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押上海卷15-20题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2-2023年上海高考部分文本阅读题分析
选文
年份考点题型题干表述分值
标题
实词填空15.⑴既口不辍⑵而财益阜2
16.(1)市亦因以加费()
17.A.聚集B.积累C.辐条D.运输
实词选择2
⑵远近藏其门益众()
A.招待B.寻找C.结交C.拜访
儒贾传
2023秋断句填空亿断句3
翻译简答18.翻译句子5
人物19.程子德新店开张,友人赠名“义善坊”。概括第③段中
简答3
形象程子德的事迹,分析友人如此取名的原因。
赏析20.根据小序和第⑤殳内容,比较作者与程子德对''儒八'贾〃
简答4
鉴别关系认识的异同。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实词填空2
⑴趋启视()(2)公单骑胡贼()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董三齐
⑴未尝不丹下礼下之(认屈己下人B.鞠躬致敬C.
2023春
传实词选择2
改变节操D.调和争执
(2)争率其党做之()A.移居B.搬走C.调动D.流放
断句填空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3
标识出来。
翻译简答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19.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
人物
简答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围绕董三齐坚守原则这•品质,为5
短评
其写一则人物短评。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实诃填空2
(1)尽束以付吏()(2)故余财尽均()
16.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公廉知之()
实词选择A.廉洁B.正直C.查访D.辨别2
(2)公决导以济下户()
A.救济B.灌溉C.资助D.疏浚
2022秋韩亿传
翻译简答17.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18.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
断句填空3
这三处标识出来。
人物
简答19.具体分析第②段中郑文宝急于结识韩公的原因3
形象
赏析20.文末评价韩公“坚正”这一品格在第③段、第⑤段
简答4
鉴别中也有体现,但内涵同中有异,请加以分析。
15.解释加点的词。
实词填空2
(1)以善弓矢显()(2)十月鹿()
16.实词选择。
傅良弼实词选择(1)皆彷惧A.整齐B.谨慎C.教导D.斥责2
20224传<2)故郑州称翠A.治理B.有理C.安定D.法纪
翻译简答17.翻译句子。3
断句填空18.断句。5
人物简答19.傅良弼擅长管理属卜将卒,请结合①一③段,加以分3
形象析。
赏析20.第④段中番人先“喜”,后“益喜”,结合文章具体内
简答4
鉴别容,分析原因。
【2023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儒贾传
(明)耿定向
世以儒命者,炫智钓奇,有市心焉,儒而贾也。扶义乐善,仁心为质,儒之行也。贾而有是,不亦儒
乎?余概焉,作《儒贾传》。
①儒贾名豪,字子德,徽之歙人也,姓程氏。父日稷,始人是,止麻城岐亭贾焉。稷所扶皆微也,而
岐义小市,悬山谷中,贸易客.亡何:稷卒费市丁子德与中放父易赞亶以病不遑处儒.”伯仲伟千雅文.
识度夷旷,大类儒者。其为贾,诚心平价,人乐趋赴。货渐起,市亦因以辐轶。
②岐旁村有郭今者,尝游王文成门,谈良知学。子德悦而师之,为魏冠褒衣,趋绳视准。阔闻①少年咸
相目笑,子德益自喜。间有从之游者,子德持鹿高谈,与相往复,弥日不辍。阚闻少年复相诟日:“贾而
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橐归耳。”子德闻之日:“燕雀不知鸿鹄,则斥鸦之笑大鹤,固也。”
③岁侵,尝糜以哺闾阎之饿,而又梗以瘗道路之殍。出母钱贷人,贫不能偿,辄焚其券。由是子德高
义啧啧满黄*人口矣。麻城令金勿有治声,闻而贤之,榜书“贾中儒味”旌其门。里人因咸称子德为“儒贾”
云。
④子德虽不废贾,然好儒益甚,远近款其门者益众,斥奇赢振施之不厌,而财益阜,不数年,且致千
金。
⑤居常训子姓日:“吾家世什一③,不事儒。自吾一染指,而土庶亲悦,贾且什倍。由是观之,儒何负
于贾哉?尔曾勉矣!“优游乡里,年八十三而卒。
[注释]①闻阅:街市。②黄:明代黄州府。③什一:以十博一,泛指经商。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9日不辍()(2)而财益早()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市亦因以阳移()
A.聚集B.积累C.辐条【).运输
(2)远近甚其门者益众()
A.招待B.寻找C.结交D.拜访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稷卒贤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货贾以故不遑业儒。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阙阍少年复相诟日:“贾而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桌归耳。”
