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43-202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暴雨_第1页
DB15T 3643-202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暴雨_第2页
DB15T 3643-202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暴雨_第3页
DB15T 3643-202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暴雨_第4页
DB15T 3643-202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暴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meterologicaldisasterriskassessment—TorrentialrainI II II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艳丽、孟玉婧、杨晶、刘新、高晶、刘炜、杨丽桃、包福祥、安莉1容。2暴露在暴雨影响范围内承灾体(如人口、房屋、财产、农田、设施等)的数量和价值量。承灾体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或趋势。包括承受灾害的程度,即灾损敏感性(承灾体本身的属性),以及可恢复的能力和弹性(应对能力)。收集气象观测站最少30年的逐日(20时~20时)和逐小时降雨资料。收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水系分布、境界(省界、市界、县界)等资料。收集由权威部门发布的常住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种植面3资料收集与处理资料收集与处理气象资料基础地理信息资料承灾体资料灾情资料暴雨致灾危险性评估承灾体暴露度评估承灾体脆弱性评估 农业暴露度农业脆弱性暴雨危险性指数承灾体暴露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构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GIS处理、制图等 编写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4雨致灾危险性评估指标包括年雨涝指数和孕灾环境影响系数,其中孕灾环境影响系数由地形因子影响6.2.1暴雨致灾因子取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5)的因子作为暴雨灾害致灾因子。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如果灾情资料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方法,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暴雨致灾特点对因子进行选择或通过6.2.2年雨涝指数6.2.3暴雨孕灾环境影响系数6.2.3.1地形因子影响系数m[4,7)[7,11)≥110.90.80.70.50.80.70.60.40.70.60.50.30.60.50.40.20.50.40.30.15m[4,7)[7,11)≥110.10.20.30.50.20.30.40.60.30.40.50.70.40.50.60.80.50.60.70.96.2.3.2水系因子影响系数采用水网密度法赋值得到水系因子影响系数。水网密度是指流域内干支流总河长与流域面积的比0[0.16,0.38)0.1[0.38,0.63)0.2[0.63,0.94)0.3[0.94,1.35)0.4[1.35,1.94)0.5[1.94,2.69)0.6[2.69,3.75)0.7[3.75,6.24)0.8≥6.240.96.2.3.3暴雨孕灾环境影响系数——暴雨孕灾环境影响系数;6ℎ——地形因子影响系数;——水系因子影响系数的权重;——水系因子影响系数。6.2.4暴雨致灾危险性评估模型6.3.1选取暴雨可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承灾体,例如人口、经济、农业等进行暴露度评估。6.3.2暴露度指标分别为:a)人口暴露度:人口密度格网数据,单位为人;6.3.3分别对人口、经济、农业暴露度指标进行归一化,得到人口、经济、农业暴露度指数的栅格数6.4.1选取暴雨可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承灾体,例如人口、经济、农业等进行脆弱性评估。6.4.2脆弱性指标分别为:a)人口脆弱性:因暴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受灾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单位为百分率(%);b)经济脆弱性:因暴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区域GDP的比例,单位为百分率(%);6.4.3分别对人口、经济、农业脆弱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得到人口、经济、农业脆弱性指数的栅格数6.5.1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7TDRI=()(ℎ)()TDRI——暴雨灾害风险指数;TI——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的权重;——承灾体暴露度指数;ℎ——承灾体暴露度指数的权重;——承灾体脆弱性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的权重。根据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建立暴雨灾害不同承灾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6.5.2暴雨灾害风险等级),表4基于百分位数法的暴雨灾害风险等级c)报告编制日期。8封二内容为编写组人员信息,主要包括:a)编写人员;b)审核人员;c)报告编制负责人。报告应有目录页,并置于摘要之前。摘要主要包括致灾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的主要结论。评估报告正文内容主要包括:a)第1章“概况”,包括行政区、气候和自然环境状况、经济社会概况、历史灾害概况等;b)第2章“数据制备与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情况、数据加工处理方法等;c)第3章“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包括致灾因子选取、致灾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级划分方法等;d)第4章“致灾危险性分析与评估”,包括致灾危险性评估图件及其特征分析;e)第5章“风险评估与区划”,包括不同承灾体的风险评估图件及其特征分析;f)第6章“总结”,包括主要结论综述及不确定性问题分析等;g)第7章“灾害防御建议”,包括防范措施建议等。封底可放置编制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或其他相关信息,也可以为空白页。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7.1~7.6内容。9′== (A.1)′——归一化后的数据;——样本数据;——样本数据中的最小值;——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按公式(B.1 (B.1)——变量x的第i个值;——变量y的第i个值;设评价体系是由m个指标n个对象构成的系统,首先计算第i项指标下第j个对象的指标值所占指——规范化后的第i项指标下第j个对象的指标值;——第i项指标下第j个对象的指标值;——指标个数;——对象个数。——规范化后的第i项指标下第j个对象的指标值;计算第i个指标的熵权,确定该指标的客观权重按公式(C.3)。——第i个指标的权重;——第i个指标的熵值;——指标个数。权重系数能较好的反映出实际情况下各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