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与分析学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与分析学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与分析学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与分析学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与分析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拨(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理学习的参考资料,内容包括每章节的学问结构、教材内容详解、热点考点聚焦、典型例题剖析•、学

用方法指导、学习效果评估等。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的球I形状:球体

1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概念

(加是圆形

纬次特点②长度不等

【③都指示东西方向

____r以北为北纬(N)

纬线划分:赤道(短线/以南为南纬⑸

纬度0°: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90°:南北极点

纬“度ftp4

23.5。:回归线,热带温带分界线,

有无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地3

66.5。:极圈,寒带温带分界线,

球1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和地f地一一概人念

地球f以4,①都是半形

图仅经线特点,②长度相等

1③都指示南北方向

r以东为东经(E)

划分沐初子午线(。。经叫以西为西经(.

经线山f以东为东经

▲《0°:本初子午线I-3AL

经度1以西为西经

g■东西_经分八界以线西{以为东为东西经经

经度

等殊经度・

28W:-东西w半―球分八界以{东以西为为东西半半球球

⑹。E:东西半球分界线图慧慧

b.1

学问结构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态和大小,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球仪相在地球形态,培育视察实力,通过制作小地球仪培育动手实力.通过学习

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培育对真理勇于探究、执著追求的精神。

欢乐点击

L地球的形态和大小

⑴读图1.1一1,了解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漫长过程:

占代凭直觉臆断天圆地力,“天如斗笠,地如覆盘”: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20世

纪从H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圆球体

直觉臆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卫星照确证

图L1一2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模型

为了便于学习地理和探讨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按确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

仪。(如下面左图所示)

地球仪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图1.1一3

3.经线和纬线

⑴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它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中图所示)

①全部经线长度都相等,形态为半圆:

②全部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⑤全部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⑤随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⑵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相交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具有以下特点:

〔如上面右图所示)

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渐渐缩小为点:

②全部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③全部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

④随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⑤随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是垂直的。

4.经度和纬度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多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段数,分别

(1)经度

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确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

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

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见下图)

;化慑

180020°10°0°10°20°

.-J——L----------1——L_________.

.(西经度W)本(东经度E)<N-28

愈向西愈大呼愈向东愈大-10°

子亦遒

(Io帚

>2O亶

(S矍

图1.1-5

⑵纬度

闺1.1-6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

赤道是()°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如1.1一

6)

5.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⑴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如图L1—7所示)

北半球

北极

南半球

图L1-7南、北半球的划分

(2)东西半球的划分,不是以00经线和与其相对的180。经线为界划分的,而是以20°W和与其相对

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如图1.1-8所示)

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0-20°W

6.利用经纬网定位

(1)指出经纬度数,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如:北纬20°,西经40°是指图1.1—9中的哪个点?

【答:A,因为北纬度数确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点和赤道上的D点确定不符合北纬20。这

个条件;而剩下的A、C点中,C点位于0°经线上。)

•2)报出地点,能说出该地的经纬度数。

如:图1.1—9中的B点的经纬度数是,。

图1.1-9经纬网图

FHTDC(答:南纬40°,东经20°)

(3)想一想:一个中国小挚友在放暑假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挚友到

位于纬度40。、经度116°的北京一同度假旅游。他们依据信中所写的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可能发生

什么差错?

【答:他们四人很难聚到一起,国为信中没写明精确的地点,就纬度40°而言,有南纬40°和北纬40。;

就经度116。而言,有东经116。和西经116。。于是,按信中所定的地点就有四处北纬40。和东经116。

交会处,北纬40°和西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东经116°交会处,南纬40°和西经1160交会处。

因而他们四人既有可能在一地相聚,也有可能在两地、三地,或四地分别等候。)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力向

依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务的经纬度、半球、时间等。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

极区经纬网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判读。考点主要有:地球形态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

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题型:主要有选择、图表分析、绘图等。

[例1](2019•宜昌)本初子午线是指()。

A.90°经线B.1800经线C.1200经线D.0°经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答案:D

本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基础学问。

【例2】推断A点的经纬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容为经纬度的推断,而经纬度推断的依据是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自西向东,东经

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

图中的经度愈向东度数愈小,故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度规律是:北纬度愈向南愈小:南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大。

图中的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小,故为南纬度。

答案:西经30°,南纬20°。

由本题,应理解并记住经度纬度的递变规律:

