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内力与外力对地球的影响学业内容构架
内容要求
(对应课标P80、P85和P86)(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说明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2)知道地球是一个由不同圈层组成的系统。地球的外部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组成了岩石圈。岩石风化形成了土壤,大气运动形成了天气和气候现象,流水和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3)知道大气、水、土壤都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说出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地球系统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各种自然现象;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知道土壤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场所。(4)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5)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概述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含义。认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6)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了解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学会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7)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特点,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8)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和常见的自然灾害,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防灾减灾常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能认识到调整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知道防治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和重大意义。(9)乐于探究与地球系统相关的自然现象;通过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树立基于证据和逻辑形成科学理论的意识,具备敢于质疑、追求创新的科学态度。具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内容要点
要点1火山与地震1.地形及其变化(1)地形: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高原: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3)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
内力作用
和来自地球外部的
外力作用
两个方面。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2.火山(1)火山喷发: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烈冲出地面造成。(2)火山喷出物:有
气态
、
液态
和
固态
物质三类。气态物以水蒸气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3)火山的分类:一般分为
活火山
、
死火山
、
休眠火山
三类。(4)火山喷发的利与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局部气候变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方面,火山喷发也可能带来新的矿产和地热资源,为我们所利用。气态
液态
固态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3.地震(1)地震:指地壳的突然震动。地震是常见的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地球上每年约有500多万次地震发生,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多次。(2)地震原因:来自地壳内部力量,使地壳坚硬的岩石产生
断裂和
错位
而引起。另外,某些人类活动,如修大型水库、爆炸等也会引发局部地震。断裂
错位
(3)地震时现象和造成的灾害:大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地震中心)附近,大地会发生上下颠簸和左右摇晃,也会造成山体滑坡和岩石崩落、地面褶皱、开裂、塌陷或隆起,还会引起海啸。地震会使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交通、水电中断,还会引起火灾,使人民生命和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如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使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顷刻化为废墟,有24万人丧生。(4)地震程度的表述:①震级:1级最小,3级以上地震能被人感觉到,5级以上均属于破坏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级达8.0级。②烈度:通常分为12级。一般地说,烈度大小与震级大小、该地与震中距离和震源深浅等有关。烈度达3级时人能察觉,6级以上则会造成较大破坏,达到11、12级时,将使大批房屋倒塌、地面严重变形,造成巨大自然灾害。(5)地震预报:地震发生前,大地、天气、水文、地磁及一些动物的行为常有异常变化,根据这些预兆,预报地震的发生,称为地震预报。正确的预报可大大减轻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但因地震成因复杂,目前还不能正确预报所有地震。下面一些现象与地震有很大的关联,常作为地震发生的预兆。如发生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地震前常有地温明显增高,天气有异常闷热的感觉;地电变化;地磁变化;地形微小变化;一些动物行为失常,如震前常有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等异常情况出现。(6)发生地震时应对措施:发生地震时,必须冷静迅速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以使生命财产损失尽可能减小。其核心是保护生命安全,防止灾害扩大,减小财产损失。迅速关闭煤气、灭火断电,人员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且远离高压线和陡坡,在室内则应躲在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或牢固物下面,以及不要误听谣传等。(7)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世界上地震与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
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这与地壳的板块分布有关,这两个地震火山带均处于板块与板块之间。我国处在这两个地震火山带交界处,是个多地震国家,普及地震有关知识对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失具有很大意义。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典例展示】例1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积石山县(位置如图甲所示)地震所处的地震带是
②
(选填“①”或“②”)。①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②
甲(2)“12秒、11秒……后地震波将到达。”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波到达前,兰州市、临夏市不少用户的手机都收到了这样的预警弹窗(如图乙),被短信叫醒的用户此时较好的避震措施是
D
(选填序号)。乙D
A.马上跳楼B.叫醒家人,就近躲在墙角C.躲在窗下D.用枕头护住头部并躲进卫生间(3)地震发生后,截至19日14时30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2042人、381车、37犬前往救援。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
处于不断地运动状态,并且向四周扩散
。处于不断地运动状态,并且向四周扩散
要点2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事例:①喜马拉雅山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但在几千万年前,那里还是茫茫的海洋。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海洋生命的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大海。②台湾海峡过去曾经是陆地,后来变成了浅海。据考证,在台湾海峡的底部,至今还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③大连市的星海广场是一处新的旅游景点,但原来该地是一个海湾,并没有广场陆地。由于移土填海,人工造田,才使原来的海湾变成了现在的陆地。(2)海陆变迁的原因:一方面来自
地球内部
,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另一方面来自
地球外部
,如风和流水等的侵蚀作用、生物和人类的活动等。地球内部
地球外部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1)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其他大陆之间也有类似现象。又发现美洲和非洲的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亲缘关系,于是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块的,周围是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几块,向各个方向移动。目前的海陆分布格局是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造成的。3.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20世纪60年代,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和后来的“海底扩张说”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2)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地壳的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板块上面的大陆和海洋随着发生漂移,六大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板块之间是地震火山容易发生的地方。(3)板块构造学说的作用:板块学说能较好地解释高山、大洋的地形变化和火山、地震的发生以及地下矿藏形成的原因,还可以预测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的趋势。如因为板块运动、地壳岩石的碰撞会造成褶皱和断层,从而造成新的山脉和深沟。实际上,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从海洋变成了高山,而且目前还在“长高”。板块构造学说也还有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典例展示】例2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这起强震是台湾25年以来的最大规模地震。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是由于板块的碰撞引起的B.是由于地球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C.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地震带上D.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A例3人类对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发展。材料一: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图甲)。他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甲材料二: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张裂(图乙)。乙(1)下列现象中,“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的是
