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2月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2月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2月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2月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2月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广州市增城区高三模拟练习2月联合测验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以体育促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以体育促团结”——杭州亚远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以体育促包容”——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B.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C.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B.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C.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D.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3.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A.《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B.《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C.《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4.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5.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钟山水韵洪忠佩静坐江边,聆听江水撞击岩石洞穴的“钟鸣之声”,①如同谛听石钟山的心跳。激荡的“钟鸣之声”,成就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没有人声的喧哗,只有江水的回荡,还有与我一样耐着性子倾听“千古奇音”的友人。对这“千古奇音”奥秘的解释,我肯定不如地理学家透彻。我以为,是江风、江水、山岩、岩洞,孕育了石钟山的骨骼形态,还有生命的传奇。真正让石钟山名声大噪的是苏东坡。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送长子苏迈赴德兴任县尉,走水路来到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湖口石钟山。乘小舟于绝壁下考察和聆听“奇音”之后,苏东坡写下了《石钟山记》。从此,石钟山名扬天下。历史上,湖口先后隶属九江郡、豫章郡、彭泽县。陶渊明任彭泽县县令时,县衙就设在今天的湖口县均桥镇柳德昭湾。湖口县作为行政区划始于南唐(950年)。今天的湖口县隶属江西省九江市。打开湖口的历史画卷,石钟山是当然的地标。石灰岩耸立的石钟山位于湖口县城区,海拔不到六十二米,面积很小,历史上却是“江湖锁钥”之地。石钟山有南北之分,靠南面临鄱阳湖的为上钟山;北面抵长江的,则是下钟山。石钟山虽不高,意境却高远。山上的怀苏亭、清浊亭、上谕亭、梅花厅、昭忠祠、碑廊、禅林、古树,与山下滔滔的长江水,一起生发出无尽的诗情画意。②事实上,与石钟山结缘的名人很多。除苏东坡外,还有陶渊明、郦道元、王安石、黄庭坚、郑板桥、曾国藩等,都留下了诗文遗墨。如今,石钟山和鄱阳湖中的鞋山作为庐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间如江水般流淌。这些已是几年前登临石钟山的记忆了。似乎有关石钟山的人和事,相距那么远,却又感觉离得这么近。不承想,这次再次来到石钟山,能够他乡遇故知——正在石钟山从事景区景观提升改造工作的胡文全,是从我家乡江西婺源走出去的古建修缮名匠。在石钟山相遇,他自然成了我的义务向导。从石钟山山门拾级而上,胡文全引领我去江天一览亭和泛舟岩俯瞰,出现在视线中的是鄱阳湖水与长江水相融后向东奔流的壮阔景象。不过移步清浊亭眺望,所看到的“江湖两色”自然奇观,却颠覆了我之前关于长江水浑浊、鄱阳湖水清澈的认知——此刻,江湖交汇,鄱阳湖水浑浊而长江水清澈。石钟山景区的工作人员小李解开了我的疑惑,这是因为冬季枯水、船运往来变化而发生的改变。江风呼呼地吹,江上船来船往。风太大,很难下到江边去倾听那“钟鸣之声”了。胡文全如数家珍,一一向我介绍石钟山的历史文化遗存。确实,如果没有《石钟山记》,没有亭台楼阁等景观,石钟山与长江边其他寂静山野没有两样。那天下午黄昏时返回,往鄱阳湖大桥方向的游轮码头走。江边的警示牌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地为长江八里江段长吻鮠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上至鄱阳湖公路大桥上游七百米,下至金砂湾园区江铜集团公司码头,为永久性禁钓区域……湖口县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而生活在江边的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几年前湖口县率先在全国实施禁捕退捕,渔民上岸转产。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江豚。每年7月到10月间,江豚会在石钟山到鞋山水域出没。我到石钟山时已错过了江豚逐浪嬉水的季节。石钟山景区负责人夏美贵见我对长江文化和生态保护兴趣浓厚,极力推荐我去与石钟山相距不远的江豚湾。说若是去了石钟山,不去江豚湾,等于没到湖口。江豚,因萌萌的样子,被人们称为长江的“微笑精灵”。一片湖光山色的江豚湾,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原称南北港。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养护、救治江豚的工作越来越受重视,这里成为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和长江江豚保护救助中心。走进江豚湾长江流域淡水鱼类展示馆,我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珍稀鱼类家族。此前,我从未如此近距离看到中华鲟、大鲵、豹纹鲨、金吉罗、鳐鱼等珍稀鱼类。