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_第1页
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_第2页
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_第3页
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_第4页
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TOC\o"1-2"\h\u4053第1章农业科技研发战略规划 3322041.1农业科技研发觉状分析 3304571.2农业科技研发方向与目标 419611.3农业科技研发政策与支持措施 420641第2章农业生物技术 4300982.1生物育种技术 4297942.1.1分子育种 5101032.1.2细胞工程育种 5221032.1.3遗传工程育种 5115952.2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 525282.2.1生物农药 5274592.2.2生物防治 5203292.3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 52432.3.1微生物肥料 5116632.3.2复合微生物肥料 547382.3.3生物有机肥料 522535第3章农业信息技术 6195303.1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 6315503.1.1数据采集 6318973.1.2数据处理 6311223.2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6154813.2.1系统架构 6203523.2.2关键技术 6101443.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6159543.3.1技术架构 6258483.3.2应用实例 76401第4章农业设施工程技术 731744.1设施农业发展与现状 7116274.2现代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 770874.3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 721527第5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8316695.1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8171655.1.1水资源利用技术 8246685.1.2土地资源利用技术 8257535.1.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技术 8247915.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8145725.2.1农田生态保护技术 8213005.2.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8168845.2.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 93416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130405.3.1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 9324615.3.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9106195.3.3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929198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992616.1农业机械化技术 9310356.1.1概述 9191996.1.2主要机械化技术 9269676.2农业自动化设备研发 10216.2.1概述 1083146.2.2主要研发方向 1091206.3农业与智能装备 10303706.3.1概述 1030526.3.2主要应用领域 1030220第7章农业产后处理与储运技术 10314587.1农产品加工技术 1079857.1.1清洗技术 11257257.1.2分级技术 11240347.1.3切割技术 11138287.1.4包装技术 11164137.2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技术 1130847.2.1常温储藏 11175367.2.2低温储藏 11300937.2.3气调储藏 1114347.2.4辐照保鲜 1252597.3农产品物流与配送 12287657.3.1物流信息系统 12125837.3.2冷链物流 12264927.3.3共同配送 12148657.3.4农产品电商物流 12648第8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2178408.1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问题 12202188.1.1现状概述 123918.1.2存在的问题 13272818.2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策略 13106398.2.1推广模式 13188668.2.2推广策略 13121978.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13209038.3.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3151728.3.2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举措 1428142第9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 14112939.1农业科技培训需求分析 14166389.1.1农业科技培训现状 14241319.1.2农业科技培训需求 14215429.2农业科技培训体系构建 1494939.2.1培训主体多元化 1419089.2.2培训内容多样化 15230439.2.3培训方式灵活化 15188869.2.4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 1517559.3农业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 1588199.3.1教育体系优化 15121149.3.2教育内容更新 1584969.3.3教育方式创新 1571249.3.4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1511801第10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162250710.1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现状与趋势 161715710.1.1国际合作现状 162680610.1.2国际合作趋势 16834210.2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16929010.2.1间合作 162576110.2.2科研院所合作 16639110.2.3企业合作 172171810.2.4人才培养与交流 171119910.3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策略与建议 17202010.3.1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17397410.3.2深化国际合作领域 171033710.3.3创新合作模式 1770610.3.4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71029610.3.5建立健全国际合作机制 17第1章农业科技研发战略规划1.1农业科技研发觉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研发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农业科技研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研发经费占农业GDP比重偏低,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不完善,产学研脱节现象较为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层次人才短缺,影响了农业科技研发的持续发展。(4)农业科技研发领域分布不均衡,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1.2农业科技研发方向与目标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需求,未来农业科技研发应聚焦以下方向:(1)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品种选育,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农业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4)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农业科技研发目标如下:(1)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2)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3)研发一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推进农业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1.3农业科技研发政策与支持措施为促进农业科技研发,我国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1)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经费占农业GDP比重。(2)完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3)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4)优化农业科技研发领域布局,引导科研资源向关键核心技术集中。(5)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研发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创新力度。(6)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第2章农业生物技术2.1生物育种技术农业生物育种技术是提升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逆性的关键手段。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及遗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2.1.1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技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定位和功能基因挖掘等手段,提高育种效率。主要包括: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技术。2.1.2细胞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脱毒及突变体的筛选。主要包括: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胚胎培养和花粉培养等。2.1.3遗传工程育种遗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转移、基因敲除和基因替换等技术,赋予农作物新的性状。主要包括:抗虫、抗病、抗逆、品质改良等性状的遗传改良。2.2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途径。2.2.1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它们具有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友好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2.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包括:天敌生物防治、微生物生物防治和植物源生物防治。