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15-2020)_第1页
江苏省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15-2020)_第2页
江苏省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15-2020)_第3页
江苏省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15-2020)_第4页
江苏省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15-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历年中考作文试题与审题指导(2015—2020)目录2020年江苏常州中考作文题 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名家解读】今年的扬州市中考作文延续了前两年的“提示语+命题”的作文形式。提示语用了语文课本中的《柳叶儿》《送东阳马生序》《汤姆索亚历险记》这几个学生很熟悉的例子,能让学生很快地弄清题意,也能帮他们打开思路。材料里的三段话,分别写的是:童年生活的艰苦,带来“趣”的回忆;游历艰苦带来对自然风光“趣”的认识;读书苦带来对人生感悟“趣”的理解。题目“苦趣”,审题的重点在于对“苦”和“趣”这两个字的理解。结合提示语,“苦”可以理解为物质条件的艰苦,也可以是精神的磨砺。“趣”则是指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兴味。提示语的第一句话“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又揭示了“苦”与“趣”二者的关系。所以,写作时要在写“苦”的过程中,渐进地体现“趣”,将二者关系贯穿全文。素材选择的范围也很广,生活中、学习上甚至旅游时的素材都可以写。而真正体现出文章层次高下之分的,在对“趣”的理解上。较浅的立意,比如好玩、有意思等;较好的立意应该写到“理趣”,精神的收获、心灵的启发等等。总的来说,本次中考作文要求学生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更是考量学生的内心体验、生命感悟等,启发我们的学生平时就应该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还有,今年中考作文继续了去年的关于书写的要求,并且明确为3分。这也符合当今语文课堂素质培养的要求。【试题解析】(1)行文时或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使文章结构生巧;或采用题记、后记、小标题的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美,层次更清晰;或用改换人称、变换对象的方法,使文章构思呈现个性化。(2)打破常规思维,适度变通,制造波折。比如,大家都从正面肯定,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否定;大家都着眼于整体,你不妨着眼于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你不妨以小见大等等。顺序重新组合,制造亮点,夺人眼球。常见方法包括:尺水兴波法、悬念设置法、镜头连缀法、标题板块法等,避免平铺直叙,力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3)注重文章外树形象,内造悬念。当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你不妨采用第一人称独白或第二人称对话;一般情况下,写说明文或用文言体、日记体、书信体、童话体的考生较少,不妨在这些方面下工夫。(4)我们也可以从儿时、小学以及中学经历的苦趣中撷取几个特定镜头,进行横向、纵向剪辑,从而创设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意蕴。或叙或议,叙议结合,表达新颖而又内涵深刻。【误区解析】误区一:缺乏个性体验和新颖创意。“苦趣”这个考题和导语都为学生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不少考生思维仍然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立意也是千篇一律,立意很保守,显得比较平庸。误区二:过程简略,叙事平淡。一些考生选好材料,就赶紧下笔,不会为材料着彩添色,没有精心构思一些亮点。例如:只是简单地交代事情的缘起以及后来产生的变化,没有体现“苦”的经历和“趣”的感悟。误区三:无病呻吟,缺少真情实感。不少考生作文,矫揉造作,缺乏对生活的关注,找不准感情的触发点,为煽情而刻意抒情,给人一种造作之嫌。2015年江苏镇江中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