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课件_第1页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课件_第2页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课件_第3页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课件_第4页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习语翻译策略研究目录一引言二习语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三习语的翻译策略四结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一引言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就同时牵涉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内涵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复杂文化信息的交换过程,必然涉及与文化有关的方方面面的文化因素。翻译因此就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转换的文本活动,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文化交流和移植的过程。既然文化是翻译活动处理的深层次的对象,理解文化的特征、各种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处理差异的策略就是翻译工作者必须做的功课。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也曾这样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他在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一书中明确指出:“实际上,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比语言结构引起的问题要多而且更为复杂。”奈达在其1981年出版的《跨文化意义》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比如在英语里说“我们诚心地相爱”(Welovewiththeheart),但是在西非语言里,人们得说“用肝来爱”(lovewiththeliver)。又如在《圣经》中有“捶胸”(beathisbreast)一词,是一种后悔的表示。在一些西非人的语言里,“捶胸”是用以表示自己取得成就而颇感自豪。如果要表示后悔,那就得“敲头”(beathishead)才是。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二习语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生态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生态地理环境差异体现宗教信仰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一)生态地理环境的差异

语言根植于社会自然环境。各个民族、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多姿多彩的,有大陆、海洋、山川、森林、沙漠、岛屿……有热带、寒带、温带、亚热带……因而各种语言便被赋予了独特的自然环境色彩,被度上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的印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国是大陆国家,汉族世世代代一直在大陆上生活,人们生活离不开土地。汉民族自古以来用牛耕地、养牛、放牛,牛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牛相关的成语,例: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其历史上渔业和航海业占有很大比重;正是由于这种地域文化上的差异,英语中许多有关航海业和水产的习语,在翻译成汉语时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例: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九牛二虎之力”、“小试牛刀”、“牛鬼蛇神”等。汉语中的“人心齐,泰山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等也都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习语翻译策略研究“drinklikefish”,“allatsea”,“haveotherfishtofry”,“keepone’sheadabovewater”,“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等。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二)社会习俗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必然会给两个民族在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上带来相当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毫无疑问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不同民族对于各种动物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和情感,同一动物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西方文化里,蝙蝠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包含bat的词组往往带有贬义:asblindasabat(有眼无珠),crazyasabat(疯狂反常)。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所引起的联想与西方完全不同。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蝙蝠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又比如,英语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aswiseasanowl

即是一例。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叫声凄厉,又总出没在夜间,所以将其视作厄运的前兆。例如: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贱令人讨厌的动物,汉语中与狗相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的色彩,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而在英语国家,狗被人们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没有贬义色彩,例如:“Lovemelovemydog”,“aluckydog”,“Everydoghasitsday”。当然这方面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一些地方,如英汉两种文化中对“红色”“龙”与数字的不同联想等。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三)宗教文化的差异

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英汉两个民族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必然会带来语言行为和语言观念上的差异。英美人多信奉基督教,宗教文化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人们的思维习惯、语言表达形式上。英语民族深受《圣经》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相信确有天堂、地狱、魔鬼等的存在,因此其语言中也出现了许多反应宗教信仰的习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与God一词有关的习语有: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Godknows!Godblessme!Goddamnyou!由于《圣经》是英语语言最重要的渊源之一,英语中的许多习语多源于《圣经》故事,如:bearone’scross.背负十字架,忍受痛苦theappleofone’seye眼睛中的瞳孔,掌上明珠attheeleventhhour在最后一刻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而在中国,一直盛行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汉语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于佛教文化。例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看僧面看佛面”、“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此外,汉语中还有不少来自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习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悬壶济世”、“灵丹妙药”等。同样,祈望获得成功,英国人会祈祷“Godblessme!”中国人会念叨“菩萨保佑”或“阿弥陀佛”。习语翻译策略研究(四)历史文化的差异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社会发展的如实记载,其中收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反应在语言上尤为明显。中国与英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差异很大,中国历史上战乱纷争,因此语言中存在大量源自军事的习语,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运筹帷幄”、“进退维谷”等。此外,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中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以皇权统治为中心的封建文化色彩。汉语中许多习语体现了这一特色,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打官腔”、“衙门八字朝前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何官无私,何水无鱼”等。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而在英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古代和中古时期,英国受外来民族的入侵比较频繁,加之现在英语又形成于相对较晚的15、16世纪之交,因此从英语中可以看到很深厚的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英国的许多习语便源自拉丁语和法语:

Afterdinner,mustard.雨后送伞。(源自法语:Lamoutardeapreslediner)

Artislong,lifeisshort.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源自拉丁语:arslongs,vitabrevisest)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三习语的翻译策略

移植法注释法增译法意译法代换法对译法翻译策略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在习语翻译中,如果译语中并无现成的形象与原文习语的形象相对应,可以考虑在译语读者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将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直接移植到译文中去,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民族特色和文体风格。丰富译语语言的表达手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融合。移植法有利于保留原文的生动形象,同时语言的相互借鉴可以丰富两种语言的表现力,充实译语的词汇,使译文新鲜别致。一移植法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在汉语习语的英译中,采用移植法更是有助于文化的译介,通过向英语读者介绍汉语表达中所特有的喻体及意向让他们透过语言欣赏到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例1井底之蛙

afrogatthebottomofawell例2老马识途

Anoldhorseknowstheway.例3苛政猛于虎

Tyrannyisfiercerthanatiger.