在播放的视频中,③我还一次次看到了“江豚的微笑”,听到了它们逐浪时欢快的“笑声”。在长江生活的鱼类是个大家族,有400多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60余种、洄游性鱼类11种。白鲟等鱼类如今已经只能看到标本。在江豚湾,我觉得最幸福的莫过于在这里工作的小沈,每天能够与那么多鱼类亲密接触。小沈从小生活在石钟山脚下,热爱家乡山水,长大后选择在鱼类展示馆做一名饲养员。想必所有到访江豚湾的人都与我一样,在接受水生生物科普的同时,认识到湖口县“山江湖”的自然资源禀赋,也增强了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领悟到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再访石钟山,俯瞰滔滔江水,江面波光粼粼。如果说,是长江孕育了石钟山的千古神奇,那如今的江豚湾,则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造就的新传奇。(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侧耳倾听石钟山的“千古奇音”,并谦虚地认为自己对声音成因的解释并不透彻,不如地理学家。B.石钟山是湖口的地标,是庐山风景区的组成之一,意境高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C.作者再到石钟山,看到冬季枯水期时长江水浑浊而鄱阳湖水清澈、“江湖两色”相融奔流的情景,非常震惊。D.如今的江豚湾能让访客了解水生生物知识,增强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还能体悟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7.下列对文中标题和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为石钟山水,并以“韵”字奠定了全文对石钟山水独特情趣的赞美的基调。B.句子①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江水撞击岩石洞穴的声音,赞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C.句子②语言简洁,紧承上文“历史画卷”,指出和石钟山有关的历史人物众多,增强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D.句子③以“我”的所见所闻,写出了“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后带来的重大变化,拓展了文章主题。8.作者为什么说“似乎有关石钟山的人和事,相距那么远,却又感觉离得这么近”?9.本文作者写了自己两次游览石钟山水的经历,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丈终侯。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碌碌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材料二: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宰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度之欲有言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女归,试私从容问乃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然无言吾告女也。”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节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材料三:曹参因萧何之法而治,非必其治也,唯其时之不得不因也。高帝初崩,母后持权于上,惠帝孱弱而不自振,非因也,抑将何为哉?鲁两生曰:“礼乐百年而后兴。”惟惠帝之时言此为宜尔。周公之定礼也,流言未靖,东郊未定,商、奄未殄,不遑及也。参非周公之德而值其时,乃欲矫草创之失以改易一代之典,则人心不宁而乱即于此起。《易》于益之初曰:“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无吉而后无咎,利者非其利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参辄饮A以醇B酒C度之D欲有E言F复饮酒G醉H而后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指病情严重,成语有“久病成医”,其中的“病”字与此意思不同。B.冠,占第一,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朝服衣冠”的“冠”字意思不同。C.沐,指洗澡,与《屈原列传》中“新沐者必弹冠”“沐”字意思相同。D.因,指沿袭,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因”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汉惠帝探视病情的时候,萧何不计前嫌,仍推荐曹参担任相国接班人,慧眼独具。B.在秦朝碌碌无为的萧何依仗刘邦建功立业,通过诛灭淮阴侯和黥布等人,建立功勋。C.对于规劝他处理政事的人们,曹参总是拿出美酒堵他们的嘴,不给他们劝说的机会。D.对于曹参的不治事,汉惠帝很不满,他秘密安排曹参的儿子趁回家的机会劝谏曹参。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2)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14.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萧规曹随”的原因有哪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张孝祥(南宋)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被罢。②沙鸥:有“鸥鸟忘机”典故,比喻以诚相见,不以世事为怀。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6.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其精妙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礼运》认为大同社会中人应该“______,______”,孟子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对这种思想的传承。