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_第1页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_第2页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_第3页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_第4页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本节课所使用自制教具在山东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获一等奖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标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

“阐述”是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这一内容标准的表述动词,指向知识性学习F1标,

属于知识性学习目标中的了解水平.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了解水平的解读为:可认或回忆知识;

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中的“细胞膜系统”相关知识在本册书前几章学生就接触过。第

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第1节《系统的边界一一细胞膜》中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

能”、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第3节《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一细胞器》中介绍了“生

物膜系统的范畴和功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为前两章“细胞膜系统”

相关知识的延伸。生物膜的“成分”有机的组成了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结构”决

定了生物膜的“功能”,“成分-结构-功能”在知识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就是根据课标“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中表述动词

的所属水平及要求、本册书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而精心设计的,以下几点是我对本节课课

标的分析:

(1)导入与知识性学习目标“遥相呼应二以主题为“生物膜系统”的震撼3D动画

拼接视频(白制的微课)导入,井配以凝练、科学、专业的导言,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

激发其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第3章学习过的与“膜系统”相关的知识为学生奠定

认知基础,并着重展示了体现“膜的流动性”的一些实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

点知识“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然后以“组成成分”为切入点直接引入“细胞膜系统

的结构”的学习。导入全方位的为知识性学习目标服务。

(2)教学主线与表达动词的内涵“水乳交融”。“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分子

一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f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在水中的分布一细胞内外都有水的环

境中磷脂分子必然以磷脂双分子层形式构成细胞膜”这是该部分内容的知识主线。“了解物

质的化学性质一运动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具体问题一理解生物膜的结构是具有一定化学

性质的物质与水环境相”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是该部分内容的认知主线。“动眼看一动脑想

一动手做一动嘴说一动心记”这是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主线。利用自制教具拼插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这部分设计更是锦上添花,将微观的知识宏观化,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起到

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案导学一交流讨论一小组汇报一质疑纠错一归纳总结”这是这节课

的学习方式主线。”由结构特点或功能导入生物膜结构的学习一分析出自制生物膜的结构模

型与功能不相符的缺点”是培养学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主线。

五条主线既纵向平行又彼此横向联系,环环相扣,紧密交织。经过这样的一节课的学习,学

生便能轻松”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了。

说明:本节课所使用自制教具在山东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获一等奖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情分析

在初中已有的基础上,加上经过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系统的边界一细

胞膜》中的知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系统内的分

工合作一一细胞器》中的知识“生物膜系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化学元素一化

合物一结构一功能”的生物学基本素养,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提供

了一定了认知能力。

同时,高一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用准确的术语、

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的能力也不断增强,而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不断形成。这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组活动,还

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出必要的

反思和修改的能力。

现代的高中生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电脑、手机或网络,他们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更

多体现出了碎片化特点,他们的学习途径也已经打破了“教室”“课本”“课堂”的时空限制,

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途径来设计教学环节,再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能精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控学生的学习轨迹、显示学生预习效果等的优势,就可以使课

堂变成高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课堂,相信学生收获一定不光是知识本身。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评测练习

1.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0、NB.C、H、0C.C、H、0、PD.C、H、0、N、

p

2.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描述最准确的一组是()

A.脂质、蛋白质、无机盐B.磷脂、蛋白质、糖脂C.脂质、蛋白质、糖类D.磷脂、

糖蛋白、糖脂

3.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A.磷脂含量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C.糖的种类D.水含量

4.,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的法处理,加入双缩版试剂后,出现紫色;若加入斐

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

D.脂蛋白

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C.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膜的功能越复杂

D,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不同

6.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磷脂分

子的稳定分布方式为图中()

7.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尾部的化学性质有关。如图是用磷

脂分子制备的一种人工膜,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该球体中间可包裹脂类物质B.磷脂分子的“头”部是疏水基团卷)

C.膜上的磷脂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生物膜均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畿

8.细胞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

9.某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腴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

是细胞膜的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I).具有运输物质的

功能

10.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A.胞吞和胞吐B.外进入肺泡细胞C.动物细胞融合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

】L下列关于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B.该实验用到了两种颜色的荧光材料•,该染料对细胞MJ活性无影响。

C.该实验可证明磷脂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蛋白质分子

D.•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两种颜色的荧光分布均匀所需时间就越短。

12.某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

素是细胞膜的()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

C.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13.如图所示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磷脂分子,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有流动性

B.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对所有细胞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c.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八常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璘脂双分子层(imJrWyJy

D.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14.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蛋白质)能分别与人体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

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种细胞分别产生红色和绿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

开始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下保温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就呈现均匀分布(如

