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学试题
上篇总论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
一、填空
1.针灸治疗作用有、
2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3.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黄帝内经》称之为
4.《灵枢•官针》篇指出:“针所,灸之二
5.《备急千金要方》云:凡病皆由,针以,灸以。
6.经络闭阻不通,因引起者宜用针刺;由引起者宜行灸疗。
7.《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不可不通。”
8.针灸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变
9.针灸治病,不外乎与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
过程,就是不断发挥的作用。
10.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除了与补泻手法有关外,还与部分脸
穴的性能有关。
11.《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用针
百,,o
13.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既可以,,而
从阴阳互根的角度考虑,又可以采取之法。
14.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密切相关。
15.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作用。
二、选择题
(-)A型题(在题下五个备用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全书同。)
L“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出自:()
A《灵枢•九针十二原》B《灵枢•官针》C《素问•异法方宜论》
D《难经・二十九难》E《备急千金要方》
2.以下哪种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
A消炎B行气C镇静D调和阴阳E都不是
(二)B型题(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用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
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用,全书同。)
A止痛B升压C降压D安眠E增乳
1.疏通经络作用的体现:()
2.调和阴阳作用的体现:()
A咳喘取肺俞B亡阳灸关元C失眠补照海、泻申脉D嗜睡泻照海、
补申脉E都不对
3.阴病治阳:()
4.阳病治阴:()
5.阴盛阳虚病症治法:()
(三)D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相互间有联系的正确答案,
全书同。)
1.在针刺疏通经络中,《金针赋》运用的通经接气手法是:()()
A青龙摆尾B白虎摇头C龙虎交战D阴中隐阳E阳中隐阴
2.下列治失眠用穴体现调和阴阳治疗作用的是:()()
A补心俞B泻行间C补照海D泻申脉E补胆俞
(四)X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全书同。)
1.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有:()()()()()
A疏通经络B镇静宁神C消炎止痛D扶正祛邪E调和阴阳
2.具有扶正祛邪双重作用的月俞穴有:()()()()()
A中脱B内关C气海D水沟E足三里
三、改错(在下列各题下划线部分内,找出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并改正,
全书同。)
1"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2
四、简答题
1.针灸有什么治疗作用?
2.《黄帝内经》中的“解结”是什么意思?
3.《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疏通经络的方法是什么?
4.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5.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五、问答题
1.针灸调和阴阳应遵循什么原则?
2.针灸治疗作用的发挥,与哪些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附:答案
一、填空
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2.疏通经络
3.解结
4.不为、所宜
5.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开导之、温暖之
6.实热、虚寒
7.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8.镇痛作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9.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10.偏补偏泻
11.阴与阳
12.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13.阴证治阴、阳证治阳、阴证治阳、阳证治阴
14.针刺补泻手法
15.良性调节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D治疗作用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三个方面,调和阴
阳是其中之一。
(二)B型题
1.A经络通则不痛。
2.D阴阳调和则能寐。
3.A咳喘为脏病属阴,肺俞在背部属阳。
4.B亡阳为阳衰,关元位于腹部属阴。
5.D嗜睡属阴盛阳虚,泻照海、补申脉为泻阴补阳。
