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辩证课件_第1页
五脏六腑辩证课件_第2页
五脏六腑辩证课件_第3页
五脏六腑辩证课件_第4页
五脏六腑辩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脏腑辨证五脏六腑辩证讲座内容第3页-脏腑学说第9页-精、气、血、津液、神第20页-脏腑之间的关系第31页-心与小肠病辨证第50页-肝与胆病辨证第68页-脾与胃病辨证第147页-脏腑兼病辩证第182页-临床篇第88页-肺与大肠病辨证第115页-肾与膀胱病辨证第28页脏腑辨证五脏六腑辩证脏腑学说

TheTheoryofInternalOrgans

五脏六腑辩证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脏腑学说古代称为“藏象”。*藏象:藏:是指藏于内,指人体内脏。象:是象征或形象,主要指内脏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类经》谓:“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脏象学说包括三部分内容:一、脏腑的生理和病理二、脏腑组织五官九究之间的关系三、气血、津液、精髓的生理和病理及其脏腑的关系。五脏六腑辩证一、脏腑的生理和病理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脉、骨、髓、女子包、胆

部位膈以上膈以下脐以上

脏腑

上焦如雾司呼吸主血脉

中焦如沤

功能

心肺

肾、膀胱、大肠、小肠、肝三焦脐以下

脾、胃

下焦如渎泌别清浊排泄浊物

上焦

中焦

下焦五脏六腑辩证二、脏腑组织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五脏六腑辩证三、津液、气血、精髓的生理和病理及其脏腑的关系津液、气血、精髓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他们的生成和运行,输布必须通过不同的脏腑功能活动才能完成,而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都依赖于津液,气血,精髓做为物质基础。五脏六腑辩证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不同及主要功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藏而不泄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和传化排泄糟粕、泄而不藏。

奇恒之腑:奇:有异的意思,恒:是常的意思五脏六腑辩证精、气、血、津液、神

Essence,QiBloodBodyFluidVitality

五脏六腑辩证一、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称为先天之精,因为它有繁衍后代的功能,又叫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的化生,饮食物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变成水谷精微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中营养五脏六腑,由于这种水谷精微是后天脾胃所化生称为后天之精,后天之精输布于脏腑又叫脏腑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来源功能五脏六腑辩证二、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一)元气的生成和功能元气又称:原气、生气、真气、真元之气它禀受于先天,是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元气的功能:依赖三焦,通达周身。(二)宗气的生成和功能

生成:宗气是由结合产生

宗气的功能:具有助肺脏以行呼吸和贯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自然界吸入之气脾胃水谷之精气五脏六腑辩证

(三)营气的生成和功能

生成:营气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之一营气的功能:生化血液营养全身五脏六腑辩证(四)卫气的生成和功能生成: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卫气的性质:慓悍滑疾慓悍:是指它的力量强,滑疾:是形容它的行动速度快,行于脉外,敷散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腠。卫气的功能:具有温煦脏腑,腠理皮毛开合汗孔的作用,它能保卫体表,抵御外邪。五脏六腑辩证三、血

血的生成1.脾胃是生化血液之源2.营气入心脉有生化血液的作用3.精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五脏六腑辩证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功能。在血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各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的作用。血的功能五脏六腑辩证四、津液是指正常的水液而言。它包括唾液、胃液、肠液等机体所需要的分泌物

主要是通过胃对水谷的“游溢精气”小肠的“分清泌浊”大肠吸收部分水液其清者经脾运化,即为津液。

①布敷周身,滋润和充养脏腑肌肉,经脉皮肤等各组织。

②组成血液,不断补充血液中的水分,以使血液在全身环流不息。

①填精补髓

②滑利关节、濡润空窍、滋润皮肤。津液的功能津液的生成

液的作用津液津的作用:五脏六腑辩证五、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就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神广义:指人体正气,指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指心所主的神志,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志、领悟、智慧等。五脏六腑辩证六、精、气、血、津液、神

的相互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气属阳的范畴,血属阴的范畴,气与血正如阳和阴,相互依存,相互滋生,互相制约。1.气为血帅: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2.血为气母:①血能载气②血能生气(二)气与津液的关系气属阳,津液属阴,气与津液的关系也是阳和阴的关系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4.津能载气五脏六腑辩证(三)血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都属于阴,都来源水谷精气,二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四)精与气血的关系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与气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五)神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精、气、血、津液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血津液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五脏六腑辩证脏腑之间的关系

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ternalOrgans

五脏六腑辩证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五脏六腑辩证脏与腑之间关系脏与腑主要是表里关系,脏为阴,腑为阳,阳主表,阴主里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五脏六腑辩证1.心与小肠心的经脉属心络心心火下移小肠有实热顺经小肠薰蒸水液脉上薰于心可出可引起尿少、尿现心烦,口腔溃赤、尿热痛。疡等症状。络小肠属小肠小肠经脉五脏六腑辩证2.肝与胆胆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以帮助胃肠消化。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病即有发黄口苦等胆汁外泄的症状又有胁肋胀满,眩晕等肝气郁结的症状,在治疗上大部分用舒肝理气的方法。五脏六腑辩证3.脾与胃脾与胃都是消化饮食物的主要脏器脾的特性是:脾主升喜燥而恶湿。胃的特性是:胃主降喜润而恶燥。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二者经脉相互络属配合成为表里关系。在临床上食欲不振与食后饱胀,消化不良同时并见前者是胃不受纳,后者为脾不健运。五脏六腑辩证