2.3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具有肥料功能的产品,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和改善农产品品质。2.3.1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包括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和生长促进菌等,它们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吸收养分和增强抗逆性。2.3.2复合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将多种功能微生物与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实现多种营养元素的互补和协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2.3.3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以有机物为载体,加入功能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通过本章对农业生物技术的阐述,可见生物育种技术、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以及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品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章农业信息技术3.1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3.1.1数据采集农业大数据采集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涉及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多个方面的数据。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地面传感器、遥感技术、移动设备等。为提高数据质量与准确性,应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与校准。3.1.2数据处理农业大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等环节。通过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提高数据质量;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保证数据安全与高效访问;数据挖掘与分析则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挖掘农业数据中的价值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3.2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3.2.1系统架构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收集和存储农业数据;模型层通过建立作物生长模型、病虫害预测模型等,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层则根据模型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精准的决策建议。3.2.2关键技术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作物生长模拟技术、病虫害预测技术、智能优化算法等。作物生长模拟技术通过构建作物生长模型,预测作物产量及生长状况;病虫害预测技术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智能优化算法则用于求解农业生产中的优化问题,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3.3.1技术架构农业物联网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采集农业环境、作物生长等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层;平台层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应用层则根据实际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服务。3.3.2应用实例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监测等。以智能灌溉为例,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结合作物需水量,实现自动控制灌溉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应用于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机械自动化等领域,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4章农业设施工程技术4.1设施农业发展与现状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农作物提供全天候、全天域的生产条件。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蔬菜、设施水果、设施花卉等产业。设施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现状。4.2现代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现代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是实现设施农业高效生产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需求,设计合理的跨度和高度,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提高设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2)覆盖材料:选用透光、保温、抗紫外线、抗老化等功能良好的覆盖材料,如聚乙烯、聚碳酸酯等。(3)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设施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预防病虫害。(4)灌溉系统: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5)自动化控制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对设施内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4.3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是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调控:采用保温、通风、加热、降温等措施,保持设施内温度适宜,满足作物生长需求。(2)光照调控:利用补光、遮光等技术,调节光照强度和时长,促进作物光合作用。(3)湿度调控:通过通风、除湿、喷灌等技术,保持设施内湿度适中,预防病虫害。(4)气体调控:合理调控设施内二氧化碳、氧气浓度,提高作物光合效率。(5)土壤环境调控:采用轮作、土壤改良、生物肥料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通过以上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第5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5.1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5.1.1水资源利用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灌溉水消耗。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5.1.2土地资源利用技术推广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保障耕地质量。同时开展土地整理和梯田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5.1.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同时加强农业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5.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5.2.1农田生态保护技术推广农田防护林带建设、水土保持等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5.2.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加强农作物多样性种植、轮作休耕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发生。5.2.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3.1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5.3.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5.3.3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开展农膜减量、降解膜研发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减少农膜残留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第6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6.1农业机械化技术6.1.1概述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运用各种机械设备替代传统人力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技术起到了的作用。6.1.2主要机械化技术(1)耕作机械化:包括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用于翻耕、松土、平整土地等作业。(2)播种机械化:包括播种机、插秧机、直播机等,实现播种的均匀、快速、高效。(3)植保机械化:采用喷雾器、喷粉机、弥雾机等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4)收获机械化:包括收割机、脱粒机、秸秆还田机等,实现作物收获、脱粒、秸秆处理等作业。(5)农产品加工机械化:采用各类农产品加工设备,如粮食烘干机、磨粉机、榨油机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6.2农业自动化设备研发6.2.1概述农业自动化设备是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自动化操作。农业自动化设备研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6.2.2主要研发方向(1)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开发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自决策能力的控制系统,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2)精准农业技术:运用卫星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农田信息的实时监测与精准管理。(3)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远程监控、智能调控。6.3农业与智能装备6.3.1概述农业与智能装备是农业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现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6.3.2主要应用领域(1)植保:具备自主导航、自动喷洒、智能避障等功能,用于农田病虫害防治。(2)播种:实现自动化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3)收割:具备自主导航、智能识别作物成熟度、自动收割等功能。(4)养殖:用于养殖场环境监测、饲料投喂、粪便清理等作业。