(三)D型题
1.AB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可通经接气。
2.CD失眠属阴虚阳盛,补照海、泻申脉乃补阴泻阳。
(四)X型题
1.ADE
2.ABE气海只用于补虚,水沟只用于泻实。
三、改错
1.《备急千金要方•明堂仰侧》
2.针刺泻法和刺血。针刺补法和艾灸偏于补虚,其兴奋作用大于抑
制作用。
四、简答题
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2.疏通经络。
3.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4.补泻手法、部分月俞穴偏补偏泻的性能。
5.既可以阴证治阴、阳证治阳,又可以阴证治阳、阳证治阴。
五、问答题
1.在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尚未虚损的情况下,应泻其有余,清泻
阳热或温散阴寒,以防阳热太盛而耗伤阴液,阴寒太盛而耗损阳气;而当
一方偏盛,另一方也见虚损的情况下,在泻一方有余的同时,当兼顾一方
之不足,配合扶正或益其不足。在阴阳偏衰的情况下,应补其不足。阴虚
不能制阳,常出现阴虚阳亢之虚热证,治宜育阴潜阳,即所谓“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阳虚不能制阴,常呈现阳虚阴盛之阴寒证,治宜补阳消阴,
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俱虚则滋阴补阳同施。
2.除了胸穴的特性、针灸补泻手法以外,还与机体状态(包括禀赋、
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病变表现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治疗时间、辅助治
疗措施等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机体状态最为重要。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一、填空
1.《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经气已
至,慎守勿失??如临,手如,神无
2.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等形式。
3.针灸清热温寒的原则包括
和。
4.《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刺寒清者,
如
5.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经脉》篇提出:“泻之,
虚则补之??则灸之,不盛不虚
6.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虚
则,泄之,,
7.《灵枢•经脉》篇曰:“十五络者,实则,虚则,视
之不见”。
8.实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或。
9.《素问•针解》篇曰:“宛陈则除之,是也。”
10.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属于的
治疗原则。
11.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
或者是。
12.《灵枢•禁服》篇曰:“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
13.《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
不中他邪也。当,故言以经取之。”
14.“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是:()
A扶正祛邪B虚则补之C子母补泻D调和阴阳E都不是
2.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是指:()
A施灸壮数多B急吹其火C拔罐速度快D拔罐火力强E毫针点
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
3.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
A浅刺疾出B热病可灸C少留针D泻法E点刺出血
4.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
A除之B疾之C补之D泻之E留之
5.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
A艾灸时间长B艾灸量大C寒证行针时间长D坐罐E都不是
6.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
A埋针法B艾炷灸C拔罐D温针灸E火针法
7.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
A实则泻之B宛陈则除之C陷下则灸之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E
都不对
8.不属于“宛陈则除之”治则的病症是:()
A扭伤B毒虫咬伤C瘾闭D小儿疳证E腱鞘囊肿
(二)B型题
A久泄B寒痹C水肿D发热E扭伤
1、虚则补之:()
2、陷下则灸之:()
3、寒则留之:()
4、宛陈则除之:()
A实则泻之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陷下则灸之E宛陈则除之
5.出自《灵枢•经脉》:()
6.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
(三)D型题
1.下列同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邪盛则虚之E不盛不虚以
经取之
2.“陷下则灸之”适宜于:()()
A失眠B多寐C中气不足D子宫脱垂E遗精
3.根据病因病机,可施行“陷下则灸之”的病症是:()()
A水肿B久泄C尿闭D脱肛E中风闭证
(四)X型题
1.下列针灸治疗原则哪些出自《灵枢•经脉》篇?()()()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宛陈则除之E陷
下则灸之
