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突破四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_第1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突破四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_第2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突破四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_第3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突破四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_第4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突破四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热点题型突破四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整[考情分析]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是高考必考的学问点之一,常以表格和图像、试验设计等为载体考查,多为选择题,也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角度有以下四个方面:1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试验,如2015年浙江10月选考,27T。2神经兴奋的传导、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等,如2024年浙江10月选考,27T、2024年浙江4月选考,26T。3动物激素功能的试验探究。4植物激素的相关试验题。题型一神经调整1.下图是从高等动物中剥离出来的完整的反射弧,若足部受到损害性刺激,肌肉会快速收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是传入神经元,由一条传入神经纤维组成B.反射过程中,兴奋在a处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c处时,乙酰胆碱与通道蛋白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D.刺激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传到肌纤维内部时电位会衰减答案A。2.(加试)如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袱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袒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的离子均为阳离子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C.b和d区域不会出现电位改变,不能产生兴奋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知,c区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但膜内也有阴离子,A项错误;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B项错误;被髓鞘细胞包袱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所以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兴奋,C项正确;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应为c→a和c→e,D项错误。题型二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3.(加试)已知图中Ⅰ、Ⅱ、Ⅴ、Ⅵ为轴突末梢,刺激Ⅲ处,肌肉会收缩。依据下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Ⅴ处,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Ⅲ处,能在Ⅰ、Ⅱ、Ⅲ、Ⅴ、Ⅵ测到电位改变C.刺激Ⅲ处,将导致Na+从细胞外进入图示肌肉细胞D.若图中的轴突末梢来自不同的神经元,则图中绘出了2个神经元的部分或全部结构答案C4.(加试)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下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试验位点赐予相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状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甲的指针确定偏转2次B.刺激b点,甲的指针确定偏转1次C.刺激c点,乙的指针确定偏转2次D.刺激d点,乙的指针确定偏转2次答案A解析假如前一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刺激a点,甲的指针只偏转1次,A项错误;由于兴奋只能从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因此刺激b点,甲的指针只偏转1次,B项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刺激c点或d点,乙的指针均会偏转2次,C、D项正确。兴奋传导(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传导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传递①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率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题型三探讨激素(或内分泌腺)功能的试验题5.(2024·全国Ⅰ,4)某同学将确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试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样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样表现。对试验小鼠在其次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说明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致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C解析给正常小鼠注射确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活动削减、行动迟缓其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A项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的化学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确定量乙酰胆碱,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B项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歼灭致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样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致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致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C项正确;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确定量的呼吸抑制剂,第一次注射就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样表现,D项错误。

6.(加试)(2024·仙居县校级月考)欲探讨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请依据试验材料完善试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试验材料:生理状况一样的成年小鼠,甲状腺激素溶液,生理盐水,手术器材,耗氧量测定仪,灌胃器等(要求与说明:手术和耗氧量测定详细操作不作要求;试验持续时间合适;试验条件均相宜)(1)试验思路:①将生理状况一样的成年小鼠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料试验结果(在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至少2次的检测结果,其中包括对小鼠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检测)。(3)分析与探讨: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答案(1)试验思路:②每隔确定的时间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各组小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③A组小鼠手术切除甲状腺;B组小鼠假手术;C组小鼠用灌胃器灌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溶液;D组小鼠用灌胃器灌喂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将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相宜条件下培育。