(5)农产品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第7章农业产后处理与储运技术7.1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是提升农产品价值、延长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本章主要围绕农产品加工技术展开讨论,包括农产品清洗、分级、切割、包装等环节的技术应用。7.1.1清洗技术清洗技术是去除农产品表面污物、微生物和农药残留的重要手段。常见清洗方法有:清水冲洗、机械清洗、化学清洗、超声波清洗等。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农产品特性及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7.1.2分级技术分级技术是根据农产品的大小、形状、色泽、硬度等指标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目前分级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分级、机械分级和计算机视觉分级等。其中,计算机视觉分级技术具有高效、准确、无损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7.1.3切割技术切割技术是将农产品切割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以满足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需求。切割设备有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之分,切割方式有切片、切丝、切块等。切割技术的关键在于保持农产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7.1.4包装技术包装技术是保护农产品、延长保质期、提高商品价值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包装材料有塑料、纸质、复合材料等。包装技术包括热封、冷封、真空包装等。智能包装技术(如温度、湿度传感器)也逐渐应用于农产品包装领域。7.2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技术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技术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失的关键环节。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储藏与保鲜技术。7.2.1常温储藏常温储藏是指在不进行人工制冷的条件下,利用自然气温进行农产品储存。常温储藏方法包括堆藏、埋藏、悬挂藏等。该技术的关键在于保持库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7.2.2低温储藏低温储藏是通过制冷设备降低库内温度,抑制农产品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低温储藏技术包括冷藏和冷冻两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产品。7.2.3气调储藏气调储藏是通过调节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农产品呼吸作用,延缓其衰老。气调储藏适用于水果、蔬菜等高呼吸速率的农产品。7.2.4辐照保鲜辐照保鲜是利用射线(如γ射线、电子束等)对农产品进行辐照处理,杀灭微生物、抑制酶活性,达到保鲜目的。该技术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处理速度快等优点。7.3农产品物流与配送农产品物流与配送是连接生产、加工和消费的重要环节。提高农产品物流与配送效率,有助于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7.3.1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处理、传递农产品物流信息,实现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等功能,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7.3.2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保障农产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温度的重要手段。冷链物流包括冷藏运输、低温仓储、冷链配送等环节。发展冷链物流,有助于降低农产品损耗、保障产品质量。7.3.3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多个农产品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联合组织配送,共享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共同配送有助于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7.3.4农产品电商物流农产品电商物流是指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线下配送。农产品电商物流具有信息透明、交易便捷、配送高效等特点,有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第8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8.1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问题8.1.1现状概述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级及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推广队伍不断壮大,推广内容日益丰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8.1.2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推广力度不足;(2)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3)农业科技推广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4)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8.2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策略8.2.1推广模式(1)主导型:农业部门组织实施,以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广农业科技;(2)市场导向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作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3)产学研结合型:整合科研、教学、推广资源,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推广模式;(4)国际合作型: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8.2.2推广策略(1)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2)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推广能力;(3)优化农业科技推广内容,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4)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保证推广工作顺利开展。8.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8.3.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1)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形成企业、合作社、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推广格局;(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3)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网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8.3.2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举措(1)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人员积极性;(3)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第9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9.1农业科技培训需求分析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关键在于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本节从农业科技培训的需求出发,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构建高效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提供依据。9.1.1农业科技培训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科技培训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较大;(2)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3)培训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4)农业科技培训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9.1.2农业科技培训需求(1)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瞄准市场需求,优化培训内容;(3)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9.2农业科技培训体系构建针对农业科技培训需求,本节提出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9.2.1培训主体多元化(1)主导,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2)社会力量参与,发挥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3)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化培训格局。9.2.2培训内容多样化(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2)结合区域特点,开发特色培训课程;(3)跟踪农业科技发展动态,更新培训内容。9.2.3培训方式灵活化(1)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提高培训覆盖率;(2)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丰富培训形式;(3)实施定制化培训,满足个性化需求。9.2.4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1)建立培训评估体系,保证培训质量;(2)定期收集反馈意见,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培训师资和学员。9.3农业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3.1教育体系优化(1)完善农业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2)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素质;(3)推进农业继续教育,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9.3.2教育内容更新(1)调整课程设置,反映农业科技发展需求;(2)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9.3.3教育方式创新(1)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开展校企合作,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