2.适合“实则泻之”治则的病症是:()()()()()
A高热B中暑C久痢D剧痛E脱肛
3.可用于“宛陈则除之”的穴位有:()()()()()
A血海B膈俞C曲泽D委中E十宣
4.适宜于“宛陈则除之”的病症有:()()()()()
A扭挫伤B瘾闭C丹毒D便秘E腱鞘囊肿
5.陷下则灸之适宜于:()()()()()
A久泄B脉沉伏无力C阳气暴脱、脉微欲绝D血络空虚E内脏
下垂
三、改错
1.《灵枢•经脉》篇对于热证和寒证提出的治疗原则是: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
2.
3.针灸治疗寒证宜浅刺疾出。
四、简答题
1.针灸“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
2.针灸对热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
3.针灸对寒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
五、问答题
L“治神守气”在针灸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
2.针灸临床如何运用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并举例说明。
3.对于表热里寒证,针灸如何温清并用?
4.“陷下则灸之”包括哪些内容?临床如何应用?
5.举例说明“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附:答案
一、填空
1.治神深渊握虎营于众物
2.得气气行气至病所
3.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4.以手探汤人不欲行
5.盛则陷下以经取之
6.实之满则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7.必见必下
8.泻法点刺出血
9.出恶血
10.宛陈则除之
11.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虚实兼而有之
12.经刺
13.正经自生病、自取其经
14.平补平泻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B虚则补之、子母补泻属于补泻原则。
2.E热则疾之是指针刺手法,不是艾灸或拔罐法。
3.B热则疾之不属灸疗范围。
4.E寒盛则阳虚,针刺不宜得气,留针有候气作用。
5.E寒则留之是针法,留针时间宜短。
6.D温针灸有温热作用,要求留针。
7.C灸能升阳。
8.C瘾闭不宜行三棱针点刺。
(二)B型题
1.A久泄为虚,宜用补法。
2..A灸能升阳固脱。
3.B寒痹留针以助阳气来复。
4.E扭伤属气滞血瘀,应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
5.D
6.E
(三)D型题
1.CD
2.CD中气不足导致子宫脱垂,灸能补益中气、升阳固脱。
3.BD久泄易致脱肛,灸能升阳固脱。
(四)X型题
1.ABE
2.ABD久痢、脱肛属虚,宜补不宜泻。
3.CDE气海、血海补益气血,不宜施行泻法。
4.ACE瘴闭、便秘不属于点刺出血的病症。
5.ABCDE均与阳虚有关,宜行温灸升阳。
三、改错
1.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2.浅刺疾出。热则疾之属针刺原则,不属灸法。
3.深刺久留。浅刺疾出是热证的治则。
四、简答题
1.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2.热则疾之,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
针、针用泻法。
3.寒则(温之)留之,灸法、深刺而久留针。
五、问答题
1.治神与守气是充分调动医者、病人两方面积极性的关键措施。医
者端正医疗作风,认真操作,潜心尽意,正神守气;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配合治疗,安神定志,意守感传。既体现了医者的良好医德,又贯穿了“心
理治疗”于其中。所以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
时,还能有效地防止针灸异常现象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热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热则疾之,具体应用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
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例如风热感冒,常取大
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即可达清热解表之目的。若伴有咽
喉肿痛者,可用三棱针在少商穴点刺出血,以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
用。
寒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寒则(温之)留之”,适宜用灸法施治,针
刺则应深刺久留,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为患的肌肉、
关节疼痛以及寒邪入里之证。若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施治最为相
宜。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合施行“烧山火”
复式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3.表热里寒,治宜内温足阳明、太阴,针补或灸足三里、三阴交;
外清手阳明、太阴,毫针浅刺曲池、合谷、列缺。
4.“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所谓“陷下”,有多种
含义:一是指中气不足,失于固摄,而导致脏腑功能低下或有关组织下垂;
二是指血络空虚;三是指脉象沉伏无力;四是指阳气暴脱、脉微欲绝之危
象。
针灸临床对于因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对气血和内脏失其