(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一句强调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作用,“______”一句提倡应当不拘一格任用人才。(3)古代文人常用“白发”来写自己仕途的坎坷、功业的难成,如“______,______”就是较为典型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个时节,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所谓A,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是兰草的一种,傲寒萌动并抽芽。古人对“大雪三候”的刻画,记录了天气变化,反映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也预示着自然界生命力的蓄势待发、春天的临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雪时节(甲)。民间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如腊肉,腊肠等,谁也(①不/②不肯)停歇,以备冬季食用;大雪(乙),素有“冬天进朴,开春打虎”的说法;此外,还有吃红薯粥、制作冰雕和雪雕、赏梅、赏封河、吃饴糖等民俗。大雪至,我国除部分南方地区外,多地都已B。看窗外,江寒水凝,鱼嚼梅影,无论是踏雪寻梅、煮雪烹茶,还是围炉夜话、喁喁私语,总能让人心绪飞扬。在此时节,看一朵朵美丽的雪花,以洁白剔透、六角晶莹之姿,曼妙而舞,轻盈而落,给大地披上一身干净素雅的衣裳,给人至纯至净之感。诗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古代文人喜欢雪,但有时候心中的诗意落诸笔端,却是“句句不渲染雪,句句大雪纷飞”,颇有趣味。①大雪时节,②有皑皑白雪覆盖田野,③给大地披上温暖的绒毯,④为冬作物构筑越冬的庇护所,⑤则征兆着丰年来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第二段括号内有两个加点词语,你认为哪个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21.请赏析第三段划波浪线句子。2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常如此:冬时向往夏之暖,夏时向往冬之凉;闲时向往忙的充实,忙时又向往着闲时的自在……这种向往到底是人的苦处还是人的乐处呢?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绝密★启用前2025年广州市增城区高三模拟练习2月联合测验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以体育促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以体育促团结”——杭州亚远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以体育促包容”——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B.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C.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B.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C.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D.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3.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A.《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B.《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C.《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4.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5.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答案】1.D2.C3.B4.①顺序: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习主席发言中的关键词句行文。②内容:在叙写新闻事实时插入必要的新闻背景(亚运会的产生,本届亚运会的规模,开幕式前一天巴赫的话语),使内容更充实。③语言:语言简洁典雅。除了大量引用外,还运用了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④特色:注重细节描写,记录了演奏乐曲,以音乐烘托宴会的气氛。⑤消息特点:真实,及时,在第一时间及时、真实地报道了亚运会迎宾宴会的情况。5.①对嘉宾的问候和欢迎。②宣告亚运圣火在中国点燃。③回顾筹办亚运的历程,讲诉中国办赛理念。④阐释杭州亚运会的时代价值——以体育促和平、团结、包容。⑤介绍杭州、浙江。⑥表达祝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偷换概念,原文是“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比喻的本体是亚洲,并非亚运会。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一直是和平稳定的”错,原文是“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总体和平稳定,并非一直和平稳定。B.“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无中生有,原文是“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不能说明中国在这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D.“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混淆未然与已然,原文是“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属于未然。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论据的能力。B.此诗句描绘的是南京,“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和写作手法的能力。①顺序:由“9月23日中午”“11时45分”可知,文本按照时间顺序;由“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可知,选取习主席发言中的关键词句行文。