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方案TOC\o"1-2"\h\u27471第1章引言 313831.1背景与意义 3195431.2研究目的与任务 421516第2章轨道交通行业概述 448172.1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4211272.1.1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4261812.1.2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575762.2轨道交通分类与特点 577862.2.1轨道交通分类 5277192.2.2轨道交通特点 59322.3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 694392.3.1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632422.3.2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6119092.3.3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618985第3章列车调度基本原理 632793.1列车调度概述 6308713.2列车运行图编制 6319423.2.1运行图编制原则 7126963.2.2运行图编制方法 7182253.3列车运行调整 7168093.3.1运行调整原因 7230803.3.2运行调整方法 73044第4章运营管理策略与方法 831264.1运营管理模式 8299774.1.1线路运营模式 8157684.1.2网络运营模式 8226804.1.3综合运营模式 8287554.2运营管理关键指标 8236444.2.1客流量 8302764.2.2运营效率 8264854.2.3安全性 831514.2.4经济效益 9217384.3运营管理策略 9133954.3.1优化列车运行图 936774.3.2强化列车调度管理 9275474.3.3提升乘客服务水平 9218274.3.4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 925164.3.5推进信息化建设 9303204.3.6加强安全风险防控 913537第五章列车运行控制与安全保障 9172045.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9307095.1.1系统概述 9175245.1.2系统组成 9166075.1.3系统功能 10325985.2列车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10236705.2.1安全防护体系 1083145.2.2安全管理制度 1049825.3列车运行监控与应急处置 10189055.3.1列车运行监控 10213415.3.2应急处置 1124766第6章调度指挥与协调 11273906.1调度指挥体系 11257276.1.1调度指挥架构 11248106.1.2调度岗位职责 11235046.1.3调度指挥流程 11230056.2调度协调策略 1156116.2.1运行图协调 11306696.2.2列车运行协调 1297136.2.3跨线路协调 1277686.3调度优化方法 12292126.3.1列车运行调整 12121836.3.2信号系统优化 12158086.3.3人力资源优化 12114336.3.4信息共享与协同 123125第7章乘客服务与满意度提升 12162397.1乘客需求分析 12276707.1.1乘客出行特征分析 1280177.1.2乘客服务需求 13300797.2乘客服务策略 1343587.2.1服务优化策略 13233427.2.2定制化服务策略 134317.3满意度调查与提升措施 13116967.3.1满意度调查 13327177.3.2提升措施 1310505第8章列车维修与保障 13104508.1列车维修策略 13267348.1.1维修原则 1462458.1.2维修类别 14309928.1.3维修级别 1437248.2维修组织与管理 14194718.2.1维修组织架构 14277348.2.2维修计划管理 14186848.2.3维修质量控制 14252878.2.4维修人员培训与管理 1434918.3列车备品备件管理 14199738.3.1备品备件分类与编码 1433158.3.2备品备件采购与存储 14182048.3.3备品备件配送与回收 1436368.3.4备品备件信息化管理 152272第9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15222599.1信息化建设 15267869.1.1列车调度信息化 15238849.1.2运营管理信息化 15271009.2智能化技术应用 1534449.2.1无人驾驶技术 15276529.2.2智能监控系统 16175929.2.3智能客流分析 16112979.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16300259.3.1大数据分析 16245359.3.2人工智能应用 1616780第10章案例分析与展望 16768310.1国内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16480810.1.1国外案例分析 161053810.1.2国内案例分析 16368710.2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展望 17466110.2.1政策与规划 17977010.2.2技术创新 17777410.2.3市场化改革 17895210.3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创新方向 172898510.3.1智能化调度 171822910.3.2网络化运营 171746410.3.3绿色低碳 171964910.3.4个性化服务 17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轨道交通行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时性强、环保节能等优点,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但是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环节,其效率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品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调度策略不够优化、运营管理效率低下等。为此,研究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列车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证运营安全,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2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旨在针对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以下研究:(1)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理论、方法及实践,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提供借鉴。(3)提出适用于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列车调度优化策略,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4)探讨列车运营管理中的安全保障措施,降低运营风险,保证乘客安全。(5)结合实际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以上研究任务,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第2章轨道交通行业概述2.1轨道交通发展历程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方式,自19世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与发展阶段。初期,轨道交通以蒸汽机车为动力,逐渐发展到电力牵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1.1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18251870年):英国率先建成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标志着轨道交通时代的开启。