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2025-01-20发布2025-04-01实施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3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4项甘肃省地方标准的公告经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审查,现批准发布《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城镇人行天桥技术标准》《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装配式轻质隔墙条板技术标准》《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标准》《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构配件预制标准》《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技术标准》《铁路路基沉降干涉雷达探测数据处理技术标准》《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检测技术标准》《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修订)《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技术标4准》(修订)《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标准》(修订)等14项标准(见附件)为甘肃省地方标准。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1月20日5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信息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主编单位实施日期1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甘肃一安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城镇人行天桥技术标准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5装配式轻质隔墙条板技术标准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理工大学6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6续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主编单位实施日期7房屋建筑和市政质量监督标准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兰州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8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构配件预制标准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技术标准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甘肃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大学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检测技术标准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建科技术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替代DB62/T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替代DB62/T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技术标准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标准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华建材(甘肃)有限公司7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4年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甘建标〔2024〕153号)的要求,为推进甘肃省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规范化建设,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标准和其他省市的可行做法,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本标准由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编制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459号,邮编:730000,电子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兰州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消科技有限公司明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8兰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宏裕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钱中阳杨鹏举杨金宝吴文瑾陈先元郭宏海叶飞张虎侯亚芬徐永刚李光辉康潜刘富民梁东辉杨彬戴海兵张继辉王婷蔡芳婕牛国玺杨文博赵庄顺邢太文宋宝平王》涛毛雅馨宿亮主要审查人:袁幼哲常自昌徐明超杨骁勇张永彤王伟梁发荣9 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44充电设施布置及安装 54.1一般规定 54.2充电设备设置及安装 6 85.1供配电系统 8 9 5.4配电线路 5.5照明 5.6智能化系统 5.7安全防护 6.2调试 6.3验收 7运营与维护 7.1一般规定 7.2制度管理 7.3人员管理 207.4设施管理 7.5充电设施 7.6场地维护管理 7.7消防安全与应急处置 7.8服务管理要求 7.9结算服务 25附录A验收记录表 附录B充电设施公示内容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标识图例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11.0.1为规范甘肃省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减少安全隐患,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充换电场所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与维护。1.0.3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营与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甘肃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和符号以车载电池为能源,实现电驱动或/和电助力功能的两轮自行车。为电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提供充电、换电服务的设施。包括充电插座、交流充电桩、充电柜、换电柜及其配套的供电系统、计量设备等。2.0.3充电系统chargingsystem由充电设备、充电电缆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实现安全充电的系统。2.0.4充电设备chargingequipment为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提供电能的专用设备,一般包括充电桩、充电插座等。2.0.5交流充电桩ACchargingpiles由交流充电控制器和配电线路及插座组成,提供交流220V电源为多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或其蓄电池组同时充电并进行管理的充电设备。采用柜体结构,通过充电控制器,为多个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设备。3由柜体、功能仓、柜控、智能电源、热交换、消防和物联网服务系统及附件等组成,配置显示屏和摄像机,可同时为多个换电用锂电池组进行有线充电,并实现更换电池组操作的成套电气柜。