自西向东:经度数变小的为西经度,经度数变大的为东经度。

自北向南:纬度数变小的为北纬度,纬度数变大的为南纬度。

典型例题剖析

【例1】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00向东至100°EB.0°向东至180°

C.180°向西至160°ED.0°向西至20°W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学问点是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

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

答案:D

金钥匙:大多数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的西经度数却在东半球:大多数的东经度数在东半

球,但是大于160°的东经度数却在西半球。

【例2】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动身,分别沿东经4。°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的状况有:

()O

A.他们在北极相遇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I).他们可能在南极再会面

剖析:本题所需的学问为①北极和南极分别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②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

最长,往两极渐渐缩短;③全部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长度都相等。题中甲、乙两人从南极动身后,

他们之间的距离起先渐渐增大,到赤道时达到最大。因为纬度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渐

渐缩短。这样就解除了B和C的可能。

在A和D这两个答案中,学生往往误认为A和D项都对,其实两人向北前进只能走到地球的最北端一一

北极,要想在南极再相遇必需变更方向一一向南。

答案:A

金钥匙:遇到麻烦的题目.先用解除法.再用对比法确定。

[例1]某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西经20°和赤道的交点B.东经160°和赤道的交点

C.经度0°和赤道的交点D.经度180°和赤道的交点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学问是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

160°为东西半球的分界。此题的第一个条件很好满意,只要此点位于南北北球的分界一一赤道上即可;

而另一个条件不仅要求此点必需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一一西经20°和东经160°,而且要求'‘以东是西

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故不符合条件。

答案:B

金钥匙: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例2】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全部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O°纬线上B.O°经线上C.北纬90°D.南极点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学问是经线的基本概念和纬线的特点。全部的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点,而极点

是长度最短的纬线,即北纬90°和南纬90°。

答案:CD

金钥匙:①全部的经线都汇合于南、北极点;②北纬9()。即北极点,南纬90°即南极点。

【例3】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止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全部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学问是经纬度的特点。经纬线都有多数条,所以B不对;全部纬线都平行,所以

D不对。

答案:AC

金钥匙:①经纬线都有多数条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全部纬线都平行④两条正相对

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学用方法指导

1.经纬度的区分:向东度数增大的经度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的经度为西经度,向北度数增大的纬度

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南纬度.

2.东西半球的划分:

图1.1<11图1.1-12

只要大于160°的经度确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经度确定在东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

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3..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纬线经纬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

形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圈函

指小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一样长

标度范

0°〜90,0°〜180°

度数起点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值变更规

由赤道句南北两极渐渐增大木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渐渐增大

度数表示方法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赤道(南、北半球)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务是()o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放射和运用D.大地测晟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O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O

A.6375千米B.6371千米C.6378千米1).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O

A.指示南北方向B.长度相等C.都是半圆D.有多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A.都是圆B.长度相等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B.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I).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O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O

A.40°N、16°ED.30°N、1G1°E

C.20°S、120°EI).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动身点B.原动身点正北C.原动身点正东D.原动身点正西

二、填空题

1.零度经线叫,零度纬线叫。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3.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纬度。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平方

千米。

5.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7.人们把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用西经度和东经度的经线

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三、连线题

1.把下列线与其称号连接起来:

①0℃经线A.北极

②0℃纬线B.赤道

©90°NC.南极

@90°SD.本初子午线

2.将下列地点与所在半球用线连起来:

①东半球A.20°N、116°I:

②西半球B.70°N、21°W

③南半球C.10°S、10°E

④北半球I).30°S、10°W

四,读图题

1.读图1.1T2,回答:

图1.1-12

(1)图中的大圆圈是

⑵左图是半球,右图是半球;南北两半球中陆地面枳相对较大的

是半球。

(3)A点是,纬度:纬度:B点是,纬度:纬一度。

2读图1.1-13,回答:

图1.1-13

⑴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C.

⑵从东西半球看:B半球;

3.读图1.1—14,回答:

I.1-14

U)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B,C,I)

Fo

(2)写出C、D、E三点所在的半球:C

DE

4.读南半球部分区域经纬网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经纬度A是,D是

(2)B点属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90°E7bs

60090*W12(T

RI1.1-15

13)C点的经纬度是

参考答案

一、LB2.B3.B4.D5.B6.A7.A8.A9.B10.D11.C12.C

二、1.本初W子午线赤道2.纬线经线3.东南4.63714万5.1

亿5.南北东西6.E7.赤道20160

三、1.①——D②——B@----A④—C

2.①---A、C②——B、D③——C、D④——A、B

四、1.(1)赤道(2)北南北(3)北极点北90南极点南902.(1)

