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2019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考点2土壤(含冻土)_第1页
高三地理(2019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考点2土壤(含冻土)_第2页
高三地理(2019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考点2土壤(含冻土)_第3页
高三地理(2019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考点2土壤(含冻土)_第4页
高三地理(2019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考点2土壤(含冻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考点2视频: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2土壤(2024·新课标文综)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根据图a判断曲线Ⅰ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Ⅰ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A2.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A.降雨量大

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B3.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①地表径流②地下径流③土壤水分④蒸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1.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是岩石、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一、常规土壤2.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发育(2)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3.土壤特征的形成(1)土壤的颜色土壤颜色主要由有机质含量、矿物质组成以及含水量等因素共同影响。因素影响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尤其是腐殖质,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之一。腐殖质由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形成,一般呈黑色或棕色。因此,当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较高时,土壤会呈现较深的颜色,如黑土矿物质组成土壤中的矿物质对土壤颜色有显著影响。例如,氧化铁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矿物质,它能赋予土壤偏红色含水量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颜色深浅,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壤通常颜色较深意义:根据颜色可以理解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从而为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提供指导(2)土壤的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根据土壤中这些颗粒的比例,土壤可以被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2)土壤的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根据土壤中这些颗粒的比例,土壤可以被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4.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性质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凝结水等;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空隙空间大小制约土壤透气性受土壤空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②土质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气性差(水分充足易导致空气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透气性减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①“收”:外力搬运输入;自身有机质产出(生物提供);自身矿物质产出(岩石风化);人类活动补充(施肥)等。②“支”: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径流侵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土壤酸碱度①母质:基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碱性;酸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酸性。②气候:湿润地区往往与酸性土壤的分布是一致的;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作用弱,往往是中性或碱性土壤的分布区。③人类活动:增施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酸雨导致土壤酸性增强等土壤温度①“收”:直接来源为太阳辐射;②“支”:地面辐射、蒸发;③“调”: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温度变化减小,人类活动(如覆盖黑膜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土壤温度降低;覆盖透明膜可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土壤温度)可以影响土壤温度5.土壤养护措施(1)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2)改良土壤: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我国黄淮海平原采取引淡淋盐、井灌井排、适当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3)防治土壤污染:控制污染源,采取相应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治理。(4)囤土恢复:开挖矿产之前把土壤移走,放在安全的地方进行保护;开挖后可以把土壤重新移植安置。冻土分类成因分布消融季节性冻土短时冻土多年冻土北冰洋沿岸,北极岛屿/南极洲/东北地区/青藏/天山/祁连山水分条件温度条件土壤水分充足0C以下地势-巨坑植被-沼泽化交通等地面工程季节性气温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影响二、冻土冻融风化视频:冻土地貌石环(典型的冻土地貌)1、颗粒分选:在一定坡度的地表,冬季饱含水分的松散沉积物开始冻结,由于石块和土的

的导热性能不同,石块下的土层先冻结,水分向石块下方聚集并冻结膨胀,使石块被抬起。春季气温回升,冻土融化,石块在重力作用下下移。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大的石块逐渐被分选到周边,而较小的颗粒则集中在中间

2、随着冻融作用的持续进行,周边的石块不断被分选并围绕中间的细颗粒土堆积,逐渐形成环状结构。同时,在重力和地表径流等作用下,石环会逐渐向下坡方向移动和扩展,最终形成较为规则的石环地貌故石环的形成条件:寒冷的气候、充足的水分、粗细颗粒混合的松散沉积物以及一定的地形坡度等