图所示),两种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不能表明()有、痂、

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四与融合一蜉夕37七_鹿去

40m,n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仆司pri

c.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47黑翁需

D.流动镶嵌模型中关于膜物质能运动的观点是成立的

15.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中的细胞膜主要由[]和[]________组成,2、

其中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⑵组成细胞膜的B、C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出于运动

状态,这使细胞膜具有。

⑶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

(4)细胞膜的外侧是_(M、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飞版^^1)

(5)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o"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评测练习”参考答案

1-5BCBCC6-10BCDAB11-14CABC15.(DB蛋白质C磷脂分子蛋白质(2)

一定的流动性(3)E糖蛋白(4)M(5)流动镶嵌模型

(说明:徐红杰老师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堂课,在2015年9月曾经作为淄博实

验中学生物组的荣誉课在全校被推广听课学习。参与听课的老师众多,有淄博市教研室生

物教研员黄敬川老师,有淄博实验中学分管教学的李启峰校长,淄博实验中学的生物教研

组组长李艳梅老师等,共有50多人之多。课后学校专门召集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

组长和骨干教师参与评课(有评课会议录像)。本次课堂中使用的自制教具随后被推选参加

了2015年10月举办的淄博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比赛,荣获一等奖。后又代表淄博市高

中学段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比赛,因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再次荣获一等奖。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观评记录

淄博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黄敬川老师:

徐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难得的精品课,无论是是从课件和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还是

从教学理念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渗透及教学手段的搭配使用,都是显示出这位老师的深厚教

学功底和不俗的实力,徐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也可见一斑。接下来我再从以下几个方面

说说徐老师执教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堂课。

首先:打破教材中知识的原有的呈现顺序,这是徐老师的这堂课中的一个很大的亮点。

教材中原有的知以呈现顺序是“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

容“。徐老师巧妙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直接从磷脂双分子层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并

且直接进入本节课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的学习。然后再以“化整为零”后又“化

零为整”的思路完成了本节课另一个知识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学习。这种设计

较好的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根据本学校生源较好的现状,

这种设计的实际教学效果是源于教材而优于原有教材的,也很好地实践「国家课程校本化的

新课程理念。

其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的介绍是本

节课引子,引燃了学生“动眼看f动脑想一动手做f动嘴说一动心记”的学习过程的导火索,

环环相扣,由简到难,深入浅出,层层入里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新知。学生的参与度极

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的好!尤其是利用自制磷脂分子教具拼插流动镶嵌模型的学习小组的

学习活动,更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高潮。对建构的沆动镶嵌模型的优缺点的分析,又将

教学归于理性,并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挖掘了每一个知识

点的最佳教育着力点。

第三:用新颖的但不乏科学的方式细腻处理知识点。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该

知识点分割成“时间”、“科学家”、“事件”、“结论”等知识板块,以连线方式将该知识点串

联成一个整体,这种分割方式有利于学生记忆该知识点。但是令人惊喜的是,徐老师的这种

知识点分割连线式的教学方法另含深意。原来在此基础上单分析“事件”这一列还能有助于

学生认同人类的认识是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加深的的理解。通过“结论”这一列的分

析,如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细胞膜必然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物质跨膜运输等功能

的基础”“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可以说明生物膜的静态模型是不对的”,还有助于学生

养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徐老师可谓是匠心独具,用心良苦!

李启峰教学校长:

老师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说实在的,给了我很多惊喜。创新性较强,

听完课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为咱们学校有这么优秀的老师感到欣慰。除了黄敬川老

师分析的这几点外,我再说说我的看法。

徐老师的课堂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咱们学校新引进的教学平台一一12xue教学平

台的使用。很熟练,也充分的发挥了12xue教学平台的优势,比如用自己手机就可以控制平

台的功能、可以将学生画的图或制作的模型用手机拍照陨时上传到平台,以展示给全班学生

的功能、随机或点名提问的功能和统计当堂训练的正确定的功能等等。徐老师的这堂课体现

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课堂的一种影响,对于课堂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

用。徐老师很好学,学的很快,为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课堂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知识与呈现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停青春,才能充满活力。

徐老师的课堂给我印象还比较深刻的地方就是课堂气氛,一直非常活跃、和谐、执扬顿

挫。这说明徐老师把控课堂的能力比较强。从观看非常震撼的3D动画开始,学生的学习热

情就被点燃了,整个一堂课徐老师用了很多问题串来讲解知识,每一个问题的抛出,就像为

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添油加醋,徐老师用她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造了一堂高效能

的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燃烧的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的,教

师的教学成绩是高的!

