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
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
中心Q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夸大了……加强语气
6、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
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
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其他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的印象。
(2)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
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3)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4)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Q
(5)反语:增长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
力度。
二、说明方法(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譬喻、分类别、作诠释、下
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
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
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答题格式: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
解。
2、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
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
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外一种叫异养.
答题格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譬喻:即用比喻来讲明事物的方法。(例如:
“桥洞不是通俗半圆形,而是像一
XXX」)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
如:“哪里知道,这条河汉埋住了一
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
千多年。”)
答题格式: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一的・・・・・•特点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
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
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
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答题格式: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
影响等)。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
的数学方法Q”)
答题格式:完全、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
其他事物区分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
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
性。
C.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
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
表达+说明内容Q三、术语整理
(1)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
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
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
繁、由此及彼、从特殊
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3)描述的方法:
1、归纳综合介绍与具体描述;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
问、引用、反语、反复Q
(5)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
渡)、前后照应、首尾
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
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
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
渡)、前后照应、首尾
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脸色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
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
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判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语言简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熏染力、节奏
感强、委婉含蓄、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寄意深刻、
激发浏览乐趣、说理透彻、有压服力
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
“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
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语文考试制胜三大
秘诀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XXX、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初步、发展、、终局(有的前
有序幕,后有序幕)4、小说中的环境描述: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
四、各种区别
(一)“体式格局、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XXXV烘托、抑扬、照应、正
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
门见山・欲扬先抑、巧设悬念。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
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
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到达形
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炼地描述事物、讲授道
理。
(3)夸张手法;凸起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
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
描述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绪,加强了文章
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
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
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
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
举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
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
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
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呼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全、结构严谨、中心凸起。
(-)“情”、“景”关系区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
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
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
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
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
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议论文
(1)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2)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3)议论文结构
1V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4)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5)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
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
证,如援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常有“一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六、其他的各种作用
(1)引号的作用:
1、表援用(援用人物对话、诗词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2)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⑵以时间为线(3)以
人物为线⑷以事件为
线⑸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
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
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
分明、层次模糊。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
写了“一”、“…皿”几件事,组成一
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
鲜明Q
(3)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
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
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加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o作
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表达体式格局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
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
写。
2、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述2表面描述(3)神态描述(4)动
作描述(5)语言(对话)描述(6)生理描述⑺景物
描述⑻场景描述
PS.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
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述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
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
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
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
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
会现实。
(5)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
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
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
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
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
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
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
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童托物言志或借
景抒情的特点°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
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4)记叙文中的
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
明扼要。
附1语言特色
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华而不实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寂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
淡而隽永
2、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炼,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
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
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采美,
也有诗的神韵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
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附2记叙文的六步浏览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汉Q
它适用于阅读一切记以叙述,
描述为首要表达体式格局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
物为首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
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敷陈文学
等等。其方法通俗可以归纳综合为以下六个步骤: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体式格局,体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作借鉴。
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一
篇记叙文的目的。下面,
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
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
作文单一。即经由过程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
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究竟
是以哪一个为主。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
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
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
这六个要素。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
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
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术方式“,即辨析志读文章的主要吴用顺叙、倒叙,
有无间有插叙、被叙或
追叙等叙述方法。
⑸“挖中心机想”,目的是“了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
在思想内容方面要到达的
一个终极目标。
⑹“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
求,目的是为本人的作
寻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
表达方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
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
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宜
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
.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
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记叙文浏览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0备选答
案有:是诗歌,小说(长篇小
说,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
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任务、人物、事件起因、
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
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部、内
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XXX: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
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
写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应了、歌颂了、
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举典型事件,剪裁得体,
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
点、作者的情绪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时间有
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
分明,层次模糊。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根据有: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
件4.作者感情
8.品味题目可以从一A内容上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写作人物介绍课件
- 英语健康与疾病课件
- 名中医考核管理办法
- 教材收缴及管理办法
- 民航风险源管理办法
- 地产子公司管理办法
- 新项目支出管理办法
- 哈尔滨酒店管理办法
- 智慧化场馆管理办法
- 咨询论证费管理办法
- DL-T-5161.5-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 施工期间消防应急预案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 《电力行业企业培训师能力标准与评价规范》
-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24解析
- 贾宝玉人物形象悲剧意蕴研究的开题报告
- 银行厅堂微沙龙培训课件
- 2024年济南历下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2年中考英语-六选五-选词填空-真题训练含详解
- 可靠性测试检验报告
- 《中医拔罐与诊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