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易混易错】▲鸦片战争的起因和性质: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起因是罪恶的鸦片贸易。第二种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通商战争”,源于中国和西方通商制度的冲突,但这是出于对殖民主义侵略的辩护。▲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1)领事裁判权:指“凡是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一旦犯罪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被告时”,中国司法部门无权处理,必须交由该国驻华领事或其他官员按照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不低于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列强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却不将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社会。▲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概念:商品输出即直接向他国输出商品,获取利润。资本输出则是在他国投资建厂等,利用当地廉价原料、劳动力及其他有利因素,开展生产或经营,赚取高额利润。(2)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主要是商品输出也有少量资本输出。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使资本输出合法化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转而以资本输出为主。【习题跟踪】1.19世纪初,美国商船在世界各地寻找能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以扭转白银外流和平衡对华贸易。18211830年间,中美贸易有所扩大,但美国输华的白银剧减,只相当于前十年的21.5%。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 B.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C.海禁政策限制贸易发展 D.美国参与对华鸦片走私2.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谈到,“光绪十年后,花生之利始兴,外国购之,用机器榨油,转售中国取利。以此种者沾其赢余,相习益多。”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C.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D.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的地位3.1847—1848年,广西天地会起事已多至数十次。巡抚郑祖琛因地方兵饷两缺,无力镇压,而欲上书请求朝廷调拨,却被军机大臣穆彰阿告诫“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上烦圣虑”。此事可以反映出()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满汉矛盾激起农民运动C.清廷无力镇压农民运动 D.晚清地方治理陷入窘困4.下表为1850—1859年,上海港和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单位:人),这反映出()年份到上海港的外籍商人数到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1850年3623621855年2433341859年408172A.区域贸易格局的调整 B.太平天国运动中心转移到广州C.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 D.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5.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材料体现了清政府()A.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 B.闭关自守的放弃C.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D.中央权力的下移6.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海国沿革图》各图均有古今地名对照,排序上先世界后中国;《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排序上,先是东西两个半球图,然后是各大洲图,最后是各分国。这说明魏源()A.意在“师夷长技” B.突破了传统世界观念C.最早开眼看世界 D.世界地理知识的丰富7.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B.各阶级奋斗目标逐渐趋同C.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 D.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8.1895年4月底,《申报》刊文“谋富谋强议战议守,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中日)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该文旨在()A.反思洋务运动的举措 B.强调师夷长技的必要性C.宣扬反清革命的思想 D.拥护光绪帝的变法诏令9.1897年,本着“与洋争利”“夺取英法等银行的商股”的目的,在盛宣怀的推动下,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效仿西方各国印发、筹缴债券,并在上海承办股票市场,成为华资银行的开拓者。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社会新旧观念碰撞激烈 B.洋务运动路线发生改变C.实业救国思潮达到高潮 D.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10.1898年,汉口出现阅报社一所,“将各报备齐,以供众览”。之后,各地阅报社如雨后春笋般创办了起来,尤其是1903年后,阅报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仅1904至1908年五年间就有374处阅报社出现。这是()A.实行新政宪政改革的现实需求 B.推动社会风气开化以救亡图存C.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D.有识之士为了获得政治参与感11.1889年,商办上海鸿安轮胎公司创立时,大量股份为轮船招商局的买办所有。1894年,商办上海华新纺织新局的发起者和入股者大多是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参与者和股东。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股份制成为近代企业主要经营模式C.国内资本市场竞争激烈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益于洋务运动12.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指出:“余观西洋用机器之各厂,皆能养贫民数千人或数万人……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不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西人。利归富商,则利犹在中国,必可分其余润以养吾贫民。”这一思想()A.对器物变革失败作出深刻反思 B.阐明应对民生问题的近代化道路C.意在维护近代国家的经济主权 D.直接推动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13.甲午战后,“西政”一词逐渐流行,1898年初康有为在上书中说:“西政新书,多出近岁。”甚至张之洞也以为“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西政”一词的流行,反映了()A.维新救国思想成为主流 B.现代国家认同观念兴起C.有识之士对西学认知的深化 D.民族救亡自强意识开始觉醒14.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契机”是指义和团运动()A.引发资产阶级对时局进行深刻反思 B.沉重打击了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D.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15.1900年5月,总理新门大臣奕劻在奏折中将进入京师的义和团称为“外来奸民”。随即,慈禧太后下诏严惩违禁揭贴的“奸民”,甚至要“邻右同坐”,实行株连,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A.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寻求缓和与列强的关系C.勾结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D.民族抵抗意识丧失殆尽16.20世纪初,南方督抚自作主张策划起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的东南互保,这一举动受到工商业者、上层绅商、知识分子以及普通群众等各方面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本质上说明()A.晚清统治土崩瓦解 B.民众力量左右国家政策C.南方经济得到保障 D.清政府的中央集权式微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世纪初期,狭小的国内市场与迅速发展的工业现状已成为俄国的突出矛盾。在欧洲市场的劣势很难改善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俄国工业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促使双边贸易收入比重持续增长。可好景不长,在中国东南沿海相继被欧美列强打开后,中俄传统贸易优势受到冲击,改善远东殖民地交通、开拓海路贸易已成为当务之急。1850年以后,俄国开始大举入侵黑龙江流域,1860年俄国通过《北京条约》获得了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摘编自王树威《浅析近代俄国远东港口的选择》材料二:根据海关总署公告,自2023年6月1日起,增加俄罗斯海参崴港为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俄罗斯拥有强大的能源、矿产、军备、粮食等优势,而我国则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人力资源优势,可以通过输出工业制品快速打开国际市场。将东北地区大宗货物在海参崴港进行货物运输,从运输距离看缩短了近800公里的运程。从运输成本看,每个集装箱的总运费大约可以节约2000元。