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与物联网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能楼宇与物联网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能楼宇与物联网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能楼宇与物联网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能楼宇与物联网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楼宇与物联网应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17825第一章智能楼宇概述 2227141.1智能楼宇的定义与特点 253421.1.1定义 2304251.1.2特点 3270441.2智能楼宇的发展历程 3295001.3智能楼宇的应用领域 3276421.3.1居住领域 3201851.3.2办公领域 3219861.3.3商业领域 4115281.3.4医疗领域 4126121.3.5教育领域 4236081.3.6工业领域 430293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 4208032.1物联网的概念与架构 456552.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447202.3物联网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56622第三章智能楼宇系统设计 5141703.1系统需求分析 520513.1.1功能需求 634243.1.2功能需求 6325563.1.3可用性需求 6113413.2系统架构设计 6176153.2.1分层设计 6259253.2.2模块化设计 7104633.2.3开放性设计 716143.3系统模块设计 7286063.3.1数据采集模块 7324873.3.2数据传输模块 7155973.3.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757703.3.4应用模块 730903.3.5用户界面模块 711280第四章智能楼宇设备接入 7295094.1设备接入技术 7279754.2设备接入协议 82074.3设备接入实例 812354第五章智能楼宇安全监控 8224515.1视频监控技术 892635.2门禁控制系统 924975.3火灾报警系统 932169第六章智能楼宇环境控制 9253486.1温湿度控制系统 989396.1.1系统概述 9147846.1.2系统工作原理 9159516.1.3系统特点 10121386.2照明控制系统 1045966.2.1系统概述 10292356.2.2系统工作原理 10321436.2.3系统特点 10194906.3能源管理系统 10285826.3.1系统概述 11296516.3.2系统工作原理 1114846.3.3系统特点 1129779第七章智能楼宇信息服务 11316397.1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11278267.2信息推送技术 12180197.3个性化信息服务 1211578第八章智能楼宇智能家居 13276868.1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13101078.2智能家居设备应用 13219818.3智能家居用户体验 143972第九章智能楼宇运维管理 1487919.1运维管理平台设计 14163799.1.1平台架构 14257069.1.2功能模块 14204469.1.3技术选型 152249.2故障诊断与处理 15129399.2.1故障诊断 15233979.2.2故障处理 15172739.3运维数据分析 15201619.3.1数据采集 15245909.3.2数据处理 16229539.3.3数据分析 16203559.3.4数据应用 1617503第十章智能楼宇发展趋势 161004710.15G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161131610.2人工智能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163245510.3绿色建筑与智能楼宇的融合 17第一章智能楼宇概述1.1智能楼宇的定义与特点1.1.1定义智能楼宇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对楼宇的设备、设施、能源、安全、环境等进行智能化管理,以实现楼宇的高效、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等目标的建筑。1.1.2特点(1)高度集成:智能楼宇将楼宇内的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楼宇的管理效率。(2)智能化控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自动调节,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3)安全可靠:智能楼宇具备完善的安防系统,如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等,保证楼宇的安全。(4)舒适环保:智能楼宇通过环境监测和调节系统,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实现节能减排。(5)人性化管理:智能楼宇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如智能梯控、智能家居等,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1.2智能楼宇的发展历程智能楼宇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楼宇阶段:以建筑为主体,注重建筑本身的功能和美观。(2)初级智能化阶段: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部分设备的自动化管理。(3)网络化阶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楼宇内各个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4)智能化阶段: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现楼宇的全面智能化管理。1.3智能楼宇的应用领域1.3.1居住领域智能楼宇在居住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环境监测等,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环保的居住环境。1.3.2办公领域智能楼宇在办公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办公系统、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提高办公效率,降低能源消耗。1.3.3商业领域智能楼宇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购物中心、智能酒店、智能广场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购物和休闲环境。1.3.4医疗领域智能楼宇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病房、智能医疗设备管理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1.3.5教育领域智能楼宇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校园、智能教室等,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1.3.6工业领域智能楼宇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工厂、智能仓库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2.1物联网的概念与架构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它实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构建了一个智能化、高效化的网络体系。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等设备,收集物品的状态、属性等信息。(2)传输网络: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物品的智能化控制。物联网的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负责收集物品的信息,包括传感器、RFID标签等设备。(2)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3)应用层: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控制,提供各种应用服务。2.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标签等,用于收集物品的状态、属性等信息。(2)网络传输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用于实现信息的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实现物品的智能化控制。