最后,再给徐老师提点建议吧,希望徐老师在这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以后

再多研究研究课堂,多研究研究教学理论,争取成长为专家型的老师!

生物教研组组长李艳梅老师:

黄敬川老师和李校长对徐老师的这节课的解读非常精准、到位,这也让我们又从另外

一个高度认识了徐老师的这节课,也学习到了更多东西,也有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台前”部分解读的已经非常透彻,因为我和徐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我在从“幕后”

给大家爆料点备课花絮吧!

京剧行当里有一句老话叫“台前一分钟,台后十年功”,这话一点都不假。一堂45分

钟的课被后是无数个45分钟的支撑。

先说说这节课的导入的设计,今天的导入用的是由徐老师自己亲自撰写导言并配音的

一段剪辑了的3D动画,就光这一导入的制作,徐老师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但效果确实

震撼。其实徐老师的导言方案一共先后更换了4个呢。有用制作血影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的,

有制作装片观察质壁分离的,有用热水和冷水浸泡花心萝卜的……,有的是不够清晰,有的

是时间太长,有的是太老套,这些方案都一一的被排除了。最后呈现给大家的导入相信是最

好的导入了。

再说说教具的制作。今天大家看到的教具是第4种材料制作的第4版本了。从上网搜

集资料到改进后买材料制作,从第一次制作效果不够理想到再换材料重新制作,从实践到修

改,从再实践到再修改,徐老师也是煞费苦心。徐老师对准备课的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值

得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个版本的教具我们大家看了后都非常满意。它即克服了他

人制作的模型中的不足,徐老师还更胜一筹的制作了细胞中细胞膜的三维立体模型,再加上

自制磷脂分子在水中分布状况的演示实验,徐老师的坡套白制教具可谓是全方位、多角度解

读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非常感谢徐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节设计精巧、制作精良、创新实用的好课,徐老

师关于这节课的''幕后”花絮还有很多,以后找机会在细聊,我今天就不多说了。

最后再用京剧行当里的一句老话总结徐老师的这节课,“不疯魔不成活”!

✓"............................................................................."*>

说明:本节课所使用自制教具在山东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获一等奖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包括“对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一一“流动镶嵌模型”及

其基本内容两大部分内容。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第1节《系统的边界一一细胞膜》中的知识“细胞膜的成

分和功能”、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第3节《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一细胞器》中的知

识“生物膜系统”为学习该部分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生物膜的“成分”有机的组成了生物

膜的“结构”,生物膜的“结构”决定了生物膜的“功能”,”成分-结构-功能”在知识上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是很好地科学史教育素材,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基本素养的

良好载体。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明白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

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可使学生明白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是“结构与政能相

适应”的观点引导人们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以,使人类•步步接近生物膜结构的

真相。还可使学生明白“建构模型”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膜的结构的重要方法。这样通过该部

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对“实验技术与生物学科发展

的关系”的理解。

“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生物膜模型,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细胞

或细胞膜具有的很多功能。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利用模型建构法建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过

程中,体会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细胞本身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生物膜的结构,

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样的生物学基本

观点,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

说明:本节课所使用自制教具在山东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获一等奖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

(3)通过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1.2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和其它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会鉴别、选择、分享用交流

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获取的信息而形成新知。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并理性分析并认同生

物膜的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3)通过小组汇报和质疑,使学生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

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改。通过模型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实践能力。

1.3情感目标

(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初步理解生物科学、

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2)通过流动镶嵌模型的模拟建构过程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

体相统一的观点,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1、对综合测试出现问题地方设计突破方法、搜集对应/示1、完成综合测试并按时上交。

训练以备卜W课使用。并指导学生整理好题错题笔记。2、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教师提供素材和要求,开始

2、完成下一部分内容学习的准备工作。\_7下一部分内容的自主预习。

2教学策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

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第2节的内容。核心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膜的动态结构一一流动镶

嵌模型。内容微观、抽象、复杂,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了以下策略。

(1)精彩导入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科学导言高屋建瓶指引方向。本节课以主题为“生

物膜系统”的震撼3D动画拼接视频(自制的微课)导入,并配以凝练、科学、专业的导言,

用强大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直击本节课学习重点一一生物膜的结构。通过

初步建构与进一步完善流动镶嵌模型加深对生物膜结构及结构特点的理解。

(2)自制教具建构模型突破重点,小组活动协调配合培养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分“动

眼看一动脑想一动手做一动嘴说一动心记”五个层次利用自制教具完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

型的建构过程,通过该过程将微观的、抽象的模型直观化、形象化了,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生