②内容:在叙写新闻事实时插入必要的新闻背景。如在报道杭州亚运会相关事件的同时,还补充了亚运会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本届亚运会的规模“杭州亚远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开幕式前一天巴赫的话语“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使内容更充实。③语言:语言简洁典雅。文中有大量引用,如““风景这边独好”“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等,除了大量引用外,还运用了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格,如“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是对偶,“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是比喻。④特色:注重细节描写,如“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记录了演奏乐曲,以音乐烘托宴会的气氛。⑤消息特点:习主席宴请国际贵宾是在“9月23日中午”,而由文末“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可见,新闻真实,及时,在第一时间及时、真实地报道了亚运会迎宾宴会的情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本特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开幕词一般先表示对嘉宾的问候和欢迎。②由“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可知,宣告亚运圣火在中国点燃。③由“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可知回顾筹办亚运的历程,讲诉中国办赛理念。④由“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可知,阐释杭州亚运会的时代价值——以体育促和平、团结、包容。⑤由“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可知,介绍杭州、浙江。⑥最后由“‘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可知表达祝福。(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钟山水韵洪忠佩静坐江边,聆听江水撞击岩石洞穴的“钟鸣之声”,①如同谛听石钟山的心跳。激荡的“钟鸣之声”,成就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没有人声的喧哗,只有江水的回荡,还有与我一样耐着性子倾听“千古奇音”的友人。对这“千古奇音”奥秘的解释,我肯定不如地理学家透彻。我以为,是江风、江水、山岩、岩洞,孕育了石钟山的骨骼形态,还有生命的传奇。真正让石钟山名声大噪的是苏东坡。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送长子苏迈赴德兴任县尉,走水路来到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湖口石钟山。乘小舟于绝壁下考察和聆听“奇音”之后,苏东坡写下了《石钟山记》。从此,石钟山名扬天下。历史上,湖口先后隶属九江郡、豫章郡、彭泽县。陶渊明任彭泽县县令时,县衙就设在今天的湖口县均桥镇柳德昭湾。湖口县作为行政区划始于南唐(950年)。今天的湖口县隶属江西省九江市。打开湖口的历史画卷,石钟山是当然的地标。石灰岩耸立的石钟山位于湖口县城区,海拔不到六十二米,面积很小,历史上却是“江湖锁钥”之地。石钟山有南北之分,靠南面临鄱阳湖的为上钟山;北面抵长江的,则是下钟山。石钟山虽不高,意境却高远。山上的怀苏亭、清浊亭、上谕亭、梅花厅、昭忠祠、碑廊、禅林、古树,与山下滔滔的长江水,一起生发出无尽的诗情画意。②事实上,与石钟山结缘的名人很多。除苏东坡外,还有陶渊明、郦道元、王安石、黄庭坚、郑板桥、曾国藩等,都留下了诗文遗墨。如今,石钟山和鄱阳湖中的鞋山作为庐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间如江水般流淌。这些已是几年前登临石钟山的记忆了。似乎有关石钟山的人和事,相距那么远,却又感觉离得这么近。不承想,这次再次来到石钟山,能够他乡遇故知——正在石钟山从事景区景观提升改造工作的胡文全,是从我家乡江西婺源走出去的古建修缮名匠。在石钟山相遇,他自然成了我的义务向导。从石钟山山门拾级而上,胡文全引领我去江天一览亭和泛舟岩俯瞰,出现在视线中的是鄱阳湖水与长江水相融后向东奔流的壮阔景象。不过移步清浊亭眺望,所看到的“江湖两色”自然奇观,却颠覆了我之前关于长江水浑浊、鄱阳湖水清澈的认知——此刻,江湖交汇,鄱阳湖水浑浊而长江水清澈。石钟山景区的工作人员小李解开了我的疑惑,这是因为冬季枯水、船运往来变化而发生的改变。江风呼呼地吹,江上船来船往。风太大,很难下到江边去倾听那“钟鸣之声”了。胡文全如数家珍,一一向我介绍石钟山的历史文化遗存。确实,如果没有《石钟山记》,没有亭台楼阁等景观,石钟山与长江边其他寂静山野没有两样。那天下午黄昏时返回,往鄱阳湖大桥方向的游轮码头走。江边的警示牌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地为长江八里江段长吻鮠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上至鄱阳湖公路大桥上游七百米,下至金砂湾园区江铜集团公司码头,为永久性禁钓区域……湖口县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而生活在江边的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几年前湖口县率先在全国实施禁捕退捕,渔民上岸转产。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江豚。每年7月到10月间,江豚会在石钟山到鞋山水域出没。我到石钟山时已错过了江豚逐浪嬉水的季节。石钟山景区负责人夏美贵见我对长江文化和生态保护兴趣浓厚,极力推荐我去与石钟山相距不远的江豚湾。说若是去了石钟山,不去江豚湾,等于没到湖口。江豚,因萌萌的样子,被人们称为长江的“微笑精灵”。一片湖光山色的江豚湾,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原称南北港。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养护、救治江豚的工作越来越受重视,这里成为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和长江江豚保护救助中心。