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1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2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3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4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上册齐鲁书社出版《传统文化》教案二

1.《弟子规》节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3、体会做事当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四、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出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2、解字:弟子(学生)

圣人(孔子)

孝(孝顺父母)

弟(友爱兄弟弟姐妹)

谨(当心谨慎)

信(讲信用)

3、说明:《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训诲而编成的生活规

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

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当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3、讲宴殊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闻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与御前考试,拿到

考题后,他立刻恳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醉厚实地禀报:”这个题目,

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

道新试题他这种诚恳的看法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

旧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古文

2、小组读古文

3、开展小组背诵竞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假如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美丽的橡皮,他看没人发觉,就放在

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其次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

为中当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六、教后反思:通过跟着视频唱读,教好的完成了任务。

2、《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

对待他人。培育学生做事沉稳、敬重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

对待他人。培育学生做事沉稳、敬重他人的品质。

四、课前准备:

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今日我们学习《小儿语》。

2、范读课文。

3、教读课文。

分节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采纳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5、拓展活动:出示课后图画

(1)引领学生,说出图画的意思。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推断理由。

6、自我评价

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六、教后反思:

学生对拍手背诵比较感爱好。教好的驾驭了学习内容。

3、续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老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和

他人。

二、教学重点:能够娴熟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

四、课前准备:

练习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1、《弟子规》2、《小儿语》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娴熟朗读课文(4)学习“解

析”理解大体意思

(5)练习背诵课文。

(-)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察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老师范读并订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解析”集体朗读“解析”

7、学生自由读解析。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练习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长

1、想一想:图中小挚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当怎样说和做?

2、指名说一说

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娴熟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

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

4、大林寺桃花

一、教学目标:

1、比照解析理解欣赏领悟诗意。

2、正确娴熟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3重点:正确娴熟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四、课前准备:读诗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

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

课题。谁能告知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

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状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

字的字音较为特别,所以确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状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

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

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

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依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

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

的问题。

A指名读

B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

疑问。

C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

读。

D指名读。

(老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季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

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

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其次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

的问题。

A指名读这一句。

B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老师适时

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沟通

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E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

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

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F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

3、老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留意句子与句子之间

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留意以

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

会呢?

(五)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专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原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

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特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

2、读后沟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当学生

张扬自己的特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老师配乐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竞

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

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

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

合背。(2-3人)

(七)、拓展延长。

今日我们学习了这首关于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大家

学得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白居易的诗歌,下课后,我们一起

去读一读。

5、《山居秋秋暝》

一、教学目标:

1、比照解析理解欣赏领悟诗意。

2、正确娴熟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娴熟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四、课前准备:预习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诗中字词

2、反馈:集体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练习朗读课文

4、集体朗读课文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白解诗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辆川。诗与孟浩

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

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

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

2、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

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爽,高山安静,宛如世外桃源。

其次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

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

光辉映之下,宛如一条雪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漂浮,这是多么幽

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

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或许她们

正为什么快乐的事儿在竹林里游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一一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

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快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

色,划破了大山的安静。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

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备地融合在一起,绘声

绘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爽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3、结合插图,学生自由背诵

4、集体背诵,分组背诵,指名背诵

三、拓展延长

说一说: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感受

6、柳桥晚眺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比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娴熟背诵《柳桥晚眺》和《夜雪》这两首诗。

3、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

4、在老师的帮助下了结古诗诵读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故事里包

含的意思。

5、通过诵读感受股市的韵律美,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爱好。

6、感受自然风光的魅力,培育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相识。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学问

1.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

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

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需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需是对

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其次、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韵,一韵究竟。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

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

绝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肯定对仗。

二、课文分析具体过程:

1、简明白解诗人

陆游(11257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

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很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

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剧烈的爱国主

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

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

位,是我国宏大的爱国诗人。

2、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

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

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建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

美妙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备统一。

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动,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

然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安

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7、衣冠服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惜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惜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四、课前准备:在家须要留意什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养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

现。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惜和珍惜,取

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

便利,削减很多麻烦。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常,应当怎么

做?

3、小组探讨,沟通。

4、全班沟通,指导。

(1)衣冠不在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齐。

(2)平常,要爱惜衣物,不要随意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

要放在固定的地方c

三、读周恩来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周恩来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常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沟通,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三字经》中的“冠必正,--------二

8、言语应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看法敬重温柔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四、课前准备:

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故事:

1、让学生自由读故事

2、小组探讨故事

3、探讨怎样才算敬重老师?

