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文言文阅读(一)一、(2024年广州市一般中学毕业班综合测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傍,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视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实力。从语意上看,“改刑部尚书致仕”意为“改任刑部尚书退休”,语意完整;“即日肩舆归洛”意为“当天就乘着轿子回到洛阳”,语意也完整。故应在“致仕”后断开,据此解除B、D两项。“居于福善里”意为“住在福善里”,句意完整,中间不行断开;且“修篁”即高大的竹子,“嘉木”即茂密的树木,二者语意相近,结构相同,故“修篁”前应断开,由此解除C项。故选A。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句,指章节句子,也指探讨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后也指章句之学。这里取最终一种释义。B.篆字,亦称篆书,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的场合。C.丁家艰,即“丁艰”,指遭父母之丧,由后文的“内忧”可推想,此处应指遭父丧。D.金紫,指金印紫绶,由皇帝颁赐给朝中的重臣,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驾驭常见的古代文化学问的实力。“金紫”不仅指“金印紫绶”,在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不肯定赐给朝中重臣,且张策也不是位高权重之人。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策聪慧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时就依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明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特别惊异。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乡间,十多年都无心功名;担当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因受太祖赏识,晋升很快,先在地方任判官、掌记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职。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情趣颇为高雅;他曾参加编写史书,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张策的晋升,并非都因太祖赏识。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译文:(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实力。答案:(1)大盗侵扰朝廷,张策就更换上原来的衣服(复原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赞扬他。(考查点:“阙”“奉”“多”)(2)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疆一带的寨子有积聚未融的雪,他们被路人怜悯。(考查点:“肩舆”“属”“哀”)学问链接: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古时常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称。【参考译文】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做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慧机警,喜爱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甘泉井时,获得了一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并且古鼎制作新颖 精致,张同特别珍爱它。张策当时正在父亲身旁,渐渐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这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晰了。鼎上的文字多么荒谬啊!”张同大吃一惊,连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开阅读,果真与张策所陈述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特别惊异,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很有高尚的情趣。唐广明末年,大盗侵扰朝廷,张策就更换上原来的衣服(复原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赞扬他。到为父亲守丧时.因孝行著名。服丧期结束,他隐居郊野乡间,一点也没有谋求仕进的准备,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王行瑜任邠州主帅后,征召他为视察支使,兼任水曹员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令讨伐他,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疆一带的寨子有积聚未融的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听说这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上奏恳求(当朝皇帝)让他担当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被授予国子博士一职,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等到韩建治理许州时,又任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探问,梁太祖见了他兴奋地说:“张夫子到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赐予他金鱼袋及紫衣。天祐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任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照旧编修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跟以前一样。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侍郎,加封承旨。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其次年,跟随梁太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感风邪而患病上奏章恳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就乘着轿子回到洛阳,住在福善里,高大的竹子,茂密的树木,绘画看书弹琴喝酒,借此以自得其乐。乾化二年秋,去世。他编著的《典议》三卷,撰写的词、歌、诗二十卷,笺记、表章三十卷,保存在他的家中。二、(2024年郑州市中学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①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徙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独创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行。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注]①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B.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C.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D.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实力。依据句意,“兴平豪右分为部党”说的是“兴平县豪门大族分别结党”,“前令不能治”是指“之前的县令不能整顿(他们)”,句意完整。而“廉”是指“侦察,查访”,与下文的“得其状”紧密联系,故应在“廉”字前断开,解除A项和C项;“以法”作状语,修饰“收案”,“收案以法”是指“对他们依法拘捕查办”,句意完整,且“奏最”指政绩优等向朝廷上报,故“以法”后要断开,解除B项。选D项。答案: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我国先民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B.“孝弟”即孝悌,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儒家提倡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C.