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届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届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届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届名校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冲刺卷&预测卷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为大汶口文化、西阴文化、白泥窑文化、大溪文化遗址中勾连涡纹彩陶纹饰的比较。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6.北阳平(H3②:17)7.雕龙碑(T2314④A:121)(1.大汶口文化;2、3、5、6.西阴文化;4.白泥窑文化;7.大溪文化)A.中原文化处于区域领先地位B.不同文化之间存在隔绝现象C.中华文明呈现逐渐交融态势D.区域性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2.洛阳为东汉都城,皇亲国戚云集,故东汉复置司隶校尉,不论尊卑,无所不纠。汉光武帝时期鲍永为司隶校尉,帝叔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弹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此案例可折射出,司隶校尉的复置A.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B.抑制贵戚权臣从而提高皇权C.可以有效掌控洛阳附近军队D.以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专制3.下表所示是敦煌莫高窟部分洞窟壁画人物服饰的信息统计。这反映了唐朝洞窟壁画信息初唐321窟女子戴面帽初唐第375窟女供养人都头梳半翻髻,上穿窄袖半臂短橘,下穿高腰曳地长裙,帔帛长垂,脚穿小头鞋履盛唐第217窟女子头戴胡帽,穿红色披风骑马行进在崇山峻岭中盛唐第217窟观音普门品中的人物头戴幞头,身穿驳领窄袖袍服,腰系带,脚穿乌靴A.民族文化开放与交融B.社会风气渐趋保守C.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D.社会主流价值改变4.下图所示是宋元时期北方5省和南方6省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据此可推知,宋元时期30.66.27.8730.66.27.87980年1102年1290年A.中原地区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北方C.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南转移D.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余年间,被记载的循吏就有40余人,约占整个循吏传的三分之一。这说明这一时期A.监察体系已逐渐趋于完备B.政府重视基层社会治理C.科举制度得到较大的发展D.君主严格控制中央官员6.1864年,在总理衙门官员崇厚的支持下,丁韪良翻译了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的《万国公法》。在书成之际,丹麦三艘商船在天津大沽口被普鲁士军舰扣押。总理衙门遂援引《万国A.清廷开始收回部分治外法权B.美国政府协助清朝办外交C.晚清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意识D.总理衙门谙熟近代国际法A.儒学的宗教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传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重新确立C.当时对孔道的理解出现不同维度D.维新变法借助传统儒学扩大群众基础历史四第2页(共6页)免费高中试卷公众号8.下图是某军事摄影家拍摄的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的照片,这张照片适合用作下面哪一本书的封面A.《百团大战》B.《血战台儿庄》C.《淞沪会战》D.《平型关大捷》次全国人口普查,是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的。它意味着人民第一次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权A.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准备了条件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根本性好转C.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D.有利于国家解决农民土地问题10.下表内容为“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第2条关于政体条款的比较。据此可知,“八二宪法”体现了“五四宪法”“八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A.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更具直接性的民主管理D.在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思想11.罗马王政时代森都里亚大会(公民大会)以百人队为单位进行投票,当时共有193个百人其他等级的百人队,每个百人队投票后随即宣布投票结果,一旦得票超过半数,投票立刻终止。由此可见,当时罗马A.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B.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涨C.平民已成为政府主体D.贵族和富豪掌控了政治事务历史四第3页(共6页)免费高中试卷公众12.古代日本的“家”指家族公社或家族的共同住地,“宅”既是地方首长(村首)家族的共同财央豪族的私有地则称“田庄”。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角度出发,下列哪一类才是中古史发展的潮流A.“家”“田庄”B.“家"“宅”C.“宅”“屯仓”D.“屯仓"“田庄”13.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美洲南端的人群,似乎从未使用过铁器,其冶金术是极简单的,但是,他们的石工、制陶法和纺织水平很高,此外他们还是异常娴熟的染匠。这意在说明A.美洲文明发展严重滞后B.西方文明影响范围扩展C.美洲文明的自身独特性D.区域文明交流程度加深正义的法律时,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国家干预D.混合经济15.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中,社会权利的增长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阶级体系,在大部分情况下,福利服务也没有能够消除贫穷——尽管瑞典和奥地利等更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由此可见,西方福利制度A.不能调整社会利益结构B.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C.调动了人民工作积极性D.未消除社会的不平等性最终成为中情局的“旗舰”类期刊。美国这些举动的主要意图是A.改善美国实施霸权政策的形象B.正面宣传中情局的成果C.通过文化进行冷战意识的渗透D.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清朝陆续把蒙古、西藏、西域等地区重新纳入统一管辖之下,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管理机制,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将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推进到一个新高度。……清朝时期,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进一步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伴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大总结,以《古今图书集成》(康熙时期)、《四库全书》两部中国“百科全书”为代表。这一时期,官方和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集大成式的整理和归纳。——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要读本》历史四第4页(共6页)免费高中试卷公众国全维王材料二新清史”论者的核心观点,就是否认清朝统治者存在对中华主体文化认同而“汉化”的事实,其论者从“满洲”中心观出发,认为清朝能够成功统治近三百年,主要原因并非国”并非同义词,而是一个超越了“中国”的帝国。