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_第1页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_第2页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_第3页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_第4页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一、基础知识(本题共9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á)粗犷(kuàng)脍炙人口(kuài)莘莘学子(shēn) B.慰藉(jiè)襁褓(qiáng)相形见绌(chù)戛然而止(jiá) C.蓦然(mò)媲美(pì)叱咤风云(zhà)引吭高歌(háng) D.绯红(fēi)凛冽(lǐn)锲而不舍(qì)义愤填膺(yīng)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躁分歧眼花缭乱黄粱美梦 B.筹划松驰见异思迁再接再励 C.蓬蒿狼籍蛛丝马迹通霄达旦 D.陨落污秽因地治宜莫衷一是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马马虎虎,真是相得益彰。 B.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往直前,不能畏首畏尾,袖手旁观。 C.他在演讲中夸夸其谈,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D.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5.(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春》《背影》《骆驼祥子》等。 D.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6.(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B.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C.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代表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7.(3分)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的感时伤怀之情。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淡泊。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8.(3分)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因猪八戒挑拨,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来,唐僧在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孙悟空请回。 B.《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他在哥哥武大郎被害后,为兄报仇,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 C.《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生活的打击而彻底堕落。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9.(3分)下列对语言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句话中“洋溢”一词运用得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内心的喜悦。 B.“他像一只发怒的狮子,冲了出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他愤怒的样子。 C.“这件事难道不是他做的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这件事不是他做的”。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10.(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读书人是幸福人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③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④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③段中,作者列举了《论语》《史记》《正气歌》等书籍,其目的是什么?(3)第④段中,作者说“并非凡书皆好”,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读书人是幸福人”这句话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15分)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渔人甚异之②便要还家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不足为外人道也(2)翻译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文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三)古诗词阅读(10分)12.(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他被后人尊称为“。(2)请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3.(10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7),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9),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0),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四、写作(70分)14.(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有人选择勇往直前,有人选择退缩逃避,有人选择另辟蹊径……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少于8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题号123456789答案CABDDBBCC一、基础知识(本题共9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á)粗犷(kuàng)脍炙人口(kuài)莘莘学子(shēn) B.慰藉(jiè)襁褓(qiáng)相形见绌(chù)戛然而止(jiá) C.蓦然(mò)媲美(pì)叱咤风云(zhà)引吭高歌(háng) D.绯红(fēi)凛冽(lǐn)锲而不舍(qì)义愤填膺(yīng)【解答】A.“粗犷”的“犷”应读“guǎng”;B.“襁褓”的“襁”应读“qiǎng”;D.“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故选:C。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躁分歧眼花缭乱黄粱美梦 B.筹划松驰见异思迁再接再励 C.蓬蒿狼籍蛛丝马迹通霄达旦 D.陨落污秽因地治宜莫衷一是【解答】B.“松驰”中的“驰”应为“弛”,“再接再励”中的“励”应为“厉”;C.“狼籍”中“籍”应为“藉”,“通霄达旦”中的“霄”应为“宵”;D.“因地治宜”中的“治”应为“制”。故选:A。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马马虎虎,真是相得益彰。 B.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往直前,不能畏首畏尾,袖手旁观。 C.他在演讲中夸夸其谈,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D.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解答】A.“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而句中前后是相反的情况,使用不当;C.“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与“提出独到见解,赢得掌声”语境不符;D.“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不能形容电影情节。故选:B。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解答】A.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改为“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B.缺少主语,删去“经过”或“使”,句子改为“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或“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C.“传统文化”“初中生”主客颠倒,应是“初中生对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可能比较陌生,但语文老师对其却是熟悉的”。D.正确。故选:D。5.(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春》《背影》《骆驼祥子》等。 D.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解答】A.《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不是朱自清的。故选:D。6.(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B.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C.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代表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解答】A.“皇帝说”后的冒号使用不当,前后引号都是“皇帝说”的内容,应将冒号改为逗号。C.“是微信转账”后的问号使用不当,“是……还是……”为选择性问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都是书籍的名称,引号应全部修改为书名号。故选:B。7.(3分)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的感时伤怀之情。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淡泊。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解答】B.“比喻的手法”有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鸟赋予人的情感,表达感时伤怀。故选B。8.(3分)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因猪八戒挑拨,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来,唐僧在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孙悟空请回。 B.《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他在哥哥武大郎被害后,为兄报仇,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 C.《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生活的打击而彻底堕落。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解答】C.《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但他买车经历了三起三落,并不是先后买了三辆车。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虎妞难产而死,他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所以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9.(3分)下列对语言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句话中“洋溢”一词运用得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内心的喜悦。 B.“他像一只发怒的狮子,冲了出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他愤怒的样子。 C.“这件事难道不是他做的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这件事不是他做的”。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解答】C.“这件事难道不是他做的吗?”运用反问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这件事是他做的”。故选:C。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10.(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读书人是幸福人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③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④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③段中,作者列举了《论语》《史记》《正气歌》等书籍,其目的是什么?(3)第④段中,作者说“并非凡书皆好”,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读书人是幸福人”这句话的理解。【解答】(1)文章标题为“读书人是幸福人”,且开篇第一句“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随后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读书人为何是幸福人,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人是幸福人”。(2)作者在第③段列举《论语》《史记》《正气歌》等书籍,是为了具体论证“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这一观点。通过这些经典著作,人们可以从中学得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人格,如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等,从而证明读书对人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用。(3)结合上下文可知,“并非凡书皆好”是因为在流传的书籍中,存在着不同品质的书。有的书是劝善之作,对人的影响是良性的,能使人向往崇高,心灵纯净,情趣高雅等;但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书,如可能会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宣扬不良思想等。所以作者说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的,读书时需要有所选择。(4)“读书人是幸福人”是因为读书能让我们增广知识、感化陶冶精神、追求崇高并使情趣高尚。例如,自己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书中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要坚强勇敢,不轻易放弃。他的乐观和智慧也感染了我,让我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能积极思考解决办法。阅读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让我的精神得到鼓舞,让我明白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这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幸福。答案:(1)读书人是幸福人。(2)目的是具体论证“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这一观点,通过列举这些经典书籍,说明人们能从中学得往哲先贤的人格,从而证明读书对人精神的积极作用。(3)在流传的书籍中,有能使人向往崇高、心灵纯净、情趣高雅的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甚至会传播错误价值观、宣扬不良思想等起负面效果的书,所以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的。(4)示例:我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让我深受触动。他在面对战争的残酷和疾病的折磨时,始终坚定信念,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我体会到了读书能让我汲取他人的精神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我觉得读书人是幸福人。(二)文言文阅读(15分)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②便要还家同“邀”,邀请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④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2)翻译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文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解答】(1)①异:对……感到惊异。句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②要:同“邀”,邀请。句意: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③妻子:妻子儿女。句意: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④足:值得。句意:(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2)①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译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②今,现在;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3)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生活幸福美好的理想社会。(4)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作者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压迫剥削、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答案:(1)①对……感到惊异②同“邀”,邀请③妻子儿女④值得(2)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3)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生活幸福美好的理想社会。(4)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他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压迫剥削、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三)古诗词阅读(10分)12.(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2)请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解答】(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常被称为“老杜”,又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这两句是对偶句,工整自然,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表达作者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答案:(1)杜甫;诗圣(2)“造化钟神秀”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这两句诗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惊叹和赞美。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汇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3.(10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