物膜的结构是组成生物膜的成分自身化学性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再通过学习小组

的“建构模型一汇报一质疑一纠错一归纳总结”等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对该模型的认识由感

性螺旋化上升到理性,配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三维立体膜型的展示,“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便水到渠成的形成了,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袅。

(3)巧妙打破教材原有呈现顺序,详略得当有效突出重点知识。本节课主要有两大个

知识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重点是流动镶嵌模

型的基本内容。本节课笔者通过导入以“磷脂分了•的化学性质”为连接点引导学生直接进入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的学习,这充分尊重和利用了精力旺盛时间段学习重点知识的

心理学规律,有效突出了重点知识的学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3.1重点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2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教学过程

4.1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4.1.1时间:约3min

4.1.2内容:震撼3D动画拼接视频(自制的微课)

4.1.3导言:我是一个白细胞,血管中的红细胞在“随波逐流”时,我在沿着血管壁“飞檐

走壁”以完成我的巡杳使命。细胞膜的流动性为我的“&檐走壁”提供了可能。看,我还能

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变形呢,这样我就可以钻出血管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细胞膜间某啖

蛋白质间的关联的断裂与重建是我前进的动力。像细胞膜这样的膜我的细胞里还有很多,有

细胞核的核膜,还有有细胞器膜,它们共同构成我的生物膜系统。这是我的膜的分子水平的

样子,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骨架,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或贯穿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组成膜的这些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样的膜就具有了一定的流动性。快来看,这是线粒

体,它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但这并不妨碍它灵巧的运动到需要它放能的地方去!这是内

质网,是单层膜的细胞器,它充分利用了膜的流动性,吐着囊泡,包着加工过的蛋白质,沿

着微管运输,将要到达另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一一高尔基体,因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因都

能流动,它们彼此融合,高尔基体也能吐囊泡,包着加工成熟的蛋白质,运向细胞膜,当囊

泡膜与细胞膜融为一体,我就分泌出去了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明责所

在……,这就是我的生物膜系统,膜们各司其职,却又密切配合!

4.1.3设计意图:该导入利用导言和震撼的3D动画将第3章所学的“牛物膜系统”及本节

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串联在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3D

动画的播放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一一分子水平的“生物膜的结构”。

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成分好结构3功能”的关系,为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的生物学观点奠定了认知基础。

4.2自制教具建构流动镶嵌模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型基本内容

4.2.1时间:约20min

4.2.2内容

4.2.2.1磷脂分子

(1)图片介绍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式1分子结构示意图玲结构示意图好自制磷

脂分子教具”分层次逐步介绍磷脂分子及其化学性质。

kLr

s三

n二

s二

分子结构式分子结构豕意图结构冰点:图睛醺一觥好

(2)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上的分布:通过画平面图形式学习该知识点,既形象直观又

磷脂分子在空气一水的界面上的分布示意图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上的分布演示实验结果

能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质。对学生所画的平面图由教师直接选择后拍

照上传教学平台向全班展示。教师演示自制磷脂分子教具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分布。

4.2.2.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内外环境都有水的条件下磷脂分子如何分布以形成结构稳定的生物膜:以学习小

组为单位讨论“细胞内外环境都有水的条件卜.磷脂分子如何分布以形成结构稳定的生物膜”,

并利用自制教具一一磷脂分子拼插生物膜的结构。并得出在这样的环境下磷脂分子必然以磷

脂双分子层的形成细胞膜,这样的细胞膜才能稳定的存在。

附:小组活动一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初步建构

①活动目的:利用提供的自制磷脂分子,充分考虑细胞生活的环境,拼插细胞膜中磷脂分子

分布的模型。

②材料用具:自制磷脂分子

③学牛拼插结果展示:

课堂上学生在汇报展示自制的流动镶嵌模型

(2)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双分子层间的位置关系:对于这个知识课本上只是从位置关系说明

了蛋白质与磷脂双分了•层间的关系,并没有从化学性质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这个

问题,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是在学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知识点时直接呈

现的(详见4.3.2内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然后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物膜

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再建构”。这种设计也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

局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自制)细胞中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自制)

4.2.2.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模型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学案导学直接归

纳总结基本内容。

4.2.2.4生物膜结构的特点:通过分析不成熟

的模型与今天学生自制模型(图见下页)相

生物膜的流动银锹模型课本插图

比所具有明显的缺点,得出磷脂双分子层间

的紧密联系是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成熟的模型借助J'教体,实际

不成熟的流动镶嵌横型学生自制的流动镶嵌模型

的生物膜结构中是没有的,在通过分析自制模型与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枉得出

自制模型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缺乏流动性。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流动性的记忆,还总结出了生