(2)发展阶段(18701945年):电力牵引技术的出现,使得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欧美等国家大量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形成初具规模的轨道交通网络。(3)成熟阶段(19451970年):轨道交通技术在速度、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成熟期。(4)革新阶段(1970年至今):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2.1.2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501980年):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50年代,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主。(2)快速发展阶段(1980201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线路。(3)高质量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走向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注重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2.2轨道交通分类与特点2.2.1轨道交通分类轨道交通按照运输能力、线路敷设方式、车辆类型等不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地铁: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域,具有高密度、高运量的特点。(2)轻轨:介于地铁与有轨电车之间,运量适中,适用于城市近郊或较小城市。(3)有轨电车:运量较小,适用于城市老城区、风景名胜区等。(4)市域快轨:连接城市与周边城镇,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运量。(5)磁悬浮:采用磁力悬浮技术,具有高速、环保等特点。2.2.2轨道交通特点轨道交通具有以下特点:(1)运量大: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输能力,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2)速度快:轨道交通运行速度较快,可缩短出行时间。(3)准时性:轨道交通运行时间稳定,准时率高。(4)环保节能:轨道交通采用电力驱动,污染小,节能环保。(5)安全性:轨道交通采用封闭线路运行,安全性高。2.3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2.3.1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国外轨道交通发展较早,技术水平较高,以下为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1)发达国家轨道交通网络成熟,技术水平领先。(2)新型轨道交通技术不断涌现,如磁悬浮、无人驾驶等。(3)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紧密融合,提高出行效率。2.3.2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以下为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1)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推动轨道交通持续发展。2.3.3轨道交通发展趋势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如下:(1)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智能化调度与运营。(2)绿色环保:推广清洁能源、节能技术,降低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3)高速化:提高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缩短出行时间。(4)多样化:根据不同城市和区域需求,发展多样化的轨道交通产品。(5)融合发展:推动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第3章列车调度基本原理3.1列车调度概述列车调度是轨道交通行业中的核心环节,主要负责对列车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保证列车安全、准时、高效地完成运营任务。列车调度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运行图的编制、列车运行调整、信号系统控制、应急处理等。本章主要介绍列车调度的基本原理,为后续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3.2列车运行图编制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调度的依据,反映了列车在一定时期内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时间表。编制运行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线路条件、客流需求、列车功能等因素,合理规划列车的运行路线、停站时间、发车间隔等。3.2.1运行图编制原则(1)保证安全:运行图编制应充分考虑线路、车辆、信号等各方面的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冲突和。(2)满足客流需求:根据客流分布和预测,合理配置运力,满足乘客出行需求。(3)提高运行效率:优化列车运行路线和停站时间,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4)灵活调整:运行图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在突发事件或客流波动时进行调整。3.2.2运行图编制方法(1)周期性运行图:根据线路特点、客流规律等因素,制定周期性运行图,适用于稳定运行的线路。(2)非周期性运行图:针对高峰期、节假日等特殊时段,调整运行图以满足客流需求。(3)临时运行图:在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下,制定临时运行图,指导列车运行。3.3列车运行调整列车运行调整是指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列车运行进行实时调整,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准时和高效。3.3.1运行调整原因(1)列车晚点:因故障、天气等因素导致列车晚点,需要进行运行调整。(2)客流波动: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不符,需调整列车运行以适应客流需求。(3)设备故障:信号、轨道等设备故障,影响列车正常运行,需进行运行调整。(4)计划变更:因施工、会议等因素,需变更列车运行计划。3.3.2运行调整方法(1)调整发车间隔:根据客流需求,适当增大或减小发车间隔。(2)调整停站时间:在保证乘客正常上下车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列车停站时间。(3)变更运行路线:因设备故障、施工等因素,变更列车运行路线。(4)临时加开列车:在高峰期或特殊时段,临时加开列车以满足客流需求。(5)应急处理:针对突发事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第4章运营管理策略与方法4.1运营管理模式本节主要探讨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管理模式。根据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1线路运营模式线路运营模式是指以单条线路为基本运营单位,各线路之间相对独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该模式适用于线路较短、客流量较小的城市轨道交通。4.1.2网络运营模式网络运营模式是指以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为运营单位,各线路之间相互联系,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该模式适用于线路较长、客流量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4.1.3综合运营模式综合运营模式是指将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交通运营体系。