19.程子德新店开张,友人赠名“义善坊”,请概括第③段中程子德的事迹,分析友人如此取名的原因。(3
分)
20.根据小序和第⑤段内容,比较作者与程子德对“儒”“贾”关系认识的异同。(4分)
15.(2分)(1)整(2)丰富
16.(2分)⑴A⑵D
17.(3分)稷卒/费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费贾/以故不遑业儒。
18.(5分)街市上的年轻人又羞辱他说:“经商就是获得利益,然而他言辞迂阔荒废事务,我可以预见他
会垂着空袋子回来的。”(阑阀少年复相诟1分,贾而欲嬴1分,吾见其章归耳1分,迂言废事2分)
19.(3分)程子德在饥荒之年救济灾民,安葬死者:对借钱无力偿还者,烧毁契据,免除债务。这体现出
他行事仗义,乐善好施的品质,因此友人取名“益善坊”。(概括事迹2分,分析原因1分)
20.(4分)同:作者与程子德都肯定“儒”“贾”可以结合。异:作者分别以“扶义乐善,仁心为质”和
“炫智钓奇,有市心焉”作为儒士和商人的特质,一定程度上陷含着重儒轻商的偏见,程子德则不存在这
种偏见;程子德认为商人事儒有助于经商,作者则没有这样的看法。[同1分,异1点2分,给满4分为
止)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1)句意:一整天也不停止。
(2)句意:这样财产越来越富足。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市场也因此而集中起来。
故选A。
(2)句意:远近来他门上拜访的人越来越多。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父亲去世,家产更加微薄。德与兄长收拾父亲遗留的家产,以贩卖为业,没有工夫从事儒业。
父亲去世,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在“卒”后断开。“子德与兄”是主语,应该在其前面断开;
“以故”一般放在句首,因此在其前面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一、补充省略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二、看有无特殊句式:三、有无通假字、使动、意动用法等。
街市上的年轻人乂羞辱他说:“经商就是获得利益,然而他言辞迂阔荒废事务,我可以预见他会垂着空袋
子回来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理解的能力。
“内容分析”题,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以文章具体内容为依据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为
依据,思考、答题。把原句“岁侵,尝糜以哺闾阎之饿,而乂桢以瘗道路之殍。出母钱贷人,贫不能偿,
辄焚其券”进行翻译提取即可。收成不好•时,曾经做稀粥来喂乡里饥饿的人,又做棺材来埋葬在路上饿死
的贫民。放出本钱来贷给别人,穷得无法偿还的,就烧掉债券。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题目己经提示结合序言和第五段,从中找出异同即可。
译文:
世上以读书人的名义称呼的人,夸耀智慧,获取盈利的零头,有在市场上求取利益的心理,这是读书
人却经商的行为。坚守正义,乐意做好事,仁爱之心是他的本质,这是儒家的行为。作为商人而有这样的
行为,不也是儒家吗?我对此有感慨,作了《儒贾传》。
读书的经商者名豪,字子德,徽之歙人也,姓程。父亲名樱,开始进入楚地,停在麻城岐亭经商。稷
所携带的的经商资本不大,而岐亭又是个小集市,处在山谷中,贸易不多。不久,樱去世,家产更加微薄。
德与兄长收拾父亲遗留的家产,以贩卖为业,没有工夫从事儒业。然而兄弟俩身材魁梧、神态高雅、见识
广博、气度平和旷达,很像儒家的人.他作为商人,确实以公平的价格交易,人们乐于前往购买。资产逐
渐地多起来了,市场也因此而集中起来。
岐旁村里有个叫郭今的人,曾经游学于王文成门下,谈论良知之学。子德听说了高兴得把他作为自己
的老师,为此戴上高高的帽子、穿上宽大的衣服,到市上交易时按照市场规则与别人交易。市上的少年都
相互看着笑语他,了•德更加高兴了。有时有人跟着他交往,子德就手拿着拂尘与人高谈阔论,与别人交往
来往,一整天也不停止。街市上的年轻人又羞辱他说:“经商就是获得利益,然而他言辞迂阔荒废事务,
我可以预见他会垂着空袋子回来的。”子德听到后就说:“燕雀不知道天鹅,斥骗嘲笑大鹏,这也是当然
的。”
收成不好时,曾经做稀粥来喂乡里饥饿的人,又做棺材来埋葬在路上饿死的贫民。放出本钱来贷给别
人,穷得无法偿还的,就烧掉债券。因此子德的高尚义举在黄州府被人称道。麻城县令金勿治理很有名声,
听到他的事迹后认为他有贤德,在他的门上贴上“贾中儒味”的匾额以表彰他。乡里人因此都称子德为“儒
贝99。
子德虽然未废弃经商,但越来越爱好儒家思想了,远近来他门上拜访的人越来越多,他拿出多余的斑
利来救济施舍而不知满足,这样财产越来越富足,不到几年工夫,就获得r千金之产。
他平时常常告诫子孙说:“我们家世世代代经商,不从事儒业。自从我一从事经商之后,土人和百姓
都亲爱信服我,而财产增加了十倍。从这里看来,儒业对商业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呢?你们要努力呀!”
