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方案_第1页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方案_第2页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方案_第3页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方案_第4页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技术创新方案TOC\o"1-2"\h\u30445第1章废物处理技术概述 3302941.1废物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367381.1.1分类处理技术逐渐成熟 3295431.1.2处理技术多样化 4220081.1.3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 4281641.1.4环保标准不断提高 428371.2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4222601.2.1绿色化、低碳化 4210111.2.2智能化、自动化 4114411.2.3集成化、规模化 4164711.2.4创新驱动 4175611.2.5国际化合作 415654第2章物理法废物处理技术 5150272.1筛分与重力分选技术 5263382.2磁选与电选技术 593512.3粒度控制与破碎技术 521230第3章化学法废物处理技术 5184013.1化学稳定化技术 515353.1.1水泥基稳定化技术 5236653.1.2熟石灰稳定化技术 6121953.1.3硅酸盐稳定化技术 6224403.2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6192613.2.1湿式氧化技术 6318103.2.2湿式催化氧化技术 666163.2.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6295313.3化学沉淀与絮凝技术 6172633.3.1铁盐、铝盐絮凝技术 689713.3.2硫酸亚铁絮凝技术 691223.3.3有机高分子絮凝技术 722219第4章生物法废物处理技术 79460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7123514.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7263644.1.2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 7192244.1.3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优势与局限 738994.2缺氧生物处理技术 754104.2.1缺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7249384.2.2缺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 791584.2.3缺氧生物处理技术优势与局限 7254774.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8231674.3.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8130214.3.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 846274.3.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优势与局限 86893第5章资源化利用技术 8119295.1金属资源回收技术 8173675.1.1火法冶炼技术 8170325.1.2湿法冶金技术 8157825.1.3物理分离技术 839415.2有机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 858395.2.1堆肥化技术 9309275.2.2厌氧消化技术 9244535.2.3沼气发酵技术 9258465.3无机非金属资源化利用技术 9186475.3.1矿物质材料制备技术 976205.3.2热分解技术 9178555.3.3熟料制备技术 98249第6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914046.1填埋技术 9296466.1.1填埋技术原理 1066436.1.2填埋技术应用现状 10127706.1.3填埋场设计及运营技术 10291666.1.4填埋场封场技术 10259686.2焚烧技术 10200756.2.1焚烧技术原理 10280706.2.2焚烧设备 10213456.2.3焚烧技术应用现状 1087316.3固化/稳定化技术 1060476.3.1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 11116916.3.2固化/稳定化方法 11298746.3.3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 1132071第7章液体废物处理技术 1179307.1蒸发与结晶技术 11190057.1.1蒸发技术 1139187.1.2结晶技术 11173467.2水处理技术 11212177.2.1混凝沉淀法 11147867.2.2吸附法 11151847.2.3膜分离技术 12315597.3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12307067.3.1浓缩脱水技术 12278887.3.2焚烧技术 12109857.3.3填埋技术 12164667.3.4资源化利用技术 1224457第8章气体废物处理技术 12151658.1吸附与吸收技术 12135738.1.1吸附技术 12138758.1.2吸收技术 13265058.2冷凝与分离技术 13295918.2.1冷凝技术 13294838.2.2分离技术 13157138.3生物过滤技术 1410073第9章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技术 14259429.1废物处理设施风险评估 14303739.1.1风险识别 14256189.1.2风险分析 14282049.1.3风险评估方法 14300639.1.4风险控制策略 14227549.2应急处理技术 15176729.2.1应急处理技术概述 15303429.2.2废水泄漏应急处理技术 1550989.2.3废气泄漏应急处理技术 15110329.2.4有害物质泄漏应急处理技术 15186069.3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15294369.3.1污染场地评估 1596229.3.2修复技术选择 1523499.3.3修复工艺及设备 15318439.3.4修复效果评价 1522587第10章废物处理技术创新与发展 151381910.1新型废物处理技术 152146410.1.1生物降解技术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152971810.1.2热解技术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15212310.1.3膜分离技术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16142410.2技术融合与优化 162202010.2.1多技术融合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162715510.2.2技术优化策略 161717310.3废物处理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161847810.3.1政策支持与引导 162290110.3.2产业协同发展 16438010.3.3人才培养与交流 16第1章废物处理技术概述1.1废物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废物处理技术在我国环保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效。目前我国废物处理技术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1.1分类处理技术逐渐成熟废物分类处理是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废物分类处理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生活垃圾分类、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处理等。相关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2处理技术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废物,我国已研发出多种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这些技术相互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废物处理技术体系。1.1.3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在废物处理过程中,我国注重资源回收利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废物资源化利用率。例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有效缓解了资源紧张局面。