二、结合图形

1、学生视察图形,小组探讨:

(1)图中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

(2)模拟表演怎样敬重师长

三、自我评价

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作出相应的推断,能明白“自己应当怎样做”

是最重要的

读书写字

一、教学目标:

1、细致视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态,

培育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渐渐形成

习惯。

二、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

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渐渐形成习

惯。

四、课前准备:

自己先总结读书写字的正确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挚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

多新的学问,这些学问须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

成正确的读写姿态非常重要。

二、看图说话

1、了解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态。

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按“左

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2、老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态。

3、出示人直立的脊柱图。

(1)引导学生看人的脊柱,让小挚友在自己的背上摸一摸,感觉一

下健康的脊柱应当像柱子一样直。

(2)出示弯曲的铁丝,告戒小挚友,假如读书写字姿态不正确,脊

柱就简洁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教化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就

曾说过:“往简洁方面说,教化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J

英国教化家洛克指出:“事实上,一切教化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

惯。”的确,习惯的力气是巨大的,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伴,良好的

习惯是现代公民的应有素养。培育学生正确的读写姿态师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

这一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自己看图,老

师只要做适当点拨就可以了。

正确的朗读姿态:双手拿书,身正、肩平,双臂自然平放在桌上。目

光与书本平面垂直,眼睛距离书本33厘米左右。朗读时要做到:留

意力集中,神情专注、投入。

正确的写字姿态: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头。

师:小挚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

习很多新的学问,这些学问须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

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态非常重要。

师: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

生: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态。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人的后背

师:这是人直立的脊柱图。

师:人立着的时候脊柱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你能找到自己的脊柱吗?生找

师:摸摸直立的同学的脊柱

生两人一组摸

师:你摸出来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对,健康的脊柱应当像柱子一样直。

师:这弯曲的铁丝像什么?

生:弯弯的小河

师:假如读书写字姿态不正确,脊柱就简洁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

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4、看下面的一幅图,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挚友,穿白大褂的是谁,

正在干什么。

D启发小挚友主动说,有条理说。

2)小结:爱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三、巩固练习

有条理地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挚友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总结

我们要留意正确的读写姿态,细致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

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生:看图

师: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挚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

生:回答

师:爱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师: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挚友在干什么。

生回答

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要爱护视力

师:对,(我们要留意正确的读写姿态,细致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

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

贡献。

板书设计:

9读书写字

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第10课洒扫清洁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洒扫清洁的具体要求。

2.使学生意识到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卫生,养

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保持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卫生。

四、课前准备:

结合学生实际,如倒垃圾时不要让簸箕里的垃圾掉在地上,不乱扔

废纸,不乱扔铅笔屑,不乱吐泡泡糖等。引导学生保持教室和校内以

及四周的环境卫生。

五、教学过程:

相心、一/相l*A•.

1.同学同桌相互说说:

你宠爱在哪种环境里生活?为什么?

2.小结:

整齐、美丽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使人心情开心、生

活舒适;脏、舌L、差的环境,有害健康,使人心情不开心,生活不舒

适。

过渡导语:那怎样做才能保持我们四周的清洁卫生呢?接下来我们就

来学习一下!

通过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来引导学生加强对保持清洁的关注。

带着想一想的问题去读故事链接(只有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将来才能有作为)。

自我评价:这篇课文你学得怎么样?自己评价一下吧!

板书:

10洒扫清洁

扫干净

摆整齐

讲卫生

11X年画

一、教学目标:

教材供应了多幅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典型图例,赐予学生一种视觉上

的艺术感受。老师应通过讲小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木版年画的形

式美感和独特的色调搭配,加深学生对民间木版年画的相识,激发学

生的民族骄傲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重点难点: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老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

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

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

答。

3)老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二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

起先运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老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调艳丽、

造型困难、内容喜庆、活敏捷现。

(2)老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

隆年间非常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

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

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

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

豕。

①老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祥瑞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老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闻、历史小说、

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

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

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妙生活的剧烈憧憬。

(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老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

最终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亥小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探讨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调艳丽……

老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调艳丽,对比剧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调并

进行夸张和为所欲为的搭配,常采纳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

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很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老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

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老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

呢?学生依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

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运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嘉奖:评比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内内

展出。

7,课外延长: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12剪纸

一、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

内容,驾驭剪纸的剪刻方法,会敏捷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

内容,驾驭剪纸的剪刻方法,会敏捷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倾听美的枕声

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心情。

、播放歌曲《新年好》。

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

二、回想美的画面

1、牵弓I:美丽的歌声,剧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出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

对联、舞狮……)

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

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

5、小结: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

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

板书课题:剪纸

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识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

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

三、感受美的艺术

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

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剪纸艺术是真正

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夫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

亲密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它是对自然的赞

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愿、对将来的憧憬。劳动人民靠着简

洁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建出许很多多生动活泼极富

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

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评价。

2、体会剪纸类型和特点

1)定向:课件显示导学题。(播放古乐《荫中鸟、姑苏行》。)

