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eq\a\vs4\al(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相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困难性、艰难性和曲折性。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20世纪50年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国内农业状况堪忧,工业领域问题暴露,个人崇拜有增无减。(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供应了契机与可能。2.内容(1)农业改革:①措施:变更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激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②结果:农业形势有所好转,后来因为乱指挥和恶劣气候,农业再度出现危机。(2)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3)政治改革:①措施: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批判;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②结果: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苏联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3.评价(1)主动: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究性和开创性。(2)局限: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4.结果改革后期,各种冲突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二、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上台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2.前期改革(1)内容: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支配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效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肯定的冲击作用,使苏联国民经济在肯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加,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3.后期改革(1)内容:从20世纪70年头初起先,由于过分追求稳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步伐缓慢下来。(2)结果:①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②各种社会冲突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了逆境。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1.目的变更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2.内容(1)经济方面:①改革初期将留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②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③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吩咐干预经济的做法。(2)政治方面:①提出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②纵容自由化思想,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成犯难以限制的政治力气。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3.影响导致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分裂运动加剧。(2)苏联解体:①起先: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②加速:“八一九”事务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③解体: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完全解体。1.“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这个观点有肯定道理。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是因为赫鲁晓夫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把斯大林从神坛上拉了下来。说他是“斯大林的守墓人”,是因为他的改革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2.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颈项。”戈尔巴乔夫在位期间进行了哪些改革?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但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解:上面这句话指出了改革的致命错误,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主题苏联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异同及启示[研史料]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详细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吩咐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二勃列日涅夫任职期间,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有所增加。……他尤其重视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这使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从1965年的326亿美元到1981年增至1550亿美元,即增长了3.75倍,占苏联财政支出的1/3。材料三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藏着严峻的社会经济危机”。(1)依据材料一,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状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系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提示:(1)材料一表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心放在农业方面,但他的农业改革违反自然规律,且单纯依靠行政吩咐推行。(2)材料二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但浩大的军费开支加重了苏联的财政负担,使苏联不堪重负。(3)首要目的: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错误做法:苏联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析重点]苏联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异同及启示(1)异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订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详细内容首先从农业起先,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首先进行经济改革,随后转向政治领域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渴望变更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改革不仅使经济接着滑坡,而且还导致苏联解体相同点背景: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内容:都对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弊端进行改革,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自主权等结果:改革都失败了,但都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启示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②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困难性、艰难性和曲折性。③改革必需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④改革能否胜利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气对比;改革者的策略及方针是否得当等。[对点练]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更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50年头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变更C.60年头初期的低点主要缘由在于恶劣的气候造成粮食的歉收D.80年头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解析:选B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实力。“斯大林模式”僵化,已经严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头赫鲁晓夫的改革在肯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变更,肯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故B项正确;60年头初期的低点主要缘由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故C项错误;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并起先推行改革,故D项错误。考点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命题角度: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析典题]例1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其某一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的国民收入由原来只占美国的31%,上升到67%,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加,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解题思路]选项分析结论A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将国家的经济发展重点重新放到国防及重工业领域,从而使得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加√B斯大林执政时期,虽然经济也有发展,但和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C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美国差距较大×D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已起先衰退×[答案]A[练题组]1.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留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支配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足。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足。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心支配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C依据内容,A项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由时间“1904-1980年”解除D项;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用行政吩咐管理经济,而材料“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心支配相协调”反映出与斯大林模式特点不符合,解除B项。故选C。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探讨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快速发展解析:选B由“探讨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40%”等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解除。考点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命题角度: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析典题]例2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心委员会上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快速变更的社会。……我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相当困难的状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胆怯 犯错。”此后,戈尔巴乔夫提出()A.“加速发展战略”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20年建成共产主义”D.“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解题思路]选项分析结论A“加速发展战略”在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之初就已被提出,不是1987年后提出的×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出于1988年6月,1990年成为党的纲领√C“20年建成共产主义”是赫鲁晓夫提出的×D“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是在斯大林时期×[答案]B[练题组]3.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布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布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始终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D从材料关键词“始终到剥光为止”可知是戈尔巴乔夫,他的改革最终变更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导致苏联解体。4.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惊奇。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限制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解析:选C由材料中“1992年9月”与“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等信息,可知由于199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内科药物管理收费
- 社团现状工作总结
- 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合同
- 商业合同例文:乳胶漆购销条款
- 第一储气罐采购合同书
- 房屋租赁合同解除协议书范文
- 房产转租合同样本与标准租赁合同
- 财务会计人员劳动合同
- 维修门楼工程合同书
- 植物考试模拟题+答案
-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证明
- 朋友是你点燃了我作文600字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 学生作业打卡模板
- DZ∕T 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正式版)
- DZ∕T 0212.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正式版)
- 《雷雨》《窦娥冤》《祝福》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命案防控知识讲座
- 人工智能在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 猪肉配送服务应急保障方案
- 2024年西藏自治区成考(专升本)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真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