设于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内,具备联网控制及收费功能,设置于交流充电桩上,为电动自行车提供交流电源充电接口的专用电源插座。用于实现充电设施与电网之间、充电设备与电动自行车用户之间电能结算的全套计量和计费装置。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场地、场所进行管理的主体,包括物管会、业委会、居委会、村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等。负责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的机构。S-—输入容量; P——输出功率;cosφ——功率因数;η——充电效率;K——同时系数;RCD——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43基本规定3.0.1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设计应满足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要求,并留有发展余地。3.0.2充电设施的选型应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采用运行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的设备。3.0.3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应同步配置建设与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设施,与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3.0.4既有民用建筑和住宅小区宜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位置增设集中充电设施,优先选择设置在室外露天区域,遵循“因地制宜、安全适用、满足消防”的原则。3.0.5充电设施的防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42236.1的各项要求。3.0.6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的有关规定。54充电设施布置及安装4.1.1充电设施总体布置应便于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保障人员及设施安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集中布置;2不宜设置在室内;3应设置在消防救援力量便于到达的场所,且150m范围内应有消防水源或室外消火栓;4应设置在有公用通信网络覆盖的区域;5不应设在高温、多尘、水雾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6不应设置在建筑架空层;7_不应与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厂房、仓库贴邻,其防火间距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的相关规定;8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及其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及其活动场所,学校教学楼及其集体宿舍,医院病房楼、门诊楼等贴邻设置,且其防火间距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9不应临近建筑物人员出入口、楼梯口、窗口;10不应设置在地势低洼易产生积水的场所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点;11不应影响消防车通道、消防登高场地、室外消防设施器材的正常使用。64.1.2充电设施的布置应满足甘肃省地方标准《消防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DB62/T4278.2的相关4.1.3电气设备的布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4.1.4具有电能计量功能的充电设备,其计量准确度应满足国7.1节~7.6节中A级的要求。4.1.5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规范停车位置和疏散路线,4.2充电设备设置及安装4.2.1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严禁拉接临时电源线路、插座和4.2.2充电桩输出回路的充电插座不宜超过10个。4.2.3充电桩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壁挂式安装的充电桩,设备操作界面中心线距地面宜为1500mm;落地式充电设备应设置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74.2.5充电插座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充电插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T1002和《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99.1的有关要求;2每个充电插座同一时刻只允许为一辆电动自行车充电;3当选用具有电能计量及电费结算功能的充电插座时,该充电插座内部应设置过电流保护装置。4.2.6充电插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充电插座等应安装在不燃烧材料上;2充电插座宜安装在墙体、立柱或固定支架上,并均匀整齐布置安装;室外安装须有防水措施,充电插座应加装防溅水外壳或选用防溅插座,安装高度不宜低于1.0m;充电插座的间距应满足电动自行车停放要求;3充电插座的安装盒和外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电器附件安装盒和外壳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7466.1和《电器附件用面板、调整板和安装盒尺寸要4.2.7充电柜、换电柜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免受阳光直射;2柜体前、后、顶部500mm范围内应无障碍物,保持充电柜、换电柜散热通道的畅通及安装维护空间。4.2.8充电柜、换电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柜体应设置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200mm;2柜内的元器件应考虑与支承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元器件之间采用软连接,接线处应做防震处理;3进出线孔处应进行密封处理。85电气设计5.1.1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按三级负荷供电。5.1.2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座负荷宜按300W/个计算,每个充电插座输出最大功率不超过700W。5.1.3充电设施的负荷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1充电装置的输入容量按下式计算:式中:S——单台充电装置的输入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VA);P——单台充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cosφ—一单台充电装置的功率因数(一般取0.9以上);η——充电效率(一般取0.95)。2总配电箱的输入容量按下式计算:式中:S——总配电箱的输入总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同时系数,0.80~0.95;n——充电配电箱数量;cosφ₁,coSφ2,cosφn——各台充电配电箱的功率因数(一般取0.9以上);9η——充电效率(一般取0.95)。5.1.4供电电源宜由建筑物低压配电柜(箱)独立回路供电。当充电负荷容量较小时,可由就近电源单独专用回路供电,不应从消防配电系统接入。5.1.5充电设备应采用独立配电系统,配电系统宜做到三相负荷平衡。5.1.6独立设置的换电柜输入电源可采用交流电压220V。5.1.7向充电设备供电的配电回路应具有短路、过载保护,应设置A型RCD保护,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应超过30mA,且RCD应切断包括中性导体在内的所有带电导体。5.2.1每个充电桩输出最大功率宜为7kW。