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学查房教案_第1页
外科教学查房教案_第2页
外科教学查房教案_第3页
外科教学查房教案_第4页
外科教学查房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教学查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特定外科疾病(如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要点。熟悉外科急腹症的处理原则和手术适应证。了解围手术期护理要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综合分析病情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常见外科疾病诊断及处理的临床思维能力。锻炼学生书写规范病历及术后病程记录的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外科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护理。2.教学难点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准确分析病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阑尾炎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2.病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情,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病例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4.床边教学法:在病房进行床边查房,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患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等。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典型阑尾炎病例资料,包括病史、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准备教学课件,内容涵盖阑尾炎的相关知识。与病房沟通,确定合适的查房时间及患者。2.学生准备复习外科急腹症相关知识。预习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外科急腹症的概念和常见类型,然后引入本次查房的病例:一位25岁男性患者,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入院。提问学生对于该病例可能的诊断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关于阑尾炎的教学内容。

(二)病例汇报(10分钟)由主管医生详细汇报病例:现病史: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未予重视。4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既往史:体健,无特殊病史。个人史:无不良嗜好。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急性病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85%。腹部超声提示阑尾肿大,直径约1.2cm,周围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病因阑尾管腔阻塞:是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管腔细,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卷曲,这些因素导致阑尾管腔易于阻塞。阻塞后阑尾黏膜分泌的黏液积存,腔内压力升高,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并使黏膜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的黏膜进入阑尾肌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升高,妨碍动脉血流,造成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死和坏疽。2.病理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镜下见黏膜上皮缺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有脓性渗出物。镜下见阑尾黏膜的溃疡面加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管壁各层有小脓肿形成,腔内亦有积脓。阑尾周围的腹腔内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穿孔部位多在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3.临床表现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典型的症状。疼痛多开始于上腹部,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部分患者疼痛可始终位于右下腹。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能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盆腔位阑尾炎或出现盆腔脓肿时,可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出现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全身症状: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炎症加重后可有发热,体温可达38℃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可更高,达39℃或40℃。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体征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当炎症波及壁腹膜时,出现腹膜刺激征,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右下腹包块: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右下腹可触及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患者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腰大肌试验(Psoas征):患者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患者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4.诊断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一般不难诊断。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右侧输尿管结石:多为突然发生的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右下腹无明显压痛,无腹膜刺激征,尿中可见大量红细胞,B超或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结石影。妇产科疾病:如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宫外孕破裂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突发下腹部剧烈疼痛,常有休克表现,妇科检查有助于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多有盆腔包块史,突然发生一侧下腹部剧痛,妇科检查可触及压痛明显的肿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部压痛部位不固定,可随体位变动,无腹膜刺激征。其他: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疼痛多在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放射,墨菲氏征阳性;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或饮酒史,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血、尿淀粉酶升高。

(四)床边查房(20分钟)1.体格检查教师带领学生到病房,再次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重点演示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的检查方法,以及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的操作要点,并让学生亲自操作体会,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检查完毕后,提问学生通过体格检查进一步支持阑尾炎诊断的依据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病情。2.与患者沟通鼓励学生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的感受、疼痛变化等情况,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之后,教师总结与患者沟通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五)病例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该病例进行讨论。讨论题目如下:该患者目前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否充分?下一步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什么?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分别是什么?如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2.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明确诊断思路、治疗原则及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严谨制定治疗方案。

(六)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查房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2.对学生在查房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书写该病例的完整病历,包括病例摘要、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内容。2.查阅文献,了解近年来阑尾炎治疗的新进展,并撰写一篇简短的综述。

六、教学资源1.教材:《外科学》(第九版)等相关外科教材。2.参考资料:医学期刊、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阑尾炎的研究文献。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课件、病例影像资料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外科教学查房,学生对阑尾炎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