矶可消毒杀菌

D.制作去用口罩使用的聚丙烯属于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8、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冶炼镒、铀等难熔金属,其原因与下列无关的是

A.铝还原性较强B.铝能形成多种合金

C.铝相对铳、钢较廉价D.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9、脱氢醋酸钠是FAO和WHO认可的一种安全型食品防霉、防腐保鲜剂,它是脱氢醋酸的钠盐。脱氢醋酸的一种制

备方法如图:

(b脱氢醋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分子中所有原子处干同一平面B.a.b均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C.a、b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D.1)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甲醇所含的氢原子数大于2NA

B.常温下,1mol•L*的Na2cCh溶液中CCh?一的个数必定小于NA

C.1mol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SO2的分子个数为NA

D.Imol苯分子中含有3NA个碳碳双键

11、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7、某探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盐A的组成(只含四种常见元素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设计并完成了

如下实验:

希如反应•画色显黄色|

T溶液卜NaHCO,沛液d至色,(体B।

无机屿Ba。:港f色]沉淀D|无色

盐A一气体B

白色沉淀

_17(而Ba(OlU:溶液W

气体单质C溶液

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单质C的密度为1.25g・,白色沉淀D不溶于稀盐酸,气体B是无色无味的酸性气体。

(1)无机盐A中所含金属元素为o

(2)写出气体C的结构式o

(3)写出无机盐A与Hz。?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成员在做员2+离子检验时发现,待测液中加入A后,再加H<>2,--段时间后发现出现的血红色褪去。试

分析褪色的可能原因。并用实验方法证明(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合物I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与I相关的反应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C的反应类型是o

⑵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物质H中的官能团X为一COOHB.物质C是纯净物

C.有机物A和B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相同,那么混合物充分燃烧消耗的氧气的量相

D.工业上用物质B与02在催化剂条件下可生产环氧乙烷

(4)实验室取L96gG完全燃烧,将燃烧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质量增加4.68g;若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

质量增加0.72g。G的分子式是

19、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上送入05—*=^^=一是二虻」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Ijl%一栉梢■演

A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CL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______。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_______o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

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o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20,CIOM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剂.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

和释放进行了研究。

稀盐酸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⑵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o

(3)A中发生反应生成CIO2和Ch,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o

(4)关闭B的活塞,CKh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Kh,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

⑸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Kh可发生反应生成NaCI并释放出CI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一。

⑹C1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可得到CKh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02的浓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02溶液10.00mL,稀释成100.00mL试样,量取Vo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试样的pHM.O,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指示剂,用cmoH^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Na2s2O3溶液平均值为VimL。

(已知2QO2+10「+8H+=2CT+5l2+4H2O2Na2s2O3+I2=^Na2s4()6+2NaI)

计算该C1O2的浓度为R/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计算结果化简)。

21、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整生CO2(g)+S(l)+Q(Q>0);完成下列

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一;2L容器中,10分钟内,气体密度减小了8g/L,则CO的反应速率是一o

(2)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选填编号)

a.减压b.增加SO2的浓度c,升温d.及时移走产物

(3)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当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增大平衡常数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热效应不同

硫酸工业尾气SO?用NaOH溶液吸收后会生成Na2so3。现有常温下O.lmol/LNa2s。3溶液,实验测定其pH约为8,

完成下列问题:

(4)该溶液中c(Na+)与c(OIT)之比为一,

该溶液中c(OH•尸c(H+)+_+(用溶液中所含微粒的浓度表示)。

(5)如果用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下列各溶液分别吸收SO2,则理论吸收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用编号排序)

A.Na2sChB.Ba(NO3)2C.Na2sD.酸性KMnCh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题分析】

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3c6

4-V2(PO4)3^==J6C4-Li3V2(PO4)3,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电极反应式为V2(P()4)3+3Li

qt1

++3e=Li3V2(PO4)3,负极为Li3c6材料,电极反应Li3c6・3©—-30+可(:。

【题目详解】

A.该电池比能量高,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用LhV2(PO4)3

作正极材料,负极为Li3c6材料,故A错误;

B.放电时,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Li3c6・3e-->3Li++6C,外电路中通过0.1mol电子M极质量减少0.1molx7g・mo「=0.7

g,故B正确;

C.充电时,Li+向阴极迁移,即向M极区迁移,故C错误;