他在乡里悠闲自得,八十三岁去世。
【2022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韩亿传
(北宋)苏舜钦
①韩公,讳亿,字宗魏。以咸平五年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
②景祐二年,通判陈州。时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巨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藁,
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提.复完坚c又去那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公廉知之,自部十
余卒,夜掩至,命堰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柬以付吏。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①会
公于许。既至,叹日:“急欲识公之面颜耳。”
③八年,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时河北蝗旱,转运使因岁计覆②,不以实闻,诸郡畏荚敢言,公力抗
章请蠲赋役,州民赖以全活。
④寻耀侍御史,时淮浙蝗旱,民饥殍流散。命公为安抚,所至赈煤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
之。合肥有陂可溉田.久为右姓专其利,公决导以济下户,得以衣食者不可胜数。
⑤岁余,除河北转运使,诏留监定故丞相向公诸子分财。丁崖州当国,势摄天下,私所亲谕公,欲市
向公长安华严别堂,又讽其子从之。公至其家,而戒日:“土田衣食之源不可弃。”故余财尽均,而华严
独存,不以分,由是件崖州意。
⑥景祐中,西夏称藩日久,当遣人至京师货易,出入民间如家。公深以为不便,诂下诏推恩置馆舍,
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量防之也。
⑦公性方严质重,虽笑言不妄,每朝廷有大议论,所持坚正,形于颜色,惟义所在,不恤权忌,一发
于言,众莫敢夺。
【注】①走檄:紧急发送文书。②覆:检查。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尽事以付吏()(2)故余财尽邙()
16.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公廉知之()
A.廉洁B.正直C.查访D.辨别
(2)公决导以涉下户()
A.救济B.灌溉C.资助D.疏浚
17.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命公为安抚,所至赈燥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
18.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19.具体分析第②段中郑文宝急于结识韩公的原因。(3分)
20.文末评价韩公“坚正”这一品格在第③段、第⑤段中也有体现,但内涵同中有异,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
15.(1)捆绑(2)平分
16.(1)C(2)B
17.朝廷命令韩公做百姓的工作,所到之处开仓救济贫困受灾百姓,免除各种工役劳作,选拔优秀的官吏来
管理百姓。
18.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19.郑文宝听说韩公不耗民资,用较低的成本治理河患,以巧计成功平定寇乱,惊叹于韩公高度的责任感、
出色的治理能力和智勇双全的品格,所以郑文宝急于结识韩公。
20.两段都写了韩公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但第3段侧重写韩公爱民、实事求是,第5段侧重写韩公仗义、
主持公道。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1)句意:最后全部捆绑以后交给有关官吏。
(2)句意:所有同家的财产全部平分给向家的儿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韩公访查后知道了这件事。
故选C。
(2)句意:韩公掘开来灌溉下游的农田。
故选Bo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一、补充省略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二、看有无特殊句式:三、有无通假字、使动、意动用法等。
(朝廷)命令韩公做(百姓的)工作,所到之处开仓救济贫困受灾百姓,免除各种工役劳作,选拔优秀的
官吏来管理百姓。注意“牧羊"中的'‘牧”名词是古代治民之官,动词是治。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派遣使者担任接引官,监视西夏人的交易,表面上好像是西夏人信服,实际上是约数防范西夏人。
结合句子含义,句子结构和标志性词语,如''者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理解的能力。
“内容分析”题,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以文章具体内容为依据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为
依据,思考、答题。把原句进行翻译提取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抓住“坚正”,第三段讲发生.蝗灾和旱灾,转运使仍然按一年的收成进行检查,不把实际情况上报朝廷,
各州郡害怕不敢说,韩公极力向型上上奏章请求减免赋税,相州百姓依赖韩公得意保全存活的事情,侧重