冻土消融的影响1.生态环境:(1)改变地貌: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而改变地貌(2)破坏生态:消融使有机碳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此外还会导致依赖冻土环境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2.水文环境:(1)改变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流量和洪涝灾害增加;改变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影响地下水水位和水资源的分布(2)影响水质:消融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随着融水进入水体,影响水质。3.基础设施:导致各类管道变形、破裂等;道路路基变软,出现坑洼、裂缝,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通行能力视频:青藏铁路与冻土如何减少冻土消融对基础设施的影响1、工程设计方面:(1)合理选址:尽量避开冻土消融风险高的区域,如多年冻土的边缘地带、地下冰含量高的地段以及阳坡等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的区域(2)优化基础设计:采用桩基础或架空基础,使基础与冻土保持一定距离,减少热量传递。对于管道,可采用保温管,增加隔热层厚度,降低管道热量散失到周围冻土中的速率2、施工过程方面(1)控制施工季节:选择冬季施工,以减少对冻土的热扰动;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暴露时间,较低冻土消融(2)保护冻土环境:施工中避免随意破坏地表植被和冻土的天然覆盖层,如需移除,施工后应及时恢复;此外还可设置遮阳棚、覆盖隔热材料等,减少太阳辐射对冻土的加热3、运营维护方面(1)监测与预警:建立长期的冻土温度和变形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冻土状态变化。当监测到冻土有异常消融或基础设施出现变形等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2)主动冷却技术:如埋设通风管(利用空气对流带走热量)热棒(通过蒸发-冷却将热量从地下传递到大气中,保持冻土的冻结状态)“热棒”:被称为不用电的“冰箱”。青藏铁路冻土带路基两侧高高竖起的一根根热棒,可以保持沿线多年冻土处于良好的冻结状态。热棒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下向地面传输。(2024·九省联考安徽地理)下面图1为我国长白山南坡海拔2050m处苔原带的某样地剖面。研究发现,该剖面包含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和母质层。图2为该剖面③层中的孢粉组成。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通常用地层中的孢粉作为识别过去植被的证据。据此完成1~3题。1.图1中①②③依次为A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火山灰层

火山爆发前土壤层B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

火山爆发后土壤层C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D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A2.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据此可推测A.树木残体来自常绿阔叶树种

B.树木残体来自常绿硬叶树种C.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

D.火山爆发前冬季积雪期更长C3.根据剖面③层中孢粉组成可知,在该层代表的时期内,当地植被演替方向为A.从蕨类为主向草本为主B.从草本为主向木本为主C.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D.从木本为主向蕨类为主C(2024·陕西铜川模拟)冻土一般分为短时冻土、季节性冻土以及多年冻土,不同类型的冻土因其所处环境不同,冻融过程也有所差异。下图示意内蒙古海拉尔区(49°N,120°E)季节性冻土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状况。完成4~6题。4.海拉尔区季节性冻土层厚度最大的时间在A.11月下旬

B.5月初

C.3月下旬

D.8月初C5.一年中,海拉尔区季节性冻土完全消失的时长约A.30天

B.50天

C.70天

D.90天B6.海拉尔农牧区民居多建在阴坡,其主要目的是A.夏季可以避暑

B.留出阳坡耕作C.便于放牧巡察

D.减少房屋维修D(2024·新课标文综)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9题。7.根据图a判断曲线Ⅰ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Ⅰ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A8.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A.降雨量大

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B9.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①地表径流②地下径流③土壤水分④蒸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且其多年冻结层之下常年存在液态地下水。读图完成10~11题。

10.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是A山脉隆起,山顶气温低,季节性冻土层厚

B.河谷附近地区多年冻土层厚C.基岩山区海拔高,多季节性冻土D.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11.河谷平原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来源是A.雨水

B.河水

C.冰川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DB为了研究陕北地区季节性冻土坡面与未冻土坡面受雨水侵蚀出现的产沙强度情况差异,某研究小组模拟相同降雨强度持续60分钟的降水对比实验,其产沙强度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

12.季节性冻土坡面10〜20分钟阶段产沙强度迅速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坡面细沟出现

B.坡面径流减小

C.坡面植被破坏

D.坡面沟谷稳定13.未冻土坡面前25分钟产沙强度增长微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强度小

B.坡面径流小

C.地下径流小

D.雨水下渗少AB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指多年冻土区‘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图b)。

(1)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征。(2分)多年冻土活动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1分)6米以下的多年冻土层全年地温小于0℃,全年处于冻结状态。(1分)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指多年冻土区‘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图b)。

(2)简述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该地地势低洼,(1分)夏季有沼泽分布,(1分)有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