固摄能力而出现的一系列气虚陷下病症,常灸百会、神阙、气海、关元、
中脱、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等
穴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失血过多、大汗不止、四肢厥冷、阳气
暴脱、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的虚脱危象,更应重灸上述月俞穴,以升阳固脱、
回阳救逆。
5.“宛陈则除之”,是“实则泻之”的一种。即由络脉瘀阻而引起的
病症,应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例如由于闪挫扭伤、毒虫咬伤、丹毒等引起
的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即可选用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针点
刺出血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病情较重者,可以施行点刺出血后
加拔火罐,这样可以排出更多的恶血,促使病愈。其它如腱鞘囊肿、小儿
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也属此类。
第三章针灸临床辩辨证论治
一、填空
1.针灸临床辨证论治应以为基础,以
为核心,以为纲领。
2.标本施治在临床上运用的原则是:,。
当标本俱急或俱缓时,则应。
3.《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知标本者,,不知标
本,。
4.三因制宜即、、制宜。
5.阴虚火旺的治则,一般是、。
6.阴证转为阳证,表明病情有的趋势;阳证转为阴证,提示
病情有的倾向。
7.里寒证最宜施行疗法,以最为适宜。
8.肺气不足治宜调气、益气、纳气;肺阴不足
治宜滋养之阴、清泻。
9.气陷证应本着的治疗原
则,、、O
10.辨证归经是以为依据的归经形式。
11.辨位归经是直接按作为依据的一种归经形式。
12.经穴触诊又称O
13.按压巨阙、膻中过敏或迟钝,可判为、的
病变。
14.肾俞穴下按之空软,表明和虚弱。
15.皮肤的良导现象,是的表现,经穴的电位变化是
的反映。
16.风寒束肺证以取穴为主,配以及经
穴。
17.手阳明大肠经病症以取穴为主,配以、
经穴。
18.“任脉为病,男子,女子
19.“督脉为病,脊强反折”一语出自。
20.《素问•调经论》篇曰:“病在血,调之
21.经筋病症多表现为在运
动方面的机能失常。
22.《灵枢•经筋》篇对经筋病症提出的治疗方法是:“治
在,,二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适宜于胃阴不足的是:()
A针灸并用B重用灸法C针补加灸D泻法E平补平泻
2.取心经、心包经和督脉穴为主可用于:()
A心气不足B心血亏虚C心火亢盛D痰蒙心窍E心脉瘀阻
3.穴取关元、足三里、下巨虚,针灸并用、施行补法适宜于:()
A大肠虚证B大肠寒证C小肠虚寒D小肠气滞E都不对
4.针灸并用、泻法适宜于:()
A肝血不足B肝脉寒滞C肝阳上亢D肝气郁结E肝风内动
5.要求针灸并用、并强调重用灸法的是:()
A气虚证B气滞证C气逆证D气陷证E都不是
6.针灸并用、补法适用于:()
A肺气上逆B胃气上逆C肝气上逆D肾不纳气E都不对
7.只针不灸、平补平泻适宜于:()
A气不摄血B血热妄行C阴虚火旺D瘀血内积E气滞血瘀
8.按辨位归经,后头痛属于:()
A阳明头痛B太阳头痛C少阳头痛D厥阴头痛E少阴头痛
9.哪一种“经络现象”不属于经穴压诊范畴:()
A敏感B麻木C结节D丘疹E凹陷
10.经络电测定中,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数据是电阻值大于或小于:()
A1万欧姆以上B1万以下C2万以上D2万以下E5万以上
11.《难经・二十九难》记载的带脉病症是:()
A带下B疝气C心痛D寒热E腹满
12.“逆气里急”是何经的病候?()
A任脉B督脉C冲脉D带脉E阴维脉
13.以“苦心痛”为主症的奇经八脉是:()
A任脉B督脉C冲脉D阳维脉E阴维脉
14.“阳缓阴急”属于哪一条脉的主病:()
A阳维B阴维C阳跷D阴跷E督脉
15.《素问・骨空论》记载的“男子内结七疝”是何经病症:()
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阴肾经C足太阴脾经D任脉E冲脉
16.《黄帝内经》指出经筋病症主要选用:()
A肝经穴B胆经穴C阿是穴D特定穴E经外奇穴
(二)B型题
A牙痛取颊车、合谷B足三里补气血C大肠俞止腹泻D印堂、
太阳治头痛E天突平喘
1.局部治疗:()
2.整体治疗:()
3.整体与局部同治:()
A感冒针外关B五更泄灸命门C咯血针孔最D面瘫取合谷E
急性吐泻、四肢逆冷针中脱、灸关元
4.急则治标:()
5.缓则治本:()
6.标本同治:()
A补法B泻法C平补平泻D平补平泻加灸E都不是
7.风寒束肺:()
8.风寒束肺兼体虚者:()
9.寒痰阻肺:()
A针灸并用B重用灸法C多针少灸D泻法E平补平泻
10.肾阴亏虚:()
11.肾阳不足:()
12.阴虚火旺:()
A少商B伏兔C足三里D俞府E都不对
13.肺气上逆选:()
14.胃气上逆选:()
15.肾不纳气选:()
A热邪阻肺B邪热蒙心C五更泄D消化不良E膀胱虚寒
16.与脾有关:()
17.与肾有关:()
18.与胃有关:()
A按临床证候表现B按病变部位C按表里深浅D按阴阳属性E
按脉象虚实
19.辨证归经:()
20.辨位归经:()
A凹陷B结节C皮下出血线D循经丘疹E导电量高
21.循经按压反应:()
22.穴位按压反映:()
A京门B石门C章门D风门E殷门
23.足太阴脾经证治用穴:()
24.足厥阴肝经证治用穴:()
A逆气里急B带下痕聚C心痛D内结七疝E苦寒热
25.冲脉病症:()
26.阴维脉病症:()
27.阳维脉病症:()
A任脉病症B督脉病症C阴跷脉病症D阳跷脉病症E带脉病症
28.阳缓阴急:()
29.阴缓阳急:()
30.男子疝气、女子带下:()
(三)D型题
1.胃寒偏盛宜用:()()
A行气活血B温中散寒C只针不灸D多针少灸E针灸并用
2.与肾相关的病变是:()()
A消化不良B五更泄C阳痿D晕厥E心悸
3.针灸并用、平补平泻适宜于:()()
A气血两虚B气虚血脱C气虚血瘀D血瘀血虚E气滞血瘀
4.按辨位归经,偏正头痛涉及:()()
5.A阳明经B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少阴经
