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版)_第1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版)_第2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版)_第3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版)_第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湖省汝城县中小学

备课本

学校:

科目:小学科学四年级

班级:

任课老师:

二O年学期

[第1本)

课题:启业课第________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月—日执行时间:______年—月一日

教学目标:批注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谈话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恐龙动画。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52人,分为13纽,每组4人,

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

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

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植物、动物、声音、水、

信息方面的有关知识,锻炼我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搜集的信

息辅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

6.播放恐龙动画,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恐龙是大家最喜欢看的一种动物,然而现实生活中它却早已不

存在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会科学的本领,我们也可以像科学

家那样去研究恐龙的有关秘密,有没有信心把本学期科学学好?

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课题:植物的身体第」—课时总序第_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

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

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

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根底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

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

哪些局部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

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局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保

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杈、茎、叶、花、

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

物各局部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

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课题:植物的身体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_月—日执行时间:年—月一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

官的作用。

2.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

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资料。

教学用具:课件。

学习用具:各种课外书、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体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2.学生答复,教师根据学生答复板书:根、茎、叶、花、果

实、种子。

3.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了解植物的器官

(一)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1.你打算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答复: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

上网等等。

3.教师小结: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今天我们就采

用其中的一种一一查阅书籍,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4.怎样查找呢?老师将其过程制成了录像,请同学们跟我一

起来了解这个过程吧。

5.视频播放,学生观看。

6.提问:老师怎样查阅资料的?

7.学生汇报:书的类别一一书名一一目录一一文章一一段落

——摘抄。

(二)制作资料卡

1.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资料?

2.学生答复:将资料摘抄下来。

3.摘抄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简洁,篇幅较长的进行概

括)

4.怎样保管好我们的资料,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我向同学们

介绍一种方法一一制作资料卡。

5.教师讲解怎样制作资料卡。

(三)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卡。

1.活动要求:全班分12个组,每两个组负责一种器官的作用

的查找,注意方法,分工合作并制作好资料卡。

2.学生活动。

3.活动总结。

(四)活动延伸

思考•:资料卡上的内容都正确吗?我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

吗?下节课就这个问题我们再研究。

课题:根和茎的奥秘第1一课时总序第一、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一日执行时间: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

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

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

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

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3.认识直根和须根。

4.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5.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

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一一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

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

听的名字一一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

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天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

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三.活动植物的根直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

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

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

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

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

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

用。

课题:神奇的叶片第1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月—日执行时间:______年—月—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2.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向科学家学习设

计实验的智慧,学习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根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

来?(学生答复)

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已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

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

二.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

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接受式探究)

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

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

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

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

可使小老鼠生存。)

3.小结: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

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

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珅。

三.活动1植物与阳光

1.过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

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

3.提出猜测: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

4.设计实验: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阳光下,一盆

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

5.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拟,交流。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根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

相应位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交待记录考前须知。)__________

课题:神奇的同片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一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

光。

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测。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

科学知识

1.八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

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口

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根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

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下。

教学过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

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

第7页倒数第二段)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忆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

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

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局部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

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四.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在单元复习课前进行

交流)

课题:动物的特征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一日

科学探究批注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

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

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

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科学知识

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八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

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

外,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

们的特点么?

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

开始吧!

二.活动1模仿动物的运动

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

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

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

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

三、活动2比拟动物的生活环境

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拟其不同。

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

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

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

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

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

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问

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课题:动物的特征第2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获取食物的适应性方面来进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

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

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2.能意识到动物器官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捕食方式相适应的。

2.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

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教师准备:

有老虎、兔子和人的牙齿的图片的课件;分别写有动物名称的

卡片、动物相应食物的卡片假设干张。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

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动物的食性。

二.活动3认识动物的食性

1.游戏:把一些写着动物,植物名称的卡片发给大家,看谁

能更快地为卡片上的动物搜到食物。

2.交流:结合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表达动物怎样吃食的?