总的来看,海参崴将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摘编自郑岩、夏宁、张帆《海参崴港开放对东北地区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抢占海参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参崴港开放的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料中的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史料6《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史料7《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1)根据上表并结合李鸿章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对这些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判断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认识》材料二: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的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材料二当中国被拖入现代化进程,无论接受.还是排斥,历史大势不可逆转。康有为纵然学贯中西,天纵英才,始终无法扭转历史大势,这注定了他只能成为时代的少数派,既无力打破也无法逃脱。康有为尽管披着西方的外衣,但他的政治理想,其实还是传统的“得君行道”的那一套:一方面,康有为在他的时代,找到了君主立宪这个新天道,然后四方奔走,想要得君,然后行道,可他想得的君,要么是被软禁的光绪,要么是流亡的溥仪。另一方面,他的救国方案,即使遇到明君,也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他没有意识到,西方宪制自有它生长的道德根基和伦理机制。康有为始终相信只有文化与制度嫁接起来,汇通东西——西方的物质文明结合孔夫子的教诲——才能重建中国人衰微的价值世界。——摘编自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征。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21—1830年中美贸易扩大,但美国输华白银剧减,说明这一时期中美贸易逆差现象有所缓解,根据所学知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参与对华鸦片走私,故选D。这一时期美国尚未获得在华特权,排除A;鸦片战争后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材料未体现海禁政策,排除C。2.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由材料中“花生之利始兴,外国购之,用机器榨油,转售中国取利。以此种者沾其赢余,相习益多”可知,当时的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自然经济解体及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故排除A、D两项;C项中“富足”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广西天地会起事已多至数十次。巡抚郑祖琛因地方兵饷两缺,无力镇压”“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上烦圣虑”可知,广西天地会起事较多,地方无力镇压,同时朝廷也无意理会,此事可以反映出晚清地方治理陷入窘困,D项正确;材料与自然经济无关,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广西天地会起事较多,未涉及满汉矛盾,是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地方政府无力镇压农民运动,而没有体现朝廷的镇压,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50—1859年,到上海港的外籍商人数呈现增长态势,且数量最终超越去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而到广州港的外籍商人数呈现下降态势。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后,其区位优势得以显现,作为对外贸易港口的地位得到提升,改变了区域贸易格局,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从两广地区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外籍商人到广州和上海的人数差异,与关税自主权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00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可知,清政府自行开辟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了外国人一系列特权,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未涉及传统宗藩关系,排除A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就已逐渐放弃闭关自守,排除B项;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未体现中央权力的下移,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排序上先世界后中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先世界后中国”的做法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天朝上国”的传统认知相反,B项正确。魏源只是在地图排序上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材料更多的是强调传统观念的突破,“师夷长技”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排除A项;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魏源重新进行了地图的布局,是观念产生了突破,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为挽救太平天国而采取的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洋务运动是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学习西方,来摆脱内忧外患的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两者都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各自危机,故A项正确;BCD变相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故选:A。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中“谋富谋强议战议守,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赞财,及(中日)两国交绥,而文臣嘹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反映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材料中“奇苗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反映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因此该文旨在反思洋务运动的举措,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并没有强调师夷长技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宣扬反清革命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光绪帝的变法诏令,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为了“与洋争利”“夺取英法等银行的商股”,中国效仿西方各国印发和筹缴债券、承办股票市场等,这是因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渐以资本输出为主,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新旧观念的碰撞,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破产,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创办了起来……阅报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可知,阅报社创办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时间“1898年……1903年后”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部分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开民智”是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而报刊传媒是“开民智”的重要工具,所以,阅报社的创办是为了推动社会风气以救亡图存,故选B项;新政从1901年开始,与材料中的时间“1898年”不符,排除A项;阅报社的出现及增长主要反映救亡图存,不是社会治理,排除C项;阅报社的出现及增长主要反映有识之士推动社会风气开化以救亡图存,与获得政治参与感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商办上海鸿安轮船公司和上海华新纺织新局创立时,大量股份为洋务企业的参与者和股东,这反映出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的推动作用,故D正确。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薛福成认为中国人如果自己创办近代工业,利润虽然被富商赚取,但这部分利润仍旧在中国,而这些利润也会对解决贫民问题有所帮助,体现了薛福成想要通过创办近代工业应对民生问题的想法,B项正确;材料仍旧强调的是学习西方技术的影响,没有对器物变革失败作出深刻反思,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据材料“必可分其余润以养吾贫民”可知,薛福成的思想是应对民生问题,并非维护经济主权,排除C项;薛福成强调的是富商用机器造物,并非军事工业,直接推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是内忧外患,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C解析:甲午战后“西政”知识大规模地进入,冲击了体与用的分界。