写韩公爱民、实事求是。第五段写韩公违背了权势威震天下的丁崖州的心意,平分了财产。侧重写韩公仗
义、主持公道。
译文:
韩亿,字宗魏。在咸平五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景祐二年,他担任通判陈州。当时陈州界河河决堤危害百姓,计算得出堵塞缺口事物费用极其巨大。韩公
快速赶到那地方,结合濒临界河的壮年男子,前去砍伐柴草,亲自筹划安排,一点东西也不从百姓身上获取,
再次修好堤坝使之坚固。另外,距离陈州几十里的地方,有一群贼寇,乘大船顺流而下,要劫掠陈州近旁的县
邑。韩公访查后知道了这件事,亲自带着卜几个士卒,趁着夜色的掩护感到哪里,下令堵塞河道截断上流流水,
并且举起火把击打鼓来疑惑贼寇,贼寇弃船逃走,最后全部捆绑以后交给有关官吏。转运使郑文宝听说这件事,
紧急发送文在许州回见韩公。韩公到了许州后,郑文宝感叹说:“我迫切地想见你一面罢了。”
景祐八年,升迁为屯田员外郎,做相州知州。当时时河北发生蝗灾和旱灾,转运使仍然按一年的收成进行
检查,不把实际情况上报朝廷,各州郡害怕不敢说,韩公极力向皇上上奏章请求减免赋税,相州百姓依赖韩公
得意保全存活。
不久,韩公被提拔为侍御史,当时淮浙发生蝗灾旱灾,百姓饥饿,流离失所。朝廷命令韩公做安抚使,他
到任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罢免了各种徭役,选举好的管理管理。合肥有一个池塘可以用来灌•溉田地,长久以
来被姓右的霸占,独享其利,韩公掘开来灌溉F游的农田,得到衣食的不可胜数。
过来一年多,韩公被任命为河北转运使,朝廷下诏让韩公留下监督前丞相向公的儿子们分割财产。丁崖州
主持朝政,权势威震天下,私下派人告诉郭公,要买下向公在长安的华严别攀,有暗示向公的儿子们顺从此事。
韩公到向家后,当面告诫说:“土地衣食的来源不能放弃。”因此,所有向家的财产全部平分给向家的儿子,
只有华严别量单独存在,没有分,因此违背了丁崖州的心意。
景祐年间,西夏自称藩国已经很久了,每当派人到京成交易货物,出入民间就像自己家里。韩公认为很不
恰当,请求朝廷下诏施思设置馆舍,派遣使者担任接引官,监视西夏人的交易,表面上好像是西夏人信服,实
际上是约数防范西夏人。
韩公性性情方正严肃质朴稳重,虽然不苟言笑,但每当朝廷有重大的议论,他所坚持的都坚盯严正,表现
在脸色上只求道义所在,不顾及权贵嫉恨,一旦发出话来,众人不敢改变。
备考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熟悉文言文基本知识: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句式、修辞手法等,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
成语等。
(2)学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特点: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通常以叙述人物生平事迹为主,注重描绘人物
性格、品质、成就等方面。因此,要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事件叙述、评价论赞等内容。
(3)阅读经典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古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篇目,
以及《左传》、《国语》等古籍中的人物传记文言文,了解其写作特点和技巧。
(4)学习文言文翻译技巧: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逐字翻译、意译、直译等,学会运用现代汉语
表达文言文的意义。
(5)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通过做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等,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
(6)总结经验和技巧: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形成自己的答题方法。
(7)定期复习:定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提高应试能力。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尤时熙,字季美,洛阳人。生而警徽。嘉靖壬午,领乡荐,计偕①入京师。时《传习录》始出,时熙
一见,辄自省叹日:“道不在是耶?”自是,深信潜体,毅然以圣贤为己任。常以不及师事文成②为恨,且
日:“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受学于文成之门人刘时川。尊信师门“良知”之说。
②未几,升户部主事,橇税浒熨关,一介不取。寻以母老乞养。里居三十年,日以修德明道为事,足
未尝诣公庭,所居环蜡,讽咏自若。郡守或以官地遗之.谢不受。后进有来学者,辄喜动眉宇,与之言,
终日不倦。陕洛间闻其风,担茶③而至者百数十人,学者称为“西川先生”。
③尝言:“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若不得其意而务为纷更是安也。”
④野史氏日:阳明之致知,孔子之致知也。紫阳④之穷理,孔子之穷理也。总不谬于孔子而已矣。何至
相抵籍,分水火乎?即如辂物之说,紫阳而在,亦可以此中货。共徜大道而为左,奚不可?由也不尝不限
于夫子乎?夫子虽竹之,未堂不重其人日:“志意不立,子路侍。”何至以朱、陆⑤同异,零个于生前,未、
王同异,又聚讼于身后哉?皆缘不明于学者,助之攻耳,失紫阳意。
(选自孙奇逢《中州人物考•理学》)
材料二:
①尤时熙植浒空税,一意便民。长洲令某与抗,先生廉其贤,不较。他日,代榷者至,问吴中令孰贤?