肺与大肠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是表里关系,肺与大肠的经络相互给属,由于它们的经脉相互构通,所以在生理病理上都是相互影响的,肺气肃降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如果大肠的功能异常积滞不通,反过来也能影响肺气的肃降临床上如果肺气肃降失职津液不能下达可以见到便秘如,果大肠有实热又可以影响肺气的肃降而导致喘满。五脏六腑辩证

肾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的经脉相互络属二者互为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有助膀胱气化津液和约束尿液的作用,肾气充足固摄有权来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肾气不足膀胱失去固摄就可以出现小便失禁,遗尿,多尿,等病。五脏六腑辩证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映来分析病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五脏六腑辩证*辨证有以下几种1.八纲辨证2.气、血、津液、辨证3.脏腑辨证4.六经辨证5、卫、气、营、血辨证6、三焦辨证五脏六腑辩证五脏

TheFiveInternalOrgans

五脏六腑辩证心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含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

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全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心主血脉的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1)心气旺盛、血液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生理)*(2)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病理)*(3)血行瘀滞:脉涩不畅,面色青紫等症状(病理)

《素问·六节藏脏论》云:“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脉。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五脏六腑辩证2.主神志(主神明)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本神篇》云:“所以任务者谓之心”精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为心所主。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充沛。如果气血不足常可以导致心神的病变可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状。五脏六腑辩证3开窍于舌(1)心血不足:可出现舌质淡白(2)心火上炎或心阴虚:可见舌体糜烂(3)心血瘀滞:可见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古人有

“舌为心之苗”的说法五脏六腑辩证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分清泌浊(泌别清浊)小肠上接于胃接受胃中传来的水谷做进一步消化清—清者为水谷精微脾转输到全身被利用代谢多余水液下输到膀胱尿由尿道排出体外。浊—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便由肛门排出体外。*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五脏六腑辩证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DifferentiationofHeartandSmallIntestineDiseases五脏六腑辩证(一)心病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虚症由于老年脏气日衰各种损伤气血的原因因汗、吐、下太过病因五脏六腑辩证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要证状心阳虚脱的主要证状心阳虚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症状加重心气虚:面色不华,体倦乏力舌淡胖嫩,苔白,脉虚。心阳虚: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淡或暗、脉沉弱或结代。五脏六腑辩证*辨证:心气虚*立法:补心气*方药:养心汤养心汤组成:黄芪茯神茯苓当归川芎半夏曲炙甘草柏子仁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或党参)肉桂治法五脏六腑辩证*辨证心阳虚*立法温通心阳*方药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萎薤白白酒汤组成:瓜萎薤白白酒*辨证心阳虚脱*立法回阳救逆*方药四逆汤治法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甘草五脏六腑辩证2、心血虚与心阴虚由于血的生化不足继发于失血之后病因心血虚与心阴虚的主要证状心悸气短易惊失眠健忘心血虚: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心阴虚: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五脏六腑辩证*辨证:心血虚*立法:养心血、安心神*方药:四物汤四物汤的组成熟地、川芎、当归、白药、*辨证:心阴虚*立法:滋养心阴、安神定志*方药:补心丹补心丹组成:酸枣仁、柏子仁、人参、元参、丹参、天冬当归、生地、远志、茯苓、桔梗、麦冬治法五脏六腑辩证心气虚与心阳虚两证在病理上的联系心气与心阳都属于心阳机能的范畴,心阳更有热能的含义。心气主要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心阳主要是指心脏的阳热功能,具有温煦血脉,抗御阴寒病邪的作用。心阳旺盛,阴寒之邪不易内侵心脏,血液运行不易阻滞,心气充足则心功能正常。五脏六腑辩证心血虚与心阴虚在病理上的联系

心血是指心血管系统的血液,血属阴,所以心阴也包括心血在内,同时也包括心的阴精和津液在内,心血与心阴都有滋养心脏和安心神的作用,故心血虚与心阴虚,多表现为阴血不足或心神失养或心功能虚衰等病理反应。从病理上分析心血虚是单纯的血液不足血不养心,主要表现为心神失养和心功能失常方面,心阴虚除包括心血虚外还可见到阴虚不能制阳,心阳虚亢,虚火内生等情况,心血虚与心阴虚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精管能症、贫血、甲亢、以及某些心脏疾患如:先心、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五脏六腑辩证实症1、心火亢盛多见于情志之火内发过食辛辣食品六淫内郁化火过服温补药物病因五脏六腑辩证心火亢盛的主要症状: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舌糜烂而疼痛、口渴、