+

D.充电时,N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Li3V2(PO4)3-3e=V2(PO4)3+3Li,故D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是解题关键,易错点D,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阳

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

2、D

【解题分析】

A、根据图示可知,加入20mL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A,溶液的pH>7,说明NaA为强碱

弱酸盐,则HA为弱酸,故A错误;

B、a点反应后溶质为NaA,大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则c(OlT)>c(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A'),溶液

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c(OIT)>c(H+),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酚配的变色范围为8〜10,指示剂应该选

用酚酸,不能选用甲基橙,故C错误;

D、b点溶液的pH=7,呈中性,JiM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A),故D正确;

故选:Do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图示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

的关系。

3、C

【解题分析】

A.未给出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A错误;

B.CL溶于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2NA,B错误;

C.1.5且1>10为0.0511101,1.6g0.05mol,充分反应,2NO+(h=2NO2,0.05molNO全部反应生成0.05molN(h,

剩余O2为0.025moL体系中还存在2NO2N2O4,但化学反应原子守恒,所以0.05molNO?中原子总数0.15NA,

为0.0251110102中原子总数0.05凡“反应后混合物中总共原子总数为0.2N*C正确;

D.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体,无法计算,D错误;故答案为:Co

4、C

【解题分析】

A选项,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氢氧化钾,故A错误;

B选项,滤液A为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核,故B错误;

C选项,根据B选项得出沉淀B的成分为A1(OH)3,故C正确;

D选项,将溶液C蒸干得到明矶中含有硫酸钾杂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题目点拨】

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筱,不是水解反应。

5、D

【解题分析】

A.还原能力的强弱和失电子的难易有关而和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如金属钠和金属铁的还原能力是金属钠强于金属铁,

故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所以活泼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只作氧化

剂,故B错误;

C.最高价态的阳离子一般具有氧化性,如Fe\最低价的阴离子具有还原性,如F;但叫2+、SO:都既有氧化性又

有还原性,故C错误;

D.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碳酸钠中碳元素为最高价,却不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o

6、B

【解题分析】

A.向Fe(NOJ2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中的Fd+、H+、NO;发生辄化还原反应生成F©3+,溶液变为黄色,再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故不选A;

B.乙烯能使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生成1,2-二澳乙烷溶于四氯化碳,所以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选B;

C.向AIQ,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NaHSOj溶液(相当于加入过量强酸),

氢氧化铝溶解,故不选G

D.Na2s2。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产物中有硫和二氧化硫,所以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故不选D。

答案:B,

【题目点拨】

易错选项A,注意酸性情况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7、B

【解题分析】

A.N、P元素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宏量元素,若水体中N、P元素的含量较高,水中藻类物质就会生长旺盛,导致产

生赤潮现象,A正确;

B.“绿色蔬菜”种植过程中为了使蔬菜生长旺盛,控制病虫害,也要适当使用农药和肥料,B错误;

C.Cu2+是重金属离子,能够使病菌、病毒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因此游泳池中按标准加入胆肌可消毒杀菌,C正确;

D.制作医用口罩使用的聚丙烯是由丙烯通过加聚反应产生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o

8、B

【解题分析】

A.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该反应中A1作还原剂,A1的还原性比钵、帆等金属的强,故A相关;

B.铝能形成多种合金和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冶炼钵、帆等难熔金属无关,和铝本身的性质有关,故B不相关;

C铝相对铝、钮较廉价,所以用铝来制备锦和钿,故C相关:

D.铝热剂为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出金属单质,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

热,故D相关;

题目要求选择不相干的,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铝热反应及其应用,把握铝热反应的特点及应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的原理,实质为金属之间的置换反

应,题目难度不大。

9、A

【解题分析】

A・a分子中有一个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共面,故A错误;

B.a、b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正确;

C.a>b分子中均含有酯基,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

D.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6与[二者分子式均为C8H8。4,但结构不同,则

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答案选Ao

【题目点拨】

有机物的官能团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熟记官能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0、A

【解题分析】

A.甲醇在标况下为液体,L2L的甲尊的物质的量大于2.5mol,故所含有的氢原子数大于2N»A正确;

B.没有指明碳酸钠的体积,不能计算出碳酸根离子的个数是否小于5U,B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会降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2molH2s04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SO2的分子个数

会小于NA,C错误;

D.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D错误;