先生首称长洲。代者日:“此非抗君者耶?”先生日:“吾侪论人惟其贤耳。”
(选自姚之驷《元明事美钞》)
【注】①计偕,指入京参加会试c②文成,王阳明的遢号,“心学”代表人物。其学说与朱妾主张的
“格物致知”不同,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物”。③赛,古代有柄的笠,类似现在的伞。④紫阳,指朱
袅。⑤朱、陆,指朱晨和陆九渊。下文的“朱、王”指的是朱熹和王阳明。朱晨是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陆、
王是心学代表人物。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由也不尝不i县于夫子乎?()(2)夫子虽好之()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手碰的一项。
(1)亦可以此回质()
A.当面询问B.当面对质C.当面验证D.当面质疑
(2)颦逊于生前()
A.聚集诉讼B.辨析异同C.争论不休D.争辩对错
17.汜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里居三十年,日以修德明道为事,足未尝诣公庭,所居环堵,讽咏自若。
18.为第③段画浪线部分断句。
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若不得其意而务为纷更是妄也
19.在学习史传文的笔法时,有同学觉得,材料二叙事详备,故应纳入材料一。是否同意这•观点,结合材
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①.喜欢、欣赏、使……高兴/愉悦②.挫辱、折辱、批评
16.@.A②.C
17.(尤时熙)住在乡里三十年,每天把修养品德理解大道作为自己的事,青,足迹未曾抵达公堂,他居住的屋
子四面都是墙(家徒四壁),(但他)歌唱吟咏,神态自若(神态像往常一样)。
18.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若不得其意而多为纷更/足安也
19.不同意。
材料二叙述了尤时熙在浒皇关征税的过程中与当地官员发生冲突却并不记仇一事,刻画了尤时熙看中他人
贤德的性格特点;这一形象和材料一刻画理学家的写作目的并不一致;我们在学习史传文写法时,不仅要
学习某段文字叙事详备与否,而且要考虑其与写作目的的一致性问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说:喜欢、欣赏、使……高兴/愉悦。句意:子路曾经也不欣赏孔子的观点。
(2)折:挫辱、折辱、批评。句意:虽然孔子对他进行了批评。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面质:当面询问讨论。句意:他或许可以与王阳明当面讨论。故选A。
(2)聚讼:争论不休。句意:在生前有争议。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里居”,乡居,辞官返乡居住;“修德”,修养品德;“明道”,理解大道;“诣”,到、抵达:“环
堵”,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指贫穷人家:“自若”,像往常一样,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能够推翻前人的观点和看法,才能真正理解前人的思想和意图。如果只是不理解前人的意图,而一
味地追求变革和创新,那就是一种狂妄的行为。
“前人案”作“能翻”的宾语,宾语后断句;
“前人意”作“能得”的宾语,宾语后断句;
“是”作主语,主语前断句。
故断句: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若不得其意而务为纷更/是妄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表示观点:不同意。
由材料二“长洲令某与抗,先生廉其贤,不较。他U,代推者至,问吴中令孰贤?先生首称长洲”“百侪
论人惟其贤耳”可知,材料二叙述了尤时熙在浒鸵关征税的过程中与当地官员发生冲突却并不记仇一事,
刻画了尤时熙看中他人贤德的性格特点。
由材料一“能翻前人案,始能得前人意,若不得其意而务为纷更,是妄也"'‘总不谬于孔子而已矣。何至
相抵梧,分水火乎?即如格物之说,紫阳而在,亦可以此而质”“何至以朱、陆同异,聚讼于生前,朱、
王同异,又聚讼于身后哉?皆缘不明于学者,助之攻耳,失紫阳意”可知,材料一目的是刻画理学家。材
料二中尤时熙这一形象和材料一刻画理学家的写作目的并不一致。
题目说明要将材料二纳入材料一,通过分析可知,两篇的写作目的不一致。我们在学习史传文写法时,不
仅要学习某段文字叙事详备与否,而且要考虑其与写作目的的一致性问题。
参考译文:
材料一:
①尤时熙,字季美,是洛阳人。他天生聪明机敏。在嘉靖壬午年,他通过了乡试,并与其他考生一同
前往京师参加会试。当时,《传习录》刚刚开始流传,尤时熙一读到这本书,就自我反省并感叹道:“真
正的道不就在这里面吗?”从此以后,他深信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并坚决地将自己定位为追求成为圣
贤的人。尤时熙常常为自己没能亲自拜王阳明为师而感到遗憾,他说:“学习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最终