(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将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存储在云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与分析,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5)安全技术:保证物联网系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2.3物联网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照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灯光的自动调节,提高照明效果,节约能源。(2)智能安防: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楼宇内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安全防范能力。(3)智能空调: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信息,自动调节空调运行状态,提高舒适度,节约能源。(4)智能电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电梯的智能调度,提高电梯运行效率。(5)智能消防:实时监测火源、烟雾等信息,实现消防系统的智能化控制。(6)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活品质。物联网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楼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节能减排,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智能楼宇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第三章智能楼宇系统设计3.1系统需求分析在进行智能楼宇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智能楼宇系统的需求:3.1.1功能需求智能楼宇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1)实时监控:系统应能实时监测楼宇内的各种设备运行状态,包括照明、空调、电梯、消防等;(2)能源管理:系统应对楼宇内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管理,降低能源浪费;(3)安防管理:系统应具备安防监控功能,包括视频监控、门禁控制、报警等;(4)信息发布:系统应能发布各类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等;(5)便捷服务:系统应能提供便捷的服务,如在线购物、预约挂号等。3.1.2功能需求智能楼宇系统应满足以下功能需求:(1)实时性:系统应能快速响应各种事件,保证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2)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3)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后期功能升级和拓展;(4)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泄露。3.1.3可用性需求智能楼宇系统应具备以下可用性需求:(1)易用性: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2)适应性:系统应能适应不同楼宇的实际情况,满足个性化需求;(3)兼容性:系统应能与其他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3.2系统架构设计智能楼宇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3.2.1分层设计系统架构应采用分层设计,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负责采集楼宇内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3)平台层: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4)应用层:负责实现各种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3.2.2模块化设计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相互独立,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3.2.3开放性设计系统应具备开放性,支持与其他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3.3系统模块设计本节将详细介绍智能楼宇系统的各个模块设计。3.3.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监测楼宇内的各种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能耗等。该模块采用分布式设计,通过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3.3.2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为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在各种环境下可靠传输。3.3.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该模块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功能。3.3.4应用模块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实时监控、能源管理、安防管理、信息发布、便捷服务等功能。各应用模块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以满足楼宇内不同用户的需求。3.3.5用户界面模块用户界面模块负责展示系统运行状态和各种应用功能,提供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四章智能楼宇设备接入4.1设备接入技术智能楼宇作为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在于实现各类设备的智能化接入。设备接入技术是智能楼宇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大类。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光纤等,具有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以太网接入方式适用于智能楼宇内部设备之间的互联,而光纤接入则适用于远程设备与楼宇控制中心的连接。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具有安装便捷、扩展性强的特点。WiFi接入适用于智能楼宇内部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连接,而蓝牙和ZigBee接入则适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4.2设备接入协议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设备接入协议在智能楼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常用的设备接入协议有HTTP、MQTT、CoAP等。HTTP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传输协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在智能楼宇中,HTTP协议可用于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MQTT协议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队列协议,适用于低功耗、低带宽的物联网设备。在智能楼宇中,MQTT协议可实现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实时通信。CoAP协议是一种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轻量级协议,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在智能楼宇中,CoAP协议可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4.3设备接入实例以下以智能照明系统为例,介绍智能楼宇设备接入的具体过程。选用WiFi模块作为智能灯具的接入技术。智能灯具通过WiFi与智能楼宇控制中心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功能。采用MQTT协议作为智能照明系统的接入协议。智能灯具与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MQTT协议进行,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编写相关程序实现智能照明系统的功能。