6.哪二种经络现象属于经穴压诊的范围:()()
A红线B肿块C结节D丘疹E脱毛
7.知热感度测定中,表示机能亢进(属实)的依据是:()()
A数据偏高B数据偏低C时间长D时间短E时间对等
8.知热感度测定中,表示机能减退(属虚)的依据是:()()
A数据偏高B数据偏低C时间长D时间短E时间对等
9.经络电测定中,确定病经的依据是电阻值:()()
A大于其他经1万欧姆以上B小于1万欧姆C大于2万以上D小
于2万以上小于3万以上
10.足太阴脾经证治,应选用:()()
A本经B手太阴经C足阳明经D任脉E督脉
E
11.《素问•骨空论》记载的任脉病症为:()()
A苦心痛B腹满C内结七疝D带下癖聚E寒热
12.《难经・二十九难》记载阴跷脉病症为:()()
A阴缓B阳缓C阳急D阴急E角弓反张
13.用于络脉病症的同一种刺法是:()()
A三棱针散刺出血B刺络C挑刺D刺血拔罐E豹纹刺
14.可用于治疗经筋病症的是:()()
A皮肤针法B火针法C三棱针点刺D皮内针法E燔针动刺
(四)X型题
1.宜行针灸并用、补法的病症有:()()()()()
A肠道虚寒泄泻B恶心呕吐C脱肛D脾虚月经过多E痔疮出血
2.只针不灸、泻法可用于心和心包的病症是:()()()()
()A心脉瘀阻B心气不足C心血亏虚D心火亢盛E痰蒙心窍
3.膀胱虚寒和膀胱湿热均适用的月俞穴是:()()()()()
A中极B膀胱俞C气海D京骨E委中
4.太冲、行间适宜于下列哪些病症?()()()()()A
肝气郁结B肝阳上亢C肝火上炎D肝血不足E肝风内动
5.气虚血瘀、血瘀血虚的共同治则是:()()()()()
A只针不灸B针灸并用C补法D泻法E平补平泻
6.循经按压所得的异常反应有:()()()()()
A压痛B皮下出血C结节D脱毛E条索状反应物
7.针灸临床应突出经络辨证的病症是:()()()()()
A水肿B尿闭C牙痛D头痛E面瘫
8.井穴知热感度测定数据大、时间长提示:()()()()()
A机能亢进B属实C机能低下D属虚E无意义
9.井穴知热感度测定数据小、时间短提示:()()()()()
A机能亢进B属实C机能低下D属虚E无意义
10.手太阴肺经证治中,除选用本经脸穴外,还可配用:()()
()(A手太阳经穴B足太阳经穴C手阳明经穴D足阳明经穴E
任脉经穴
11.足太阴脾经证治可选用:()()()()()
A太白B章门C脾俞D大横E足三里
12.阴跷脉的病症是:()()()()()
A多寐B癫痫夜发C阳缓阴急D阴缓阳急E腰溶溶如坐水中
13.阳跷脉的病症是:()()()()()
A多寐B失眠C狂躁D阴缓阳急E阳缓阴急
14.络脉病症的刺法有:()()()()()
A豹纹刺B三棱针点刺C皮肤针重叩出血D挑刺E刺血拔罐
15.属于经筋病症的治法是:()()()()()
A挑刺B豹纹刺C以痛为月俞D燔针动刺E以知为数
16.可用于治疗经筋病症的月俞穴有:()()()()()A
筋缩穴B阿是穴C阳陵泉D井穴E募穴
三、改错
1.针灸辨证论治,以经络证治为基础,脏腑、气血证治为核心。
2.按经络辨证,前额痛属少阳经病变。
())
3.按经络辨证,偏头痛属太阳经病变。
4.辨证归经是按病变部位为依据的归经形式。
5.肾阴亏虚兼见火旺宜针灸并用,补法。
6.井穴对热力的感知时间长、超过正常值的以上为机能亢进。
7.《难经•二十九难》曰:"
8.《难经•二十九难》曰:“阴维为病,苦寒热。”
9.关于络脉证治,《素问•调经论》提出“病在络,调之血
10.
四、简答题
1.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什么?
2.针灸临床如何处理病症的标本缓急?
3.胃气上逆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4.气滞血瘀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5.牙痛如何辨位归经?
6.某一病变部位有数经分布时如何辨位归经?
7.循经按压所得的异常反应有哪些?
8.《素问・骨空论》篇所记任脉病变是什么?
9.经筋病症的表现是什么?
10.《灵枢•经筋》篇对经筋病症提出了什么治疗方法?
五、问答题
1.表证如何应用针灸疗法施治?
2.里证如何应用针灸疗法施治?
3.寒证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施治?
4.举例说明热性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5.风寒束肺、邪热壅肺的针灸治则和具体方法有何不同?
6.气不摄血、血热妄行、阴虚火旺引起的出血证在针灸治则中有何
不同?
7.以头痛为例,说明针灸临床辨位归经的方法。
8.结合临床,阐明“经络现象”在望诊中的意义。
9.如何运用经络电测定判断经络的平衡与失衡?
附:答案
一、填空
1.脏腑气血证治经络证治八纲证治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3.万举万当是谓妄行
4.因人因地因时
5.多针少灸平补平泻。
6.好转加重
7.艾灸温针灸
8.补肺健脾、温肾肺肾虚热
9.陷下则灸之、针灸并用补法重灸
10.临床证候表现
11.病变部位
12.经穴按压经穴切诊
13.心经心包经
14.肾肾经
15.经络通路经络活动
16.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太阳经穴
17.本经手太阴足阳明经穴
18.内结七疝带下痕聚
19.《素问•骨空论》
20.络
21.肌肉肌腱关节韧带
22.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腌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E胃阴不足不可单行补法或泻法。
2.D痰蒙心窍涉及到心、心包、督脉。
3.C小肠虚寒宜针、宜灸、宜补。
4.B肝脉寒滞宜针、宜灸、宜泻。
5.D陷下则灸之。
6.D肾不纳气宜针、宜灸、宜补。)
7.C阴虚火旺不宜施灸,也不可单行补法或泻法。
8.C侧头部为少阳经分区。
9.D丘疹属望诊范畴。
10.C以2万为基准。
11.E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12.C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13.E阴维为病,苦心痛。
14.D阴跷为病,阳缓阴急。
15.D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瘤聚。
16.C以痛为月俞即阿是穴。
(二)B型题