5.2.2充电桩功能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安全监测、监控功能,可采用智能控制实时监测充电电流、电压等信息,具备上电后自动自检、充满或空载断电、断电记忆、智能容错、充电功率控制、水浸检测、高温、防盗及故障报警等功能;2满足人机交互功能,可显示运行状态、充电电量、计费信息等,显示字符应清晰完整,没有缺损现象,不依靠环境光源即可辨认。5.2.3充电桩应设置短路、过流、过压(欠压)、漏电、防雷保护等功能。5.2.4充电柜、换电柜应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充电异常自动断电、电池故障自动断电、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剩余电流保护、充电故障报警、功率监测、高温报警等功能,并应满足充电设备的技术要求。5.2.5充电柜、换电柜的故障报警信号宜接入有人值守的值班室或管理平台。5.2.6充电设施的专用充电配电箱应设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充电配电箱外部应设置电源紧急切断按钮,并采取防水淹措施。5.3.1充电系统需要电能计量时,应包括充电设施和电力部门行车之间的电能和服务费用结算计量两部分。5.3.2充电设施与电力部门之间的电能计量由供电单位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实施。5.3.3充电柜、换电柜、充电桩、充电插座和电动自行车之间需1应选用符合国家、地方计量标准的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在2充电桩、充电插座、充电柜、换电柜应具有电费结算和快捷支付的功能。5.3.4电气测量、电能计量装置、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的有关要求。5.4.1充电设施的电缆路径应规划合理,电缆应固定敷设。线缆线路宜采用电缆沟、穿保护管敷设,敷设方式根据现场情况选5.4.2充电设施的配电线路应选择燃烧性能不低于B₂级、产烟毒性为t2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2级的阻燃型电线和电缆,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5.4.3充电设施配电线路导体截面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2导体的材质可选用铜或者铝合金,应满足线路保护的要求;3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要求;4单相回路应选用三芯电缆或电线,且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5.4.4电力电缆截面的选择及电力管线与其他管线之间的平行或交叉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的有关规定。5.5照明5.5.1充电设施场所的照明应亮度分布均匀,避免眩光,充电区照度标准值不低于501x,显色指数应不低于60。5.5.2照明光源应选用配光合理、效率高、寿命长的节能灯具。5.5.3_照明配电应按功能和区域划分,照明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的相关规定。5.5.4应急照明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的相关规定。5.6智能化系统5.6.1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区域应全域设置24h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监控信号应实时传送至监控室或有人值守的值班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图像应能在值班室、控制室等场所实时显示;2宜设置具有热成像感温火灾探测功能的摄像头;可视监控系统热成像感温火灾探测报警时,应联动切断充电设施的电源;4图像存储时间不应少于30d。5.6.2集中充电设施应具有通信功能,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或运营企业充电设施管理平台进行网络实时传输,管理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智慧城市等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功能;2与用户端手机进行通信,记录用户使用信息和问题反馈功能;3网络安全、平台安全自检、远程查询、远程参数设置、远程升级功能;4具备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功能;5具备远程紧急切断功能。5.6.3充电设施应设置刷卡、移动支付等付费方式。5.6.4充电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备对充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保护,以及数据处理与存储、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理等功能;2具备对充电桩运行的监视和对电动自行车储能单元储能状态的监视等功能;3预留以太网或无线公网的接口,以实现与上级监控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4具有兼容性和扩展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充电设备的接入以及充电设施规模的扩容等要求;5能接受时钟同步系统,保证系统时间的一致性。5.7.1雷电防护及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配电箱主开关电源侧处装设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相关规定;2充电设施的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及《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相关规定;3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宜采用TN-S或TT系统,凡不带电的金属设备外壳及配电线路等均应按规范要求接PE线;4充电设施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室外安装的充电设施宜与附近的建筑物或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当距离建筑物较远时,可单独设置接地装置。充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支架和底座等金属构件均应可靠接地;5换电柜的防雷接地网由机柜基础接地体(含地桩)和外围环形接地体组成,环形接地体应沿机柜基础散水点外敷设,并与机柜基础接地体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焊接连通;6充电设施、换电柜应设辅助等电位联结,并应接地。5.7.2充电设施的电击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相关规定。5.7.3接地与安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的相关规定。5.7.4消防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42236.1的各项要求及甘肃省地方标准《消防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DB62/T4278.2的相关规定;2充、换电场所的末端配电回路应设置限流式电气防火保3换电柜应具备火灾的自动探测、自动上报、自动灭火、声光报警等功能,满足换电柜全天候火灾安全防护要求;4当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区域设置感温火灾探测功能的摄像头或消防探测及灭火设备时,应联动切断充电桩及换电柜的电源,并输出消防报警信号到消防控制室或管理平台;5当充电设施布置在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时,充电设施配电系统应设电气火灾监控装置;反之,充电设备配电系统应设置防止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保护,漏电保护动作电流宜为300mA。5.7.5充电设施区域的用电安全标识宜采用悬挂标示牌、防护罩等措施。