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清单第4课《窦娥冤》一、知识积累1、关汉卿,(1234年-1300年左右),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2、元杂剧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④宫调:乐音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3、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数量超过了被誉为“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二、课文内容1、故事情节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第四折(结局):窦天章考取功名,窦娥冤屈得以昭示。2、窦娥的人物形象性情善良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但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刚烈、具有反抗精神
窦娥指天斥地,对人人敬畏的天地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它已经超出了为个人鸣冤的层次,上升到对社会、对封建秩序的反抗。
3、三桩誓愿①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②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③亢旱三年——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屈能得到昭雪,恶势力会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窦娥发“亢旱三年”的誓愿初衷针对的是官吏,因为当时朝廷对官员的考核主要是以“考课”为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官员收缴的税收情况,亢旱三年的结果是粮食颗粒无收,官吏考核就会不合格,但窦娥没想到这桩誓愿灵验后最苦的还是百姓,这也间接反映出窦娥思想的局限性。第5课《雷雨》一、知识积累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的三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①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②台词: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而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③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五个特色: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2、《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深刻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二、课文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2、冲突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鲁大海与周萍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鲁侍萍与周萍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3、人物(把握戏剧冲突、揣摩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周朴园心理变化过程:奇怪——疑惑——慌张——惊惧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甚至到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社会上成就卓著,能够主宰他人的的命运;他具有浓郁的封建意识,他的发家史带着野蛮的盘剥,他也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鲁侍萍】冷静清醒、刚强自尊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鲁大海】斗争经验缺乏、觉悟高、有反抗精神一个斗争经验缺乏但是有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4、主题《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第6课《哈姆雷特》一、知识积累1、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四大悲剧:《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二、课文内容1、梳理情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幕一场,讲的是克罗迪斯(国王)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第一部分: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商量试探是否“因失恋而疯狂”的哈姆莱特。第二部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写的是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第三部分: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写的是他们试探后的密谋。2、《哈姆莱特》全剧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展开?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全剧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展开。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3、人物形象哈姆莱特为了复仇,为什么要装疯?明确:哈姆莱特为报父仇、为了“重整乾坤”,必须同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宫廷集团展开一系列的斗争。这场斗争,哈姆莱特不仅要面对凶狠强大、阴险狡猾的奸王,而且要面对整个封建集团和社会邪恶势力。他势单力薄,孤军奋战,才不得已装疯卖傻,斩断情丝,以免使自己的恋人卷入复仇的漩涡,而受到更大的伤害,使自己“重整乾坤”的重任失败。剧本通过对宫廷王室颠倒混乱、腐朽不堪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王朝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新兴的资产阶级尚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未成熟。它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社会的矛盾,突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哈姆雷特】哈姆莱特善良、孝顺、冷静、理智、有坚定的信念、富有责任心,但同时也具有
“迟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个性,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3、“悲剧就是将有意义的东西、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窦娥冤》中关汉卿将美的、善的窦娥毁灭使我们看透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悲剧《哈姆莱特》有何意义?【明确】父亲被自己的叔叔杀害,母亲改嫁,居然还下嫁给自己的弑父仇人,爱人发疯后不幸死去,最后连同自己,朋友,母亲都在这场悲剧中被完全吞噬了,这一连串悲剧都是源自欲望和仇恨。叔叔的贪婪欲望使他作出了违背天理伦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