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作业设计

一、章节信息

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生物圈中的

生物学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

绿色植物

单元

因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1、2植物种子的萌发

(共两课时)

3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植物生长需要

4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三节

水和无机盐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

5、6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共两课时)

7第二单元第五章第五节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8第二单兀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课时信息

9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三节

10、11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共两课时)

12第三单元第六章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

13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五节

的应用

14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

15

循环

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三节

16关注森林

第一课时

第1页共50页

二、单元分析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属于第四主题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

同时释放氧气。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

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相关学业要求为:

(1)识别和描述种子、根尖、芽、叶片、花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花与果实在发育

上的联系,通过绘图或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点。

(2)运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

相关现象。

(3)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关于植物生活的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人工授粉等活动

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

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

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第2页共50页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

产上的应用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

能量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

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并积极参与

相应的活动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植物的生长需要

水和无机盐

生命观念

生科学思维

绿

色探究实我

(绿色植物

在生物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态度责任

中的作用J

绿化,我1口共同的行动]

第3页共50页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从知识层面来看,“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节选自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第三单元。从知识逻辑结构分析,本单元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

五章)包括五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以种子植物为主要类别的绿色植物的生命历程。

包括从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到植株是怎样生长的,再到开花和结果,为后续植物

的生理活动打下结构基础。第二部分(即第六章)主要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两大生

理作用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后续学

习做好铺垫。第三部分(即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一参与水循环(蒸腾作用)、制造有机物和维持碳氧平衡,最后升华为爱护植

被,绿化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从概念教学层次角度分析•,2022年改版后的新课标更加强调概念教学,侣

导内容聚焦大概念,大概念下又分为数个核心概念和次位概念。通过对概念的梳

理,能够将看似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并凸显知识的

系统性。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生命现象事实后建构对重要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而不单单只是对事实的记忆。这指向了学生能够运用留存在脑海里的概念去分析和

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指向学生长远的发展,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现

将本单元相关重要概念层次梳理如下:

核心概含1:机物的生存需要

阳光、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核心概念2:绿色开花植物的

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

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核心概念3:“绿色植物能利

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碳

和水合成r贮存r能量的有机

物,同时拜放氧气。

核心概念4:在生物体内,细

胞能通过分解新类等获得能

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核心概念5:曲物花生态系统

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

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捱供栖息

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

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第4页共50页

可见,在大概念下的5个核心概念中“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最基

本的概念,另外4条核心概念均基于此,且下位概念为上位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能够层层梳理.,辅以更多事实性

内容,使知识结构的细节变得更加明确。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看,学生能够

在第五章的学习中逐步构建完整的生命观念,同时能够从第六章的学习中深化科学

思维和探究实践,并在第七章中得到责任和态度的升华。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曾在小学《科学》课程科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以凤仙花为例,体

验和观察过其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命过程,对生命现象和简单原理有

所认识。可他们对相关结构和概念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如观察了雌蕊和雄蕊的不

同形态,但不清楚具体的传粉和受精过程;了解了凤仙花的生命周期,但是对物

质和能量的获取和转化过程,知之甚少;所以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系统逻辑

性。初中生物教材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体验和

知识储备,进一步激发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脚手架,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

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重要生命观念。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层面有一定的进

步,基本能流畅表达所思所想,有助于在小组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概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具备基于证据与逻辑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应该

在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思

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努力引导和增强学生在新情境下

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为将作业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更好的融合起来,增强二者的相互促进和补充,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制定以下作业目标:

形成生命观念:

1.通过观察种子、根尖、芽、茎、叶片、花等实物,认知其基本结构,并能

第5页共50页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相关生活真实情境,探知它们的具体功能,逐步形成结构与

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2.通过观察、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现象,归纳、总结两种生理活

动的原理和实质,透视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进而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培养科学思维:

3.通过对比观察玉米和豆科种子结构,找出异同点,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比较

的能力,并能够将其他种子进行相关分类。

4.透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观察植物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分析、判定根细胞