走进江豚湾长江流域淡水鱼类展示馆,我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珍稀鱼类家族。此前,我从未如此近距离看到中华鲟、大鲵、豹纹鲨、金吉罗、鳐鱼等珍稀鱼类。在播放的视频中,③我还一次次看到了“江豚的微笑”,听到了它们逐浪时欢快的“笑声”。在长江生活的鱼类是个大家族,有400多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60余种、洄游性鱼类11种。白鲟等鱼类如今已经只能看到标本。在江豚湾,我觉得最幸福的莫过于在这里工作的小沈,每天能够与那么多鱼类亲密接触。小沈从小生活在石钟山脚下,热爱家乡山水,长大后选择在鱼类展示馆做一名饲养员。想必所有到访江豚湾的人都与我一样,在接受水生生物科普的同时,认识到湖口县“山江湖”的自然资源禀赋,也增强了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领悟到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再访石钟山,俯瞰滔滔江水,江面波光粼粼。如果说,是长江孕育了石钟山的千古神奇,那如今的江豚湾,则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造就的新传奇。(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侧耳倾听石钟山的“千古奇音”,并谦虚地认为自己对声音成因的解释并不透彻,不如地理学家。B.石钟山是湖口的地标,是庐山风景区的组成之一,意境高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C.作者再到石钟山,看到冬季枯水期时长江水浑浊而鄱阳湖水清澈、“江湖两色”相融奔流的情景,非常震惊。D.如今的江豚湾能让访客了解水生生物知识,增强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还能体悟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7.下列对文中标题和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为石钟山水,并以“韵”字奠定了全文对石钟山水独特情趣的赞美的基调。B.句子①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江水撞击岩石洞穴的声音,赞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C.句子②语言简洁,紧承上文“历史画卷”,指出和石钟山有关的历史人物众多,增强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D.句子③以“我”的所见所闻,写出了“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后带来的重大变化,拓展了文章主题。8.作者为什么说“似乎有关石钟山的人和事,相距那么远,却又感觉离得这么近”?9.本文作者写了自己两次游览石钟山水的经历,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答案】6.C7.B8.①“相距那么远”是因为石钟山在宋朝时就已因苏东坡而出名;在历史上位置重要,属于“江湖锁钥”之地。

②“离得这么近”是因为很多文人留下了诗文遗墨,供后人品鉴;山上的众多建筑和山下江水的诗情画意,让文人笔下的石钟山如在目前。9.侧重点:①第一次游览在简单写景之后侧重于写历史上和石钟山相关的人、事。②第二次游览在写了“江湖两色”景象后,侧重于叙写石钟山相关水域中的生物保护现状。作用:①这样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两次游览过程,符合人们的认知,便于和读者沟通交流;②两次游览各有侧重,能够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石钟山水的过去和现在,表现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看到冬季枯水期时长江水浑浊而鄱阳湖水清澈”错误,原文是说“却颠覆了我之前关于长江水浑浊、鄱阳湖水清澈的认知——此刻,江湖交汇,鄱阳湖水浑浊而长江水清澈”。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错误,此处没有运用象征手法,“谛听石钟山的心跳”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另外“赞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拔高了句子内涵,此处旨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据上句“这些已是几年前登临石钟山的记忆了”可以确定作答范围应该在上文。真正让石钟山名声大噪的是苏东坡,他写下了《石钟山记》,从此,石钟山名扬天下,说明石钟山在宋朝时就已因苏东坡而出名;石钟山是当然的地标,石灰岩耸立的石钟山位于湖口县城区,历史上却是“江湖锁钥”之地,说明石钟山在历史上是“江湖锁钥”之地。所以,有关石钟山的人和事,作者感觉“相距那么远”。与石钟山结缘的名人很多,除苏东坡外,还有陶渊明、郦道元、王安石、黄庭坚、郑板桥、曾国藩等,都留下了诗文遗墨,可供后人品鉴;石钟山意境高远,山上的怀苏亭、清浊亭、上谕亭、梅花厅、昭忠祠、碑廊等建筑,与山下滔滔的长江水,一起生发出无尽的诗情画意,让文人笔下的石钟山如在眼前。所以,有关石钟山的人和事,作者感觉“离得这么近”。【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侧重点:①第四段写苏东坡写下了《石钟山记》,让石钟山名扬天下;第七段写除苏东坡外,还有很多与石钟山结缘的名人都留下了诗文遗墨。第六段写石灰岩耸立的石钟山历史上是“江湖锁钥”之地,石钟山意境高远,山上所以,的怀苏亭、清浊亭等,与山下滔滔的长江水,一起生发出无尽的诗情画意。所以,第一次游览在简单写景之后侧重于写历史上和石钟山相关的人、事。②原文“不承想,这次再次来到石钟山”,从第九段以后是写第二次游览。第九至十一段写胡文全做向导引领“我”看到了“江湖两色”自然奇观,向“我”介绍石钟山的历史文化遗存;第十二至十九段写石钟山相关水域中的生物保护情况,作者领悟到了实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所以,第二次游览在写了“江湖两色”景象后,侧重于叙写石钟山相关水域中的生物保护现状。作用:①从情节线索看,由“时间如江水般流淌。这些已是几年前登临石钟山的记忆了”“不承想,这次再次来到石钟山”可知,文章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两次游览过程,符合人们的认知,便于和读者沟通交流;②从内容主题看,两次游览,先写自然之景、历史上与石钟山有关的人、事等,再写相关水域生物保护,各有侧重,能够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石钟山水的过去和现在,突出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丈终侯。