舌红、脉数。*辨证:心火亢盛*立法:清泻心火*方药:导赤散(丹)导赤散的组成:生地、竹叶、木通、甘草稍五脏六腑辩证2.心血瘀阻病因心血瘀阻的主要症状: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时作时止,重者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暗红或见紫色瘀斑,苔少脉微细涩。*辨证:心血瘀阻*立法:通阳化瘀*方药: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半夏汤的组成:瓜萎、薤白、半夏五脏六腑辩证病因:情志不遂,气郁不舒,气滞生痰,痰浊凝聚所致,心神为痰浊所蒙。痰迷心窍的主要症状:意识模糊,甚则昏迷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或喉有痰声,舌强语言不清,苔白腻,脉滑。辨证:痰迷心窍立法:涤痰开窍方药:导痰汤导痰汤的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实3.痰迷心窍

五脏六腑辩证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痰,炼液成痰或痰浊日久化热化火或外感热邪灼液成痰。

痰火扰心的主要症状:

若外感热邪引起,可见发热面赤气粗、口渴、痰黄、喉间痰声、狂躁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内伤引起,可见失眠心烦,或见神志错乱,哭笑失常,狂躁妄动,甚则打人骂人。

辨证:痰火扰火

立法:涤痰泻火

方药:礞石滚痰丸

礞石滚痰丸的组成:大黄、黄芩、礞石、沉香

4.痰火扰心

五脏六腑辩证(二)小肠病辨证

小肠实热心与小肠相表理,心火亢盛可移热于小肠可见: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甚则尿道灼热疼痛,口腔溃疡。*方药:导赤散导赤散组成生地、竹叶、木通、甘草稍五脏六腑辩证肝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由于肝脏对血液有调节的作用,所以人体脏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正常活动如:

(1)肝血不足时可见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则经闭。(2)肝气横逆气机紊乱还可以出现吐血、衄血、等病变。肝位于两肋部,它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1、主藏血五脏六腑辩证疏泄:即舒展通畅的意思

肝的性质:肝喜调达而恶抑郁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舒展生发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主要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气机: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肝主疏泄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具体表现在:(1)协调气血运行:肝主疏泄直接响影气机的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维持气的正常运行而血的运行又赖于气的推动所以肝的疏泄功能协调着气血的正常运行。2、主疏泄五脏六腑辩证

(2)促进消化功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3)调节精神情志:精神情志除心所主之外,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失职,气机不调就可以引起情志方面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抑郁和亢奋两个方面:肝气抑郁可见到胸胁满闷、郁郁不乐、多疑善虑、沉闷欲哭、月经不调等症。肝气过于亢奋可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症。(4)调理冲任二脉:奇经八脉中的冲任二脉主管女子的月经与孕育,冲脉为血海,其血量主要靠肝的疏泄来调节,任脉为阴脉之海与肝经脉相通。五脏六腑辩证筋:指筋膜(包括肌腱)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甚则屈伸不利。

肝血的盛衰能影响筋的运动,“爪为筋之余”。肝血充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

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致易脆裂。3、主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是因为肝藏血,肝的经脉上联于目,肝的病变可以反映于目。(1)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2)肝血不足可见夜盲或视物不清;(3)肝经风热可见目赤肿痛;(4)肝火上炎可见目赤生翳;(5)肝阳上亢则见头晕目眩(6)肝风内动可见两目斜视4、开窍于目五脏六腑辩证胆

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胆呈囊形胆附于肝,与肝相连,肝和胆的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胆的主要功能是:

1.贮存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一是指正常的决断能力,二是指准确恰如其分,不偏不倚。五脏六腑辩证肝与胆病辨证

TheDifferentiationofLiverandGallbladder五脏六腑辩证(一)肝病辩证1.肝血虚病因多因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阴所致。肝血虚的主要症状头晕目花,面部无光泽,视物模糊,双目干涩,四肢麻木,筋脉拘挛,爪甲不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辨证:肝血虚*立法:养血补肝*方药:补肝汤组成:茯苓、乌头、大枣、蕤仁、柏子仁、防风、细辛山芋、桂心、甘草虚症五脏六腑辩证2.肝阴虚病因: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阳亢日久,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因肾阴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阴虚。肝阴虚的主要症状:头晕目花,烦躁易努,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加上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燥口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辨证:肝阴虚*立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枸杞子、川栋子、当归、生地、麦冬、沙参五脏六腑辩证1.肝气郁结病因:肝性喜调达,主疏泄如果精神刺激引起抑郁不舒就会影响肝的调达产生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的主要症状:胸胁胀痛,胸闷不舒,喜叹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咽部有梗阻感(俗称梅核气)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至闭经。苔白滑脉弦*辨证:肝气郁结*立法:舒肝解郁*方药:柴胡舒肝散方剂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川芎、香附实症五脏六腑辩证2.肝阳上亢病因:本证多因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致使肝阳上亢为病,多属本虚标实证。肝阳上亢的主要症状: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口燥咽干,耳鸣耳聋,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辨证:肝阳上亢*立法:滋阴潜阳*方药:六味地黄汤方剂组成:生地、山药、山芋、茯苓、丹皮、泽泻五脏六腑辩证病因:(1)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2)过食辛辣,蕴热化火(3)因外感火热之邪所致肝火上炎的主要症状: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胁肋灼痛,耳鸣耳聋,尿黄便秘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肝火上炎*立法:清泻肝火*方药:龙胆泻肝汤方剂组成:龙胆草,黄芩、桅子、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泽泻、柴胡、甘草3.肝火上炎五脏六腑辩证病因:脾主运化水湿故湿的形成往往责之于脾,若脾中湿热内蕴影响肝的疏泄,便可以产生肝经湿热症。主要症状:胁肋胀满而疼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或浑浊,女子带下色黄或腥臭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疼痛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辨证:肝经湿热立法:清利肝经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4.肝经湿热五脏六腑辩证病因:本证多因外感寒邪,侵袭肝经使气血凝滞而发病。寒凝肝脉的主要症状: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苔白脉沉弦。治法:辨证:寒凝肝脉立法:暖肝散寒方药:暖肝煎方剂组成: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5.寒凝肝脉五脏六腑辩证6.肝风内动肝风内动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多因肝肾阴虚,阳亢无制化为内风,