引导学生找共同点: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

应的。

3.分类: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动物食性的分类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4.应用:课件出示动物中虎和植食动物兔子牙齿进行观察,

再一次证实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三.拓展活动:保护自己的牙齿。

1.观察动物牙齿过渡到观察自己的牙齿。

2.阅读教材P13最后一段,了解牙齿。

3.强调牙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4.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各局部对动物生存的直要意义。

四.小结

1.知识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构造

特征与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的。

2.学习情况小结:

活动出色的小组:

搜集资料较好,交流得好的小组:

课题:水族的公民第1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现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

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

2.能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探究鱼的身体结构是否与水中

生活环境相适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珍爱小生命。

科学知识

1.认识常见的缶及仔类的外形特征C

2.认识到鱼类的身体构造是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3.知道我国人民对鱼类的观察、认识和利月的有关知识。

教师准备:

1.搜集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和相应特点的资料(文字、图片、

影像等)并进行加工。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鲫鱼、玻璃水槽、毛巾、红

墨水、滴瓶、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1观察鱼

1.观察鲫鱼,找外表特征。

2.观看视频,找鱼类特征。

3.讨论特征与水中生活的作用。

鱼鳍:游泳

鱼鳏:呼吸

鱼鳞:保护

二.活动2研究鱼

1.再次观察,自主提问。

引出问题;鲫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

2.讨论实验设计。

3.江报实验设计方案。

4.交流、完善你们准备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

做?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要求:实验的时候请把实骤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研究报

告J-O

5.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发现

7.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鱼鳏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当水经

过鱼鲤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了鱼体内,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

排出了体外!

三.拓展局部:

1.欣赏金鱼

2.拓展作业:搜集其其它水生动物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课题:吃奶长大的动物第1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现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

2.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

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地观察。

3.能根据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并据此判别其他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通过细心和深入观察获得发现所带天的乐趣。

2.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知识

1.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乳头是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

教师准备:

1.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

2.搜集更多的凸显哺乳或胎生特征的影像资料、情境图片制

成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分组查阅关于哺乳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兔子吗?谁来说说?

2.兔子是否吃奶长大?

二.活动1观察兔子

1.为了解决兔子是否吃奶长大这个问题,老师将哺乳期的母

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带进了课堂,让我们来观察吧°提出观察的要

求:保持教室安静,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两个方面:兔子的外型;

兔子的乳头和吃奶的过程。

2.观察后的情况交流。

3.归纳: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

4.还有那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看课件)

5.归纳特征并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猫这样

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

三.活动2、哪些是哺乳动物

1.卜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学生根据资料答

复)

海豹蝙蝠犀牛

青蛙铐鱼海豚

2、找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并说理由。

课题:飞翔的精灵第1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决行时间:______年—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飞翔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

等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比照观察,能发现鸽子、蜻蜓、蝙蛔等飞行动物翅膀

的特点。

3.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能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

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空中飞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主求证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2.意识到证据充分才有说服力。

科学知识

1.知道翅膀是动物飞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C

2.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

的功能和种类。

3.认识到鸟类除翅膀外,还有许多适于空中飞翔的特点。

教师准备:

1.鸽子(活体实物)、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鸽子的

羽毛和骨骼。

2.学生研究羽毛所需的放大镜、剪刀等工具。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并做成资料卡

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来

研究天上飞的。(板书:飞翔的精灵)

讨论: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翔的精灵”?

二.活动1观察翅膀

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观察鸽子、

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

讨论交流后教师G结;

鸽子翅膀: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

麻的绒羽。

蜻蜓翅膀: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

蝙蝠翅膀: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

没有羽毛。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

3.研究鸽子的羽毛

学生设计实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

教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学生研究。

汇报、交流后教师小结。

三、活动2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

2、课堂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3、教师在交流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

学生的证据。

四、总结

动物的飞翔,离天开与它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身体构造。

课题:珍稀动物的保护第________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

集关于珍稀动物及已有保护措施的资料。

2.在交流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

倾听、客观评议。

、3.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简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反思人类的过错,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并分组分派任务,教师亦有针对性

地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

2.张贴学生简报的展板。

学生准备:

以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我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了解珍稀动物的保

护。

二.活动1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变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讨论动物减少的后果