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于是,他决定成为王阳明门人刘时川的学生,以学习王阳明的“良知”学说。
②没过多久,尤时熙被升任为户部主事,负责在浒壁关管理税收。但他并没有为自己谋取过一丝一史
的私利。不久后,他因母亲年迈而请求辞官回乡专心侍奉母亲。尤时熙在家乡住了三十年,期间他全心全
意地致于修身养性和探索真理。他从未踏入过官府,居住的地方也很简陋,但他总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一
边咏诗诵文,一边过着清贫的生活。当地郡官想赠予他一些官地时,他坚决地推辞了。对于前来向他学习
的年轻人,尤时熙总是感到非常高兴,他会与他们交流,整天不厌其烦.陕洛地区的人们听说了他的学问和
品德,纷纷前来拜访,有时竟有上百人。学者们都尊称他为“四川先生”。
③尤时熙曾经说过:“能够推翻向人的观点和看法,才能真正理解前人的思想和意图。如果只是不理
解前人的意图,而一味地追求变革和创新,那就是一种狂妄的行为。”
④野史氏评论说:王阳明的“致良知”与孔子的“致知”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朱屈的“穷理”也与孔
子的穷理相呼应。总的来说,他们的学说都没有偏离孔子的核心思想。为何会被理解为相互矛盾,如同水
火不容呢?拿“格物”这一观点来说,如果朱熹还在世,他或许可以与王阳明当面讨论,共同探索大道,
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又有何不可呢?正如子路曾经也不欣赏孔子的观点,虽然孔子对他进行了反驳,
但并未否定子路的价值,只是说:“你的志向和决心还不够坚定。尽管如此,子路仍然是一个侍奉我的好
学生。”为何朱黑和陆九渊、朱熹和工阳明之间的异同争汉在生前身后都持续不断呢?这都是因为一些不
明真相的学者加入了争论,曲解了朱会的本意。
材料二:
尤时熙在负责浒曳关的秘收时,一心只想着如何方便百姓。当时,长洲县令与他在某些事务产生了冲突,
尤时熙了解到长洲县令是一位贤能的学员后,并没有与他计较。后来,当有新的官员来替代尤时熙负费税
收时,他询问尤时熙在吴中地区哪位县令最为贤能。尤时熙毫不犹豫地推荐了长洲县令。新官员有些惊讶
地说:“这不就是那位曾经与你产生冲突的县令吗?“尤时熙回答说:“我们评价一个人,只看他的贤能
与否,而不是看他是否与我有过冲突C”
二、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钟味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晋侍中雅七世孙也。父蹈,齐中军参军。
②竦与兄崛、第屿弁好学,有思理。味,齐永明中,为国子生,啰《周易》°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
赏接之。建武初,为南康王侍郎。时齐明帝躬亲细务,纲目①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令
自局田,取决诏校②。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于是凭势互相通进,人君之分,粗为繁密。味乃上书言:“古
者明君,落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可称己南面而已。”书奏,上不佟,
谓太中大夫顾嵩日:“钟崂何人,欲所朕机务,卿识之不?”答日:“崂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
且繁碎取事,各有司存,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折也。“上不
顾而他言。
③永元末,除司徒行参军。梁天监初,制度虽革,而未能尽改前弊。……
④衡阳王元筒出守会稽,引为宁朔记宓,专学文翰。时居士何欣笑室若都上山发洪水深拔树石此室独
查。元简令嵯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迂西中郎晋安王记室。
⑤噪尝求誉于沈约③,约拒之。及约卒,竦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体文众制,五言最优。
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约。于时谢眺未道,江淹才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
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顷之卒官。
(选自《南史・钟味传》)
[注]①纲目:法网,法度。②取决诏敕:依靠诏书收令来处理事务。③沈约(441-513),字体文,南朝
梁开国功臣,文学家。钟垛(466-518),南朝文学批评家,著有诗歌评论《诗品》。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国子生,啰《周易》()(2)书奏,上不悖()
16.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样释义正确的•项。
(1)莫不争自眉四()
A.启发B.听见C.禀报D.通知
(2)接才颁政,量能授职()
A.估量B.准则C.管理D.消灭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
18.请用“/”给画线部分断句(超过或少于三处不得分)。