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4.2运营管理关键指标运营管理关键指标是评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以下列举了几个关键指标:4.2.1客流量客流量是衡量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日均客流量、高峰时段客流量等。4.2.2运营效率运营效率包括列车满载率、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运行准点率等指标,反映了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4.2.3安全性安全性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核心指标,包括发生率、处理速度等。4.2.4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主要反映轨道交通运营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包括运营成本、票价收入、利润等指标。4.3运营管理策略为保证轨道交通的高效、安全、舒适运营,本节提出以下运营管理策略:4.3.1优化列车运行图根据客流量和线路特点,合理制定列车运行图,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和满载率。4.3.2强化列车调度管理加强列车调度人员的培训,提高调度水平,保证列车运行准点、安全。4.3.3提升乘客服务水平优化购票、安检、候车等环节的服务,提高乘客满意度。4.3.4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对轨道交通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功能良好,降低故障发生率。4.3.5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4.3.6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运营安全。第五章列车运行控制与安全保障5.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5.1.1系统概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位置、时间进行实时监控与控制,保证列车安全、准点、高效地运行。5.1.2系统组成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车载信号设备:负责接收地面信号,控制列车运行;(2)地面信号设备:负责向列车发送信号,监控列车运行状态;(3)控制中心:负责列车运行的整体调度与控制;(4)通信系统:实现车载、地面设备以及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5)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列车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5.1.3系统功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保证列车在规定的速度、线路、时间范围内运行;(2)根据运行图、实际运行状况及调度指令,自动或人工调整列车运行计划;(3)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自动防护,预防发生;(4)与相邻线路或车站的信号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实现跨线路、跨区域的运行控制。5.2列车运行安全保障措施5.2.1安全防护体系列车运行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号系统:采用高可靠性的信号设备,保证列车安全运行;(2)列车控制系统:实现列车的自动防护,防止超速、追尾等发生;(3)设备故障检测与报警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发觉故障及时报警;(4)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5.2.2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1)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安全检查:定期对设备、线路进行检查,保证安全设施完好;(3)安全考核: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落实安全责任;(4)处理:对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5.3列车运行监控与应急处置5.3.1列车运行监控列车运行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2)对关键设备、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监控,保证运行安全;(3)对列车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为优化运营管理提供依据。5.3.2应急处置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现场处置: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现场处置;(2)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保证信息畅通;(3)应急资源调度:根据需求,合理调度应急资源;(4)后期恢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第6章调度指挥与协调6.1调度指挥体系6.1.1调度指挥架构轨道交通行业的调度指挥体系采用分级管理、集中指挥的模式。主要包括调度、线路调度、车站调度和现场调度四个层级,各级调度机构之间相互协作,共同保障列车安全、准点、高效运行。6.1.2调度岗位职责(1)调度:负责全线网的运行监控、指挥协调,制定和调整运行图,处理突发事件。(2)线路调度:负责所辖线路的运行监控、指挥协调,执行调度下达的运行计划,处理线路范围内的突发事件。(3)车站调度:负责所辖车站的运行组织、乘客服务,执行线路调度下达的运行计划,处理车站范围内的突发事件。(4)现场调度:负责现场列车、设备的运行监控,执行车站调度下达的运行计划,处理现场突发事件。6.1.3调度指挥流程调度指挥流程包括运行计划编制、运行监控、运行调整、运行结束四个阶段。各阶段调度机构根据职责范围,协同完成列车运行任务。6.2调度协调策略6.2.1运行图协调根据线路、车辆、客流等条件,科学编制运行图,保证列车在高峰期、平峰期均能安全、准点运行。同时通过调整运行图,优化列车运行间隔,提高线路运输能力。6.2.2列车运行协调通过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调度机构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如加开临时列车、调整列车运行交路等,保证列车运行秩序。6.2.3跨线路协调针对跨线路运行的列车,各级调度机构加强沟通协调,保证列车在不同线路间顺畅运行,减少乘客换乘时间。6.3调度优化方法6.3.1列车运行调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如增减列车、调整运行速度等,提高线路运输效率。6.3.2信号系统优化充分利用信号系统功能,如移动闭塞、自动驾驶等,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准点率。6.3.3人力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调度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调度指挥水平。同时引入智能化调度系统,减轻调度人员工作强度,提高调度效率。6.3.4信息共享与协同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级调度机构、车站、列车间的信息实时传递与共享,提高调度协同效果。同时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实现交通一体化调度。第7章乘客服务与满意度提升7.1乘客需求分析7.1.1乘客出行特征分析出行目的:分析乘客出行的主要目的,如上下班、商务、购物、旅游等,以明确不同出行目的下的服务需求。出行时间:研究乘客的出行高峰时段,了解乘客对列车调度与运营时间的具体要求。出行频率:分析不同乘客群体的出行频率,为定制化服务提供依据。7.1.2乘客服务需求信息需求:调查乘客对列车运行信息、候车时间、换乘信息等方面的需求。安全需求:分析乘客对乘车环境、列车设备安全性等方面的期望。舒适度需求:了解乘客对车厢温度、湿度、座位舒适度等方面的需求。7.2乘客服务策略7.2.1服务优化策略增加列车班次:在高峰时段增加列车运行班次,缩短乘客候车时间。