3.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活动2保护动物

1.了解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

2.阅读指南车信箱: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没川县境内,

是保护大熊猫的。

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

4.张贴简报。

课题:辨听声音第1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

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

假设的事实。

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上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

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

科学知识

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

材料的不同或用干辨声的其它物品C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

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一.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上下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

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

大小和上下之间的差异。

2.让局部学生想出方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上下不同的声音。

注意要求先让学生比照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比照不同乐器

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

上下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上下不同的

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上下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

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

声的物品的名称。

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_1_课时总序第_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

括,得出结论;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

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其他组交流;

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

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准备:

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

学牛准备:

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

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

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

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声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

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

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

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观察发声的物体

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

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

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清楚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

否有方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表达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

一些。

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

4.学生动手探究。

5.汇报、交流。

6.归纳小结:固体振动产生声音。

四.探究液体、气体发声

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

么。

2.气体发声实验。

五.归纳概括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2课时总序第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人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

乐器。

淄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准备:

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皮筋、纸巾盒、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假设干个、小

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卜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潜。

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一编钟

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

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

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自制小乐器。

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

乐队。按所做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方案。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缺乏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

奏,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课题:声音是怎样芍播的第1课时总序第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

体传播作出猜测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

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比照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叮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了品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

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

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潘。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测: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测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

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比照实验作为范例)一选定探究材料一按小组

制定实验方案一小组合作实验一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XX物

体中传播)f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f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

固体中传播

(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

子、铃铛、水、水槽等)一学生讨论实验方案一发放实验材料一实

验一汇报交流一得出初步实验。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

收音机)和塑料袋一提出探究问题f假设一师生共同制订比照实验

方案(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比照)一师生合作完成

演示实验一学生解释实验现象一得出实验结论。

(3.)空气:提出探究问题一假设一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一师生

共同制订比照实验方案(比照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

出的铃声)一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一学生解释实验现象一得出实

验结论。

三.小结

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2课时总序第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1.通过对“听诊器的创造”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客观

严密、求真唯实的科学科学精神。

2.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

能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不同物体传播声音本领的兴趣。

教学准备:

漏斗、胶管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有人利用声音传

播的知识制作了能听到人体内声音的听诊器。

二.阅读听诊器的知识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

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创造了听诊器

3.学生谈体会,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求真唯实等科学

精神。

三.制作听诊器

1.我们也学学林奈克制作一个听诊器。

材料:漏斗、胶管

2.用胶管试听心跳声音。

3.用普通的漏斗接上胶管做成听诊器。

4.用制作的听诊器听自己(或他人)的心跳。

5.交流问题:心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自己的耳朵中的?我们

制作的听诊器各局部的作用是什么?

课题:控制声音第1.课时总序第一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_年一_月—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

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

少噪音危害的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

噪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

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

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1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

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方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

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方法。

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比照实验来验证自己

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

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2控制噪声

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减少噪声。

课题:控制声音第_2____课时总序第一一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一日决行时间:一_____年—月—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

2.保护听力的知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隔音比赛的材料:鞋盒、棉衣、废纸、毛巾、保温桶、

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些声音是噪声?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减少噪声?

对于噪声,我们进行一次阻隔噪声的比赛。

二.隔音比赛

1.怎样使用闹钟传出来的声音更小?用什么材料?

2.明确比赛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初步隔音方案:(用什么材料,怎样组装)

制定实验方案:(展示、介绍各G组的设计方案)

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三.拓展活动:保护听觉

1.课前搜集损伤听觉的资料。

2.课堂上交流。

3.做保护听觉的游戏。

4.教师小结:保护听觉的方法:

⑴防止各种噪声。

⑵预防耳道感染。

⑶防止耳周高气压的影响C

课题:信息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月一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够搜集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

2.能够制作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开展带夹的好处。

科学知识

1.了解信息的作用。

2.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与信息传递方式有关的书籍、空白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外界沟通,互相传递信息,

表达自己的意思。

2.课件中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提问:

图片中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我们还不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我们通过搜集资料

来了解吧!