东经120。,北纬40°西经,南纬40°东经170。,南纬40°(2)西西

3.(1)20°N,20°E30°S,20°W10°S,30°E60°N,140°E40°N,

170°E50°N,160°W

12)东半评,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

4.(1)80°S,150°S60°W,60°S(2)西(3)70°S,180°

其次节地球的运动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L学问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界线、范围及光照状

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运动仪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很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

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欢乐点击

1.地球的自转

⑴定义:地球围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⑷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的更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亮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一半。因此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下图中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

日。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方的时刻早。按地球24小时转

力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图1.2-1

2.地球的公转

⑴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

⑷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⑸产生地理现象: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地球绕日公转的姿态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

度是不变的,而且恒久指向北极星旁边。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

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更的根本缘由。图1.2-2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

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

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来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R(其

次年的3月21日前后)。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来线

之间来回移动。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在北纬66.5°以北和南纬66.5°以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

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所以,把这条纬线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

,一♦•.■・*»•—一—•一1—5—一、

!3月21日前后.大E比从射&?2月22日的松.上阳北£群京南皿户〜

白道上,这一大色力4分D.I!就上.注一天卷为仁_£日.4-iQltI

,,分日。后的3.4、5三个月[,1后的12.I.2三个月2北半球岭冬奉.]

:是北半球的

9月23。京后,大,H光直射4;

逢月22B的皓,太阳包JL射在■北,田"!:办道上,这一天你冷我分B.i

这一天体为又JL日.UEQ<(<.秋分日后后的9.10.11三个:

出的6、T.8三HJ是北平球的天学「:月2北半球的秋季.

图1.2-3

南半球季节变更与北半球相反,3、4、5月是南半球秋季,6、7、8三个月是南半球的冬季,9、10、11

三个月是南半球春季,12、1、2三个月是南半球的夏季。1月份当我们放寒假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

亚放暑假,7月份当我们放暑假时,澳大利亚放寒假。

图1.2-4

北纬40°地区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更图

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一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7四季变化

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3.五带的划分

⑴划分的依据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耀的状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的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

南寒带。

北极

图1.2-5地球上的五带

(2)五带的特征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南、北回来线之间北回来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来线和南级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

有直射阳光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气候终年

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季节变更明显获得热量少,气候终年案冷

燥热

大多数月均温在20℃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

以上

(3)回来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两数之和为90°。回来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

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变更、四季的变更、昼夜长短的变更,五带范围的特点,与此有关的活动支配、合理支配

农业生产、规划重大工程,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命题热点。太阳光照图与经纬网联系考查题较多。

考点主要有:地球自转特点及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昼夜长短、四季变更、地球上五带。

【例1】(2019•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

置是()。

r•

D位

图1.2-6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半球划分、五带划分及经纬网有关学问。东西半球界线为20°W、160°E,面北而

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财经度为160°E,解除B、C。前为热带,后为温带可断定经度为23.5°S,

解除A,答案为D。

答案:D

此题联系实际、结合图考察半球及五带界线。

【例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更,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更

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分析:本题考查的学问点为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对比如下:

①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②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公转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更和季节的变

更。

⑤地球的运动是一种亚合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时。

答案:C

金钥匙:通过解答本题能够使学生驾驭地球运动种类、各自特点和由此产生的地理意义。

典型例题剖解

【例1】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昼夜交替

①地球自转B.昼夜长短的变更

②地球公转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I).四季变更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学问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出球是个不透亮的、不发光的球体,因此,被阳光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

半球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之分: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产生;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还会使人们

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和公转的轨道平面保持66.5°的夹角,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

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更,从而出现季节的变更。

因此,与自转相关的是昼夜交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与公转相关的昼夜长短变更和四季

更替。

答案:①——AC②——BD

金钥匙:通过本题的解答,使学生坚固的驾驭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例2】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

正确的是()。

°S冬至日B.23.5°N夏至日C.23.5°N冬至日D.23.5°S夏至日

剖析:此题考查的学问点有: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纬线的纬度数及其对应的节气和该地点所在的半球。

月底有阳光直射现象,而且只有一次,那么这口井确定在南回来线或北回来线上,即在23.5°S或

23.5°N,而其它在23.5°N〜23.5。S之间的范网内,应当有两次直射现象。

答案:B

金钥匙: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直射一次的现象的地理纬度为23.5°N,这一天正值我国的夏至日。