1.D印堂、太阳位于头部。
2.B足三里补气血属整体调节。
3.A颊车属局部取穴,合谷从远端总体治疗。
4.C咯血病势急,孔最有止血作用。
5.B五更泄病势缓,灸命门温补肾阳治本。
6.E针中皖治标、灸关兀治本。
7.B风寒束肺属实,宜泻。
8.D实中夹虚,宜平补平泻,兼寒则宜灸。
9.B寒痰阻肺属实,宜泻。
10.E阴虚常兼有火旺,只宜平补平泻。
11.A肾阳不足既虚且寒,故宜针灸并用。
12.E阴虚火旺不宜单行补泻。
13.C足三里可以引气下行。
14.C足三里可以引气下行。
15.C足三里可以引气下行。
16.D消化不良由脾运化失常引起。
17.C五更泄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
18.D消化不良属胃的病变。
19.A辨证归经以临床证候为依据。
20.B辨位归经以病变部位为依据。
21.B结节可通过循经按压查得。
22.A凹陷可通过穴位按压发现。
23.C章门为脾之募穴。
24.C章门属于肝经。
25.A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26.C阴维为病苦阴维。
27.E阳维为病,苦寒热。
28.C阴跷为病,阳缓阴急。
29.D阳跷为病,阴缓阳急。
30.A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瘤聚。
(三)D型题
1.BE温中散寒是治则,针灸并用是手段。
2.BC五更泄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阳痿系前阴病变。
3.CD气虚血瘀、血瘀血虚均为虚实夹杂病变,不可单行补法或泻
法,灸能化瘀。
4.AC阳明经位于前额,少阳经位于侧头。
5.BC肿块、结节均可通过经穴按压发现。
6.BD时间短即数据偏低。
7.AC时间长即数据偏高。
8.CD以2万为基准。
9.AC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10.CD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痕聚。
11.BD阴跷为病,阳缓阴急。
12.AE三棱针散刺出血又称“豹纹刺”。
13.BE燔针动刺即火针法。
(四)X型题
1.ACD肠道虚寒泄泻虚则宜补、寒则宜灸,脱肛、脾虚月经过多为
气虚下陷,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2.ADE心脉瘀阻、心火亢盛、痰蒙心窍均为实证,实则泻之。
3.ABDE中极、膀胱俞、京骨、委中均属足太阳膀胱经。
4.ABCE肝血不足属虚,行间不宜。
5.BE气虚血瘀、血瘀血虚均为虚实夹杂病变,不可单行补法或泻
法,灸能化瘀。
6.ACE压痛、结节、条索状反应物均可通过循经按压所得。
7.CDE牙痛、头痛、面瘫有明确部位,应突出经络辨证。
8.CD机能低下属虚的病症对热的感知较为迟钝,故数据大、时间
长。
9.AB机能亢进属实的病症对热的感知较为敏感,故数据小、时间
短。
10.BC足太阳主一身之表,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相表里。
11.ABCDE太白、章门、大横属脾经,脾俞为脾之背俞,足三里属
相表里的胃经。
12.ABC阴缓阳急属阳跷脉的病症,腰溶溶如坐水中属带脉病症。
13.ABCD阳缓阴急属阴跷脉的病症。
14.ABCDE各项均为刺络疗法。
15.CDE挑刺、豹纹刺属络脉的刺法。
16.ABC井穴、募穴不适宜于经筋病症。
三、改错
1.脏腑气血证治、经络证治。经络学说是核心,脏腑、气血是基础。
2.阳明经。少阳经病变为偏头痛。
3.后头痛。偏头痛属少阳经病变。
4.临床证候表现。按病变部位为依据的归经形式属辨位归经。
5.多针少灸、平补平泻。阴虚不宜多灸,也不宜用补法。
6.1/2o以1/2为基准。
7.腰溶溶如坐水中。带下为任脉的病变。
8.心痛。苦寒热为阳维脉的病变。
9.病在血、调之络。络、血二字用反了。
10.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月俞。火针刺阿是穴才是经筋病
症的治疗方法。
四、简答题
1.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
领。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或俱缓时则应标本同治
3.理气和胃、平降冲逆,只针不灸、泻法
4.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以针为主,泻法,并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
或刺血拔罐术
5.下齿龈归手阳明经、上齿龈归足阳明经
6.结合其他兼证考虑归经
7.循经疼痛(疫痛、抽痛、压痛)、敏感、麻木、寒凉、灼热或肿块、
结节、条索状反应物等等
8.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瘤聚
9.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在运动方面的机能失常
10.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月俞
五、问答题
1.表证治宜通经活络、疏散表邪。常取大椎、合谷、曲池、外关、
列缺、风池、风门、肺俞等穴。根据表寒、表热、表虚、表实的不同,决
定针灸措施和补泻手法。表热、表实者,只针不灸,泻法,浅刺疾出,以
清热解表、祛邪泻实;表寒、表虚者,针灸并用,补泻兼施;表寒者留针,
表虚者多灸,以散寒解表、固表补虚。
2.里证治宜通调脏腑、行气活血。常取中脱、天枢、大横、支沟、
丰隆、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下巨虚等穴。根据里寒、
里热、里虚、里实的不同,决定针灸措施和补泻手法。里实、里热证,只
针不灸,深刺泻法,以清热泻火,通调腑气;里虚、里寒证,针灸并用,
里虚者轻刺,补法,重用灸法;里寒证深刺久留,补泻兼施,最宜温针,
以温中散寒。
3.寒证治宜温通经络、助阳散寒,针灸并用,补泻兼施。对于寒邪
在表、留于经络、肌肤疼痛或麻木者,艾灸最为适宜,也可以用皮肤针叩
刺或加拔火罐。对于寒邪在里、凝滞脏腑者,因阳虚寒甚,难以得气,针
刺宜深,并久留针,以候其气。阳气得复,寒邪乃散。温针之法尤为适宜,
使温热之感随针体直达深层,温经散寒。
4.热性病症应浅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例如热邪在表的风热感冒,