症见头部抽引作痛语言不利,舌红

脉细数。多因热邪亢盛,烁津耗液筋脉失养

而来,症见高热烦渴目睛上吊,角

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

弦数。多因肝血亏损肝筋失养所致,症见

面色无华,夜寐多梦,两目干涩,

舌淡苔少,脉弦数。五脏六腑辩证辨证:肝阳化风立法:平肝熄风方药:天麻钩藤饮方剂组成:天麻、钩藤、生石决、牛膝、杜仲、黄芩、栀子、益母草、寄生、首乌藤、茯神辨证:热极生风立法:清热熄风方药:羚角钩藤汤方剂组成:羚角粉、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生草、竹茹、茯神木治法五脏六腑辩证辨证:血虚生风立法:养血熄风方药:四物汤方剂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治法五脏六腑辩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鉴别

〈1〉病因〈2〉舌苔脉象〈3〉临床症状

病因

凡是肝脏机能亢奋出现热症及冲逆征象者称为肝火上炎属于实证、热证范围。肝阳上亢系本虚标实证,是由于肝肾阴虚不能滋养肝脏阴虚不能制阳而致肝阳上亢。

舌苔脉象

肝火上炎: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阳上亢: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临床症状

肝火上炎:一派内热,郁火炎上之象。如: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甚则咳血、

吐血。

肝阳上亢:表现有肝阳浮越之象,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

共同症状:头痛、头胀、耳鸣、耳聋

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的鉴别

五脏六腑辩证(二)胆病辨证胆郁痰扰病因:本证多由情志不遂胆气郁滞,痰浊上扰所致。胆郁痰扰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寐,易惊善恐,胸闷、苔滑腻,脉弦滑治法:辨证:胆郁痰扰立法:祛痰理气和胆降逆方药:温胆汤方剂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大枣五脏六腑辩证脾与胃*脾主运化包括二个方面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1、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湿通过脾气的作用来完成饮食(1)运化水谷:主要是指脾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入胃将水谷化为精微,由脾吸收,上输于肺,经过胃腐熟脾运化功能经过肺宣发向上向外布散肺的肃降作用向下输布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五脏六腑辩证(2)运化水湿

主要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若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可

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水湿凝聚则为痰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

仃留肠道则为泄泻;留于腹腔则为腹水。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液代谢与三脏有关系肺脾肾五脏六腑辩证统——有统摄,控制,管辖的意思。

脾主统血的含义,脾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使血液不溢出脉外的功能。

如果脾气虚弱失去统摄之权则血离脉道出现各种出血症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称作脾不统血,因此脾不统血的出血症是气不摄血的结果。2、主统血五脏六腑辩证

脾主肌肉是因为他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脾为后天之本,脾脏

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

人体四肢的正常功能活动有赖于脾气的输送营养,所以四肢的功

能活动与脾气密切相关,当脾气健旺输送营养充足时,肌肉丰满,四

肢轻劲,灵活有力,反之脾失健运则肌肉痿软四肢倦怠乏力。3、主肌肉和四肢五脏六腑辩证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说明人体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系,脾气健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可见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及湿邪因脾的口腻,脾主肌肉,口为脾窍,脾气健,口唇红润光泽,脾气不健,运化水谷精微失常,可见口唇不泽。归纳起来脾的病变表现在消化水液运化血运方面脏器下垂肌肉、四肢、唇舌五个方面五脏六腑辩证胃胃位于中焦,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上口为贲门——上脘中脘下口为幽门——下脘胃脘1、受纳与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容纳的意思腐熟——是水谷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经过胃气的腐熟消磨传于小肠精微物质由脾转输营养全身五脏六腑辩证

所以又称胃为水谷之海。若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失常,则

出现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腐口臭。

浊——是指经过消化和吸收之后的食物残渣。胃主降浊是指胃气下降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小肠的功能。胃还主通降,胃气以降为和,以通为顺,从而保持水谷的不断下输和消化吸收。若胃不能顺利通降,不仅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停留在上出现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2、主降浊五脏六腑辩证脾与胃病辨证