6.1.1一次配建和预留的充电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6.1.2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6.1.4施工现场所用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进场时应检查产6.1.5施工现场所用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应妥善保管,搬运过程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6.1.6_供电系统电缆的施工、电缆及附件的运输和保管、电缆敷设、电缆附件的安装以及电缆线路防火阻燃设施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6.1.7电缆桥架、线槽和保护管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6.1.9充电设备安装和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的相关规定,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安装接线。6.1.10电缆在室外进入建筑物内的入口处、充电设备电缆进线处,以及电缆在穿越各房间隔墙、楼板的孔洞在线路敷设完毕后,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6.1.11充电设备安装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相关规定,施工现场应采取可靠防火措施。6.1.12充电柜、换电柜的基础应水平安装,其安装垂直倾斜度要求小于3%。6.1.13充电设备安装应符合以下安全施工要求:1施工现场用电设专用配电箱,且有专人看管;2严禁乱接乱拉,采取用电挂牌制度,杜绝违章作业;3电动机械设备使用前,应确保有漏电保护装置和可靠保护接地;4严禁施工人员带电操作,接线应切断电源且确认无误后方5主电源线不允许有接头,管线要求保持横平竖直,安装牢6.2.1施工完成后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调试合格,并做好记录。6.2.2调试应包括:供配电系统调试、充电系统调试、监控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的调试。6.2.3供配电系统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2接地连续性测试;3绝缘电阻测试;4回路保护灵敏度测试;5漏电保护灵敏度测试;6接地可靠性测试;7满载时相序负载平衡和电压降测试;8计量表和各类电参数显示表精度测试。6.2.4充电系统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1充电设备的充电功能应实现;2充电设施的专用充电配电箱紧急切断按钮应正常。6.2.5监控管理系统的调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的相关规定。6.2.6消防系统的调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相关规定。6.3.1充电设施投入运营服务前应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42236.1要求的检测报告,以及相应设施的厂家技术资料、产品合格证等文件,文件应真实、有效。6.3.3充电设施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充电设施的电气设备交接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相关规定;2充电设施安装工程的验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的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并填写《安装工程验收记录表》,见本标准附录A表A;3充电设施的安全防护验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要求进行,并做好验收记录;4监控管理系统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的相关规定;5消防系统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相关规定。6.3.4验收时应提供相应设施的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检测记录等文件,文件应齐全,各责任人均应签章确认。验收资料除检测记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1充电线路检测记录;2RCD检测记录;3接地检测记录;4监控系统检测记录;5产品基本功能及安全保护功能现场验证检测记录。7运营与维护I运营管理7.1一般规定7.1.1充电设施投入运营服务前应具备竣工验收手续,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应投入运营。7.1.2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专业的运维团队以及完备的企业运营平台等运营能力。7.1.3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对集中充电设施运营的安全负责,宜购买相关商业保险。7.2.1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安全培训、巡管理制度。7.2.2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建立制定灭火和疏散预案、安全教育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试卷等有关资料。7.2.3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结合设施运营环境、充电运营状态、检修维护流程等全部运营管理环节开展有害危险源辨识,并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7.2.4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对充电设施竣工验收手续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记录进行存档,记录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运7.2.5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台账,并如实记7.2.6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并及时修订。7.2.7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建立投诉处理制度,公示投诉渠道7.3人员管理7.3.1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定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7.3.2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根据运营服务内容设置岗位,编制7.3.3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工作人员总数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3.4现场作业人员应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7.3.5现场作业人员应掌握消防知识,熟知消防设施器材的性7.3.6现场作业人员宜统一着装,并佩戴易识别的服务标志。7.4设施管理7.4.2充电设施的配电箱应安装在设备电源输入端,计量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等应安装在配电箱内。7.4.4充电设施在正常工作或故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不应7.4.5充电设施应设置专用接地保护端子,且标有接地保护标志,外露导电部分与接地回路间的电阻值不应超过0.10。7.4.6充电插座的外壳应将端子和电缆的端部完全封闭,应设有防止触及危险带电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7.4.7充电插座在非工作状态下,相线和零线均应采用物理方式与前端电源输出端分离。7.4.8充电插座不应连接多个充电器,接地端子应与设施的专用接地保护端子可靠连接。7.4.9充电柜、换电柜在柜门处于开启状态时,严禁启动充电;正常充电过程中开启柜门应自动停止充电。7.5充电设施7.5.1充电设施巡检频次应不低于三个月一次。重点位置、核心区域、特定的时间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巡检频次。