内外溶度的差异,进而将现象与木质相联系,用以指导生活实践。

5.依据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中物质转换过程,归纳推理其在生物圈碳氧

平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积极探究实践:

6.通过分析相关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完善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并能够

设计出相对科学的实验步骤,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7.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设计简单的任务,指导学生运用植物生理过程的相关

知识、跨学科内容等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社会实践。

激发态度责任:

8.通过蒸腾作用的相关演示实验和现象分析,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的观点,增强生态环保责任,初步形成森林保护意识。

9.关注碳排放等社会议题,认同绿色植物在生产生活、生态保护方面的价值,形

成爱护植被的美好情感,并能够制定校园绿化方案。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在从单元教学内容、课标和学情几方面进行分析后,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养

成策略,搭建学生本单元进阶路径,制定如下作业设计思路:

(一)、基于课程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基于课程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初中生物学作业,不但要关注目标设计,而且要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制定好作业目标后,还要系统思考作业内容的

第6页共50页

难度、数量、形式、时间等具体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另外,不同学习时

段的作业设计也要进行系统规划,比如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等。

(二)、综合培养的作业类型多元化

为了综合培养学生就要充分考虑作业类型的多元化问题。关于生物学作业类

型的划分,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本次作业设计按作业形式划分,包含口头型作

业、阅读型作业、书面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按作业功能划分,包含预习型作

业、巩固型作业、复习型作业、应用型作业等;按作业时段划分,包含课时作业、

单元作业等。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还增设了跨学科实践作业。不同类型的作业在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上有着独特的价值,教师应从作业的目标来合理选择和设

计不同类型的作业,结合初中生物学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作出合理规划。

(三)、提高兴趣的作业素材情境化

传统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以知识巩固为重点,枯燥的知识性作业内容难以

调动初中生的兴趣,作业素材的情境化意味着将学生周围的生物学问题置于作业中,

拉动学生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去完成作业,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真实的情境

连接了现实生活和学科内容,不仅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依托,还为评

价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载体。因此,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不

是生搬硬套知识点,而是呈现真实生动有趣的素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符合认知的作业难度梯度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要让所

有学生都能参与完成作业的过程,所以要将作业情境下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梯度设

计,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设问由浅入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解决作业问题

的机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思考,同时也解决了教师设计个性化作

业的难题。

具体设计流程如下:

第7页共50页

生命观念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植物神子的结构

主题情境:

千姿百态的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体生命和种族的延续,

更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从坠入土壤中的那一刻,便蓄积了身

体中全部的营养和力量。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种子你

有多少了解呢?它们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株植株?请根据今天

所学内容,对以下问题予以解答。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1)豆科种子是我们最为常见的种子,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

菜的重要来源之一。请问这些营养物质储存在种子的哪一结构中?()

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

(2)下列常见种子中,哪一种的结构与其他有明显不同?()

A.水稻B.芸豆C.黄豆D.蚕豆

(3)如图所示为大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请问二者।质、6「

之间最大区别是哪个结构?()2f以

A.2B,9C,10D.37/

AB

第8页共50页

【升级套餐B]

腊八节快到了,小明的妈妈准备购买一些食材制作煎饺和腊八粥等美食。

(4)小明在家帮助妈妈制作煎饺,需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妈妈告诉小明面粉

大多是由小麦种子磨成的,花生油是从花生种子种榨取的。面粉和花生油分别来

自种子的()。

A.胚芽和子叶B.胚乳和子叶

C.胚根和胚轴D.种皮和胚乳

(5)小明妈妈从超市里购买了大米、小米、新鲜玉米、蕙米、莲子、花生、红

豆、芸豆等食材.,准备熬制腊八粥。

以上熬制腊八粥的材料中,属于双子叶结构的是O

【自主拓展实践C]:(选做)

(6)请依照相关实验标准和流程,观察并解剖一颗豆科植物种子,粘贴在纸上

并标注各部分结构名称。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作业参考答案:

(1)D(2)A(3)C(4)B(5)莲子、花生、红豆、芸豆

(6)相关实验过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进行学习和观看

4.作业内容分析:

整个作业内容以“不同种子的相关结构”和“食物制作”为情境载体,主要

涉及到植物种子的结构、不同类型种子的结构区别以及各部分结构功能等知识点。以

这些知识点内容所承载的生物学概念为基础,联系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

第9页共50页

境,实现了对相关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一方面,在真实背景下,易促进学

生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逐渐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面作业一共包含5个问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第一题考察的是豆科种

子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储备结构,通过生活常识,学生能够知道豆类可以榨油,蕴

含丰富的蛋白质,结合本节内容,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这些营养物质的具体储存结构,

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对应。第2、3题,考察的主要是单双子叶种子结构的区别,

达成能够辨别典型范例,并对相区别的结构做出判断的要求。第4、5题是真实

情境中的知识运用,增加了知识难度,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提升了

科学思维的维度。最后一题为动手作业,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切身观察种子结构,

并明确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功能关联。

第二课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主题情境: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是古莲子,有千岁年龄。上千年

的古莲子居然会发芽,这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奇迹。它

们被发现于辽宁省新金县西泡子洼里的深泥炭层中,经过

外壳钻孔和精心培养后,发芽率高达96%,并最终开花结果。

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请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完

成以下作业。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1)千年古莲之所以能够萌发,是因为其暂时进入了休眠状态,而保持了生命

的活力,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将会断绝其再次萌发的可能性?()

A.将其放入冰箱中B.将其暴哂与太阳下

C.将其碾碎D.将其完全浸入水中

(2)如果沉睡的古莲种子再次萌发,那么最先突破种皮的会是哪一结构?()

A.胚芽B.胚轴C.胚根D.子叶

(3)为了促进古莲种子的萌发,需要提供一定的外界条件,你认为以下条件与

第10页共50页

种子萌发无关的是?(:)

A.一定的水分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空气D.充足的阳光

(4)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该先确定种子的发芽率,下面关于发芽率的测定

方式,你认为合理的是?()

A.拟睡5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B.挑选100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C.随机取1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取平均值

D.随机取100粒种子进行测定,再取平均值

【升级套餐B]

(5)从睡莲种子萌发开始至其长出叶片前,其体内物质与未萌发时相比,变化

正确的是()

A.有机物减少,水分噌多

B.有机物增多,水分增多

C.有机物增多,水分减少

D.有机物减少,水分减少

(6)小明将颗粒饱满的红豆种子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在25℃的环境下分

别播种,甲组种子放在水分适宜、光照充足的培养皿里,乙组放在水分适宜、黑暗

的培养皿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

A.乙组先发芽

B.甲组先发芽

C.两组都不发芽

D.两组同时发芽

【信息化知识拓展】: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就是一

个世界。生命在世世代代的繁衍种不断进化。请同学们在课后观

看央视纪录片《种子种子》来深入了解它们的神秘世界。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第11页共50页

参考答案或提示:(1)C(2)C(3)D(4)D(5)A(6)D

(7)实施建议:生物学长周期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记录的习惯和科学态

度,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管理时间、自主学习的能力。

4.作业内容分析:

本课时作业以“古莲种子”的萌发为情境载体,主要涉及的知识为种子

萌发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条件,以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等内容。

