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15离骚飘香的端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朝来暮往,风吹去,世间多少浮华。已过去二千多年的岁月,让人们至今不能忘怀。明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了,在粽子飘香的五月,我们来纪念和缅怀宏大的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出自屈原《离骚》一文的华美诗章,激励着继往开来的人们,令人感慨,使人奋进。飘香的端午,以宽厚的胸怀当叶,温顺的心情做馅,甜蜜的话语为五彩丝线,调以真诚的缅怀,让我们的灵魂再向屈原致敬!美字体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多艰赏美文生命的弧度佚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悲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备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你说你没有望见商於六百里富裕之地,而望见的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呼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生怕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欲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欲无比,结党营私,解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愿,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懊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愿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酷爱,对怀王的忠心!你说你没有望见一个国泰民安、旺盛昌盛的楚国,而只望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躲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终的抗争!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将来和希望,你无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终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自张仪到楚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无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楚国会盟而客死秦国,你,就彻底无望了。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的弧度,纵然无奈,却是另一种光华万丈、永垂不朽的漂亮!心灵驿站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屈原是一座纪念碑,他站在河流的源头,惠泽着千秋万代;在中国思想史的长河中,屈原是一面旗帜,他以自己的陆离长剑和纵身一跳,划清了清流与浊流。很多人都赞同屈原是必死的。屈原的死,其实是一种生:爱国精神和高洁人格从今在中国文人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对国家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只惋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志向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经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行为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旧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这则素材适用于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等话题中。示例一:不灭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官吏,信念坚毅。“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他的灵魂注定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种宏大的民族精神。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了,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示例二: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淌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他一心辅佐君王,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君王闭目塞听,听信奸佞将他放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吗?孤帐,烛光摇曳,酒令人销魂,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戴叔伦曾吟诵:“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郢破,国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剧,是一曲曲的悲魂曲,飒飒的寒风,让人毛骨悚然,残阳照着江面,暮霭覆盖着江身。孰知寒风过去不是暖和,残阳之后不是满日,暮霭之后不是黎明?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则而改错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析:A项,“错”通“措”;B项,“邑”通“悒”;C项,“离”通“罹”。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说明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自称)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入朝廷当官)⑥忍尤而攘诟(排斥)⑦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A.①③⑤⑦ B.①③⑦⑧C.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解析:②诼,诽谤;④朕,我,“皇帝的自称”是后起之意;⑥攘,容忍;⑧苟,只要。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之以揽茝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C.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忍尤而攘诟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解析:A项,①连词,表顺承;②介词,因为。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①偭规则而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③何方圜之能周兮④忽反顾以游目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自前世而当然⑦宁溘死以流亡兮⑧伏清白以死直兮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⑧ D.③⑤⑦⑧解析:①规则,古今同义,均为“肯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的意思。②穷困,古义:(路)堵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经济上困难。③方圜,古义:形容词用作名词,方枘,圆凿。今义:比较广,泛指事物的形态、性状;指方法、准则;指天地间。④反顾,古今同义,均为“回头看”的意思。⑤缤纷,古今同义,均为“繁多而杂乱的样子”。⑥当然,古义:原来这样。今义:连词,一是表示承认某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二是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⑦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难或政治缘由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⑧清白,古今同义,均为“品德纯净,没有污点”。答案:C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善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B.该诗不仅有揭露,有指责,有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干脆抒发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D.诗人忧国忧民,但其政治志向遭遇打击后,下定决心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不再有所作为。解析:D项,“确定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不再有所作为”错,从诗人“忽反顾以游目”来看,诗人仍眷恋故国,希望有所作为的决心仍旧不泯。答案:D6.在下列横线上补出原文诗句。(1)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诗人疾恶如仇、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志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诗人忧国忧民、酷爱祖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二、迁移发散阅读屈原《涉江》中的节选部分,完成7~8题。