——摘编自向燕南《从政统和道统的认同看清统治者历史文化认同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清史”对清朝的认识,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证符合逻辑)(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贸易开放的历程。近代前期,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发展,出口贸易增长较缓慢,出口产品类型以农产品为主。直至20世纪初期,中国出口贸易才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旧海关史料》的数据显示,1899—1910年,中国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2%,1911—1928年则达到12.0%。在此期间,随着工业品出口需求的增长以及出口厂商提升国际竞争力意愿的增强,出口产品中工业品占比大幅提升。1912—1933年间,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出口占比均显著下降,轻、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比从14.7%快速上升至31.0%。——摘编自陈雯、庄嘉霖《国际贸易、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基于近现代中国的研究》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迫切需要资金、物资和技术以恢复经济,尤其需要国外的资金、先进设备和技术。然而,美国出于对苏冷战的考虑,把实施封锁禁运作为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中国获得能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实施对中国禁运的决议》,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和禁运,囊括了一切生产和消费的必需物资。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党和政府作出了“帝国主义之间有矛盾,可以加以利用。各国商人要赚钱,即使你不做生意,他还要做生意”的基本判断,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策略,有效化解了西方封锁禁运对新中国带来的各种风险。——摘编自张励、刘明兴《20世纪50年代中共反对西方封锁禁运的因应策略与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20世纪初期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禁运政策对我国造成的困难。(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处理国家间经济贸易风险。(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条约规定: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的主权,承认荷兰、瑞士为独立国。法国对梅斯、凡尔登等洛林地区土地的占领得到承认,法国同时获得阿尔萨斯、下阿尔萨斯以及西南德意志的一些——摘编自姚娜《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与战后初期和50年代完全不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因此,与前一阶段相比,美苏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都出现了较大变化。概括地说,与杜鲁门到约翰逊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很大延续性相比,尼克松至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尽管其坚持全球扩张的总体战略目标并未根本改变;而从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则从利用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而继续向全球的势力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战后两极格局的区别,说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政策变化的原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日本立国战略19世纪60年代至1945年军事立国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济立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文化立国历史四第6页(共6页)免费高中试卷公众国扫输全能王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冲刺卷&预测卷历史参考答案(四)【解析】这些勾连涡纹彩陶纹饰,都具有以“工”字形纹的上下两端延伸的月牙状产生中心对称的特征,反映了不同文化时期,跨地区的文化交往更加频繁,表明勾连涡纹彩陶的广泛发展与相互交流,体现了在大融合、大聚变的文明发展形势下,文化融合和文化交流的趋势更加无法阻挡,这也是中华文明由多元逐渐走向一体的文明发展态势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原文化处于区域领先地位,只能说明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有交流和影响,排除A项;图中信息反映的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有交流和影响,并不存在隔绝,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文化【解析】由材料可知,刘秀复置司隶校尉的主要目的是对付都城的贵戚权臣,鲍永弹劾帝叔即赵王刘良就是证明,B项正确;刘秀复置司隶校尉的监察目标不是地方官,而是京师百官、权臣贵戚,排除A项;司隶校尉是监察官,并非军事官员,排除C项;汉代监察权本就不属于宰相,不存在分割相权之说,排除D项。【解析】由敦煌壁画的服饰看,当时的服饰文化大量吸取了西域民族衣冠服饰的特点,盛唐以后胡风渐行,这反映了唐朝民族文化之间不断交融的态势,A项正确;敦煌壁画的服饰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而不是保守,排除B项;材料可以体现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受到的约束较少,穿衣比较自由,说明妇女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下,但这不是政治地位提高的体现,排除C项;敦煌莫高窟属于佛教艺术,佛教对社会主流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社会主流价值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从980年到1290年间,中原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江南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说明人口逐渐向南方集中,这推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数据是南北方人口在不同时期的比重,虽然北方人口比重在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排除A项;南方人口比重超过北方的因素很多,材料并不能反映南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于北方,也有很多人口是由北方迁到南方的,排除B项;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非开始南移,排除C项。【解析】明洪熙、宣德年间被记载的循吏有40余人,占整个循吏传的三分之一,这说明这一时期政府建立了一支得完备,排除A项;明洪熙、宣德年间大量循吏的出现与科举制度的发展并无直接联系,并不是科【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等人崇尚儒学,进一步将儒学宗教化,其他学界人士则对儒学持批判态度,这表明当时对孔道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维度,C项正确;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儒学的【解析】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说明这是八路军进行的交通破袭战,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是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的交通总破袭战,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役——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八路军并未参加作战,排除B项;淞沪会战也是国民党是交通破袭战,平型关也不在正太铁路上,排除D项。