TheDifferentiationoftheSpleenandStomach

五脏六腑辩证(一)脾病辨证*1、脾气虚虚症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内伤脾气以致脾气虚弱病因五脏六腑辩证临床可见三类脾虚证候食纳减少食后腹胀面色痿黄体倦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脾气虚脾不健运: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脾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脾不统血:面色苍白、肌衄、便血、尿血、妇女月经量多、崩漏五脏六腑辩证*辨证:脾不健运*立法:益气健脾*方药:香砂六君汤方剂组成:广木香、砂仁、党参、白木、甘草、半夏、生姜、大枣、陈皮、茯苓。*辨证:脾虚下陷*立法:补益脾气*方药:补中益气汤方剂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辨证:脾不统血*立法:益气摄血*方药:归脾汤方剂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广木香、龙眼肉、甘草、茯神、远志、生姜、大枣。治法五脏六腑辩证*2.脾阳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贪食生冷,损伤脾阳所致病因五脏六腑辩证

脾阳虚的主要症状:食欲不振,腹中冷痛。得温则舒,口泛青水,四肢不温,女同志可见白带清稀,小腹下坠,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

*辨证:脾阳虚*立法:温中建脾

*方药:理中汤方剂组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五脏六腑辩证实症湿邪郁久而化热喜食肥甘原味,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脾湿胃热相互蕴郁而成病因*1.脾胃湿热五脏六腑辩证脾胃湿热的主要症状: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油腻或面部皮肤发黄,身热起伏

汗出热不解,苔黄腻脉濡数。治法:*辨证:脾胃湿热*立法:清利湿热*方药:茵陈五苓散方剂组成:茵陈、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五脏六腑辩证病因:

1.贪凉饮冷,过贪瓜果,嗜饮茶水,以致寒湿停于中焦所致。2.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之处以致外湿内侵而成。寒湿困脾的主要症状: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体困重,口不渴便溏,舌苔白腻,脉迟缓或濡。治法:辨证:寒湿困脾立法:温中化湿方药:胃苓汤方剂组成:五苓散加陈皮、厚朴、苍术、炙草、生姜、大枣。2.寒湿困脾五脏六腑辩证(二)胃病辨证病因:多由饮食不节,贪凉饮冷所致。寒凝胃脘的主要症状: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疼痛,阵阵发作,遇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呕吐青水,苔白滑脉沉迟。治法:*辨证:寒凝胃脘*立法:温胃散寒*方药:良附丸方剂组成:高良姜、香附*1.寒凝胃脘五脏六腑辩证病因:

1.胃火素旺

2情志不遂,肝火犯胃

3邪热犯胃

4过食辛辣厚味胃火炽盛的主要症状: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饮冷,泛酸嘈杂,消谷善饥,牙齿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辨证:胃热炽盛*方法:清泄胃热*方药:清胃散方剂组成: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2.胃火炽盛五脏六腑辩证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不化,停于胃脘所致。食滞胃脘的主要症状: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酸腐,嗳气泛酸,失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溏泄,苔黄腻,脉滑。治法:辨证:食滞胃脘立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方剂组成:陈皮、山楂、莱菔子、茯苓、连翘、神曲、炒麦芽、半夏。*3.食滞胃脘五脏六腑辩证病因:本证多由热病后耗损阴液,尤其是伤及胃阴,或胃火炽盛,肝火犯胃,嗜食辛辣等因热而灼伤胃阴所致。胃阴虚的主要症状: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嗳气干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辨证:胃阴虚立法:滋养胃阴方药:益胃汤方剂组成:玉竹、生地、麦冬、沙参、冰糖。*4.胃阴虚五脏六腑辩证

五脏六腑辩证一、肺的生理功能肺位于胸中,上通于喉咙开窍于鼻它的功能主要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气,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的功能。五脏六腑辩证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辩证

2主宣发,外合皮毛

3主肃降,通调水道

人体多余水液排出主要有尿、汗、呼吸、大便四条途径4开窍于鼻五脏六腑辩证

二、大肠的生理功能

主要是传导糟粕它接受从小肠下注的食浊物吸取其中多余的水份,把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如果大肠的功能传导失常就可以出现便秘或大便干燥,腹胀腹泄等一些症状。五脏六腑辩证

肺与大肠病辩证五脏六腑辩证

肺病辨证

1肺气虚

病因:多数因为久咳久喘耗伤了肺气,使肺的功能减弱。

主要脉症:神疲少气,咳嗽无力,活动时喘促加重,痰多数是清稀的,语言低微,自汗怕冷,面色不华,舌质淡,脉虚弱。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可以出现咳喘无力,语言低微活动时加重,肺气不宣,卫外不固(也就是肌表腠里不固)可以自汗怕冷,气虚的同时就导致了血虚,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部,所以可以出现面色不华,肺气虚,肺失去宣发和肃降的功能津液不能运化而生痰湿所以可以见到咳痰清稀。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肺气虚