④每隔相同时间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各组小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⑤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预料试验结果(其他答案合理亦可):(3)分析与探讨: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须要消耗氧②垂体(或腺垂体)解析生物试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比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限制无关变量原则:(1)试验思路:①将生理状况一样的成年小鼠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②每隔确定的时间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各组小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③A组小鼠手术切除甲状腺;B组小鼠假手术;C组小鼠用灌胃器灌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溶液;D组小鼠用灌胃器灌喂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将各组小鼠置于相同且相宜条件下培育。④每隔相同时间用耗氧量测定仪测定各组小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⑤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由于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细胞代谢速率,耗氧量增加,增加产热量。A组小鼠手术切除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C组呈现甲亢现象,耗氧量增加。因此可预料试验结果见答案。(3)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须要消耗氧,因此可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②垂体(或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探讨激素(或内分泌腺)功能的相关试验激素方法常用观测指标试验探究甲状腺激素饲喂法①幼小动物的发育②物质氧化分解(臃肿、消瘦)③耗氧量④产热状况⑤兴奋性(行动灵敏、呆笨)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摘除法手术摘除小狗甲状腺,小狗发育停止;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精神萎靡、代谢耗氧量显著降低、产热量削减等现象同位素标记法检测血液及甲状腺中的放射性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探讨甲状腺的功能生长激素切除法生长状况(正常、加快、停止)切除小狗的垂体后,小狗的生长马上停滞注射法对其每天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可渐渐复原生长胰岛素注射法昏迷等低血糖症状,补充葡萄糖可复原正常给饥饿18~24h后的小白鼠注射确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不久,小白鼠出现惊厥的低血糖症状,皮下注入50%的葡萄糖溶液抢救,可以复原胰高血糖素注射法测定尿糖给因血糖降低而昏迷的试验动物注射胰高血糖素,视察醒悟状态

题型四与植物激素相关的试验设计7.(2024·扬州期末)某生物爱好小组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设计了如下试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5株品种、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玉米幼苗,按上图a~e所示方法进行试验处理,视察并记录幼苗的生长状况。(2)试验结果预料:上述a~e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3)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Ⅰ.欲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耀引起的,应以____________装置之间试验记录进行比照分析。Ⅱ.欲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其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应以________________试验装置进行比照分析。Ⅲ.欲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最好以________________试验装置进行比照分析。Ⅳ.后来该小组又设置了f和g两个试验装置,两者比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a、dc、e(3)Ⅰ.a、cⅡ.b、cⅢ.d、eⅣ.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匀称有关解析(2)上述a~e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a、d,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c、e,玉米幼苗不能生长的是b。(3)Ⅰ.用a、c装置之间试验记录进行比照分析,由于光照的方向不同,所以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耀引起的。Ⅱ.用b、c试验装置进行比照分析,由于b没有苗尖端而c有苗尖端,所以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其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Ⅲ.用d、e试验装置进行比照分析,由于锡箔套的位置不同,所以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Ⅳ.用f、g装置试验记录进行比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匀称有关。课时训练一、学考选择题1.(2024·杭州西湖中学高二月考)农业生产中,常用确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如图表示2,4-D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可知()A.甲表示单子叶植物B.除草剂最适浓度为b点C.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与茎的向光性原理相同D.除草剂的作用特点与生长素在根的向地性中的作用特点相同答案D解析依据分析可知,甲表示双子叶植物,乙表示单子叶植物,A项错误;除草剂最适浓度为c点,此浓度的2,4-D溶液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B项错误;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是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项错误;除草剂的作用特点与生长素在根的向地性中的作用特点相同,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项正确。2.探讨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试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试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仅为比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却比比照鼠多。下列推想合理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试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试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比照鼠少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供应的信息可知,一起先三只鼠的状况是相同的,由于饲喂某种植物种子才出现了不同于比照鼠的症状。其缘由可能是这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碘较少,影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反馈性地引起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3.(2024·浙江11月选考)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答案D解析图中②应属于神经末梢,A错误;该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错误;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即动作电位,能沿神经纤维传播,D正确。4.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圈中代表反射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a处不能引起c处电位改变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化学递质等C.刺激c处不能引起a处电位改变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侧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答案A解析图示显示a是传入神经元,c是传出神经元,刺激a处,c处能感受到兴奋。二、加试选择题5.