习语翻译策略研究当然,由于文化、语言差异的客观存在,移植法的运用还是有其局限性的。译者必须考虑到诸如移植以后译文是否与译语文化产生冲突、译语表达是否流畅以及译语读者的接受度等。在移植照搬可能会在译语中引起理解障碍、造成行文阻滞的情况下,译者还可以选择诸如注释法、意译法等其他手法,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二注释法一般来说,带有异域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往往都会采用形象化语言。在翻译民族文化性很强或译语民族中无法找到对应词的术语、人名、地名时,往往可以采用音译或直译加注的方法处理。注释法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体现原作者的艺术动机和原著的美学价值,同时可以利用注释相对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比较详细地介绍有关的文化知识,并有利于引进外来语;读者通过注释法解决了意义的真空点,沟通了与上下文的关联,从而建立起语篇连贯。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语中很多源自希腊罗马神话的典故以及源自《圣经》的人名、地名,在汉译时往往需要加注才能使汉语读者了解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例4aJudaskiss译文:犹大之吻——喻口蜜腹剑,阴险的背叛,源自《圣经》,指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犹大以接吻为暗号出卖耶稣,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例5theGordianknot译文:戈尔迪结——喻棘手问题,源自希腊传说,戈尔迪在木桩上系了一个众人皆无法解开的绳结,后由亚历山大王一刀斩开。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阴阳八卦、天干地支、农历节气、武术气功、民俗文化等语汇在英译时,由于西方文化中没有对应或对等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需要通过音译或直译加注的方式加以解释: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例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译文:ChouYubeatsHuangKai——Theyplanthisandarewillingtodo——onebeats,anotherisbeaten;Theyarehandsinglove.(Froma14thcenturyChinesenovel.ChouYuofthekingdomofWuhadHuangKai,anotherWugeneral,cruellybeaten,andthensenthimtotheenemycampinordertodeceivetheenemy.)例7三顾茅庐译文:makethreecallsatthethatchedcottage(AsLiuBeididwhenhesoughttheaidofZhugeLiang,amasterstrategistthenlivinginseclusion——repeatedlyrequestsomebodytotakeuparesponsiblepost.)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当直译不便于译语读者的理解,而注释法又妨碍了译文的流畅性,那么译者如果仍试图保留原文的生动意象和文化色彩,则可以在直译的基础上添加解释性的词,在译文中明示出原语读者视为当然而译语读者却不了解的文化内涵。增译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译文中尽可能保留原文语言的特征,再现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又可以使译文意义明朗,流畅自然,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三增译法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例8

Hehasonlyuntutoredstrength,likeabullinachinashop.译文:他有力气,可是没有经过训练,就像一头闯入瓷器店的牛,一动就闯祸。例9

Thestaffmemberfoldedlikeanaccordion.译文:这个工作人员就像合拢起来的手风琴似的——不吭声了。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例10“……就是婶子见了,‘生米煮成熟饭’也只得罢了……”(《红楼梦》)译文:…Whensheseesthatthericeiscookedandknowsthatitcan’tbeuncooked,she’llhavetoputupwithit…例11黄鼠狼给鸡拜年译文:Theweaselgoestopayhisrespectstothehen——notwiththebestofintentions.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对于一些具有独特原语文化特征的词汇、习语和句子,采用直译或注释法可能导致译文佶屈聱牙、喻义不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无法准确传递原语的文化内涵;而采用译语读者中现成的表达进行代换互译又容易将译语文化色彩强加入原语文化中去;这时候,为了填补语言之间的词汇、语义和文化空缺,译者不妨采取意译法,在翻译过程中舍弃原文形象,直接译出其内涵意义,用和原语意义相同但形式不同的词汇、句法,简洁精炼地译出原文喻义。四意译法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例12ItwasanotheroneofthoseCatch-22situations,youaredamnedifyoudo,you’redamnedifyoudon’t.译文:这真是又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做也倒霉,不做也倒霉。例13WithoutCeresandBacchus,Venusgrowscold.译文:没有温饱就难以有甜蜜的爱情。译评:Ceres,Bacchus,Venus都来源于罗马神话,Ceres是谷物之神,Bacchus是酒神,他们都是丰收温饱的象征,Venus是众所周知的爱神。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例14有眼不识泰山。译文:Ifailedtorecognizeyoureminence.例1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译文:Alossmayturnouttobeagain.译评:汉语“泰山”这样的地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已经积淀起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泰山”二字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山的名字,而是更多地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令人敬仰的事物。译评:如果原文直译为Whentheoldmanonthefrontierlosthismare,whocouldhaveguessesitwasablessingindisguise那么对于不了解“塞翁失马”成语故事的英语读者,他们是很难了解其寓意的,即使加上注解,也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完整地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所以,译者不妨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提炼出原文的寓意,用简练达意的笔法加以意译。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民族文化的共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成语、谚语在意义上是相互对应的;但是同时又由于民族文化具有其特异性,由于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各个民族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相同的意义。对于这种类型的习语,译者可以采用代换法进行翻译,将原语成语或谚语中采用的形象装换成译语成语或谚语中对应的约定俗称的形象,使得译语读起来比较生动地道,力求和原语在效果上达到最大限度地等值。在采用代换法翻译的过程中,尽管译文会失落原文中的一部分民族文化色彩,但是由于译文更贴近译语文化,更容易被译语读者接受,因而也更便于译语读者深刻领悟原文的思想内涵,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了解原语文化而产生茫然之感。五代换法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例17

aspoorasaChurchmouse译文:一贫如洗例18

asdumbasanoyster译文:守口如瓶例1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译文:Aleopardneverchangesitsspots.例20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译文:Oneboy’saboy;twoboyshalfaboy;threeboysnoboy.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在文化翻译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