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
19.分析第②段“上不顾而他言”的原因。
20.分析第⑤段钟蝶对沈约的评价,并概括钟噪的性格特点。
【答案】15.①.通晓/了解/知道②.高兴/愉快/喜悦
16.①.C②.A
17.现在君王事无巨细都总览而亲自处理,这样君王更加辛劳而臣子更加安逸,这是替代厨师宰杀牲口做佳
肴、替木匠砍削木头打家具啊。
18.时居土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
19.顷悬:认为明帝躬亲细务,地方及中央公事都要上报其决断,凡事亲自处理,导致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钟猱:建议明帝具体事务交给三公九卿办理,触犯(违背)君权:明帝:自身有专权包揽的想法,不想下
放权力。
20.钟峻曾请沈约称誉推荐自己,遭沈拒绝。沈死后,钟蛛评价沈约诗文:以五言诗最优,沈独满文今是因
为谢眺笔力还弱、江淹江郎才尽、范云地位低微;沈文辞比范云强,意蕴比江淹浅薄。钟对沈的评价有肯
定,也夹杂着当年被沈轻视产生的怨恨;表现了记仇、挟私报复的性格弱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钟蝶做国子生,通晓《周易》。所以“明”解释为动词,通晓、了解或知道。
(2)句意:钟噪奏章递上去,明帝看了不高兴。所以“择”解释为动词,高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没有不争着启奏朝廷,等候皇上裁决。所以“启闻”解释为“禀报”。
故选C。
(2)句意:估量人的才能大小颁布政令,根据人的能力的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所以“揆”解释为“估量”。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总而亲之”,总览而亲自处理;“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这样君王更加辛劳而臣子更加安逸;“庖
人”,厨师:“斫”,砍削:“所谓……也”,判断句式。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有个叫何胤的隐士在若邪山建房舍,山洪暴发,把大树和巨石都冲跑了,何胤的房屋却安然保
存。
“时”是句前时间状语,“居士何胤”是主语,“筑室”是谓语动词“建造房舍”,“若邪山”是“筑室”
的地点,属于状语后置,应在“山”后断句:
“山发洪水”句意完整,“水”后断句:
“漂拔树石"省略主语''洪水”,句意完整,“石”后断句:
“此室独存”句意完整,意思是“只有这间房舍保存下来”:
所以应为“时居土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②段“上不顾而他言”的原因,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主要是因为钟蝶上奏章,以及顾曷回答的
话语。
原文:“株乃上书言:‘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可恭己南
面而已。'”意思是“钟嫌就上书提出:‘古时候贤明的君主的职责在于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三
公也只是陪君主谈论大政方针,具体事务都靠九卿去办理,天子只须保持自己的尊严面南称孤就行了。'”
从中可知,钟蝶这是电议皇帝不要事事躬亲,建议明帝具体事务交给三公九卿办理,触犯(违背)君权。
原文(顾昌)“答日:'噪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且繁碎职事,各有司存,今人主总而亲之,是
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意思是“钟崂虽然职位不高没有名气,但所说的
或许有可采纳之处。况且繁琐的日常事务,自有各部门去办,现在人君把它们都包揽起来亲自处理,这样
人君就越求越忙而人臣越来越安逸,这就是所谓的代厨了做饭、背木匠砍削啊。”从中可以知道顾晨认为
明帝躬亲细务,地方及中央公事都要上报其决断,凡事亲自处理,导致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原文''上不顾而他言”,意思是明帝不接茬儿把话岔开,可知明帝不想下放权利,有专权包揽的想法。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原文''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笔皆宗附约。于时谢眺未遒,江淹才
尽,范云名级又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密于范,意浅于江。‘盖追宿博,以此报约也。”是指纵观沈依文
(即沈约)各类诗文,以五言诗最优.齐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爱好文学,王元长等人也都尊崇依附沈
约。当时谢眺的诗还不够遒劲,而江淹才气已尽,范云的名声地位又低微,所以沈约得以独霸文坛。因此
沈约的文辞比范云周密严谨,意蕴比江淹低下。这是钟嵯在追念旧时的怨恨,以此来报复沈约。可知,钟
噪曾请沈约称誉推荐自己,遭沈拒绝.沈死后,钟煤评价沈约诗文:以五言诗最优,沈独霸文坛是因为谢