张之洞在中西体用的框架中特别重视“西政”,指出“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体现了有识之士对西学认知的深化,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主流”故A错误。B与材料无关。民族救亡自强意识在洋务运动时期就有了并非1898年才开始觉醒,故D错误。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使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列强、清朝统治的反动本质。使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反抗力量,认识到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维护的清王朝统治,B项排除;义和团运动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C项错误;受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影响,义和团运动不可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D项排除。1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该时期,义和团运动日益高涨,严重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题干中“将进入京师的义和团称为外来奸民,”“严惩违禁揭贴的‘奸民’”等信息体现了清政府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限制。该举措旨在缓和与列强的紧张关系,维系封建统治,B项正确;A、D两项应为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A、D项;C项发生于1900年8月北京失陷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00年5月”,排除C项。故选B项。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东南互保”“受到工商业者、上层绅商、知识分子以及普通群众等各方面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有的甚至还走在督抚的前面”及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南方督抚维护本土利益的东南互保主张受到更多阶层的支持,这严重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权威,D项正确;武昌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民众力量左右国家政策的结论,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但不能得到保障,排除C项。故选D项。17.答案:(1)国内市场狭窄,阻碍工业革命的开展;中国市场对俄国的重要性提升;中国内忧外患交困(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在欧洲市场竞争处于劣势;战略价值高。(2)促进东北地区贸易运输发展,有利于东北振兴;实现中俄贸易优势互补;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有利于俄罗斯远东开发;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与中俄互利共赢。解析:(1)由材料“到19世纪初期,狭小的国内市场与迅速发展的工业现状已成为俄国的突出矛盾。”可得出国内市场狭窄,阻碍工业革命的开展;由材料“在欧洲市场的劣势很难改善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俄国工业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促使双边贸易收入比重持续增长。”及所学可得出俄国在欧洲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中国市场对俄国的重要性提升;由材料“在中国东南沿海相继被欧美列强打开后,中俄传统贸易优势受到冲击,改善远东殖民地交通、开辟海路贸易已成为当务之急”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内忧外患交困(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材料“1860年俄国通过《北京条约》获得了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及所学可得出战略价值高。(2)由材料“根据海关总署公告,自2023年6月1日起,增加俄罗斯海参崴港为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俄罗斯拥有强大的能源、矿产、军备、粮食等优势,而我国则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人力资源优势,可以通过输出工业制品快速打开国际市场。”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东北地区贸易运输发展,有利于东北振兴;实现中俄贸易优势互补;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由材料“海参崴将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俄罗斯远东开发;有利于促进区域合作与中俄互利共赢。18.答案:(1)史料1、7属于文献史料,且都属于档案资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汉族地主官僚的崛起。史料2、5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参与洋务运动的情况。史料3、4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作用。史料6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与作用。(只要按历史事件分类可酌情给分,未按历史事件分类不给分)(2)阐释:清朝晚期,清政府统治腐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李鸿章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积极交涉,维护了国家与民族利益。作为封建士大夫,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具有阶级局限性。总之,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要历史人物,勇于承担、锐意进取,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以维护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为己任,具有落后性。解析:(1)根据材料“《钦定剿平粤匪方略》”、“《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可分析出史料1.7属于文献史料,且都属于档案资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可知,这些史料可用于研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汉族地主官僚的崛起。根据材料“《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可分析出史料2.5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洋务运动可知,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参与洋务运动的情况。根据材料“《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可分析出史料3.4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可知,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作用。根据材料“《义和团档案史料》”可分析出史料6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义和团运动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与作用。(2)阐释:结合晚清史实可分析出清朝晚期,清政府统治腐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结合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企业可分析出李鸿章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可知,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积极交涉,维护了国家与民族利益。作为封建士大夫,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具有阶级局限性。总之,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要历史人物,勇于承担、锐意进取,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以维护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为己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年会主题策划方案范本
-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作文题(2008-2024)
- 尿毒症培训课件
- 2022年湖北省通信管理局考试真题
- 2025年玻璃自动切割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环形气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猪苓多糖注射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筋塑料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旅行社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当前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JGJT296-201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DB6110-T 039-2023 桔梗栽培技术规范
-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 砂子检验报告-焦化
- 六年级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
- 执业兽医机构聘用证明或服务协议
- 卓越绩效调研提纲
- 【经典】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瓶-一次性使用加湿型鼻氧管介绍教学课件
- 托管中心消防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