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考证及融合路径_第1页
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考证及融合路径_第2页
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考证及融合路径_第3页
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考证及融合路径_第4页
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考证及融合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篇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某一课为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方式,单元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单元设置主题实施的教学方式,单篇教学是单元教学的具体表现,体现着单元与整体的关系,而单元教学注重整体感知、探究、实践,是单篇教学的深度拓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当前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教材在编写立意、教学理念、编排结构等方面均做出明显变动,设置了“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主线,将单篇课文串联为某一特定主题,具有明显的单元教学特点。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等特点,教学目标清晰,借助单元课文安排,将某些具备相同或相似特点的知识串联为教学线索,弥补了单篇教学整体性不强的弊端,现已成为语文教学发展趋势之一。教师应正确看待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一、单篇与单元教学关系考证(一)单篇与单元教学演变及发展1.单篇教学演变及发展长期以来,我国语文课程教学以单篇教学为主,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某一篇课文上,为学生深入讲解语法基础、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内容,让学生掌握本篇课文主旨、艺术特色等知识。《礼记·学记》有云:“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形成了单篇教学的初步思想。在此基础上,西汉时期进一步拓展了单篇教学方法,指出要以“正音”“断句”“训诂”等形式展开范文解读。隋唐时期在单篇教学中采取“注音”“点识”等教学方法。宋元时期以“串讲”作为阅读教学主要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单篇文章的段落含义。明清时期在单篇教学中注重授课的系统性及层次性,丰富了单篇教学的内涵。20世纪50年代,我国语文课程教学引入“红领巾教学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语文教学演变简史中可见,单篇教学在不断发展中获得了创新,当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单篇教学法正在逐步与新型教学理念相融合,继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2.单元教学演变及发展单元教学是在单篇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优化了单篇教学模式中实践因素不足的弊端,开创了语文教学新时代。单元教学始于19世纪末欧美国家,第一次提出学习内容与活动必须统一、完整的观点;20世纪20年代,教育家梁启超提出“分组教学”法,其中提到语文须“一组一组讲”;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叶圣陶编写了《开明国语课本》和《国文百八课》,建立起单元教学的模型。单元教学兴盛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比如语文教育家黄光硕以解释单元教学方法的形式,提出单元教学的概念。进入21世纪,单元教学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比如李怀源教师将单元教学分为三个部分: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和语文实践活动,并将教科书教学部分进一步细化为四个模块:预习-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欣赏评价-口语交际、习作。随着单元教学研究的深入,当前出现了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等教学模式,单元教学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二)单篇与单元教学的关系1.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的关系单篇课文构成了单元教学内容,要想分析单篇与单元教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理清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的关系。为了便于探讨,可以将语文教材看作由多个不同类型单元组成的整体,由此可见,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构成了整体,整体决定着部分。探究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的关系时,需要将其置于单元教学框架下展开。单元选文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可以采用创作手法相近的一组文章,又可以选择内容方向相似的一组文章。虽然单篇课文涵盖的范围较大,但终究要为单元选文服务,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而设定。通过学习同一主题下不同风格及内容的选文,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基于不同创作角度所体现出的内涵和思想有所不同,逐渐从中感悟创作视角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单元选文中的各篇课文相对保持独立,经过编者巧心安排,将其捏合成为能够反映某一特定主题内涵的文章集合,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深远影响,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创作思路。当前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极为注重单篇课文与单元选文的关系,两者之间一方面具备同一或类似主题,另一方面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既体现出单元教学的内涵,又有其独特之处,体现着统一性与独立性的辩证关系。单篇课文之间相互衬托、相互补充,使得单元选文形成耦合性和离散性并存的结构。单篇课文充实了单元选文的内容,共同构建了同一单元主题及学习任务。单元选文具有开放性和整体性特点,与单篇课文类型多样有着密切关系。例如,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为“古人的政治生活”,选取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出师表》四篇文言文。本单元要求学生感受古人智慧、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其中,《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为帮助鲁国打败齐国出谋划策、亲临战场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邹忌为劝说齐王纳谏,采取了类比法,使齐王意识到“蒙蔽甚矣”;《陈涉世家》讲述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故事;《出师表》讲述了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和主张,言辞恳切,充满忧国忧民和忠心报国之情,读来令人动容。四篇文言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本单元的主题,展示出古人在军事战争和政治生活中的智慧,以此主题将四篇文言文串联成为一体,体现了单篇与单元教学之间既独立又统一的关系。2.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当前教研工作对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共识。有的学者从两者的关系入手,认为单篇教学是单元教学的下位概念,单篇教学是为单元教学服务,两者属于从属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单篇教学是单元教学的基础,单元教学是单篇教学的集合。上述两种观点具有其合理之处,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两者的特点,但如果从两者的定义及教学实践角度展开分析,就能窥得这两种观点存在的局限。首先,如果单篇教学是单元教学的“下位”,那么单元教学就是单篇教学的“上位”。单篇教学有其特定的一套教学逻辑,即使不借助单元教学仍然可以完整展开,适用性极强;单元教学将单篇课文整合到一起,其教学内容更多,所采取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其次,如果单篇教学是单元教学的基础,那么在没有单篇教学的支持下,单元教学将无从开展。