立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组成:桑皮、熟地、人参、紫苑、黄芪、五味子治法五脏六腑辩证

2.肺阴虚

病因:多数因为久病耗伤肺阴所致

主要脉证干咳无痰或者是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声音嘶哑甚致可以出现午后低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肺阴不足失去清润肃降可以见到咽干口燥,声音嘶哑,干咳无痰或者是痰少而粘,肺阴不足,阴不能制阳虚火内生所以可见到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热重时,热伤血络可以出现痰中带血或者是咳血。五脏六腑辩证治法

辨证:肺阴虚立法:滋阴清肺方药:养阴清肺汤组成:生地、麦冬、生草、元参、川贝、丹皮、炒白芍、薄荷五脏六腑辩证

1风寒束肺

病因:风寒袭肺,肺气郁闭,不得宣降所致。

主要脉证:咳嗽气喘,恶寒发热,痰稀白,口不渴,头疼,鼻塞流涕,身酸楚,苔白脉浮紧等。实证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风寒束表肺气不得宣降所以临床上可以见到咳嗽气喘痰稀白等。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宣,可见鼻塞流涕,风寒侵袭肌表、肺卫被郁可见恶寒发热头痛等。五脏六腑辩证治法

辨证:风寒束肺

立法:散寒宣肺

方药:杏苏散组成:苏叶、半夏、茯苓、炙甘草、前胡、苦桔梗、枳壳、生姜、橘皮、大枣、杏仁五脏六腑辩证

2

风热犯肺

病因:多因外感热邪或风寒犯肺郁而化热。

主要脉症:咳嗽,咳吐黄痰,咽疼痛,口干口渴,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热邪伤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可见咳嗽,热灼伤津为痰故痰黄粘稠,热伤津液可见到口干口渴,咽喉为肺之门户,风热上壅可见咽疼痛。微恶风寒,发热头痛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之象。

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风热犯肺立法:散风清肺方药:桑菊饮治法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脏六腑辩证有痰恶寒发热

风寒束肺

咳痰清稀,痰白,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

咳痰粘稠,痰黄,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脉浮数。

风寒束肺与风热犯肺的鉴别五脏六腑辩证

3痰湿阻肺

病因:本症多见于急慢性疾患但以慢性病为主。

急性病:大多数由寒湿外邪侵袭肺脏,使宣降失常,肺不能散布津液,水液凝聚而为痰湿。

慢性病;多由脾气亏虚,输布失常,水湿凝聚为痰,上犯于肺所致。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咳嗽痰盛,色白粘稠,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或有恶心,舌苔白腻,脉滑.

症状分析:痰浊阻肺,肺气上逆,故咳嗽多痰,痰液粘腻色白易于咯出胸脘满闷

或有恶心为脾虚湿盛,苔白腻,脉滑,是痰湿内阻之象。五脏六腑辩证

大肠病辨证

1大肠湿热病因

多数由于夏秋之际,暑湿之邪侵犯肠胃或是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与不洁食物湿热蕴结在大肠而发病。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证:

腹痛,便浓血,里急后重,或者爆注下泻(泻稀水便)肛门有灼热感,尿黄,伴发热口干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症状分析:

湿热蕴结在大肠热迫气滞可见腹痛里急后重,大肠传导功能失调可见腹泻,湿热伤及脉络见到下痢脓血。五脏六腑辩证辨证:大肠湿热立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芩连汤组成: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五脏六腑辩证

2大肠津亏病因

本病多由素有阴虚体质,或久病伤阴

老年津液亏耗

热病津液未复或妇女产后出血过多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证:大便秘结,难于解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或伴有口臭,舌红少津,脉细。

症状分析津液不足,肠失濡润,以致便秘难下。津液不能上承,

故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大肠腹气不通,浊气不泄而上逆故口臭。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大肠津亏立法:润肠通便方药:增液汤组成:元参、麦冬、生地五脏六腑辩证

肾与膀胱肾的生理功能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它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主纳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脏六腑辩证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主水液

3主纳气肺主气、肾纳气4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齿为骨之余脑为髓之海发为血之余5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脏六腑辩证

膀胱的生理功能

膀胱位于下腹,是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器官之一,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水液通过肺、脾、肾的作用布散于全身再通过肾的升清降浊,把浊的下行到膀胱通过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膀胱的气化失司就可以出现小便不利或者是癃闭的现象。五脏六腑辩证肾与膀胱病辨证五脏六腑辩证

肾阳虚

病因

多因素体阳虚

久病及肾

年老肾亏

房劳过度

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肾的常见症状如腰脊酸痛,胫酸膝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等,加上阳虚症状如畏寒肢冷、面足虚浮,夜尿频多或五更泄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舌淡胖、脉沉迟而尺脉弱。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脊酸痛,肾主骨,肾虚则胫酸膝软或足跟痛,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或耳聋,肾其华在发,肾虚则发白早脱,肾主骨,