创新例题点拨

[例1]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动身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一一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

中的个。

A.5个B.4个C.3个D.2个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南极中心站的位置、五带的划分与分布。上海处在北温带,中山站处在南寒带;从

上海向南到中山站依次经过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内寒带,共经过了4个温度带。

答案:B

【例2】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如图1.2-7),回答:

图1.2-7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B.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用字母表示)

1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用字母来表示)

(4)在气候上四季变更比较明显的是和。(用字母表示)

(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有极夜现象的是。(用字母表示)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D和B的分界线是。

点拨:视察五带图,驾驭五带名称、五带的分界和各温度带的特点。

由五带范围分布图可知:南北叵来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回来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吸圈到极点

之间的地区为寒带。阳光直射状况: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两次),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

区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更,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回来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

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答案:(1)热带北温带南极带(2)A(3)E(4)BC(5)DE(6)回来线

或南北纬23.5°纬线;北极圈(或66.5°N纬线)

【例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8),回答:

图1.2-14地球公转示意图

(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

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o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

(2)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如地轴与公

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更?有没有昼夜交

替?。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在不同位置得到太阳热量多少和昼夜长短变更。当太阳公转至A点时,是

冬至口,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当公转到C点时为夏至口,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当太阳公转至

B、I)时,全球昼夜平分。

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30°N:若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

角为90°,同一地区没有四季变更。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生产,跟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

角没有关系。

答案:(1)少高平分或等长(2)30°N无有

学用方法指导

L学习地理要擅长抓住比较、抓联系。请看下表。

表一

表现缘由

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总是照亮地球是一个木

昼夜现象的

半个地球,被照亮的半球为昼半身不发光和不

产生

球,不被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透亮的球体

昼夜交替的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会出现白地球在不停地

形成天和黑夜更替的现象自转

昼夜长期的某个地区在一年内白天和黑夜的

地球公转

变更长短有规律地变更

表二

春分3.20(或3.21)冬至12.22

夏至6.22(或6.21)

秋分9.23(或9.22)(或12.23)

太阳光直射北回来太阳光直射南回来

太阳光直射赤道

线线

北半球接受光热多,北半球接受光热少,

过渡

气温高气温低

夏至日

北半球夏半年

南半球夏半年

图L2-9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二分二至

日是我国特有的节气,是我国黄河流域人民总结形成的,因此主要指北半球季节变更。尽管南北半球季

节变更相反,只要提到夏至日,日期可认为是6月21日或22日,全球日期是统一的。

2.太阳直射点为什么总是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这是由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确定的。此夹角为66.5°,则南北同来线即太阳直射点最南和最北

界线为南纬23.5°和北纬23.5°,南北极圈的纬度为66.5°,回来线和极圈的度数和为90°。

若夹角为60°,则南北回来线的度数为90°-60°=30°,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为6()。,与夹角度数相同。

南北极圈的纬度为90°,即太阳总是直射0°纬线,南北回来线就不存在,南北极圈也不存在,这样地

球上同一地区每天获得的太阳热量就没有什么大的变更,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更。

学习效果评估

•、选择题

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长短变更B.昼夜交替C.四季的划分D.各地热量的差异

2.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A.北回来线B.赤道C.南回来线D.40°N

3.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

4.“五一”这一天()。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5.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A.夏季B.秋季C.冬季D.春季

6.依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A.热带B.北寒带C.南寒带D.北温带

7.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A.纬度凹凸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8.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渐渐接近的地方是()。

A.赤道B.北回来线C.南回来线D.北极圈

9.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状况是()。

A.我国各地全部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1。.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A.回来线上B.赤道上C.极圈上D.本初子午线上

IL产生四季的根本缘由是地球公转时()o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12.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来线B.北回来线C.南极圈D.北极圈

13.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A.上海(约31°N)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D.厦门(约24。N)

14.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

A.西半球B.南寒带C.东半球D.中纬度

1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B.夏至口C.秋分日D.冬至口

电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样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二、填空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3,北回来线的纬度是,北极圈的纬度是

4地.球自转产生了_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现象。

5.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现象,而月它的保持不变。

6.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的节气是,此时,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7.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它是带和带的分界线。

8.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9,你所在学校位于五带中带,白昼最长的时间月日,白昼

最短的时间月日,昼夜等长的时间月日

或月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月日,正午太阳

高度最低为月日。

三、简答题

L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更的缘由是什么?

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的高度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各有什么不同?

3.地球上分为哪五带?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