“小学”,汉代称音韵学为小学,隋唐后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D.“斋沐”即斋戒和沐浴,古人在祭祀或参加重大活动前,要干净身心,以示谨慎尊敬。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驾驭常见的古代文化学问的实力。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答案:C学问链接:“小学”最初并不专指学校。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洁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后来“小学”一词又拓展出新的意思,为探讨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当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之道教化诸生,走访乡里,宣扬教化;探望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著名的人,并以同等之礼相待。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法令条文繁多,他设立法度,查考账目,清理拖欠,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犯科;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遵守法律。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颛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李颐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D.骆钟麟关爱百姓,主动赈灾。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发生洪灾,他开仓赈济,劝富人捐粟赈灾,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连累百姓。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骆钟麟“创办延陵书院”是在他任常州知府时。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译文:(2)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实力。答案:(1)(骆钟麟)亲临监狱明察决断,所查办的案件即使有权势豪族居中调解也不能变更(判决),人们既畏惧又尊敬他。(考查点:“莅”“所案治”“夺”)(2)下属地方每年依据惯例进献漕费盈余三千黄金,骆钟麟说:“从这些钱中获利,我们的百姓该怎么办呢?”(考查点:“羡”“利”“如……何”)回来教材:翻译文言文,可以回来课本内容,抓住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比如(2)中的“如……何”是固定句式,翻译为“……怎么办、怎么样”,可联想到《愚公移山》中的“其如土石何”,翻译为“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其中的“如……何”就是“……怎么办、怎么样”的意思。【参考译文】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考中进士,名列副榜,授任安吉学正。顺治十六年,升任陕西盩厔知县。骆钟麟治理地方以教化感化为先,春秋季节在明伦堂聚集众生员,以仁、义、忠、信的道义启迪劝勉他们。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到乡里演讲,探望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著名的人,用同等之礼对待他们,每年按时用米和肉来慰劳他们。创立学社,选择民间的孩子,教授他们“小学”和《孝经》。整顿户籍编制,修建社仓。(骆钟麟)亲临监狱明察决断,所查办的案件即使有权势豪族居中调解也不能变更(判决),人们既畏惧又尊敬他。县城距离渭水不足十里,骆钟麟巡察河岸,知道水势将会向南泛滥,协商从览家寨向东开挖复原旧有河道,众人认为这件事很难。康熙元年夏天,下起大雨,渭水向南泛滥,并且漫到城中,(骆钟麟)斋戒并沐浴,亲临祈祷,自己跪在水中,幸而大雨停止,水势顿减,转而向北流淌数里。兼任代理兴平、鄠两县的县令,兴平县豪门大族分别结党,之前的县令不能整顿(他们),骆钟麟查访得到他们结党的状况,对他们依法拘捕查办。政绩优等向朝廷上报,调回京城升任北城兵马司指挥,又外出任西安府同知。康熙八年,升任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法令条文繁多,官吏们借此犯法作乱。骆钟麟设立法度,查考账目,清理拖欠,官吏只是接受已确定的事情罢了。下属地方每年依据惯例进献漕费盈余三千黄金,骆钟麟说:“从这些钱中获利,我们的百姓该怎么办呢?”看法严厉地退还了这些钱。那些漕运的士卒全都收手遵守法律。起初,骆钟麟在盩厔曾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多次造访李颙的家,等到创办了延陵书院,迎接李颙前来讲学,率领下属和缙绅学士面北听讲。询问治学的要诀,李颙说:“天下的安定与动乱在于人心,人心的邪正在于学术。人心正派,风俗向好,治国的方针就具备了。”骆钟麟写下了这些话,终身诵读。不久江阴、靖江、无锡等地的官员争相礼遇招揽李颙,李颙为他们阐明性善的宗旨、格物致知的学说,文人士大夫有许多人仰慕他,吏治也越来越和顺。康熙九年,发生洪水灾难,骆钟麟打开谷仓,劝富人拿出粮食赈灾,百姓没有流离失所的。康熙十年夏天,大旱,骆钟麟穿葛衣草鞋,徒步祷告(秋雨),没有应验,他自言知府不修德行连累百姓,痛哭流涕。不久遭逢母丧离职,士大夫和庶民恳求留任,没有得到许可。回家之后,又接连遭逢父丧,因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而死。郡里的人争论通晓治理之道的贤能官吏肯定首先推举骆钟麟。三、(潍坊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中大通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恩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节选自《梁书·萧子云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实力。此题可用解除法。“见”的宾语为“《论书》”,“敕旨”作《论书》的定语,因此“始见敕旨《论书》一卷”中间不能断开,解除B、D两项;“洞澈字体”意为透彻了解字的形体,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因此解除C项。选A。答案:A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B.“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C.“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D.《尔雅》,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驾驭常见的古代文化学问的实力。“户籍”属于户部管理范围。答案: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了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保藏于秘阁。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且擅长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C.子云主动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斋官时,建议朝廷应变更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接受了他的看法,并让其修改。D.子云钻研书法,成果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探讨,通晓隶书规式,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曲解原文,由原文“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可知,子云擅长草隶,被世人作为楷模。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译文:(2)中大通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实力。答案:(1)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就留心撰写。(考查点:“既长”“以”“弱冠”)(2)中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当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爱他。(考查点:“出”“和理”“悦”)回来教材:作答文言文翻译时,可以联想课本内容。比如(1)中的“弱冠”,与《滕王阁序》“等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