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智能照明系统根据指令调整灯具的亮度和色温,实现智能照明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智能照明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窗帘、智能空调等)进行联动,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楼宇环境。第五章智能楼宇安全监控5.1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是智能楼宇安全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实时监控楼宇内外的安全状况,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类安全。当前,视频监控技术主要包括模拟视频监控和数字视频监控两种。模拟视频监控技术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画质相对较低,但成本较低,适用于一般场所。数字视频监控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画质较高,支持远程访问和智能分析等功能,适用于重要场所。5.2门禁控制系统门禁控制系统是智能楼宇安全监控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控制人员出入特定区域,保障楼宇内部安全。门禁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器、读卡器、电子锁和管理系统等组成部分。控制器负责接收和处理读卡器发送的信号,判断是否允许人员进入;读卡器用于读取人员身份信息,如身份证、磁卡、指纹等;电子锁用于控制门的开关;管理系统则对整个门禁系统进行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实时监控和数据统计等功能。5.3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是智能楼宇安全监控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及时发觉火情,迅速启动灭火设备,保障楼宇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火灾报警系统主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和灭火设备等部分。探测器负责检测火源、烟雾等火灾隐患,一旦发觉异常,立即向报警控制器发送信号;报警控制器接收探测器信号,启动报警装置,通知楼宇内人员及时疏散;灭火设备则根据火情启动相应的灭火措施,如喷水、泡沫等。火灾报警系统还需与楼宇内的消防设施联动,保证灭火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六章智能楼宇环境控制6.1温湿度控制系统6.1.1系统概述温湿度控制系统是智能楼宇环境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和控制室内温湿度,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该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执行器(如空调、加湿器等)和控制系统组成。6.1.2系统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温湿度范围,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以调节室内温湿度。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启动空调制冷,降低室内温度;(2)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启动空调制热,提高室内温度;(3)当室内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启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4)当室内湿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启动除湿器,降低室内湿度。6.1.3系统特点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智能化程度高,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2)节能环保,降低能耗;(3)实时监测,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健康。6.2照明控制系统6.2.1系统概述照明控制系统是智能楼宇环境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控制照明设备,实现节能、环保、舒适的照明效果。该系统主要由照明设备、光线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6.2.2系统工作原理光线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光线强度和人员活动情况,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照明需求,对照明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当室内光线强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启动照明设备,提高室内亮度;(2)当室内光线强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关闭照明设备,节约能源;(3)当检测到室内无人时,控制系统自动关闭照明设备,实现节能;(4)当检测到室内有人时,控制系统自动开启照明设备,保证室内光线充足。6.2.3系统特点照明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智能化程度高,能够自动调节室内照明;(2)节能环保,降低能耗;(3)提高室内照明舒适度,满足不同场景需求。6.3能源管理系统6.3.1系统概述能源管理系统是智能楼宇环境控制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各种能源的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该系统主要由能源监测设备、能源消耗分析软件和控制系统组成。6.3.2系统工作原理能源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室内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如电力、燃气、水等,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能源消耗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能源消耗报告。控制系统根据能源消耗报告,对室内能源使用进行控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实时监测室内能源消耗情况,能源消耗曲线;(2)分析能源消耗数据,找出能源浪费环节;(3)制定能源优化策略,降低能源消耗;(4)根据能源消耗情况,调整室内能源使用方案。6.3.3系统特点能源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监测,保证能源使用安全;(2)节能环保,降低能源消耗;(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优化配置;(4)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管理和维护。第七章智能楼宇信息服务7.1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智能楼宇信息服务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设计信息服务系统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用户导向:系统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便利性和信息获取需求。(2)安全可靠: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3)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4)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自动分类、推送和个性化推荐。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信息修改等功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2)信息采集模块:从各种数据源(如传感器、网络资源等)获取实时信息。(3)信息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存储,为信息推送和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4)信息推送模块:根据用户需求,实时推送有价值的信息。(5)个性化服务模块:根据用户行为、偏好等信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7.2信息推送技术信息推送技术是实现智能楼宇信息服务的关键。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信息推送技术:(1)短信推送:通过短信形式向用户发送实时信息,如物业通知、活动信息等。