常取阳经腌穴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清热解表,可浅刺不留针。若伴
咽喉肿痛者,可加少商、鱼际点刺出血。热闭清窍,证见高热抽搐、神昏
澹语,常取水沟、十宣、十二井、大椎、合谷、太冲等急刺、重刺或点刺
出血,以清泻热毒、醒神开窍。热邪在里(阴有阳疾),证见“四大”(大热、
大汗、大渴、脉洪大)以及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常取合谷、曲池、支沟、
丰隆、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清泻里热,通调腑气。里热证因热邪深
伏,也可以深刺留针,并可施以“透天凉”法。虚热证可多针少灸,平补
平泻。
5.风寒束肺治宜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
寒邪较重者加灸。
取手太阴经和相表里的手阳明经以及足太阳经穴为主,如中府、太渊、
列缺、合谷、曲池、风门、肺俞、大椎等;热邪壅肺治宜祛风清热、宣肺
解表,只针不灸,泻法,并可点刺出血。取手太阴经及手阳明经月俞穴为主,
如中府、尺泽、鱼际、少商、合谷、曲池、外关、大椎、内庭等。
6.气不摄血治宜补气摄血,针灸并用,补法,重灸;血热妄行治宜
清热、凉血、止血,只针不灸,泻法;阴虚火旺治宜养阴、清热、止血,
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7.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分区,前额为阳明之位,前额疼痛即为阳明头
痛;侧头为少阳分野,偏头痛即为少阳头痛;后枕为太阳所在,后头疼痛
即为太阳头痛;巅顶为厥阴所属,头顶疼痛即为厥阴头痛。
8.由于脏腑有病能够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的相应部位,出现种种特
异的、可见的“经络现象”,故可借助这些可见的“经络现象”诊断疾病。
例如上肢内侧前缘出现“红线”(即皮下出血线)即归入手太阴肺经,往往
是呼吸道病变的反应;下肢内侧后缘出现脱毛,就归入足少阴肾经,提示
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上肢外侧上缘或下缘出现丘疹、水泡或疮疳,则分别
归入手阳明大肠经或手太阳小肠经,往往表明肠道病变,多见于肠道梗阻
的患者。古代外科医家常常按疮疡痈症的发生部位归经论治,不但可以提
高治疗效果,而且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9.测定时一般首选各经原穴或井穴(指趾畸形或四肢缺如者改用背
俞穴),从测定的结果中来分析脏腑、经络的虚实状况。正常情况下,十
二经穴之间或各经左右两侧的电阻值是接近平衡的(约在5~10万欧姆之
间),一般大于或小于它经2万欧姆以上或本经左右相差2万欧姆以上即
是病态。如果某些经穴的导电量高于其他经穴导电量平均值的1/3时:称
为“高数”,其中的最高数常提示实性病变之所在;如果某些经穴的导电
量低于其他经穴导电量的平均值的1/3时,称为“低数”,其中的最低数往
往是虚性病变之所在;如果左右两侧同名经穴的导电量或电阻值相差在一
倍以上者,即表示该经脉存在左右失衡的病变。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
一、填空
1.针灸选穴原则
有
2.局部选穴体现了的治疗规律。
3.远端选穴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二这种选穴方
法紧密结合经脉的循行,体现了“”的治疗
规律。
4.“四总穴歌”是选穴的范例。
5.前额痛取印堂、内庭为选穴法和选穴法
的综合应用。
6.发热选大椎,痰多选丰隆属于选穴法。
7.按部位配穴的方法主要有。
8.按经脉配穴的方法主要有。
9.目疾以睛明、风池、光明相配属于
10.前后配穴法又称,《黄帝内经》中
称
咳嗽取云门、肺俞属牙痛取合谷、内庭属配穴法。
12.针灸处方符号中,针刺泻法为,三棱针刺法为。表
示,A3表示
选择题
(一)A型题
1.脏腑病远端取穴应首选:()
A头面B胸腹C腰背D四肢肘膝关节以上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2.下列属随症选穴的是:()
A肝阳上亢取太冲B发热针曲池C心肾不交灸神门D五更泄灸命
门E脾虚腹泄针足三里
3.百会、长强、足三里治痔疮属什么配穴法?:()
A局部B远端C上下D三部E前后
4.下列属表里配穴的是:()
A合谷、偏历B孔最、列缺C内关、外关D合谷、太冲E太溪、
太冲
5.艾条灸的符号是:()
AABICXDIIEt
(二)B型题
A合谷治面瘫B曲池退热C后溪治腰扭伤D劳宫治手心热E头
维治偏正头痛
1.根据循经取穴原则:()
2.根据交经缪刺理论:()
3.根据对症取穴:()
(三)D型题
1.痰多选丰隆、呕吐选内关体现了:()()
A辨证选穴B随症选穴C经验选穴D特定穴选穴E循经选穴
2.类似的配穴方法是:()()
A上下配穴B前后配穴C左右配穴D表里配穴E俞募配穴
(四)X型题
1.常用选穴方法有:()()()()()
A局部选穴B远端选穴C特定选穴D辨证选穴E随证选穴
2.下列属局部取穴的是:()()()()()
A升压取素髅B头痛取百会C手麻取八邪D失眠取神门E腰扭
伤取阳陵泉
3.下列属邻近选穴的是:()()()()()
A鼻塞取迎香B鼻塞取通天C近视取风池D近视取光明E阳痿
取关元
4.下列属远道远穴的是:()()()()()
A昏迷选水沟B癫痫选大椎C高血压选曲池D项强选列缺E牙
疼选合谷
5.多汗取双侧合谷、复溜属:()()()()()
A上下配穴法B左右配穴法C表里经配穴法D内外配穴法E远
近配穴法。
6.治疗哮喘的处方膻中、孔最、尺泽、定喘、天突、肺俞、丰隆体
现了什么配穴方法?()()()()()
A上下B前后C本经D表里E三部
三、改错
1.三部配穴法即头部、胸腹部、腰背部三个部位的综合配穴法。
2.《灵枢•终始》篇说:“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下,病在
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头。”
3.循经取穴体现了“胸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
四、简答题
1.针灸临床的选穴原则有哪些?