齿为骨之余,肾虚则牙齿稀疏,排列不齐,或松动可摇。阳气虚衰不能达于肌表、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肾处下焦,阴寒盛于下,往往两足怕冷更明显。阳虚不抵夜间阴寒、膀胱气化障碍,故夜尿频多。若肾阳不能温脾阳,故有鸡鸣之时,五更泄泻。肾主生殖,肾阳不足,则性及生殖功能表现为减退,而有男子阳痿、妇女性淡漠或不孕。舌淡胖、脉沉迟弱均为阳虚之象。尺脉主肾,尺脉弱亦为肾虚。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肾阳虚立法:温补肾阳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

方药金匮肾气丸治法五脏六腑辩证

2肾气不固病因

年老肾亏

久病、劳损伤肾

多由年老肾气虚衰

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腰酸膝软、小便频繁而清长,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小便失禁,滑精早泄、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

症状分析:主要表现于固摄封藏能力减退。肾气不固,膀胱失去制约,不能贮藏津液,故见小便频繁清长,尿有余沥、遗尿、尿失禁。肾气虚失其封藏能力,在男子精关不固,而有滑精、早泄,在妇女则可有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胎。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肾气不足之象。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肾气不固立法:固摄肾气方药:缩泉丸或金锁固精丸

缩泉丸乌药、益智仁

金锁固精丸沙苑蒺藜、芡实、莲须、煅龙骨、煅牡蛎五脏六腑辩证

3肾虚水泛病因

多由素体虚弱

久病失调

肾阳衰弱

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没指、腹胀满、小便少、腰酸膝软,

畏寒肢冷,或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肾阳虚衰,膀胱不能气化津液,故小便不利而尿少。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溢于肌肤,停于胃肠,故全身水肿,腹胀满,水液不能蒸腾,势必趋下,故腰以下肿为明显。若水湿上凌心肺,致心阳受阻、肺失肃降,则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肾阳虚不能温煦肢体,则畏寒肢冷。活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均为阳虚水停之象。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肾虚水泛立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组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治法五脏六腑辩证4肾不纳气

病因本证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肾年老体弱肾气虚衰劳伤肾气所致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咳逆汗出、面目虚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虚浮。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本证实际上是肺肾气虚的一种综合表现。肺主吸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气虚下元不固,气失摄纳,故呼气多而吸气少,气似不得延续而气短喘促。动则耗气,肾气益虚,故动则喘息益甚。肾之阳气虚弱,不能达于肌表,故四肢不温,卫表不固,则咳逆易自汗出,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则有面目虚浮。若肾气虚极,导致肾阳衰微,则可见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虚浮等阳气欲脱之象。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肾不纳气立法:温肾纳气

方药人参胡桃汤人参、胡桃、生姜

五脏六腑辩证5肾精不足病因

本证多因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久病及肾

房劳过度

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尤其性功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

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则见未老先衰如腰脊酸痛

,耳鸣耳聋、发脱齿摇、尿有余沥等。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肾精不足,即一般所称的肾虚,它与肾阳虚或肾阴虚的不同之处是

仅有虚象,而没有明显的虚寒或虚热的现象。肾精亏虚则性功能减退,如遗精

阳痿、滑精、早泄等,并可有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精亏则髓少、髓少

不能充骨养脑,骨骼失充,脑髓空虚,故小儿可见五迟(立迟、行迟、发迟、语迟、齿迟)

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软、口软),成人则可见未老先衰的表现

如腰脊酸痛,胫酸肢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等症状。五脏六腑辩证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辨证:肾精不足立法:补肾填精五脏六腑辩证

6肾阴虚病因

其他脏腑之阴虚日久耗及肾阴

失血过多耗阴液

过服温燥劫阴之药

急性热病后

房室不节耗损肾精

情志内伤耗伤肾阴所致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肾的常见症状如腰脊酸痛、胫酸肢软、耳鸣耳聋、发落齿摇等

加上阴虚症状如五心烦热、颧红升火、咽燥口干,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

或见崩漏、舌红少津、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肾阴不足则虚热内生,故肾阴虚可由肾虚与阴虚内热一系列症状所组成

其性功能失常症状与肾阳虚有所区别,肾阳虚系男子无梦而滑精,或房事开

始即早泄,女子则为性淡漠,肾阴虚系男子阳亢性欲旺,有梦而遗精,女子则为梦交

五脏六腑辩证辨证:肾阴虚立法:滋补肾阴方药六味地黄汤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五脏六腑辩证

膀胱病辨证五脏六腑辩证

膀胱湿热多由外感湿热之邪蕴结膀胱

湿热内生下注膀胱

病因

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

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灼热感,或小淋沥不尽,尿黄赤混浊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小腹胀满,可伴有发热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短涩不利,淋漓不尽。湿热下迫尿道,故尿有频急感,尿赤混浊。湿热阻滞故尿痛,伤及血络故尿血湿热煎熬津液,渣滓沉结而成砂石。湿热郁蒸,可见发热。膀胱与肾相表里,腑病及脏,湿热阻滞肾府,故有腰痛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膀胱湿热立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车前子、木通瞿麦、扁蓄、滑石、甘草稍、栀子、大黄五脏六腑辩证脏腑兼病辨证五脏六腑辩证