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碌碌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材料二: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宰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度之欲有言复饮酒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女归,试私从容问乃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然无言吾告女也。”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节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材料三:曹参因萧何之法而治,非必其治也,唯其时之不得不因也。高帝初崩,母后持权于上,惠帝孱弱而不自振,非因也,抑将何为哉?鲁两生曰:“礼乐百年而后兴。”惟惠帝之时言此为宜尔。周公之定礼也,流言未靖,东郊未定,商、奄未殄,不遑及也。参非周公之德而值其时,乃欲矫草创之失以改易一代之典,则人心不宁而乱即于此起。《易》于益之初曰:“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无吉而后无咎,利者非其利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参辄饮A以醇B酒C度之D欲有E言F复饮酒G醉H而后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指病情严重,成语有“久病成医”,其中的“病”字与此意思不同。B.冠,占第一,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朝服衣冠”的“冠”字意思不同。C.沐,指洗澡,与《屈原列传》中“新沐者必弹冠”的“沐”字意思相同。D.因,指沿袭,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因”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汉惠帝探视病情的时候,萧何不计前嫌,仍推荐曹参担任相国接班人,慧眼独具。B.在秦朝碌碌无为的萧何依仗刘邦建功立业,通过诛灭淮阴侯和黥布等人,建立功勋。C.对于规劝他处理政事的人们,曹参总是拿出美酒堵他们的嘴,不给他们劝说的机会。D.对于曹参的不治事,汉惠帝很不满,他秘密安排曹参的儿子趁回家的机会劝谏曹参。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2)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14.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萧规曹随”原因有哪些。【答案】10.CFG11.C12.B13.(1)曹参代替萧何担任相国,所有事务(办理事务)没有变化,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2)汉惠帝责备曹参说:“你为什么要对曹窑进行惩治呢?这是我派遣他劝说你的。”14.①曹参不及萧何贤能;②吕后掌权,汉惠帝孱弱,曹参不便于改变制度;③贸然更改制度会引起人心不稳,祸乱四起。【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萧何和曹参的描述,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在不同政治背景下的处理政务方式。萧何在刘邦统治时期凭借能力和忠诚被重用,为汉朝稳定立下功辛。曹参则在萧何去世后,继任相国,选择保守地延续萧何的治理方针,以稳固汉朝新政权,体现出深刻的政治智慧与适应力。同时,文章借助太史公的点评和王夫之的分析,反映出在不同历史阶段处理国家事务的复杂性和政治策略的多样性。【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参总是拿出醇厚的美酒请他们共饮,估计他们想要劝告,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离去。“以醇酒”是“饮”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酒”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度”的宾语为“之欲有言”,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言”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复饮酒”主语是曹参,“醉而后去”的主语是想要劝谏的人,中间应断开,即在G处断开。故选CF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病”,指病情严重;/生病。句意:等到萧何病重时。/病久了,对药性和病理了解得较多,好像医生一样。B.正确。“冠”,占第一;/帽子。句意:他的地位在群臣中占第一。/早晨穿戴好衣帽。C.“指洗澡”错误。“沐”,均为“洗头”。句意:曹窋假日回家。/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D.正确。“因”,均为“沿袭”。句意:曹参沿袭萧何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天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通过诛灭淮阴侯和黥布等人,建立功勋”错误。由原文“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可知,文中只是说淮阴侯、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绩更显得灿烂。并不是说萧何的功勋是通过诛灭淮阴侯和黥布等人建立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举”,全部,所有;“壹”,完全;“约束”,法度。(2)“让”,责备;“治”,惩治;“乃”,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可知,曹参不及萧何贤能。②由原文“高帝初崩,母后持权于上,惠帝孱弱而不自振,非因也,抑将何为哉”可知,吕后掌权,汉惠帝孱弱,曹参不便于改变制度。③由原文“乃欲矫草创之失以改易一代之典,则人心不宁而乱即于此起”可知,贸然更改制度会引起人心不稳,祸乱四起。参考译文:材料一:萧何和曹参向来彼此看不起,等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前去探望相国萧何的病情,趁机问他说:“你如果百年以后,谁可以接替你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子莫过于君主。”