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①。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注:①疑滞:即“凝滞”,停滞不前。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自幼对“奇服”的喜好,表明诗人独树一帜、特立独行,象征他明哲保身的品质。B.“南夷”在这里指楚国,“莫吾知”表明当时没有人理解诗人,诗人因此感到悲伤,于是确定涉江。C.登上鄂渚之后,诗人回头遥望国都,秋冬的寒风让他内心伤感,于是发出了长长的叹息之声。D.结尾处,诗人认为,自己的内心是正直的,无论被流放到哪里,都不会有变更,表明白他对志向和操守的坚持。E.诗中采纳夸张和排比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奇异的境界,塑造了一个奇伟的主子公形象。解析:A项,“奇服”不是表明“独树一帜、特立独行”,而是比方诗人不同于世俗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E项,诗中没有采纳排比手法。答案:AE8.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你对屈原的相识,理解“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食玉英”这些情景反映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些情景都是诗人想象的与仙人一起生活的情景,突出了诗人志向远大、德行高洁及行为忠贞的特点。参考译文:我从小便喜爱这身奇妙装束啊,如今进入暮年仍兴致不减。我腰间佩带长长的宝剑啊,头戴高高的发冠。身上饰有明月珠啊,美玉佩戴在我的腰间。人世污浊无人了解我啊,我正高疾驰骋不再留恋人间。驾着那有角青龙啊配上无角白龙,我和重华大神一起巡游啊在那天上漂亮的花园。登上昆仑山啊品尝那美玉一般的花朵,要和天地啊有一样的寿命,要和日月啊同样光辉绚丽。哀伤南方夷族无人了解我啊,明早我便要渡过江湘。登上鄂渚回头远望啊,慨叹秋冬季节大风凄寒。让我的马儿在水边高地上徐行,让我的车子啊来到方林。乘舲船我沿沅水上溯啊,众人一起举桨划开水波。船儿徘徊不往前走啊,在急流漩涡中停滞不前。早晨从枉陼动身啊,晚上就留宿在那辰阳。假如我的心正直无偏啊,流放之地即使偏远又有什么可伤感的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解析:将这段话放入原文中,通读后大致弄清其意思,“濯淖/污泥”是一个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B、D两项。“皭然/泥而不滓”中,“皭然”与后面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中间不能断开,解除C项。答案:A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战国时楚国官名。后人因屈原尝为楚怀王左徒,即用以指屈原。B.来宾:①客人的总称。②指以来宾之礼相待。③春秋、战国时多用来称他国派来的使者。④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⑤东汉以后对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一种称谓。⑥官名,太子来宾的省称。C.《离骚》:屈原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顾,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将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究与追求。作品表现出主动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赋”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D.帝喾:姓姬,号高辛氏,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代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解析:应是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答案: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德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才智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境况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缘由。解析:B项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答案: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要留意以下词的含义:“为”,写作;“莫”,没有谁;“伐”,夸耀;“称”,运用;“容”,被容纳。答案:(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方;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国君同姓。他担当过楚怀王的左徒。屈原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辞令。屈原在朝廷内与国君商议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来宾,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国君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望见了,上官大夫想夺过来修改,屈原不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愤怒,从今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郁闷,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开端,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悲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才智,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厄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所引起的。它赞扬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广袤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练,用词精微;他的志向高洁,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特别大,写得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方;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淤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三、创新语用13.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运用短语。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刺眼红千家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刺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14.(1)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如同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今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不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钢琴基础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西学院《康复沟通与交流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理工大学《看花识草认中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质量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学院《新媒体平台运营实战企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艺术批评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业大学《学院通选课传统文化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3C认证基础知识课件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Unit 4 Part A 第二课时
- 房地产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中汇税务师事务所》课件
- 河北养老托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急诊医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 《带电作业操作规范-架空配电线路机械化带电立撤杆》征求意见稿
- T-CAS 886-2024 输血相容性检测设备检测性能验证技术规范
- 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制度
- 专题03辨析题解题技巧与方法(课件)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题型解题技巧与方法
- 用户体验测试方法培训
- GB/T 44113-2024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