(2024·台州中学月考)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推断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的神经元胞体有4个,共有4个完整突触B.图中的B在确定状况下可表示来自大脑等高级中枢的神经冲动C.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为A、C、D处D.在人体内的神经—体液调整中,图中①结构一般是由传出神经元的末梢组成答案B解析突触是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图中共有5个突触,A项错误;低级神经中枢会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整和限制,所以图中的B在确定状况下可以表示来自大脑等高级中枢的神经冲动,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即只能从神经元轴突末端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其中错误的是C处,C项错误;在人体内的神经—体液调整中,图中①结构一般是由传出神经元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D项错误。6.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K+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改变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转运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凹凸的关系是a<b<c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答案D解析K+逆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转运,而Na+进入神经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易化扩散,A项错误;细胞外液中Na+浓度确定动作电位的幅度,则由图中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凹凸的关系应是a>b>c,B项错误;由图可知,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维持的,与K+浓度有关,C项错误;由图分析可知,若细胞外液中Na+浓度过低,则动作电位可能无法形成,D项正确。7.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觉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状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想正确的是()A.茎的伸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无关B.生长素浓度增高到确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C.茎段中乙烯含量增高,会增加生长素的促进作用D.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可知:在a时刻之前,在生长素的作用下茎不断伸长,a时刻之后,生长素和乙烯共同作用,茎伸长减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确定值时,乙烯含量增加,推想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合成;由题图分析可知,乙烯含量增高时会减弱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时刻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大于b时刻。8.(2024·浙江11月选考)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料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料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料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料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答案B解析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后会对T淋巴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细胞免疫,故切除组易感染,A错误;抗T细胞抗体是对T淋巴细胞造成损害的物质,故注射后会使T淋巴细胞削减,易感染该菌,B正确;小鼠血清中含有抗体,注射后对抗原免疫力更强,故未注射组更易感菌,C错误;染菌小鼠的体细胞中会存在对该菌的记忆细胞,故能增加注射组的免疫实力,所以未注射组更易感染菌,D错误。三、非选择题9.利用以下试验材料和器材设计试验,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材料和用具:萝卜种子、试管、移液管、蒸馏水、铺有滤纸的培育皿、浓度分别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试验材料和用具的数量不限)。(1)请补充试验分析:本试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的生理状况属于____________变量,应选用的比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空白比照”、“相互比照”、“条件比照”、“自身比照”)。(2)请补充试验步骤:第一步:取____________支试管,编号,依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步:在各支试管中分别放入20粒种子。第三步:取与试管相同数量的培育皿,编号(与试管对应),分别用与对应试管相同的溶液浸湿滤纸。第四步:24小时后取出种子,分别放入对应培育皿,放在条件相同且相宜的环境中培育,每天向培育皿中补充适量的相应溶液。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位同学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较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较高浓度时抑制种子萌发。请你绘制直方图(柱状图)把该同学可能出现的一种试验结果直观地表示出来。等量的)浓度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及蒸馏水第五步:一周(一段时间)后,视察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并分析数据(3)如图所示10-5mg/L组确定比蒸馏水组高,10-1mg/L组确定比蒸馏水组低;10-3mg/L组以下几种状况皆可:①高于10-5mg/L组,②高于蒸馏水组但低于10-5mg/L,③低于蒸馏水组但高于10-1mg/L组。解析(1)分析本题的试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因此可分析出试验变量是: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种子的生理状况属于无关变量,试验中选用的比照方法是相互比照和空白比照。(2)第一步:题干材料供应了3种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所以加上蒸馏水的比照组,试验应当设计4组试验,因此应当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等量的)浓度为10-5mg/L、10-3mg/L、10-1mg/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及蒸馏水。第五步:一周(一段时间)后,视察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并分析数据。(3)依据试验结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较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较高浓度时抑制种子萌发”,则最高浓度确定是抑制作用,比蒸馏水少,其他两组可以是促进,即10-5mg/L组确定比蒸馏水组高,10-1mg/L组确定比蒸馏水组低,10-3mg/L组以下几种状况皆可:①高于10-5mg/L组,②高于蒸馏水组但低于10-5mg/L,③低于蒸馏水组但高于10-1mg/L组。10.(2024·北京,31改编)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峻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须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细胞(写出三个名称)。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将疟原虫杀死,此过程主要为____________(填写“体液”或“细胞”)免疫。(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白。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试验。组别试验材料试验处理试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2加入青蒿素603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4加入青蒿素97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试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的治疗疟疾供应干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