CE
。(多选)A.秦岭上发现了珊瑚礁化石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似E.采石场上常见弯曲的岩层(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
亚欧板块
。CE
亚欧板块
要点3岩石和土壤(1)地球从里到外可以分为
地核
、
地幔
和
地壳
三个圈层。岩石圈包括地幔的上部和地壳。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风化作用”就是岩石在“热胀冷缩”和冰、水以及生物的共同长期作用下,使巨大的岩石崩裂破碎。地核
地幔
地壳
(2)土壤是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土壤中矿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物质黏附在矿物质的表面。腐殖质转化为养分,越多越厚,土壤越肥沃,植物生长越繁茂。腐殖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土壤通气性与土粒粒径大小有关。(3)土壤矿物质中,各种粗细不同的土粒混合在一起,表现出土壤的粗细颗粒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分为
砂土、壤土、黏土
。其中壤土质地疏松,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砂土含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含黏粒多,沙粒少,土壤颗粒较细。壤土含砂粒、黏粒比例适中,土壤质地较均匀。(4)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其中以团粒状结构最为理想。砂土、壤土、黏土
(5)肥沃的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增加土壤肥力的最快且有效方法是施肥。(6)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接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物的保护,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速度与土壤植被类型和覆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风力也能侵蚀土壤。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滥伐乱砍、过度放牧或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7)土壤污染的途径: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人类生活的废弃物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灌溉、施肥和降雨等方式进入土壤,并被土壤吸收。(8)土壤污染的危害:地膜(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酸雨使土壤酸化、板结;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使植物致病、死亡。(9)防止土壤污染可从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开始。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监测与管理。保护土壤的措施有保护土壤上的植被和使土壤免受污染。(10)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等不合理的利用,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在缓坡修筑梯田等活动又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典例展示】例4小刚为了探究土壤成分,先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土壤,放在如图装置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土壤白烟冒尽后,冷却至室温,称量质量,分析质量变化,你认为小刚是在探究土壤中的(
A
)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A要点4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的水包括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海水约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96.5%
。海水是咸的,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海水淡化可以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陆地水约占地球上所有水量的
3.5%
,其中
2.5%
是宝贵的淡水。大部分淡水储存在
两极的冰川和岩层深处的地下水
,不能够被人们利用,能够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水总资源的1%。因此,地球上目前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大气中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水也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不同。人体中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通过呼吸等生理活动不停地与外界进行着水交换。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饮
2~2.5
升的淡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96.5%
3.5%
2.5%
两极的冰川和岩层深处的地下水
2~2.5
(2)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汽,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进入大气中的水汽随气流运动,如果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在高空形成水滴或冰晶,成为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球表面,通称降水。在陆地上,这些降水下渗到地下水,有些降水在地表汇入河流、湖泊,大部分最终归入大海,这个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也带来了充沛的水力资源。水循环还会改变地表形态,但是水循环也会造成降水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从而形成洪涝和干旱。森林和草原会在降水过程中保护土壤不受严重的冲刷,而且会有利于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因此,要制止滥伐森林和过度放牧,以利于水土保持。(3)流水的作用是导致岩石风化和地形变化的重要力量。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使岩石碎屑和土壤颗粒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使地形趋于平坦,流水的冲积常使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含有二氧化碳等酸性水能溶解石灰岩,从而形成溶洞。海浪对岩石的拍打和冲击会侵蚀海岸,能造成怪石嶙峋的礁石。(4)由于淡水资源少且分布不均,再加上近年来水体污染严重,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典例展示】例5截至2024年6月,日本已完成六轮福岛核污水排放。福岛核污水排海,不仅导致了海洋污染,核污水有可能通过水循环的方式被带到内陆地区,进而影响当地的土壤、水源等。如图是地球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由示意图可知,核污水会在海洋、大气、
陆地
之间循环。(2)水循环环节中,与核污水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环节是
③
(填序号),接下来有可能通过
水汽输送
(填名称)环节到达陆地上空。陆地
③
水汽输送
要点5气温、气压、降水和风(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2)天气是指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和风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气温即
空气的温度
。因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且温度波动小,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人体感舒适的气温是22℃。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和风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空气的温度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3)气压是大气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1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斯卡(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气压就越小。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是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4)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观测风向。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风与人类的关系:有利的一面,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不利的一面是强风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此外风也可以改变地形。(5)空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6)降水的形成条件:一是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另一个是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此外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降水的过程:水汽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小水珠或小冰晶,小水珠或小冰晶增多增大,形成雨、雪或冰雹等。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是毫米。【典例展示】例6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甲、乙、丙和丁四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BA.气温波动最大的是甲地,因为受海陆性质影响B.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药科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GSP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新发展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3 课件 Unit 10 Making Guesses and Predictions
- 90后小学生音乐课件
- 2020医疗安全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物理试题含解析
- 空调清洗施工方案
- 济青高速涵洞定期检查报告模版
- Commvault数据库备份恢复功能介绍
- 《钱的旅行》课堂 课件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 《数据库验收规定》word版
- 双胎妊娠 PPT课件
- 盛唐气象ppt课件
- 应聘人员面试评分表
- 毛坪角隧道溶洞处理方案(共32页)
- 引水工程压力管道水压试验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