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无遗憾了!”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太史公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不过是文职小吏,平平凡凡没有丰功伟绩。等到汉朝兴起,依仗皇帝的余光,萧何恭谨遵守相国的职责,根据百姓痛恨秦朝苛法的状况,顺应民意为他们除旧布新。淮阴侯、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绩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在群臣中占第一,名声流传于后世,可以和闳夭、散宜生等人一比高低了。材料二:曹参原先地位微贱时,和萧何的关系很好,等到萧何担任宰相时,曹参与他产生了隔阂。等到萧何将死之时,他向汉惠帝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代替萧何担任相国,所有事务(办理事务)没有变化,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每天每夜喝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看见曹参不处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劝告。客人一到,曹参总是拿出醇厚的美酒请他们共饮,估计他们想要劝告,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离去,最终不能开口劝谏,这种情况成为了常态。曹参的儿子曹窋担任中大夫。汉惠帝责怪相国不理政事,认为“这不是轻视我吗?”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去,试着私下不慌不忙地问你父亲:‘高帝刚永别了群臣,新皇帝还年轻,你身为相国,整天饮酒,不请示汇报,凭什么考虑国家的大事呢?’然而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回家,过了一段时间,亲自把汉惠帝的话变成自己的心里话规劝曹参。曹参大怒,鞭打了曹窋两百大板。说:“赶快进宫侍奉皇上。天下的事不是你应当说的。”到上朝时,汉惠帝责备曹参说:“你为什么要对曹窋进行惩治呢?这是我派遣他劝说你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想想。你和高皇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呢?”皇上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的才能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皇上说:“你似乎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完备了。如今陛下无为而治,我们谨守职责,遵循已有的法度不变,不也就行了吗?”汉惠帝说:“好。你不要再说啦。”材料三:曹参沿袭萧何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天下,这并不是因为沿用法律一定能够使天下大治,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得不沿袭。当时,汉高祖刚去世,吕太后在朝中把持着大权,汉惠帝懦弱而不能使自己振作起来,这种情况下不沿袭法律,又能怎么办呢?鲁地的两个儒生说:“礼乐制度要等到休养生息百年以后再兴起。”只有在汉惠帝时期说这番话才是合适的。周公确定礼乐制度时,关于他(擅权篡位)的流言还未平息。(成周的)东郊也尚未安定,商、奄等(叛乱的方国)也还未消灭,因为当时没有闲暇顾及这么多。曹参没有比得上周公的德行,却遇到了与周公相似的时势,如果想纠正草创制度的失误而更改一代大典,那么人心就会不安,从而导致祸乱随之发生。《周易·益卦》的初爻说:“应当利用形势干大事业,非常吉利,必定没有灾祸。”没有吉利就没有灾祸,所谓的有利也就不是真的有利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张孝祥(南宋)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被罢。②沙鸥:有“鸥鸟忘机”典故,比喻以诚相见,不以世事为怀。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6.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D16.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面;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解析】【导语】张孝祥的《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通过描绘湖边的春色景致,传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事的超然。首联表现了重访旧地的感慨与喜悦,中间描写湖上的自然景色,表现出物我合一的境界。结尾通过“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展现了水天一色的辽阔,寓意词人心境的悠然与清净,蕴含丰富的哲理意味。整个作品情感自然流露,景与情完美融合。【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D.“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并非真的彻底解脱。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精妙之处,要分析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有什么效果。还要注意题干中“意境旷远”的提示。最后两句是“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这两句是描绘画面,描写景象,所以考生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这两句。诗句主要写了寒光亭下的“水”和“沙鸥”,“水”“如天”,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写的是“沙鸥”,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是动态的画面,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接着思考诗歌结尾的艺术。