以这些知识内容所承载的生物学概念为基础,练习了学生日常生活所熟悉的

现象和活动,实现了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的融入。

作业一共包含7个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基础题目4道,思维提升

题目2道和一道拓展操作应用题目,难度分布较为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层级学

生的要求。其中第1、3、6题,考察了种子萌发需要的内、外界条件,内部条

件需要以种子的完整结构和活性为基础,进而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实现对物

质和能量的转化。通过此类题目,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流于表面背诵。

第2、5题考察的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涉及到部分呼吸知识的内

容,难度有所提升。需要学生认识到在种子层面,没有涉及光合作用的发生,

因此与光照无关,而营养库储备的减少迫切需要吸收新的物质,故而根先突破

土壤。第4题是发芽率的测定考察,有利于科学统计方法的学习。

第三课时:植物根的生长

主题情境: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

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

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

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奇形怪状的支柱根、板

状根使得树干在滩涂上坚固地生长,特别是呼吸根,

用处很广。植物的根有哪些结构,各个结构有什么功

能呢?为什么红树林的根能长的如此肥硕?让我们带

着这些问题一起进行今天的探究。

第12页共50页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1)红树的根数量众多,密密麻麻,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

红树的根尖,从尖端向上依次是()

A.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

B.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成熟区、分生区、伸长区、根冠

(2)下列关于红树根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的生长只与伸长区有关

B.根尖的分生区属于营养组织

C.根冠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

D.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3)下图是根尖的纵剖面图,请根据剖面图回答问题。

①请填写根尖各部位的名称

ABCD

②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_______区的细胞能够不断,增加细

胞的数量;区的细胞能够不断,增大细胞的体积。

③_______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升级套餐B]

(1)红树一般分布于然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泥泞松软的

土地上,许多具有特殊的地表根,用于支撑的叫支柱根。

第13页共50页

植物的根处了具有支持功能外,还具有()等功能。

A.输导

B.贮藏

C.吸收

D.以上都是

(2)实验:红树的根深深扎入水中,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植物

的根还具有什么特性呢?浸泡电豆或芸豆种子,让它们在合适的环境下生根,你

能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根生长的特性吗?

提示:

①史豆或芸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②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想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

【信息化知识拓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扫码回顾关于植物根尖的

解剖实验和相关学习内容。

2.时间要求:A组:5分钟B组:15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

A组(1)C(2)D(3)①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②分生分裂伸长伸长③成熟

B组(1)D(2)参考实验装置:可在圆口瓶内放入湿棉花,将种子置于湿棉花

内,分散铺开,观察胚根生长发育情况,记录植物根的生长特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以红树根的特殊形态为主体情境,介绍植物根尖的结构及根生长的

部位和原因,对后续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学习具有

奠基作用。在教材中安排了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的实验,引导学生说出根尖的4

个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从而加深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认识。分

层作业,A组设计了3道题目,有选择和看图填空两种题型,考察学生对植物根

尖的结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植物根的功能及根的生长与根尖关系等知识点,

难度中等;B组设计了2道题目,实验题开拓学生思维,锻炼动手操作、观察记

第14页共50页

录等能力,难度稍高。

第四课时: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主题情境:

长寿花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木。茎直立,高

10〜30厘米。单叶对生,叶椭圆状,长圆形,高性品

种叶较大,短性品种叶小而致密,有鲜红、橙红、桃

红、黄、白色等。在盆栽花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

成为国际花卉市场中发展最快的盆花之一。在养殖过

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1)长寿花是多浆植物,体内含有较多的水分,故较耐旱而怕涝,水多易烂根

落叶甚至死亡,这是因为()

A.长寿花的生长几乎不需要水分B.施加过多的水分,可导致植物失水

C.过多的水分使得根部空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D.烂根是因为根细胞失水

(2)长寿花喜肥,幼苗上盆定植半月或老株分株半月后可施2次至3次以氮为

主的液肥,其余时间除夏季停施外,只能施氮磷钾复合肥,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含氮的无机盐使枝繁叶茂,有利于营养器官的正常生长

B.含磷的无机盐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和果实的成熟

C.含钾的无机盐能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粗壮

D.无机盐肥料的施用原则是越多越好

(3)如果在长寿花的生长期施加过多的肥料,将会导致“烧苗”现象。这是因

为此时外界溶液浓度(W)与细胞液浓度(X)的关系是()

A.W大于XB.W等于XC.W小于XD.W大于、小于或等于X

【自主拓展实践C]:(选做)