物膜结构的特点。

4.2.3设计意图:“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分子^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磷脂分子在

空气-水界面上)细胞内外都有水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必然以磷脂双分子层形式构成细胞膜”

这是该部分内容的知识主线。“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好运动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具体问题

理解生物膜的结构是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物质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是该部分

内容的认知主线。“动眼看一动脑想一动手做一动嘴说一动心记”这是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过

程主线。利用自制教具拼插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部分设计更是锦上添花,将微观的知识

宏观化,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案导学一交流讨论一小组汇报

一质疑纠错一归纳总结”这是这节课的学习方式主线。”由结构特点或功能导入生物膜结构

的学习一分析出自制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与功能不相符的缺点”是培养学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点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主线。五条主线既纵向平行又彼此横向联系,环环相扣,紧

密交织,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了解上升到理解,由

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运用,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基本的生物学素养。

4.3知识块连线学习历程,多角度分析科学发展

4.3.1时间:约15min

4.3.2内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时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时间”、“科学家”、“事件”、“结论”的正确对应关系连

线:由学习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按列”学生分析该过程。

(2)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总结: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

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人们对膜的研究必将更加

细致入微,对膜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将能更完善地解释细胞膜的各种功能,流动镶嵌模型将不

断完善和发展……”等结论。

4.3.3设计意图:”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教育意义并不完全在于知识的学习,探究

历程中渗透着对科学i寸程和方法的理解,对实聆技术与心物学科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还渗透

着对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及相应生物学素养的教育力。将“时间”、“科学家”、

“事件”、“结论”的正确对应关系连线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教学效果,

单分析“事件”这一列不难得出人类的认识是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加深的。通过“结

论”这一列的分析,如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细胞膜必然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物质

跨膜运输等功能的基础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可以说明生物膜的静态模型是不对的”,

有助于学生养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4绘制思维导图,完成课堂小结

4.4.1时间:约7min

4.4.2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一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初步修订一汇报

本节小结!埼同河将今天所学内容以魅修导国形式绻歌下方空白处

*Ai**,V'**.'IEA

,呷旗J

I一>代为1二^—*田/一^

「M;时吧”一震黑黑跄M

国辰则回炼汨旧杉功网而例

卜剂部"E中片)"4F谆"警府加

怵故-比泊加】傩的仁:8科金显住.

学生绘制的概念图展示

学生绘制的概念图展示

4.4.3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没有定式,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详细的还是粗略的,重

点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初步建构该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课中知识点很

多,也很零散,用思维导图“串一串”,学生可以“带走”的更多。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平

台,上课能直接拍照投影,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4.5反馈检测和课后作业(略,详见作品包中【测评练习设计】)

5结语

高水平的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只有在正确解读教材、深入了

解学情、熟练运用教学技能、巧妙利用教育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下丈夫,

在课堂实施策略的建构上下功夫,才能设计出质量优良、实用性强的教学设计,才会使教学

设计更具々科学性、预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才会有相应的精彩课堂教学生成。

说明:本节课所使用自制教具在山东省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获一等奖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效果分析

1、首尾呼应一一匠心独具

出奇制胜的导入会使一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主题为“生物膜系统”的震撼3D

动画拼接视频(自制的微裸)导入,并配以凝练、科学、专业的导言。但是由于学生并没有

接触过这类3D动画,尤其是内质网吐囊泡、囊泡沿微观的运输、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等,

学生可能看不懂,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膜与膜之间为什么能相互转化?当课接近尾声时,我

乂把这段动画播放了一遍,此时从学生们灵动会意的眼神和欣慰的笑容中,不难看出本节课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在首尾播放两遍的独特设计,也使本节课的结构更加完

整,有了首尾呼应这个亮点。

2、主线清晰——彼此交融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分子一磷脂分子的叱学性质一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

上、在水中的分布一细胞内外都有水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必然以磷脂双分子层形式构成细胞膜”

这是该部分内容的知识主线。”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运动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分析具体问题

一理解牛物膜的结构是具有一定化学件质的物质与水环境相百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是该部分

内容的认知主线。“动眼看~动脑想一动手做一动嘴说一动心记”这是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过

程主线。“学案导学一交流讨论一小组汇报一质疑纠错一归纳总结”这是这节课的学习方

式主线。”由结构特点或功能导入生物膜结构的学习一分析出自制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与功能

不相符的缺点”是培养学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主线。五条主

线既纵向平行又彼此横向联系,环环相扣,紧密交织,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

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了解上升到理解,由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运用,并在此过程中逐渐

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