提高运行效率:通过优化列车调度策略,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减少晚点现象。完善信息服务:加强乘客信息服务,提供实时列车运行信息,方便乘客出行。7.2.2定制化服务策略针对不同乘客群体:根据乘客出行特征,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措施。特殊需求乘客服务: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需求乘客,提供便捷的乘车服务。7.3满意度调查与提升措施7.3.1满意度调查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全面覆盖乘客出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了解乘客对轨道交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调查范围,提高调查效果。7.3.2提升措施优化乘车环境:针对乘客反映的问题,改善车厢内环境,提高乘车舒适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反馈机制:设立乘客投诉与建议渠道,及时回应乘客关切,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第8章列车维修与保障8.1列车维修策略8.1.1维修原则列车维修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高效便捷的原则,保证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功能稳定和运行安全。8.1.2维修类别列车维修分为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和性维修。各类维修应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和维修内容。8.1.3维修级别列车维修分为日常维修、定期维修和全面维修。各级别维修应明确维修范围、维修标准和维修流程。8.2维修组织与管理8.2.1维修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的维修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维修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保证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8.2.2维修计划管理制定年度、月度、周度和日度的维修计划,并根据列车运营情况及时调整,保证维修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8.2.3维修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维修质量控制体系,对维修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维修质量符合规定标准。8.2.4维修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维修技能和职业素养,保证维修人员能够胜任各类维修工作。8.3列车备品备件管理8.3.1备品备件分类与编码对备品备件进行分类和编码,便于管理和查询,提高备品备件的利用率。8.3.2备品备件采购与存储根据维修需求,合理预测备品备件需求量,保证备品备件的采购和存储满足实际需要。8.3.3备品备件配送与回收建立高效的备品备件配送与回收机制,保证维修现场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和合理利用。8.3.4备品备件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备品备件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第9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9.1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轨道交通行业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旨在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营安全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9.1.1列车调度信息化(1)调度指挥系统: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自动、调整和优化。(2)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实现列车间隔控制、速度监控等功能,保证列车安全运行。(3)通信系统:建立稳定、高效的通信系统,保障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的信息传输。9.1.2运营管理信息化(1)车站管理系统:实现车站售票、检票、安检等环节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客流统计分析: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与预测,为列车调度和运营管理提供依据。(3)维修保障信息化:建立车辆、线路、设备等维修保障信息系统,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9.2智能化技术应用智能化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列车调度与运营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以下是智能化技术的主要应用:9.2.1无人驾驶技术(1)发展无人驾驶列车,提高轨道交通的自动化水平。(2)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停车等功能,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9.2.2智能监控系统(1)建立列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列车运行情况,保证安全运行。(2)构建车站运营监控平台,实现车站运营状况的实时监控,提高运营效率。9.2.3智能客流分析(1)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2)实现客流预警,及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保障乘客出行需求。9.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下是这两个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人力资源公司劳务协作合同样本
- 股权投资退出合同范本
- 个人车辆抵押合同
- 普法宣讲【法律学堂】第二十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ldfjxs004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语言运用扩展语段
- 张家口学院《高级视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河西区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地区2025年初三5月月考数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虚拟现实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保险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三轮复习之选词填空
- 护理科研课程分享
- 2025 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英语试题答案
- 2025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衢州2025年浙江衢州龙游县综合事业单位招聘4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一)
- 小学防碘缺乏课件
- 学习解读《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课件(2025年3月)
-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北京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