1.1.4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对废物处理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废物处理企业纷纷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1.2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面对新的环保要求和资源形势,我国废物处理技术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2.1绿色化、低碳化未来废物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化、低碳化,减少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1.2.2智能化、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废物处理设备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处理效率和安全性。1.2.3集成化、规模化为提高废物处理效果,未来废物处理技术将趋于集成化、规模化,实现多种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废物处理能力和资源回收利用率。1.2.4创新驱动在环保政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废物处理技术将持续创新,研发出更多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为我国环保产业提供技术支持。1.2.5国际化合作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废物处理技术将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废物处理技术整体水平。第2章物理法废物处理技术2.1筛分与重力分选技术筛分技术是通过物理方法将废物原料根据粒径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常用处理手段。该技术主要包括振动筛、旋转筛等设备,通过调整筛孔尺寸实现不同粒径废物的有效分离。重力分选技术则是基于废物中各组分密度差异,利用重力作用实现废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常见的重力分选设备包括跳汰机、风力分选机等。2.2磁选与电选技术磁选技术是利用磁性材料对废物中的磁性颗粒进行吸附、分离的一种物理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永磁磁选机、电磁磁选机等设备,适用于处理含有铁磁性物质的废物。电选技术则是通过电场作用,利用废物中各组分的电性质差异实现分离。电选设备主要包括静电分选机、高压电选机等,广泛应用于废纸、塑料等非金属废物的处理。2.3粒度控制与破碎技术粒度控制技术是通过调整废物颗粒的大小,以满足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一种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破碎、磨碎等设备,通过机械力作用将废物原料减小至所需的粒度。破碎技术根据破碎力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冲击式破碎、挤压式破碎、剪切式破碎等。粒度控制技术在废物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本章对物理法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筛分与重力分选技术、磁选与电选技术以及粒度控制与破碎技术。这些技术为环保产业废物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有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第3章化学法废物处理技术3.1化学稳定化技术化学稳定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方法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稳定形态,降低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化学稳定化技术:3.1.1水泥基稳定化技术水泥基稳定化技术是将废物与水泥混合,通过水化反应稳定的固体产物。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废物等。3.1.2熟石灰稳定化技术熟石灰稳定化技术是将废物与熟石灰混合,通过中和反应降低废物的酸性,同时稳定的金属氢氧化物。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酸性废物、重金属离子等。3.1.3硅酸盐稳定化技术硅酸盐稳定化技术是利用硅酸盐矿物与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反应,稳定的硅酸盐矿物。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废物等。3.2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3.2.1湿式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氧化剂(如氧气、过氧化氢等)将废物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泥等。3.2.2湿式催化氧化技术湿式催化氧化技术是在湿式氧化基础上,引入催化剂以提高氧化效率。该方法具有氧化速度快、处理效果好、操作条件相对温和等优点。3.2.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在超临界水条件下,利用氧化剂将废物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反应速率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3.3化学沉淀与絮凝技术化学沉淀与絮凝技术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废物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污染物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的固液分离。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化学沉淀与絮凝技术:3.3.1铁盐、铝盐絮凝技术铁盐、铝盐絮凝技术是利用铁盐、铝盐作为絮凝剂,与废物中的污染物发生水解反应,具有絮凝作用的氢氧化物。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3.3.2硫酸亚铁絮凝技术硫酸亚铁絮凝技术是利用硫酸亚铁作为絮凝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絮凝作用的氢氧化物。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3.3.3有机高分子絮凝技术有机高分子絮凝技术是利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聚氯化铝等)对废物中的污染物进行絮凝。该方法具有絮凝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第4章生物法废物处理技术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好的分解效果,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4.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繁殖和代谢,将有机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害物质。4.1.2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法等。各类方法根据具体工艺、设备以及操作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废物处理。4.1.3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优势与局限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能耗较高、占地面积大、污泥产量多等局限。4.2缺氧生物处理技术缺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的一种方法。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能量消耗和污泥产量。4.2.1缺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缺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控制氧气供应,使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将有机废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4.2.2缺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缺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缺氧池、厌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等。这些技术根据缺氧程度、微生物种类及操作条件等方面的不同,适用于多种废物处理场景。