(4)在常见花卉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利用生活中一些“现成”的溶液用来

浇花。例如:茶叶水、洗衣废水、剩牛奶、厨房废水、淘米水、鱼缸更换水等。

第15页共50页

请你根据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判断这些溶液适合浇花吗?并给出你的判断理

由。

【信息化知识拓展】:如果你也对家庭常见花卉的栽培知识感兴趣的话,可以扫

码阅读(见右侧二维码)相关内容,丰富自己的视野。

2.时间要求:15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及提示:(1)C(2)D(3)A(4)因为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

条件需要满足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所以浇花的溶液是否符合要求,

需要参考其具体浓度和养殖花卉的种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整个作业设计以“长寿花”的养殖为情境载体,主要设计的内容为植物细胞

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等内容。联系了

日常生活中家庭花卉养殖的一些内容,实现了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素养融入。

作业一共4个问题,包含填空题和问答题,皆为原创题。第一题从长寿花的

个体属性出发,考察了水多烂根的主要原因,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

中需要水,又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水分过多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而启发学生通过科

学思维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囚,问时又与植物的呼吸作用相联系,从而最终得

到合理的解释,难度较易。第二题以长寿花常规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注意事项入手,考

察无机盐肥料的施用原则。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首先需要明确植物生长过程中对

无机盐的需求,并根据具体肥料的类型与植物长势建立对应关系,属于基础知识

的考察,难度较易。并且需要明确,无机盐肥料的施用量与根细胞外土壤溶液的

浓度息息相关,而这正是影响到根细胞是否吸水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施肥过程中,

一定要控制好用量。第三题进一步从“烧苗”现象入手,明确了植物细胞吸水与

失水的实质,即根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关系,难度中等。

自主实践作业题目,从身边的一些现象入手,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将课

本与生活建立了关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日常行为的对与错,即开拓了视野,又

为科学实践找到了切实的事实依据,更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难度稍

第16页共50页

第五课时:植物茎的输导(1)

主题情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公园里的植物们都争相冒

出了自己的小脑袋,今天,我们一起来踏春,观察不

同的植物,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探究一:刚步入公园,迎面而来的就是粉色的桃花,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桃树

枝上有许多小芽。你认识芽吗?

(1)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将来发育成枝的芽,称为:将来发育成花

的芽,称为M

(2)当你取下一个枝芽,并尝试去解剖它的话,你会发现它有哪些结构呢?这

些结构又会发育成枝的哪些结构呢?(请填写下图)

(3)在农业生产上,一般尽可能保留花芽,适当剪除枝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吗?

探究二:走过桃花林,我们发现一个可以当作凳子的木桩,仔细观察,会发现横

切面又一圈深一圈浅的纹路,这实际上就是年轮。

(4)年轮的形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息息相关,你知道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功能

吗?请在下图中标注出来。

第17页共50页

(5)用解剖针扎大树茎的横截面,感觉最硬的部位是()

A.木质部B.髓C.韧皮部D.形成层

(6)“笋有多大,竹有多粗”。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髓

(7)年轮的形成与什么结构有关?请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年轮形成的原因。

第六课时: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

【基础套餐A]

探究三:再往里走,我们发现了几棵刚移栽的桑树,但奇怪的是这几棵桑树的树

枝上都挂了营养液的袋了、有一个管了扎在树枝内,像是在打点滴。

(8)袋子里的营养液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管子相连接的是树枝内的(填写

结构),原因是:。

(9)当我们摘下一小枝桑树枝时,发现茎的断面上流出了白色的汁液,该汁液

时从茎的什么结构中流出的呢?