7.5.2日常巡检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_供电系统的检查重点包括配电设施的完好性、保护装置的有效性、保护接地的正常连接等;2配电线路应检查供电系统、交流充电控制器到充电插座敷设线路,以及用于充电桩连接的所有敷设线路,重点检查裸露处线路和管路的完整性、线路接头完好性等;3充电设备的检查重点包括设备的显示参数和信号指示正线端子、连接处无放电碳化痕迹,设备内部无垃圾等易燃物等;4充电插座和用于充电桩的连接接口的检查应包括部件安5监控单元的检查应包括监控区域全覆盖、实时画面正常显6充电柜、换电柜和柜内蓄电池组的检查包括系统能根据指令正常执行、蓄电池组状态正常、接口无烧灼碳化痕迹,热感应气7.5.3运营单位应根据事故隐患治理台账制订整改计划,按计划进行检修。7.5.4每年应对充电设施至少进行一次清洁除尘和维护测试工作,并对供配电系统和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接地回路电阻连续性、漏电保护动作有效性等进行测试。7.5.5运营单位应明确故障处理的相关要求,包括故障分级、故障处理流程、故障处理时效等内容。7.5.6充电设施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恢复时,应及时张贴明显的故障标识,并在客户端公示故障信息。7.6.1场地管理方发现充电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告知运营单位进行处置,必要时应采取断电措施。7.6.2场地管理方应建立日常巡检制度,将停车和充电秩序管理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加强违规充电行为检查,避免非充电车辆占用专用充电区域、充电完毕车辆占用充电接口等行为。7.6.3场地管理方应引导居民按照集中充电区域、非充电区域正确停放电动自行车,应在充电桩、充电柜、换电柜前设置非停车7.6.4场地管理方应引导外卖、快递行业使用单位内部、商务楼宇、骑手驿站等充电设施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充电,避免其在居住区内充电设施充电。7.6.5场地管理方应在单元入口处加装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的专用监控摄影头。7.6.6场地管理方应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及时清理充电设施周边杂物,确认防雨设施齐全,运营区域周边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处置。7.7消防安全与应急处置7.7.1消防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安全管理工作;2物业服务机构应负责其管理区域的充电设施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未设物业管理服务的居民小区、城中村等居(村)民区,应由各社区(村)民委员会统一明确该居(村)民区的消防安全管理4运营单位应负责所管理充电设施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7.7.2充电设施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其消防设备应符合现行甘肃省地方标准《消防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动自行车7.7.3充电设施未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场地管理方应定期对场所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7.7.4场地管理方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7.7.5场地管理方应加强对灾害的预防,应能随时启动应急预案。7.8服务管理要求7.8.1充电设施的告知与引导应符合下列规定:1充电设施的客户端应显示充电设施实时信息,包括设施运营状态及设备使用、闲置、故障等信息;2运营单位应公示运营单位名称、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收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结算方式)、24小时服务电话等内容。充电设施的公示内容应设置在醒目位置,公示内容版式参见本标准附录B图B.0.1;3运营单位应在醒目位置明示充电设施的技术参数,包括设和适配电压等级等相关信息;4运营单位公示的24小时服务电话应有人值守,为用户提7.8.2充电设施的标志标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规定;应设置消防设施标识,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的规定;2充电区域应设置集中充电区域标识,避免无充电需求车辆占用充电区域,集中充电区域标识版式参见本标准附录B7.8.3充电插座充电服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充电插座的充电过程实时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充电电压、充电电流、车辆充电状态和故障报警等信息;2充电过程中监测到充电设施和车辆充电状态发生异常时,应及时告知用户;3充电结束后应及时告知用户充电已完成,提示用户完成插座、充电器和车辆之间的物理分离。7.8.4充电桩充电服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充电桩的充电过程实时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充电电2充电过程中监测到充电设施和蓄电池组状态发生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告知用户;3充电桩应与充电器、蓄电池组相匹配,正常匹配前不应启动充电;4充电结束后应及时告知用户充电已完成。7.8.5充电柜、换电柜充换电服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充电过程实时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充电电压、充电电2应对柜内蓄电池组实时监控,监控蓄电池组在充电和存储状态下的充电状态(SOC)、电压、充电电流、温度、故障报警等3监测到蓄电池组异常或存在安全风险时,应采取断电保护4充电、换电操作应在蓄电池组停止充电、断开充电接口后进行。7.9.1充电设施的收费标准应符合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充电电费和充电服务费单价应公开透明。7.9.2充电设施的收费明细应准确显示,收费明细应至少包含额和收费总金额等明细。7.9.3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及时向用户反馈收费明细支付结果,并为用户提供获取发票的渠道。表A安装工程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工程概况(设备名称、数量、容量等)资料移交检测报告□产品说明书□检测充电线路检测记录□RCD检测记录□接地检测记录□监控系统检测记录□产品基本功能及安全保护功能现场验证检测记录□其他资料:建设单位代表(签字/盖章):施工单位代表(签字/盖章):注:此表一式两份,运营单位、施工单位各执一份,签字盖章有效。附录B充电设施公示内容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标识图例B.0.1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公示内容中收费标准宜明确电费和服务费价格,安全注意事项包含但不限于图B.0.1内容。、本充电设施仅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换电)服务;2、充电(换电)时请妥善保管私人物品,不要遗留在车内,谨防被盗;3、请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充电(换电)操作,以免引发安全事故;4、充电(换电)区域内严禁吸烟,严禁明火,请不要将易燃易爆品带入充电区域;5、充电时长不宜过长,请控制在8小时之内。2、收费标准:按照甘肃省发改委《关千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发改办价格甘发改价格〔2024〕501号〕要求,采取“电费+服务费”模式收费。3、结算方式:电费:元/度+服务费:元/度、元/次图B.0.1充电设施公示内容图例B.0.2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标识图(图B.0.2)宜设置在集中充电区域醒目位置,引导用户按照正确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本场所电动自行车充电区,不负责保管,请自行保管您的车辆。