4.2.3缺氧生物处理技术优势与局限缺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其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对水质要求较高,且对某些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果较差。4.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严格的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分解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4.3.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在无氧环境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产生少量的污泥。4.3.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类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等。这些技术根据反应器类型、操作条件及微生物种类等方面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废物处理。4.3.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优势与局限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能量回收高、污泥产量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其对水质要求较高,操作管理复杂,且对某些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限。第5章资源化利用技术5.1金属资源回收技术金属资源回收技术是环保产业废物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金属资源回收技术:5.1.1火法冶炼技术火法冶炼技术是指通过高温加热方式将金属从废物中提取出来。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有较高品位金属的废物,如废电路板、废电池等。5.1.2湿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技术是利用化学方法从废物中提取金属,具有处理能力强、回收率高、污染小等优点。主要包括氰化法、硫酸化法、氯化法等。5.1.3物理分离技术物理分离技术是通过物理方法将金属与废物中的其他物质分离,如磁选、电选、重力分选等。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回收效果显著等特点。5.2有机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机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将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用资源,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机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5.2.1堆肥化技术堆肥化技术是将有机废物(如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堆肥化技术具有处理成本低、资源化效果好等优点。5.2.2厌氧消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用于发电、供暖等。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泥等。5.2.3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是将有机废物(如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沼气,可用于燃料、发电等。该技术具有能源回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5.3无机非金属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机非金属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针对废物中的无机非金属物质进行回收和利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资源化利用技术:5.3.1矿物质材料制备技术矿物材料制备技术是将废物中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等)制备成新型建筑材料、陶瓷材料等。该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环保节能等优点。5.3.2热分解技术热分解技术是将无机非金属废物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回收有价值物质。如废轮胎、废塑料等热分解后可得到燃料油、炭黑等。5.3.3熟料制备技术熟料制备技术是将废物中的无机非金属物质制备成水泥熟料,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废渣、废砖等。通过以上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6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6.1填埋技术固体废物填埋技术作为传统的废物处理方法,尽管存在一定争议,但在我国仍占有一定比例。本章首先介绍填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随后,对目前填埋场的设计、运营及封场技术进行详细阐述。6.1.1填埋技术原理填埋技术是通过将固体废物埋入地下,利用地下微生物分解作用以及废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废物降解和减量的过程。6.1.2填埋技术应用现状目前我国填埋场主要分为卫生填埋场和工业填埋场。环保意识的提高,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及运营标准逐渐提高,废物处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6.1.3填埋场设计及运营技术填埋场设计主要包括场址选择、场地规划、防渗系统设计等。运营技术包括废物预处理、填埋作业、渗滤液处理及沼气收集等。6.1.4填埋场封场技术封场技术是填埋场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场主要包括覆盖层设计、植被恢复、排水系统构建等,旨在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6.2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是将固体废物在高温条件下氧化分解,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焚烧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在我国的应用。6.2.1焚烧技术原理焚烧是通过高温氧化作用,将废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焚烧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等优点。6.2.2焚烧设备焚烧设备主要包括炉排炉、回转窑、流化床等。不同设备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废物处理,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6.2.3焚烧技术应用现状我国焚烧技术在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焚烧技术不断优化,焚烧设备向大型化、自动化、环保型方向发展。6.3固化/稳定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固定在固体基质中,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本章主要介绍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6.3.1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固化/稳定化技术通过降低废物中有害物质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实现废物无害化处理。该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包封、化学稳定化和微生物稳定化等。6.3.2固化/稳定化方法常见的固化/稳定化方法包括水泥固化、石灰固化、聚合物固化、热处理等。这些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6.3.3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在处理重金属废物、放射性废物、危险废物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环保要求的提高,该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第7章液体废物处理技术7.1蒸发与结晶技术蒸发与结晶技术作为液体废物处理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该技术通过加热使废水中的溶剂蒸发,溶质得以结晶沉淀,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7.1.1蒸发技术蒸发技术根据加热方式可分为直接加热蒸发、间接加热蒸发和膜蒸发。