诗歌结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卒章显志、直抒胸臆,一种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经过前面对最后两句内容的分析可知,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写景,这自然是以景结情,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陶醉着词人的心胸,尤其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流露出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因此这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梁的结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礼运》认为大同社会中人应该“______,______”,孟子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对这种思想的传承。(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一句强调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作用,“______”一句提倡应当不拘一格任用人才。(3)古代文人常用“白发”来写自己仕途的坎坷、功业的难成,如“______,______”就是较为典型的诗句。【答案】①.不独亲其亲②.不独子其子③.自古一贤能制难④.谁与宽些尺度⑤.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贤”“塞”“衰”“鬓”。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个时节,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所谓A,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是兰草的一种,傲寒萌动并抽芽。古人对“大雪三候”的刻画,记录了天气变化,反映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也预示着自然界生命力的蓄势待发、春天的临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雪时节(甲)。民间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如腊肉,腊肠等,谁也(①不/②不肯)停歇,以备冬季食用;大雪(乙),素有“冬天进朴,开春打虎”的说法;此外,还有吃红薯粥、制作冰雕和雪雕、赏梅、赏封河、吃饴糖等民俗。大雪至,我国除部分南方地区外,多地都已B。看窗外,江寒水凝,鱼嚼梅影,无论是踏雪寻梅、煮雪烹茶,还是围炉夜话、喁喁私语,总能让人心绪飞扬。在此时节,看一朵朵美丽的雪花,以洁白剔透、六角晶莹之姿,曼妙而舞,轻盈而落,给大地披上一身干净素雅的衣裳,给人至纯至净之感。诗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古代文人喜欢雪,但有时候心中的诗意落诸笔端,却是“句句不渲染雪,句句大雪纷飞”,颇有趣味。①大雪时节,②有皑皑白雪覆盖田野,③给大地披上温暖的绒毯,④为冬作物构筑越冬的庇护所,⑤则征兆着丰年来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第二段括号内有两个加点的词语,你认为哪个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21.请赏析第三段划波浪线的句子。2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盛极而衰B.天寒地冻19.甲处: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乙处:还是“进补”的好时节20.示例一:“不”合适理由:“不”表示否定,表现了家家户户在大雪节气忙于腌制“咸货”的客观状态。示例二:“不肯”合适。理由:“不肯”有不愿意之意,突出了人们忙碌的主观意愿,暗示人们腌制“咸货”喜迎新春的心理。21.①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凝”字精准刻画了大雪节气后江面已结冰的严寒特点;“嚼”字表达精妙,赋予了鱼以人格化的特征,描写生动活波,富有生趣。②给读者丰富的感官体验。水面因寒冷而静止,梅花的倒影在水中被鱼儿轻咬,巧妙融合了视觉与触觉,描绘了清冷而又不失灵动的冬日江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运用短句,与下文的“踏雪寻梅、煮雪烹茶”等句式一致,清新典雅,富有诗意。22.序号②修改为:若有皑皑白雪覆盖田野序号⑤修改为:则预兆着丰年来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根据前文“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以及后文“阳气已有所萌动”,这里描述的是一种事物发展到极致后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情况。因此可填写:盛极而衰。盛极而衰: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B.前文提到“大雪至,我国除部分南方地区外,多地都已”,后文接着描述了窗外雪后的景象,如“江寒水凝,鱼嚼梅影”“看一朵朵美丽的雪花……给大地披上一身干净素雅的衣裳”等,可知这里是在说多地非常寒冷的样子,因此可填写:天寒地冻。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根据后文“民间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如腊肉,腊肠等”“还有吃红薯粥、制作冰雕和雪雕、赏梅、赏封河、吃饴糖等民俗”,可知这部分主要在讲大雪时节多样的民俗活动。因此可填写: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乙处:根据后文“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可知此句承接前文,是在说大雪时节与进补相关的内容。因此可填写:还是“进补”的好时节。【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示例一:“不”合适。理由:“不”单纯表示否定,语气比较平淡、客观,只是陈述家家户户在大雪节气一到就忙着腌制“咸货”,没有停歇这样一个事实。示例二:“不肯”合适。理由:“不肯”强调主观上不愿意、不想,赋予了“家家户户”一种主观的态度和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