2.局部选穴体现了什么治疗规律?
3.《四总穴歌》是什么选穴法的典范?
4.循经远端选穴体现了什么治疗规律?
5.针灸临床常用配穴方法有哪几种?
6.子母经配穴法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治疗肠道病的处方曲池、中脱、天枢、三阴交、上巨虚、大肠俞
体现了哪些配穴方法?
8.写出针刺泻法、艾条灸、艾炷灸3壮、穴位注射的处方符号。
五、问答题
1.何为“三部配穴”法?以眼病和胃病为例说明之。
2.举例说明左右配穴法的临床应用。
附:答案
一、填空
1.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2.月俞穴所在主治所在
3.远道刺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4.远端选穴
5.局部远端
6.随症
7.局部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
法
8.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
9.三部
10.腹背阴阳配穴法偶刺
11.前后上下同名经
12.1平补平泻I拔罐艾炷灸3壮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根为本,有远端治疗作用,
2.B其他均属于辨证其穴,
3.D长强属局部、次髅属邻近、足三里属远端,
4.C内关属心包经、外关属三焦经,二经互为表里,
5.D
(二)B型题
1.A合谷属大肠经,经脉从手走头面。
2.A合谷治面瘫应左右交叉取穴。
3.B曲池是退热的经验效穴。
(三)D型题
1.BC痰多选丰隆、呕吐选内关均是针对某一症状的经验效穴。
2.BE俞募配穴是前后配穴法的一种。
(四)X型题
1.ABDE特定选穴不属常用选穴方法。
2.BC百会、八邪均位于病变局部。
3.BCE鼻塞取迎香属局部取穴,近视取光明属远端取穴。
4.DE列缺、合谷均距所治病变较远。
5.AB合谷在上肢、复溜在下肢,双侧即左右。
6.ABCE无表里经关系。
三、改错
1.局部、邻近、远端。此三部非彼三部。
2.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足者取之服。
3.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脸穴所在,主治所在是局部治疗规律。
四、简答题
1.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2.胸穴所在,主治所在。
3.远端选穴。
4.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5.局部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
法。
6.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7.三部、上下、左右、表里、同名、前后(或俞募)。
8._L、II、A3^IMo
五、问答题
1.三部配穴法是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
例如眼病以局部的睛明、邻近的风池、远端的光明相配;胃病以腹部的中
脱、梁门,背部的胃俞配四肢的内关、足三里等。
2.左右配穴既可以左右交叉取(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也可以左右对称
取(左右同取)。此法对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扭伤以及面瘫、半
身不遂等病症常有独到之处。疼痛发作针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以调节
左右气血,促使经络平衡。左右交叉配穴,多用于治疗头面疾患。如左侧
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右侧偏头痛,取同侧太
阳、头维,配左侧外关、足临泣。左右对称配穴多用于治疗内脏疾患,例
如胃痛取双侧梁门、足三里;咳喘取双侧肺俞、膏肓等。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一、填空
1.五输穴中,阴经经脉的合穴五行属。
2.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按金、木、火、水、土的排列次序,分别
是五输的、、、、、穴。
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取之井,
取之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羽毛球教练员合作合同
- 租赁合同中的房屋维修责任划分
- 施工项目劳务分包合同增订版
- 房地产业共同投资合同协议书
- 植物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销售合同履约保证金范本
- 企业员工餐厅厨师服务合同范本
- 水利工程合同:咨询服务指南
- 老年危重病的护理
- 商品房买卖合同协议书
- 班组工程量结算书
- 生产件批准申请书
-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 爵士音乐 完整版课件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8章 8.2.1 幂的乘方
- XX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评价报告(模板)
- 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平台)绘图员级试卷1
- 除法口诀表(完整高清打印版)
- 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规定---精品资料
- 讲课实录-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