直接加热蒸发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间接加热蒸发可避免物料与热源直接接触,减少污染;膜蒸发则利用膜材料对溶液进行分离,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7.1.2结晶技术结晶技术主要包括冷却结晶、蒸发结晶和溶胶凝胶结晶等。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溶液;溶胶凝胶结晶则适用于纳米级粒子的制备。7.2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是液体废物处理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7.2.1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利用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凝聚成絮状体,通过沉淀作用去除。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7.2.2吸附法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吸附功能。7.2.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离,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无相变等优点。7.3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7.3.1浓缩脱水技术浓缩脱水技术通过机械压榨、加热蒸发等方法降低污泥的含水量,减小污泥体积,便于后续处理。常用的设备有带式压滤机、离心脱水机等。7.3.2焚烧技术焚烧技术将污泥在高温下燃烧,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回收利用,降低处理成本。7.3.3填埋技术填埋技术将污泥经过预处理后,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填埋前需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7.3.4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污泥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如有机肥、建筑材料等。这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第8章气体废物处理技术8.1吸附与吸收技术8.1.1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气体废物中污染物进行富集、分离和净化的方法。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吸附材料及其在气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1)活性炭: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对多种气体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活性炭吸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气体、恶臭气体等废气的净化。(2)分子筛: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硅铝酸盐材料,可根据分子大小和形状选择性地吸附气体分子。分子筛吸附技术适用于处理气体废物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酸性气体等。(3)硅胶:硅胶是一种多孔硅酸盐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和稳定性。硅胶吸附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气体废物中的水分、有机物和酸性气体等。8.1.2吸收技术吸收技术是利用液体吸收剂对气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进行捕获和转化的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吸收技术:(1)水洗法:水洗法是利用水作为吸收剂,对气体废物中的颗粒物、酸性气体和部分有机物进行吸收。水洗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处理效果受水质、气体流量等因素影响。(2)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气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液体或固体,从而实现净化。例如,采用碱性溶液吸收酸性气体,采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处理有害气体等。(3)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气体废物中的污染物之间的物理作用力进行吸附。常见的物理吸收剂有植物油、矿物油等。该技术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气体。8.2冷凝与分离技术8.2.1冷凝技术冷凝技术是利用冷却方法使气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由气态转变为液态,从而实现分离和回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冷凝技术:(1)直接冷凝:直接冷凝是将气体废物直接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使污染物冷凝成液滴,然后进行分离和回收。(2)间接冷凝:间接冷凝是通过换热器将气体废物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实现污染物的冷凝。(3)压缩冷凝:压缩冷凝是先将气体废物进行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然后进行冷却和冷凝。8.2.2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冷凝后的气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回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离技术:(1)蒸馏: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通过加热使其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机物的气体废物。(2)萃取:萃取是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污染物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气体废物。(3)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半透膜对气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进行筛选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气体和颗粒物。8.3生物过滤技术生物过滤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气体废物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实现净化的一种方法。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1)生物滴滤池:生物滴滤池通过微生物降解气体废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利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气体。(2)生物洗涤塔:生物洗涤塔利用微生物降解气体废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通过喷淋装置将生物降解产物从气体中分离。适用于处理中高浓度有机气体。(3)生物过滤池:生物过滤池是利用填充材料作为微生物附着的载体,对气体废物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适用于处理恶臭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等。第9章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技术9.1废物处理设施风险评估9.1.1风险识别本节主要对废物处理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9.1.2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评估其对废物处理设施运行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9.1.3风险评估方法介绍适用于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