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回延安◎文化自信: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理解“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尝试用豪迈、明快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这首诗。◎思维能力:把握本诗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重点)◎审美创造:感受诗中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难点)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殊异。上节课我们在江南“看社戏”,感受水乡的自然美、故事美、人情美,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陕北延安听一段真情表白。让我们随诗人贺敬之一起“回延安”,去重温那段激情岁月!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初读,扫清阅读障碍。◎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重点字词。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yì)县(今枣庄市)人,诗人、剧作家。1940年,16岁的贺敬之来到延安,接受延安革命精神的熏陶,成长为革命诗人,并与当地军民结下深厚情谊。抗战胜利后离开延安。他是在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对延安怀有最真挚的感情。代表诗作有《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背景链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贺敬之就是其中一位。1956年春,他从北京回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2.目标任务二:速读,感知诗歌内容。◎本诗围绕“回延安”写了哪些内容?情感有何变化?速读诗歌,完成下面的任务单。学习任务单诗节小标题主要内容诗人情感一回延安抒写刚回到延安时的情景和心情激动、喜悦二①__________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怀念、感激三话延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亲切四③__________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喜悦、赞美五祝延安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豪、赞美、期许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的难忘岁月,展现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等;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之情。[参考答案]①忆延安②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③看延安④回顾革命历史,展望美好前程◎这首诗的抒情线索是什么?重逢—回忆—赞美—展望。3.目标任务三:诵读,体会诗人深情。◎臧克家认为《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请大声朗读,勾画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并加以分析。(1)直接抒情有的地方直接抒情,如大江奔流,张扬恣肆、直截了当地宣泄情感。如:“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把延安比作母亲,不断呼唤,用称呼揭示延安和“我”的关系,直接抒发对延安的思念之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直接抒发自己离开延安后的思念之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表达对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大发展的热切盼望。(2)间接抒情“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心理描写,通过两个“莫”,表达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动作描写,“抓”“贴”极写感情的深挚,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写出诗人见到亲人时无以言表的激动,大幅度、有力度的动词“扑”传神地将这种心情表现了出来。“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场景描写,写出了延安人的热情好客。“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语言描写,“真”字传达出美梦成真的欢喜和对延安亲人的热切盼望与感激之情。“‘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语言描写,表现以老人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的深情。“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场景描写,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作者回到延安,“极度欢乐”的情感洋溢于字里行间。那么我们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更好地传达出来呢?朗读时要把握全诗基调。第一部分:基调喜悦、激烈;速度较快,突出心中的激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富有力度的动词表达了诗人激动的心情。如“搂”,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与近义词“抱”相比,“搂”的动作幅度更大,富有力度,更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而“扑”则能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极度的兴奋和喜悦。所以,应重读最能表现出作者激动心情的“抓”“贴”“搂”“扑”等动词。第二部分:基调深沉;速度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直接表现过去生活,要读出怀念与感激。(2)“妈”“小米饭”“糜子”“谷”“红旗”“书”“手把手儿”“母亲”等词语,最能表明延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以及延安母亲无私教诲“我”的恩情,应重读。第三部分:基调真挚、亲切;用轻快的节奏,突出亲切和热烈。(1)“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白窗纸”“红窗花”等从特定环境、典型形象方面表现延安亲人相聚情景的词语,应重读。(2)“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要读出宾主双方相聚畅谈的热闹气氛。第四部分:基调热情、明快;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1)“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要读出喜悦与赞美。其中“宽又平”“披彩虹”“亮又明”“迎春风”“换新衣”等最能表现延安新貌,宜重读。(2)“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可读升调来加以突出。第五部分:基调激越、昂扬;朗读时须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1)重读表示地名的词语“杨家岭”“宝塔山”“枣园”以及和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红旗”“脚印”和“灯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连在一起,体现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使读者在这些形象中感受到巨大的革命力量。(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与标题和开头部分内容形成呼应关系。同时,以夸张的手法强调情感,用呼告方式“喊”出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小结:全诗基调——直白、热烈、欢快、亲切、昂扬、豪迈。◎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中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如:“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如何理解作者把延安比作母亲?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的生活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经历。由此可见,对于“我”来说,延安是“家”和“母亲”一般的存在。她养育了“我”,送“我”踏上革命的征程。第2课时1.目标任务一:赏读,品味语言风格。◎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①选用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米酒、油馍、木炭火、窑、白窗纸、红窗花,等等。②大量运用叠字,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如“树根根”“羊羔羔”“几回回”“几根根”“白生生”等。③还有如“莫要”“登时”等陕北口语。这些词语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为形象、生动地抒发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作用。◎找出这首诗歌中的叠词,并加以分类。表事物树根根、羊羔羔表数量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辈辈表情状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表颜色白生生◎认识比兴比比喻,形象生动,情感深挚。(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即触景生情,托物起兴,引发联想和想象。(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兴”是信天游最常用的手法。请你找出诗中运用这一手法的诗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1)运用比的诗句。诗句表达效果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谈话如江河的浪花一样没有穷尽。头顶着蓝天大明镜把延安的蓝天比作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表达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2)运用“兴”的诗句。诗句表达效果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起“我”吃延安的小米长大成人之事,含有延安是“我”家的意思。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表达诗人对延安岁月的怀念之情。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①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③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④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⑤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①“千声万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呼唤声之多,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母亲延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了出来。②“唱”“笑”“招”是写动作和表情的。这里拟人手法的连用,渲染了欢乐的气氛。③“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④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⑤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延安发生变化说成“换新衣”,十分亲切,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和赞美之情。2.目标任务二:比读,把握诗歌形式。◎交流《回延安》的诗歌形式与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关系。《回延安》是一首创造性地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一旧形式写成的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现代诗。◎与纯正的信天游民歌相比,《回延安》的创作有哪些新意?a.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b.用普通话,减少陕北方言,并省去衬字。c.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回延安》运用“信天游”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首先,抒情性强。其次,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最后,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如“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等,都是“信天游”式的言语,颇有些“土”气,诗作以此接了地气,为读者所喜闻乐见。3.目标任务三:悟读,传承延安精神。◎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提示:“延安精神”是由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而成的。其核心内容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你打算怎样传承“延安精神”呢?【示例】在“光盘行动”中体会到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榜样人物身上感受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等精神……具体做法:①树立坚定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②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面对挑战。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群众提供帮助。④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尝试新事物。结束语:回眸往昔,我们披荆斩棘,感慨万千。喜看今朝,我们喜迎变化,心旷神怡。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砥砺前行。希望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们,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三、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诗。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文化特色?问问你的祖辈、父辈,试搜集、记录几个具有家乡地方特色的语言、民俗、景或物的例子,并尝试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北京市医疗保健机构医生劳动合同范本
- 儿童摄影馆装修合同终止
- 畜禽养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 知晓防灾减灾筑牢安全知识
- 2024洛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煤炭加工合同范本
- 矿山开采劳务分包合同范文
- 农家小院租赁合同
- 计算机一级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 建标 156-2011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 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检索技术-多模态数据融合
- 贵州省普通国省干线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指导书(试行)2015-01
- 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行业概述
- 箱涵拉森钢板桩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 开放性骨折处理
- 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案例解析课件
-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十章-第二节-常见出血性疾病及检验-课件
- 创新创业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 雷电的预防和应对
- GB/T 19632-2005殡葬服务、设施、用品分类与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