故答案为A。

11、D

【解题分析】

A、制取乙酸乙酯需要用浓硫酸做催化剂,故不选A;

B、lmL0.lmol/L的AgNCh溶液滴加几滴O.lmol/L的NaCI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AgNCh有剩余,再滴加几滴

O.lmol/L的NazS,AgNCh与Na2s反应生成Ag2s沉淀,所以不能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故不选B;

C、乙烯、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钻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该装置不能验证溟乙烷的消去产物是乙烯,故不选C;

D、碳酸讷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证明非金属性S>C,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非金属

性C>Si,故选D。

12、B

【解题分析】

A.r02.的质子数为8,故离子结构示意图为④》,A正确;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正确;

C.NHj溶于水后的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与水反应生成NH3・H2O,所以能导电,NH3是非电解质,C错误;

D.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也可能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D错误;

故答案选Bo

13、C

【解题分析】

+

A.N(h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2H2O=2H+2NO3+NO,选项A错误;

+

B.向氨水溶液中通入过量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yH2O+SO2=NH4+HSO3,选项B

错误;

C.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liO4-+5H2O2+6H+=2Mn2++5()2T+8H2。,选项C正确;

D.明帆[KAI(SO4)2・12H2(H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钾、硫酸钢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2+

AI+ISO?-+2Ba+4OH-=AlOr+2BaSO41+2H2O,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C

【解题分析】

A.高温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电池工作失效,所以该装置不能在高温下工作,A错误;

B.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从而达到脱盐目的,所以Y为阳离子交换膜、X为阴离子交

换膜,B错误;

+

C.由图片可知,负极为有机废水CEhCOO•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t+7H,

C正确;

D.该装置工作时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15、D

【解题分析】

A、P4是正四面体结构,每个巴分子中有6个共价键,ImolP/P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中所含P-P键数目为62,

故A错误;

B.Ib+L.2HI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0.加翻压和O.lmolL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等于0.2M,

故B错误

C.20mL10niol/L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NO?和NO,转移电子数不是0.1弗,故C错误;

D.1个NHz-含10个电子,0.加。1限-所含电子数为6.02X1023个,故D正确。

16、B

【解题分析】A.32gCu是0.5mol,在足量O2或硫蒸气中完全燃烧分别生成氧化铜和硫化亚铜,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

NA和0.5NA,A错误;B.4g甲烷和8g甲醇的物质的量均是0.25mol,含有的氢原子数均为NA,B正确;C.标准状况

下,5.6L乙烷是0.25moL其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L75N."C错误:D.一定条件下,32gs。2与足量。2反应,转移

电子数小于NA,因为是可逆反应,D错误,答案选B。

点睛:在高考中,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的考查每年必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各种题型中,与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

一起进行考查,近年来高考题常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氧化还原反应等,综合运用了物质的状态、摩尔质量、比例关系、微粒数目、反应关系、电子转移等思维方法。其中

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铜在氧气和硫的反应中铜的价态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钠或NaN=N2SCN+11H2O2=2SO;+2CO2T+N2T4-10H2O+2H*SCN离子被氧化H?。?

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SCN,若重新变血红色,则该解释正确

【解题分析】

将文字信息标于框图,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推理。

【题目详解】

(1)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则溶液中有Na+,无机盐A中含金属元素钠(Na)。

(2)气体单质C的摩尔质量M(C)=22.4L/moIxl.25g/L=28g/moL故为氮气(N2),其结构式N三N,从而A中含N元

素。

(3)图中,溶液与NaHCCh反应生成气体B为CO2,溶液呈酸性。白色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气体B(CCh),则白色沉

淀为BaCOj,气体中含CO2,即A中含C元素。溶液与BaCb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D不溶于稀盐酸,则D为BaSO4,

溶液中有SO/-,A中含S元素。可见A为NaSCN。无机盐A与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SCN+11H2O2=2SO-'+2CO2T+N2T+10H2O+2HO

(4)在含Fd+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aSCN溶液不变红,再滴加H?。?,先变红后褪色,即先氧化Fd+、后氧化SCN

一或再氧化Fe,若SCN一离子被H?。?氧化,则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SCN,若重新变色,则该解释正确;

若三价铁被氧化成更高价态,则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FeC13,若重新变血红色,则该解释正确。