A.导管

B.筛管

C.髓

D.形成层

【升级套餐B]

(10)有同学建议在学校装一个秋千,将秋千两端的绳子挂在树干上,你觉得

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第18页共50页

2.时间要求:(第一课时)15分钟;(第二课时)10分钟。

3.作业参考答案:

(1)枝芽;花芽。

(2)①分生组织;②幼叶,发育成叶;③芽轴,发育成茎;④芽原基,发育成

新芽。

(3)保留花芽,适当剪除枝芽,是为了确保多结果实。

(4)⑤树皮,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含筛管;⑥形成

层,具有分裂能力;⑦木质部,含导管。⑧髓,贮藏营养。

(5)A(6)B

(7)与形成层有关。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

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春天气候温和,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新细胞

大而明显,导管又大又多,因此,木材颜色浅,质地松软,秋天气候寒冷,雨量

减少,形成层活动减缓,新细胞形状小,细胞壁厚,导管少,木材致密而坚硬,

颜色深。因此每一年都会出现一深一浅的环纹,叫做年轮。

(第二课时)

(8)木质部;木质部内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9)B

(10)不对。绳子会损伤树干的树皮结构,深入到韧皮部是会影响植物有机物的

运输。

4.作业内容分析

整个作业内容以“踏春”为情境,在观察公园植物的过程中,渗入本节知识

点,如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和茎

的输导功能。以这些知识点内容所承载的生物学概念为基础,联系“踏春”过程

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实现了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

践和态度责任的生物核心素养的融入。

作业分两个课时,一共10个问题,包含填空题、填图题、选择题、问答题

多种题型。从作业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第1题考查学生对芽概念的理解,能够

区分枝芽和花芽,难度普通。第2题考查学生对枝芽结构的理解,以及枝芽与茎

的关系,帮助学生回顾该知识点,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难度

第19页共50页

普通。第3题是应用题,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现象问题的

能力,难度中等。第4题,考查学生对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的理解,是

一道填图题,帮助学生回顾该知识点,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难度普通。第5、6题考查学生对茎各个结构功能和特点的理解,第5题较为基

础,难度普通,第6题是提高题,难度中等。第7题同样考查学生对茎各个结构

功能和特点的理解,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资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解释年轮形成的

原因,锻炼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难c第8、9、10题考查学生对植

物茎的输导作用的理解,需要在清楚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解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度中等。

第七课时: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主题情境: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被

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

经典章节,黛玉为凋谢的桃花立冢,为花哭泣,也是为自身的

爱情与现实的无奈而立冢悲泣,黛玉葬花,亦是葬己。小明同

学在读到这里时,觉得桃花的凋落并不可怕,反而意味着新生

命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1)参考“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以桃花的结构为例),观察桃花的正确顺序是

()0

①银子摘下花瓣②镒子摘下雄蕊③银子摘下萼片④解剖刀切下雌蕊

A.①—②—③一④

B.③—④T①1②

C.③一①一②一④

D.④一②—③一①

(2)图I是桃花结构示意图,图2是果实结构示意图。

第20页共50页

A:图1中,①②③④构成了,⑤⑥构成了,它们是一朵

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B:图1中,经传粉和受精后能发育成图2的结构是o受精过程中,

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o这种生殖

方式属于O

C:图2中的⑧是___________,是由图1中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

图2

⑶桃花在传粉受精后,花瓣、雄蕊等结构开始凋落,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能

够继续发育的结构是()。

A.子房

B.花瓣

C.雄蕊

D.花柱

(4)下列关于开花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花瓣是最重要的结构

B.花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C.桃的可食用部分由胚珠发育而成

D.花要经历传粉和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

【升级套餐B]

(5)油菜花和桃花都属于两性花,如图是小明同学参加的生物兴趣小组解剖油菜

花的展示图,下列说法或步骤正确的是()。

A.油菜花的花蕊只有雄蕊

B.用手依次取下①和②放在纸上进行观察

C.用解剖刀把④剖开,用肉眼观察胚珠

第21页共50页

D.③和④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6)桔子作为一种水果,口感甘甜、营养价值高,深受百姓的喜爱。下图为桔的

生命周期,分析回答问题:

A:a萌发时,先突破种皮;b中的①由a中的发育而来;

B:桔属于双子叶植物,从a生长发育成b的过程中,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主要来自于o

C:开花后,成熟的花粉从d中的【】散出。当完成传粉受精后,d

中的发育成果实,发育成种子。

D:小明奶奶家门口有一颗桔子树,在桔子成熟的季节,他发现结的桔子小且干瘪,

结合所学知识,他可以施加这种肥料.