充电须知图B.0.2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标识图例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7《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2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6《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27《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2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9《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32《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电器附件安装盒和外壳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7466.133《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35《电器附件用面板、调整板和安装盒尺寸要求》JB/T859336《消防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DB62/T3293-21总则 3基本规定 4充电设施布置及安装 394.1一般规定 4.2充电设备设置及安装 5电气设计 5.1供配电系统 5.2充电系统 5.6智能化系统 5.7安全防护 7.9结算服务 1.0.1本条阐明了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众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截至2023年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有3.5亿辆,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它存在的火灾隐患也不容小觑,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5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火灾事故呈现上升态势,其中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不规范现象尤为突出,为更好地推进甘肃省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规范化建设,本标准总结了国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经验,借鉴了国内相关的标1.0.2既有建筑不能满足电动自行车充电消防条件时,不应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商业集中设置的换电场所不在本标准范围内。3基本规定3.0.3本条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宅小区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甘建房〔2024〕97号)要求同步配置建设与居住规模相适应的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设施,并纳入整体工程验收范畴,实现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4充电设施布置及安装4.1.1本条主要规定充电设施的选址原则。2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极易发生电气火灾,电动自行车起火后火势蔓延快,火灾致死率高,危险性高,车辆在燃烧90s后,温度便可达到200℃,一台电动自行车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足以导致数十人窒息而亡,因此规定不宜室内设置充电设施,确需设置时应设置独立空间并需满足《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42236.1—2022中A.2、G.2规定的室内安装条件3主要考虑方便消防人员尤其是消防车辆到达事故现场,由于我国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故充电设施150m范围内应有消防水源或室外消火栓;4充电桩安装场所4G信号强度应≥-80dBm,当4G信号强度≤-105dBm,需更换建设位置。62024年2月23日,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居民楼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5人死亡,44人受伤。火灾事故发生原因为某栋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起火,引燃周边电动自行车和住户天井内违章搭建并堆放的可燃物,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燃烧产生的火焰和高温有毒有害烟气快速突破天井内部分住户外窗至室内,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火势扩大蔓延,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甘肃省实际情况,规定不应在建筑架空层设置电动自行车充7充电设施不应靠近有潜在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地方,在选址时应充分考虑。8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B/T40248中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内严禁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4.2充电设备设置及安装4.2.4充电桩可采用壁挂式、立柱式或落地式安装;当多路充电主机与其插座采用分离式产品时,充电桩主机与充电插座也可采用组合支架安装的方式。4.2.5目前市场上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设备品牌繁多,产品、部件的标准不统一,影响了使用的通用性及安全性要求。本条规定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T1002和《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99.1的带保护门与保护接地导体(PE)的插座作为充电插座。4.2.6充电插座的间距应满足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要求,不宜小于800mm。5.1.4为减小电气故障影响面,切实保障配电安全,电动自行车充电配电箱应专设专用,严禁为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场)内照明、通风等其他电气设备供电。5.1.5本条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第3.4.6条第1款要求:220V或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V/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员素质提升的路径试题及答案
- 确保复习质量的检查清单试题及答案
- 高三语文周测练习大练习:9语文大练习
- 2025年中考英语冲刺模拟试卷-四川成都专用-学生版
- 政府采购政策与操作规程
- 广西科技职业学院《朝鲜语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历史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阜阳师范大学《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高考压轴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DL∕T 753-2015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 临床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 设计方案验收报告(2篇)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微生物农药经典
- 材料成型设备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高空逃生缓降器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部编(统编)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材解读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 铁路客运规章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