18、加聚反应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I+3H2OACDC9H«O5

【解题分析】

C为聚乙烯,那么B为乙烯,B生成C的反应即加聚反应;由A依次生成D,E,F的条件可知,A中一定有羟基,

所以A为乙醇;由G生成H的条件可知,G中一定含有羟基,H中一定含有浚基,所以H中的.X却为浚基;根据(4)

中提供的燃烧的相关信息,可计算出G的分子式,结合前面推出的信息就可以确定G的结构中含有两个竣基,1个羟

基。

【题目详解】

(1)通过分析可知,B生成C即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2)D生成E的反应即乙醛与弱氧化剂Cu(OH)2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CH3CHO+2Cu(OH)2+NaOH—CHjCOONa+CuzOI+3H2O;

(3)A.通过分析可知,H中X的官能团为竣基,A项正确;

B.物质C为聚乙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都是混合物,B项错误;

C.A为乙醇,I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moKh;B为乙烯,Imol乙焙完全燃烧消耗也是3moiO2,所以A与B无论何

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相同,则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量就相同,C项正确;

D.乙烯可以在银的催化下与02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工业上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环氧乙烷,D项正确;

答案选ACD;

(4)L962G中含有H0.08g即0.08mol,含有CLO8g即0.09mol,那么0的质量为0.8g即0.05moL再结合推断流程分

析可知,G分子式为CgHxOs。

【题目点拨】

有机推断题中,物质的推断一方面可以通过反应条件猜测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判断有机物的组成。

19、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漂白性检验氯气也能和酸化的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

要证明现象II中黄绿色为溶液酸性的增强引起的,可以在原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即可CaSO4

+

C12+SO2+2H2O===2CI4-4H+SO?-

【解题分析】

(1)漂粉精的制备,氯气和碱反应,利用氢氧化钙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

(2)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具有漂白性;

(3)①反应中生成。2,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中是否。2,排除C12干扰;

②白雾中含有SO2,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故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依据次氯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酸溶液中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

是否变为黄绿色;

(5)二氧化硫通入漂白精溶液中,形成酸溶液,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和钙离子形成硫

酸钙沉淀;二氧化硫继续通入后和生成的氯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

【题目详解】

(1)氯气和碱反应,利用氢氧化钙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1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a2+2Ca(OH)2=CaCL+Ca(ClO)2+2H2O;

(2)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溶液呈碱性,后褪色溶液具有漂白性,所以说明溶液呈碱性,具有漂白性;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爵.推测现象的白穿由HCI小液滴形成,

①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为了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氯气,因为含有氯气在检验氯化氢存在时产

生干扰;故答案为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排除Cb干扰;

②用酸化的AgNCh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若含有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被硝酸氧化

为硫酸,硫酸和硝酸银反应也可以生成硫酸银沉淀,所以通过实验不能证明一定含有氯化氢;故答案为白雾中混有SO2,

SO2可与酸化的AgNCh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

确认了这种可能性,漂粉精中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氯离子为氯气;

故答案为: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

(5)①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4〉,故沉淀X为CaSO4;

2+

②溶液呈黄绿色,有CL生成,CL与S02反应生成盐酸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12+2H2O=SO4+2C1+4Ho

+

20、圆底烧瓶b1:2吸收Ch4H+5CIO2=Cr+4ClO2T+2H2O135c%/V。

【解题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B是制备氯气和二氧化氯的;C是用于吸收氯气的;D是用于吸收二氧化氯的,E是用于重

新释放二氧化氯的,F是可验证尾气中是否含有氯气。

【题目详解】

(1)根据仪器特征,可知仪器A是圆底烧瓶;

(2)F装置应是Cb和KI反应,还需要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选b;

⑶氯酸钢和稀盐酸混合产生Cb和CIO2,NaCKh中氯为+5价被还原成C1O2中+4价,盐酸中氯为-1价,被氧化成0

价氯,转移电子数为2,所以NaClO”CKh前化学计量数为2,CL前化学计量数为1,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ClO3+4HCI=2CIO2?+CI2f+2NaCl+2H2O,其氧化产物。2和还原产物CQ物质的量之比为1:2;

(4)F装置中发生CL+2KI=2KCl+12时,碘遇淀粉变蓝,而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

⑸在酸性条件下NaCIOz可发生反应生成NaQ并释放出CKh,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应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4

式为4H+5CIO2=Cr+4ClO2t+2H2O;

⑹设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