【跨学科拓展实践C](选做)

(7)栽培一种生活中你所喜欢的植物,并探究栽培所需要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条

件,并观察记录整个成长过程。

【信息化知识拓展】:如果你还想了解关于植物开花和结果的相关趣闻

请扫描右方二维码进行阅读。

2.时间要求:15分钟

3.作业参考答案:

(DC:

(2)A:雌蕊;雄蕊;B:子房;胚;有性生殖;C:种子;④;胚珠;

(3)A;(4)D:(5)D:

第22页共50页

(6)A:胚根;胚芽;B:子叶;C:⑤;花药;子房;胚珠;D:磷肥;

(7)提示:可通过借阅植物图鉴等书籍、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找到养护植物的方

法。设计表格,记录和交流株高、叶片数量和大小,开花结果时间和数量等信息。

“植物栽培”作业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评价评价结果

指标自评互评家评师评

设计合理,实验过程科学严谨A

实践设计设计一般,实验过程较严谨B

设计有失误,探究过程不严谨C

实验记录详细,报告具体A

实验记录记录情况一般,报告不够具体B

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缺失C

实验结论准确,反思真切A

实验结论欠准确,反思不够B

实验结论

没有实验结论,无反思C

4.作业内容分析

整个作业内容以“黛玉葬花”为情境载体,主要涉及到植物的花、果实的结

构和功能以及花与果实的结构在发育上的联系等,以这些知识内容所承载的生物学

概念为基础,以《红楼梦》“黛玉葬花”片段和小明同学对花凋落的不同看法为

主题情境,融入作业设计中。花的凋落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对同一件

事物的不同看法,引出植物的开花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对既

有的观点进行批判审视、质疑包容,乃至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

作业一共8个问题,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实践题多种题型,作业类型除了

书面类之外,还有实践类活动。从作业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1-2题主要考查的

是桃花和其果实的结构,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花和果实结构的理解.,形成结构功能

第23页共50页

观,难度普通。3-5题考查桃花与果实的结构在发育上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该知

识点时,很容易混淆子房、胚珠、果实、种子等概念,将这些重要的生物概念放

在一起考察,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更好地掌握桃花发育成果实的动态过程。6-7

题分别选取了油菜花和桔子作为作业设计对象,此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桃花和其

果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但是仅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远远

不够的。因此,选取了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油菜花和桔子,从花和果实

的结构以及动态发育过程等方面设计作业。在给足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尊重事实证据,能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第8题为综

合实践活动,班级中有许多绿色植物,学生往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容易忽略这些

植物,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

法,如通过手机APP认识植物,网上查阅养护植物的相关资料,少走弯路,并

在养护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第八课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主题情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

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

来源。从古至今,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让我们乘坐时光飞船,穿梭回17世纪,了解光合作用的

发现过程。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A: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100

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5年后,柳树长到了82,5千克,而称一下泥土的重

量,土壤约为99.9千克,只减少了90克。

B: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莱在一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在另一

个密闭的钟罩内放一只老鼠和一盆栽植物,且都供给足够的食物和饮水。他发现

第24页共50页

与植物在一起的老鼠能够长时间正常的生活,而另一只钟罩里的老鼠则很快死去

了。

(1)根据范海尔蒙特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0

(2)从普利斯特莱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

B.绿色植物可以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混浊的空气

C.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主要原料

D.无机物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主要材料

(3)后来有其他的科学家重复了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发现在密闭的钟罩内放一

只老鼠和一盆栽植物,且都供给足够的食物和饮水,发现老鼠很快就死去了。你

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升级套餐B]