①剪纸艺术有几种类型

②剪纸艺术有什么特点

③谈谈看完后你的感爱

2)自学: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在音乐背景下,自学课

本。

3)沟通:小组自由交换看法。

4)总结:在老师参与下,共同得出结论。

①类型;从色调上分有单色,如第22页的5幅作品,套色,如第23

页的左下角的作品。

板书:色调一一单色、套色

从技法上分有阴刻,例如作品《虎》、有阳刻,例如作品《蝶恋花》

《喜鹊登梅》等。

板书:技法一一阴刻、阳刻

②艺术特点:单纯、质朴、简练、装饰性强。

板书:特点一一单纯、质朴、简练、装饰性强

5)演讲:指定几名同学上台畅谈观后感,老师适时

点拨。

3、学习剪纸造型的方法。

1)创设学习情境。

①谈话:欣赏完了剪纸作品,同学们感慨万分,这

些剪纸作品是如何创建出来的呢请欣赏《金鱼》的创作过程。

②演示:课件显示金鱼的照片,然后抽象,概括出金鱼的大体外形,

通过夸张,提炼的手法画出金鱼的主要构造,最终剪刻成剪纸作品《金

鱼》的艺术形式(见图1—图3).

2)诱导学习动机

①谈话:大家了解了剪纸造型手法,怎么制作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今日给大家剪一幅蜻蜓作品。

②激趣:老师用极快的速度剪出一幅蜻蜓图。(见图

③设问:老师剪得好不好快不快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好!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剪剪纸的方法。

4、探讨剪纸的技法。

1)介绍用具:剪刀、刻刀、胶水、红纸等。

2)老师示范(见图4—图7)

①思索要表现什么内容。

②把要剪刻的内容画在白纸上,对称图形要将纸对

折,留意图形之间的连结;非对称图形留意图案间的连结。

③把画稿放在大红纸上,用大头针固定,先用刻刀刻最细小的部分,

然后从中间向四边刻,最终用剪刀剪外边。(说明:方法可创建)

④剪成后,在背面涂好胶水,轻轻将剪纸压在白纸上,再用一张白纸

盖在上面,用手压严即可。

3)总结步骤:

学生依据老师示范总结制作步骤,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步骤一一构思、起稿、剪刻、装裱。

通过品古乐,欣赏剪纸艺术,听介绍,树立学生民族骄傲感,培育

他们酷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感知实力。

培育学生自学

实力,为学生终身学

习打基础。

培育团结协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学生主休性。

概括时,答案力求特性化;演说时,激励发表独特见解,这有利于培

育学生主见和特性化人格。

通过演示《金鱼》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

活。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演绝活引发学习爱好。

在学生剧烈需求下,与他们探讨剪刻方法,能使他们记忆深刻。教学

中,激励学生尝试用其它工具,用其它方法制作剪纸,力求在继承传

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艺术

创作

四、实现美的创建

1、作业要求:自主构思,题材不限,方法不限。

2、出示范画:出示几幅剪纸作品(图略)供学生参考。

3、自由探讨:准备剪什么,同桌相互探讨。

4、学生实践: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使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艺术阅历相互联系,尝试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

活。

全课小结

五、品评美的创想

1、优秀作品展评

选择几副好作品展览,师生一起评价作品。

2、学习状况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驾驭了剪纸的方法,希望

大家创建出更好的作品来弘扬民间艺术,装扮我们的生活。

留意特性化评价,提高审美情趣

社会实践

六、进行美的探究

老师就社会实践活动提要求:

1、实践内容:调查本村有多少人会剪剪纸,会剪什么样的剪纸查资料

了解我国各地剪纸各有什么特点收集一些好的剪纸作品。

2、拟订方案:学生课余自由纽合成一些小组,确定采访和查阅资料的

时间、对象、方法、活动步骤等,填在《关于剪纸的社会实践活动方

案表》上(见附表)。

3、实施活动,在小组长带领下,按方案实施,遇到难题要协商解决。

4、沟通总结:一星期后,各小组完成调查,并写好调查报告,在学习

民间艺人剪纸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几幅作品与同学沟通。

培育学生团结协作实力和社会实践实力,引导参与文化的传承和沟

通,培育他们酷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附1:板书设计剪纸

13风筝

一、教学目标:

了解风筝起源、其名产地、不同风格及所用材料

二、重点难点:

风筝文化探究和具体制法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风筝是中国人独创的,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2

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渐渐形成各具特色

的东西方风筝文化。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

文化起先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祥瑞寓意等表

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依据史书记载,风筝的

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中期,社会进

入了旺盛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起先从军事用途转向消遣,同

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起先运用纸张。风

筝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公元960〜1279年),风

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与,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

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

特地的职业。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

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自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

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起先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消遣活动普及起

来。

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冉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

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