但是从单元教学的特点可见,单元教学同样有其特定的教学模式,即使不借助单篇教学也可以设计出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趋向一致,只是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区别,两者都是为“学习任务群”服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单篇教学仅从某一篇课文中展开教学活动,知识割裂现象较为明显,不利于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控教学全局;单元教学虽然能够从整体方面遵循教学规律,但是对单元下的某一具体知识把握不足,缺乏教学侧重点。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两者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均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掌握两者的教学模式及规律才能灵活运用,促进两者的融合。单元教学作为近年来的教学热点,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相互割裂的情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亟须寻找两者的融合点,促进教学进步。例如,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百态人生”,选取了《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四篇文章。本单元要求学生感受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认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世态人情,在此基础上,认识小说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孔乙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因素,细致体会文章在语言运用和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用意,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无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国民麻木的状况。单篇教学能够深入展开文章剖析,但是如果教师只利用单篇教学,则与新课标精神不符,势必会桎梏学生思维,限制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能够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章展开单元教学,可以通过整合文章主题、比较写作手法等方式,从整体上分析人物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所呈现的“百态人生”,深刻体会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比如,教师可以将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在各自社会环境下的表现,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深耕单篇课文讲解,还要具备单元教学思维,横向串联单篇教学的共同点,发挥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优势。二、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融合路径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单篇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单元教学理论快速生长、成熟,由于两者均存在一定的教学局限性,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策略,促进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相互融合。为了实现科学融合,教师应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性,显现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优势。(一)把握单篇特色,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主题相同或类似的文章存在较多的共同点,教师可以将其整合为单元教学方式,为教学创造便利。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单篇教学的作用,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单篇教学要充分挖掘文章主题特色,做好单篇主题及各段落的解读。单篇是单元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把握单篇特色做起,充分感受文本内容及主旨,以单篇教学促进单元教学,建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分析单篇文章特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本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表现方式、语言运用技巧等个性化的内容,为展开单元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及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对某些文章的见解不深等情况,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推动教学进程。(二)整合单元任务群,把握单元主题“联结点”单元教学以教学任务群为基础,教师要在任务群的引领下,梳理本单元主题在单篇课文中的具体表现,结合单元主题联结点,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随着对单元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材在单元选文上考虑到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将同一主题的文章选编到一个单元中,为教师整合单元任务群创造了条件。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解读单元教学任务,掌握单篇课文主旨思想,总结单篇选文之间的关系,以单元主题“联结点”为基础,形成层次分明、指向清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条件。例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为“青春年少”,选取了《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三篇文章,本单元任务群可以总结为“以不同的视角看小说”。教师可以结合“小说三要素”,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角度启发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以此作为联结单元教学的主要方式,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目标:通过阅读故事情节走向感悟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掌握梳理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还要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将此类教学目标分散到单篇教学过程中,构建层次分明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总结联结点的共性,把握单元教学形式,为教学提供便利,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单元主题“联结点”的作用下,学生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单元结构认识,理清了知识系统脉络,对提升自身阅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三)结合选文属性,灵活掌握教学方式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重点及非重点两大类,可以分别称其为“定篇”和“例文”。定篇课文是单元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将主要教学精力集中到此定篇课文上。在重视定篇课文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例文,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为单元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还要结合选文属性,发挥这些选文应有的价值,借助单元教学,明确本单元的联结点,据此展开结构化学习,同时关注单篇选文各自所具备的特点,使教学过程更精细、目标更明确。三、结语单篇教学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