(2)邮件推送:将信息以邮件形式发送至用户邮箱,适用于通知类和新闻类信息。(3)网络推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实时推送至用户的电脑、手机等终端。(4)应用程序推送:通过智能楼宇应用程序,向用户推送实时信息。(5)智能语音:利用智能语音(如Siri、小爱同学等)向用户推送信息。7.3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行为、偏好等信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以下是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个关键点:(1)用户画像:通过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构建用户画像,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基础。(2)内容推荐:根据用户画像,为用户推荐相关性强、价值高的信息。(3)信息定制:允许用户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信息类型、推送频率等,满足个性化需求。(4)智能优化: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5)隐私保护: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保证用户隐私安全,避免信息泄露。第八章智能楼宇智能家居8.1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是智能楼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实现家庭内部设备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以下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1)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家居系统应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理念,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系统架构包括硬件层、软件层、通信层和用户界面层。(2)设备选型与兼容性:在智能家居系统中,需选择具有良好兼容性的设备,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设备选型应考虑功能、稳定性、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3)通信协议:智能家居系统应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保证不同设备之间能够顺利地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4)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应简洁、易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设计时应考虑用户操作习惯,提高系统易用性。8.2智能家居设备应用智能家居设备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照明:通过智能照明系统,用户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开关、亮度调节,实现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照明。(2)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监控、报警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3)智能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家中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4)智能家电:智能家电如空调、电视、洗衣机等,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自动调节等功能,提高生活品质。(5)智能语音:智能语音可以识别用户语音指令,实现语音控制家中设备,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8.3智能家居用户体验智能家居用户体验是衡量智能家居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智能家居用户体验:(1)便捷性:智能家居系统应简化用户操作,实现一键式控制,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2)安全性:智能家居系统需保证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泄露用户信息。(3)舒适性:智能家居系统应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家居环境,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4)节能环保:智能家居系统应具备节能环保功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个性化:智能家居系统应允许用户自定义设置,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不断优化智能家居系统设计、设备应用和用户体验,智能楼宇的智能家居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提高居住品质。第九章智能楼宇运维管理9.1运维管理平台设计智能楼宇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维管理平台的设计成为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运维管理平台的设计。9.1.1平台架构运维管理平台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楼宇内各类设备的运行数据,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存储,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用户界面层展示数据可视化界面。9.1.2功能模块运维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设备监控:实时监控楼宇内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运行参数、故障信息等。(2)故障预警:根据设备运行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预警。(3)运维管理:对楼宇内设备的运维工作进行管理,包括巡检、维护、保养等。(4)数据分析: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设备优化和决策提供依据。(5)用户管理:对平台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权限、角色分配等。9.1.3技术选型运维管理平台的设计需考虑以下技术选型:(1)数据库:选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数据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如Hadoop、Spark等,实现数据的高速处理和分析。(3)用户界面:采用前端框架,如Vue、React等,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9.2故障诊断与处理智能楼宇在运行过程中,故障诊断与处理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将从故障诊断和处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9.2.1故障诊断(1)数据分析: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发觉异常数据。(2)故障预警:根据异常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3)故障定位:通过故障预警,定位故障设备或系统。9.2.2故障处理(1)故障报告:当发生故障时,及时向运维人员发送故障报告。(2)故障处理:运维人员根据故障报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3)故障反馈:故障处理后,对处理结果进行反馈,以便持续优化运维管理。9.3运维数据分析运维数据分析是智能楼宇运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运维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设备运行,提高运维效率。9.3.1数据采集运维数据分析的基础是数据采集,包括设备运行数据、故障数据、运维工单等。9.3.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9.3.3数据分析(1)设备运行分析: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发觉设备功能瓶颈和优化空间。(2)故障分析:分析故障数据,找出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