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自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汉语言文学自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言文学自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成语不属于四字成语?

A.一举两得

B.三顾茅庐

C.五湖四海

D.一日千里

2.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诗经》?

A.《关雎》

B.《离骚》

C.《蒹葭》

D.《桃夭》

3.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A.日

B.月

C.木

D.水

4.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楚辞》?

A.《九歌》

B.《天问》

C.《诗经》

D.《离骚》

5.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A.上

B.下

C.一

D.二

6.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史记》?

A.《项羽本纪》

B.《陈涉世家》

C.《汉书》

D.《孔子世家》

7.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会意字?

A.休

B.明

C.水

D.山

8.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楚辞》?

A.《九歌》

B.《天问》

C.《诗经》

D.《离骚》

9.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

A.鱼

B.虎

C.鸟

D.草

10.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史记》?

A.《项羽本纪》

B.《陈涉世家》

C.《汉书》

D.《孔子世家》

11.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转注字?

A.老少

B.男女

C.上下

D.左右

12.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楚辞》?

A.《九歌》

B.《天问》

C.《诗经》

D.《离骚》

13.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假借字?

A.也

B.与

C.而

D.及

14.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史记》?

A.《项羽本纪》

B.《陈涉世家》

C.《汉书》

D.《孔子世家》

15.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转注字?

A.老少

B.男女

C.上下

D.左右

16.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楚辞》?

A.《九歌》

B.《天问》

C.《诗经》

D.《离骚》

17.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假借字?

A.也

B.与

C.而

D.及

18.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史记》?

A.《项羽本纪》

B.《陈涉世家》

C.《汉书》

D.《孔子世家》

19.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转注字?

A.老少

B.男女

C.上下

D.左右

20.下列哪个作品不属于《楚辞》?

A.《九歌》

B.《天问》

C.《诗经》

D.《离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属于《诗经》中的“国风”?

A.《周南》

B.《召南》

C.《王风》

D.《秦风》

2.下列哪些属于《楚辞》中的“楚辞”?

A.《九歌》

B.《天问》

C.《诗经》

D.《离骚》

3.下列哪些属于《史记》中的“本纪”?

A.《项羽本纪》

B.《陈涉世家》

C.《汉书》

D.《孔子世家》

4.下列哪些属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A.日

B.月

C.木

D.水

5.下列哪些属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A.上

B.下

C.一

D.二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诗经》中的“国风”共有十五篇。()

2.《楚辞》中的“楚辞”共有九篇。()

3.《史记》中的“本纪”共有十二篇。()

4.“六书”中的象形字是指用图形来表示事物。()

5.“六书”中的指事字是指用符号来表示事物。()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简述《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答案:《诗经》中的“赋、比、兴”是三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赋:直接陈述事物,平铺直叙,以叙述为主,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以他物喻此物,通过类比来表现事物的特点,如《周南·桃夭》中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借助他物引发情感,以情托物,如《周南·汉广》中的“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2.题目:请简述《楚辞》中“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楚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的政治理想。

艺术特色:首先,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等;其次,语言上,屈原大量运用了楚地方言,增加了作品的独特韵味;再者,结构上,文章采用赋体,层次分明,寓意深刻。

3.题目:请简述《史记》中的“本纪”和“世家”的主要区别。

答案:《史记》中的“本纪”和“世家”是两种不同的体裁。

本纪:以帝王为中心,记载帝王的生平事迹,如《项羽本纪》。

世家:以贵族世家为中心,记载世家大族的兴衰史,如《陈涉世家》。

主要区别在于,本纪侧重于帝王个人的历史,而世家则侧重于世家大族的历史。此外,本纪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世家则相对简短,但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汉语言文学中“意境”的创造与表现。

答案:意境是汉语言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审美范畴,它是指作品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因素的综合运用,所营造的一种超越现实、具有深远意味的审美空间。意境的创造与表现是多方面的,以下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首先,意境的创造依赖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读者在心中产生无限遐想,从而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

其次,意境的表现往往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实现。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月光、霜、明月等自然元素融入诗句,营造出一种静谧、凄美的意境。

再次,意境的创造与表现还依赖于诗人的情感投入。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国破家亡的感慨,将悲痛之情融入诗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意境。

最后,意境的创造与表现还体现在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上。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声的描绘,将诗歌分为多个层次,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意境。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解析思路:四字成语是汉语中常见的成语类型,A、B、C三项均符合四字成语的特点,而D项“一日千里”是五字成语,因此选D。

2.B

解析思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早期的诗歌,而《离骚》是屈原的作品,不属于《诗经》。

3.D

解析思路:“六书”是汉字造字法的基本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D项“水”属于形声字。

4.C

解析思路:《楚辞》是屈原的作品,而《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属于《楚辞》。

5.C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指事字是通过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的字,C项“一”属于指事字。

6.C

解析思路:《史记》是司马迁所著,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是《史记》的续作。

7.C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而成的字,C项“水”属于会意字。

8.C

解析思路:《诗经》不属于《楚辞》,故选C。

9.D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字,D项“草”属于形声字。

10.C

解析思路:《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不属于《史记》。

11.A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转注字是指用一个字来转注另一个字的意义,A项“老少”属于转注字。

12.C

解析思路:《诗经》不属于《楚辞》,故选C。

13.D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假借字是指借用一个字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D项“及”属于假借字。

14.C

解析思路:《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不属于《史记》。

15.A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转注字是指用一个字来转注另一个字的意义,A项“老少”属于转注字。

16.C

解析思路:《诗经》不属于《楚辞》,故选C。

17.A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假借字是指借用一个字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A项“也”属于假借字。

18.C

解析思路:《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不属于《史记》。

19.A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转注字是指用一个字来转注另一个字的意义,A项“老少”属于转注字。

20.C

解析思路:《诗经》不属于《楚辞》,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诗经》中的“国风”包括了周南、召南、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篇。

2.ABD

解析思路:《楚辞》中的“楚辞”包括《九歌》、《天问》、《离骚》等,其中《九歌》、《天问》、《离骚》均属于楚辞。

3.AB

解析思路:《史记》中的“本纪”包括了《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汉本纪》等,而《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属于“世家”。

4.ABCD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象形字是指用图形来表示事物,A项“日”、B项“月”、C项“木”、D项“水”均属于象形字。

5.ABCD

解析思路:“六书”中的指事字是指用符号来表示抽象概念的字,A项“上”、B项“下”、C项“一”、D项“二”均属于指事字。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诗经》中的“国风”共有十五篇,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