二.活动1搜集信息传递史的资料

1.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分发给每组相应书籍,让每组学生查

找,信息传递方式。

2.进行资料的汇报:你们组都搜集了哪些资料?

3,交流:这么多传递信息的方式,你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分类

吧?

4.课后完善:除了刚刚大家搜集到的这几类方式,还有一些

我们没有找到,请同学们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搜集。(在课

堂上没搜集到的或搜集不具体的由老师作详细交待,提供相关网络

或书籍名)

5.指导制作资料卡:

教师出示空白资料卡,指出资料卡内容要点应突出此种传递方

式存在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

具备条件最好配以图片。

6.布置任务:

组内分工,对各类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制成资料

卡。

课题:信息_第____2_—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年_月_日执行时间:___一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够制作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开展带来的好处。

2.体验一些残疾人的不便,并能关心、帮助他们。

科学知识

1.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

学生准备:

资料卡、耳塞、布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课前,我们让大家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现在,让我们进行

交流交流。

二.活动2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

1.将搜集资料制成的资料卡出示出来。

2.展示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采用全班交流与小组

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展示交流的时机。

3.交流讨论:在交流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各种方式按照

年代排列顺序分析,讨论资料卡呈现的信息传递的方法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优点和缺陷,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与科学技术之间的

关系。

4.讨论:信息传递的历史可分为哪几大阶段。

5.阅读指南车信箱:指导学生用指南车信箱中的内容对学生

的划分结果进行标准。

三.拓展活动,隔绝信息

1.过渡:同学们表现很好,我想奖励你们,让我们来玩个游

戏吧。(分组做塞耳朵、捉迷藏的游戏)

2.讨论:游戏中你有什么体会?

3.可见听觉、视觉上的信息对我们很重要,而有一些人一盲

人、聋哑人他们都无法接收外界这方面的信息,你会怎样帮助他们

呢?

课题:竹信和标志牌第1课时总序第一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一_______年—月—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

1.篇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写密信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

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

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旦不

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

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1写密信

1.过渡:教师提问:彘设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

要,要防止泄露,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创造了•个好方法一写密信(课件出示

古人写密信的过程)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又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5.活动根本完成时,教师问:我们的活动有趣吗,此时你最

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小结: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

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

四.搜集资料

1.过渡: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

很多其他写密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课题:书信和标志牌第2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月一日执行时间:_____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并制作标志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在制作标志牌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2.乐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标志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标志牌、要用标志牌的几处场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标志

1.这节课我们学习标志牌,下而我们看一段录像。(播放有各

种标志牌的录像)

2.提问:你见到了几个标志牌?

3.每个标志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课件打出刚刚所看到

的标志牌)你都明白吗?(由学生一一讲解出每个标志牌代表的信

息,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标志牌的特点

1.出示禁止烟火、禁止吸烟两个标志牌提问:这两个标志牌

有何不同?

2.通过比拟,总结标志牌的特点:简洁、醒目、美观。并体

会颜色传递的信息。

三.设计标志牌

1.看课件:要用标志牌的儿处场景。想想应该用什么标志牌。

2.你能否为学校当中的小草设计一个标志牌。

3.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时你应该注意什么,你准备用什么颜

色?图案或文字。

4.学生设计标志牌

5.作品展示、评价

四.拓展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还需做一个标志牌,自己设计做后,并放

在相应处。

课题:电报与第1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月—日执行时间:______年—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科学探究

1.能够搜集电信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2.学习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电信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亨利、莫尔斯创造电报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报和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远距离,快速地传递信息,今天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电报和的历史。

二.活动1搜集电报和资料

1.出示“信息”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资料卡,按照时间整理出

与电抱、有关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亨利、莫尔斯创造电报的故事。

3.科学是开展的,只有短短100来年,就有如此快速的更

新换代,你能回家再查查资料,了解现在最新颖的移动有什么

特点吗?

(第二节课时进行简单汇报)

三.了解专用号码。

1.了解专用号码,及其使用的情形。

2.教师讲解随意拨打专用号码造成的影响,教育学生正确

使用。

课题:电报与第2课时总序第______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______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