(4)除了普利斯特莱和范海尔蒙特外,还有很多其他科学家探究并发现光合作

用,请查阅相关资料,尝试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光合作用过程。

(5)当你在行走于学校运动场、漫步在公园或广场上,可见锻炼者的身影,有

人说清晨锻炼好,也有人说傍晚锻炼好。请简述你的观点及理由:o

【信息化知识拓展】: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科学家们做过很多

经典实验,请扫码阅读相关文献进行深度学习。

2.时间要求:10-15分钟

3.作业参考答案: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2)B

(3)实验失败是因为没有在光下进行实验,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4)1864年斯克斯的遮光实验,1880年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存能量)

第25页共50页

(5)由于晚上行驶的车辆少,产生的汽车尾气少,且工厂不运转或是运转的少,

产生的废气、灰尘比白天少,且经过一晚上植物的净化作用,清晨时空气中废气、灰

尘和细菌的含量最低,空气湿度较大,空气质量较好,所以晨练好由于白天植物

主要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大,可进行有氧运

动。而晚上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早上空气中氧气

的浓度较低,所以傍晚锻炼好。由此可以看出,是傍晚锻炼好还是早晨锻炼好,要从

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

4.作业内容分析

整个作业内容以“时空穿梭回17世纪,亲身体验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为

情境载体,主要涉及到范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莱的两个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培

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意

义V

作业一共5个问题,包含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实践题多种题型。从作

业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第1、2题考查学生对范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莱实验的

理解,体验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难度普通。第3题考查学生对普利斯特莱实

验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理解植物净化空气需要光,植物光合

作用需要光,难度中等,第4题考查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归纳的能力,能

够尝试写出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难度较大。笫5题是实践题,考查学生能否根据

所学知识联合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难度中等。

第九课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主题情境:

地球绿化可以说是全球科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之一,而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了世界各国在不断的

推行绿化地球计划,让我们地球变得“更绿”。那么为

何地球上的绿植大多是“绿色”的呢?这主要是哪种

结构所呈现的颜色?它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乂有着怎

样的关联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行今天的

探究。

第26页共50页

1.作业内容:

【基础套餐A]

(1)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呈现绿色的部分大多是叶片,虽然不同植物叶的形态

不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它们是()

A.上表皮、下表皮、气孔B.表皮、叶肉、叶脉

C.栅栏层、海绵层、叶绿体D.保卫细胞、叶肉、表皮

(2)叶片会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而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它们的表皮由

一层排列致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或蜡层,它的作用

是()A.输导水分B.辅助呼吸C.保护叶片D.光合作用

(3)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叶的光合作用与叶绿体有关,这也是植物叶片呈现

绿色的原因之一.那么请你根据相关结构特征推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保卫细胞B表皮细胞C栅栏层D海绵层

【跨学科拓展实践C](选做)

(4)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能够对以下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予以探究,并

给与合理解释吗?

①你能够解释为何深秋时节,地上的落叶人多都是正面朝下的吗?(结合生物

学和物理学知识)

②请观察你身边的植物叶片,你能够解释为何大多数植物叶片都是正面颜色更深

吗?(结合生物学和美术学知识)

2.时间要求:12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C(3)B(4)可参考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内部叶绿体的数量以及两种类型的细胞的排列方式进行判断。(5)因为叶片中

的色素不仅只有叶绿素,还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各种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会随

着植物体不同的生长时期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因此叶片的颜色会有所变化。这

部分内容和高中阶段相关内容有所关联,可起到良好的知识衔接作用。

第27页共50页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整个作业以“绿化地球计划”为情境载体,主要涉及到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

能,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等,以这些知识内容所承载的生物学概念为基础,练习

了学生日常生活所熟悉的现象和活动,实现了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时间

和社会责任的素养的融入。一方面,在真实背景下,易促进学生知识的运用,培

养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逐渐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一共5个问题,包含选择题和问答题,皆为原创试题,且主客观题型相

结合。作业类型除书面作业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