眺笔力还弱、江淹江郎才尽、范云地位低微:沈文辞比范云强,意蕴比江淹浅薄。
钟对沈的评价有肯定,而文章“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也明确指出他的评价夹杂着当年被沈轻视产生的
怨恨:表现了记仇、挟私报复的性格弱点。
参考译文:
①钟垛,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是晋朝侍中钟雅的七世孙。父亲伊蹈,为齐朝中军参军。
②钟味和哥哥钟妩、弟弟钟屿都很喜欢学习,有见识和思想。钟崂,在南朝齐永明年间为国子生,通
晓《周易》。卫将军王俭担任国子寺祭酒,很欣赏他,常与他交往。建武初年,他担任南康王侍郎这一职
务。当时齐明帝爱亲自过问细小的事务,公务也繁多。于是各郡县以及中央各部门的日常公事,没有不是
争相启叁剌廷,等候史上栽决。文武官员任命都不归史部,于是每个人都凭努力互相推举提拔,君主的事
务很繁忙。钟噪就上书提出:“古时侯贤明的君主的职费在于根据每个人的才能授予官职;三公也只是陪
君主谈论大政方针,具体事务都靠九卿去办理,天子只须保挣自己的尊严面南称孤就行了。”奏章递上去,
明帝看了不高兴,问太中大夫顾嵩说:“钟嵯是谁?想管我的机要事务,你了解他吗?”顾苒回答:“钟
嫌虽然职位不高没有名气,但所说的或许有可采纳之处。况且繁琐的E常事务,自有各部门去办,现在人
君把它们都包揽起来亲自处理,这样人君就越来越忙而人臣越来越安逸,这就是所谓的代厨子做饭、替木
匠砍削啊。”明帝不接茬儿把话岔开。
③永元末年,钟嵯担任司徒行参军。梁天监初年,制度虽有改革,但未能革除前朝所有弊端。……
④衡阳王萧元简出京去作会稽郡的太守,召钟嫌担任宁朔记室,专门掌管文字工作。当时有个叫何机
的隐士在若邪山建房舍,山洪暴发,把大树和巨石都冲跑了,何胤的房屋却安然保存。萧元简让钟噪作《瑞
室颂》朱花杉何机,文辞写得十分典雅华丽。钟味又改任西中郎晋安王记室。
⑤钟嫌曾请求沈约为他传播声誉,沈约不答应拒绝了他的请求。等沈约死后,钟竦把古今之诗分品级
加以评论,指出它们的优劣,说:“纵观沈体文(即沈约)各类诗文,以五言诗最优。齐永明年间,竟陵
王萧子良爱好文学,王元长等人也都尊崇依附沈约。当时谢眺的诗还不够道劲,而江淹才气已尽,范云的
名声地位又低微,所以沈约得以独霸文坛。因此沈约的文辞比范云周密严谨,意蕴比江淹低下。”这是钟
嫌在追念旧时的怨恨,以此来报良沈约。不久,钟峻在官职上死去。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屯留路公传
[明]申时行
①路公者,名琼,潞之屯留人。公生魁梧,智略辐凑。居众中,议论捷出,如矢激刃解,纷纠立断。
闻其言即至倔强无不洒然屈服者,里中固严重之。
②成化末,大盗王弘起燕赵,势张甚。至屯留,益杀吏民,民振恐。公叹日:“嗟夫!贼乃蜂起乌合,
操援祖矜斗千里而莫之谁何,彼谓秦无人哉!”即诣令请授甲,愿破贼,即百姓。令壮而许之。乃蒙邑中
敢死土得数百人,讽以大义,人人争踊跃。公为设方略,率兵尾贼至余吾。贼方食,公从后急击,大破之。
令上其功,厚赐金帛,谢不受。乃署为阴阳训术,稍益属任之。县有疑事辄就公亭质,间使荤城姮、学校
诸工。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数焉。
③正德中,巨瑞何庆恃瑾骄迟①,大为奸利。当过屯留,公受令指,华诸境。从容进日:“侧闻公义甚
高,屯留令拥箸褪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
不足充菜食,愿左右无惊邑中。“庆欢然为之效玳。
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前县令张鸣坐事斥,贫不能自还。公为倡邑人共治橐中装,直数百金。令修公
入骨髓,戒子孙“无忘路某,路某活我”。里有儒生贫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健康体育微课
-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助力金融审计:2025年智能算法在合规性审查中的应用报告
- 内科患者的护理
- 回肠造口关闭术后的护理查房
- 大叶性肺炎并发症
- 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全流程解析
- 2025至2030基金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骨肿瘤患者公休会健康教育
- 二零二五年度厕所革命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安装合同
- 钢网开口设计规范标准
- 医保自纠自查整改报告
- 2023年八少八素图形推理测试真题精选
- 国家讲解员培训课件
- 浅析图书发行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策略
- GB/T 6478-2015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 2016众泰t600运动版原厂维修手册与电路图-使用说明
- 金属缠绕垫(1002)要点课件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进展课件
- 教师情绪和压力疏导课件
- ISO-IEC 27002-2022中文版完整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