1心肺气虚

病因

病程延久不愈心肺相互影响所致本证多因年老体弱

素有肺病或心病

禀赋不足

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

心的常见症状如心悸、胸闷,肺的常见症状如咳嗽、痰液清稀、气喘,加上气虚症状如神疲乏力、语音低怯、气短动则尤甚,自汗、舌淡苔白、脉虚弱。五脏六腑辩证症状分析心肺并居上焦,关系密切,肺气虚损可以导致心气不足,心气虚损亦可引起肺气亏虚,其结果均可形成心肺气虚证。肺气虚失其宣降,又不能敷布津液,故久咳不已、痰液清稀,气喘,心气虚其鼓动力弱、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以致勉力鼓动,而有心悸、气短、脉虚弱等症。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心肺气虚

立法:补益心肺

治法

方药:保元汤组成:黄芪、人参、肉桂、甘草五脏六腑辩证

病因:本证多因久病,失血,思虑过度耗伤心血与脾气,使得气血化源不足所致

2心脾两虚五脏六腑辩证

主要脉症

心血虚的症状如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昏眼暗、唇舌色淡,加上如脾气虚而不统血的症状食少纳呆、食后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或皮下出血,或月经量多色淡,或经少闭经,舌淡脉细弱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

血不足,神失所藏,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昏眼暗。脾气虚失健运,故食少纳呆、食后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故皮下出血,或月经量多,或经少闭经,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俱虚之象。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心脾两虚立法:补益心脾白术、黄芪、茯神、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红枣方药归脾汤五脏六腑辩证3心肾不交

病因:本证多由久病伤阴所致

主要脉症心火偏亢的症状如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加上肾阴虚症状如腰脊

酸痛、胫酸肢软、头晕耳鸣、咽燥口干、潮热升火、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脏六腑辩证

本证主要由于肾阴虚而引起心火偏亢,以心烦失眠为主要症状。肾阴不足可使心阴虚而有心火偏亢、心神不安、故心烦失眠、心悸健忘。肾阴虚可有腰脊酸痛、头晕耳鸣、咽燥口干,潮热升火、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肾阴虚内热之象。

症状分析

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心肾不交

立法:交通心肾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方药黄连阿胶汤五脏六腑辩证

4肝脾不和

病因本证可有肝、脾两脏病变的3种表现,“木旺克土”“土虚木乘”,“土壅侮木”,

主要脉症肝气郁结的症状如情志抑郁,或易怒、胸闷不舒、胸胁或少腹胀游

走窜痛,加上脾气虚症状如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薄,或腹痛欲泻,泻后痛

减、苔白、脉弦缓,或加上脾为湿困的症状如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吐、口粘不爽

大便溏薄不爽、头重身困、苔白腻、脉濡缓。

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本证可有肝、脾两脏病变的3种表现,其一是“木旺克土”,即先有肝气郁结,如情志抑郁、胸闷喜叹息、胸胁胀或少腹游走窜痛,以后再出现脾气虚,如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是为肝病及脾,其二是“土虚木乘”即先有脾气虚弱、失于健运,影响肝气疏泄,而后再出现肝气郁结,如胸胁腹胀痛、胸闷喜叹息等症状,是为脾虚而肝乘虚而入之证,其三是“土壅侮木”即先有脾为湿所困,如脘腹胀闷、食少欲吐、口粘不爽、大便溏薄不爽、头重身困、苔白腻,湿阻于内,反转影响肝气疏泄,而后再出现肝气郁结,如胸胁腹游走窜痛,胸闷喜叹息等症状,是为脾病及肝。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肝脾不和立法:疏肝健脾四逆散合香砂六君汤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生姜、大枣、木香,砂仁五脏六腑辩证

5肝胃不和

病因本证多因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主要脉症

肝气郁结的症状如情志抑郁或易怒、胸闷不舒、胃脘胁肋胀痛,

加上胃失和降的症状如嗳气,呃逆、吞酸嘈杂、食入停滞,甚至呕恶、苔薄黄、脉弦。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肝郁气滞,故胁肋胀痛,肝气横逆、木旺克土、气滞于胃脘,故胃

脘胀痛。胃失和降,故呃逆嗳气。气郁于胃中而生热,故吞酸嘈杂,苔黄。情志抑郁或

烦躁易怒,为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所致。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肝胃不和立法:柔肝和胃

方药:芍药甘草汤合左金丸组成: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治法五脏六腑辩证

6肝火犯肺

病因本证多因情志郁结,肝郁化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所致。

主要脉症肝火上炎的症状如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胸胁灼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加上肝火上犯于肺的症状如咳嗽呛逆痰黄稠不爽;甚则咳吐鲜血。

五脏六腑辩证

症状分析肝郁化火,故胸胁灼痛,急躁易怒。肝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呛逆。若火热灼伤肺络,则痰黄稠不爽,或咳吐鲜血。肝火上炎,故见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五脏六腑辩证

辨证:肝火犯肺立法:清热泻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青黛、蛤壳五脏六腑辩证

7肝肾阴虚

病因:本证由肝阴虚或肾阴虚经久不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