【解析】1953年,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普选,而选举各级人民代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准确的人口数据。因此,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是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为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根本性好转是在1952年底,1953年我国已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排除B项;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确实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有关系,但新中国成立前就制定了这一政策,1947年就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排除C项;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也已基本完成,3亿多农民的土地问题已经接性的民主管理,C项正确;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宪法的第五条第一款写入宪法,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2010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面前公民人人级和第一等级意见一致,后面几个等级的公民根本没有投票机会。据此而论,骑士等级和第一等级的贵族和富豪机会很少,可见当时罗马政治民主化程度并不高,排除A项;在这种投票规则下,一般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不会很历史趋势,更富有生命力。“大化改新”时期推行“班田收授法”,意在取缔大土地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欧洲人摧毁古代美洲文明之前,拉美地区尽管金属冶炼技术落后,但拥有独特的手工的一个鲜明标签,他反对政府特惠及限制的制度,主张经济在市场自我调节下的自由发展,B项正确;亚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排除A项;亚当·斯密也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排除C项;混合经济是国家干预和自由主义的结【解析】社会福利制度通过社会资源和机会的配置可以使社会利益结构得到某种调整,但并未消除社会的不平等性及分层结构的合理化问题,D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没有涉及公民的民主权利,排除B项;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且材料也未提及此事,排除C项。【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依托中情局开展信息舆论攻势,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苏联进行冷战,C项正确;美国资助这些文化活动的主要意图并不是改善自身形象,排除A项;这些文化活动和中情局的行动成果并无关联,也不是对中情局的宣传,排除B项;这些举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这不是美国的主要意图,排除D项。17.【答案】(1)贡献:政治上,大一统达到新高度,奠定了中国版图基础;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同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进行集大成式整理,传承发展了中华文化。(每点2分,共6分)(2)示例(8分)观点:新清史的认识虽然提供研究清史新视角,但其结论与认识完全不符合史实。论述:清朝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清朝沿用了明朝的中央官制,如内阁、六部等基本架构。虽然清朝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但这也是在传统封建专制体制下的创新,目的是加强皇权,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脉络相契合。清朝实行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人才选拔观念的认同。通过科举,大量汉族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促进了满汉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清朝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延续。清朝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文化。例如,官方组织编纂了《四库全书》,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次大规模整理,涵盖了经、史、子、集等诸多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新清史”论者从所谓“满洲”中心观出发,忽视了清朝方面对中华主体文化的认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8.【答案】(1)原因:辛亥革命改善了营商环境与市场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减轻了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工业品需求增长(或答:国际市场工业品需求增长);出口厂商提升国际竞争力意愿的增强(或答:民族工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或答:交通航运技术进步或铁路修建、航运开拓等)。(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困难:导致我国重要原料和技术设备严重短缺(或答:导致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困难重重);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额大幅下降,外汇收入大量减少;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3)措施:要致力于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要善于作出科学预判;要善于抓住机遇,运用灵活多变的方针加以应对;要用好国际性组织等各个层面的力量,拓宽工作平台和信息渠道。(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答案】(1)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或答:确立了领土、主权、平等等国欧洲新的政治格局;推动了国际法体系的构建(或答:开创用国际会议和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或确立国家基本原则);深化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宣告天主教势力统一欧洲希望的破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区别: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欧洲为中心,两极格局是美苏在全球展开对峙。(2分)原因:日本、西欧的崛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或不结盟运动国家)兴起;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等。(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20.【答案】示例一(12分)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立国”阶段,日本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日本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然而,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以及国家形象受损等。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文化立国”阶段,是日本在知识经济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