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农业技术应用指南TOC\o"1-2"\h\u15245第一章新兴农业技术概述 3231711.1新兴农业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3153621.1.1定义 3303531.1.2分类 369571.2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372181.2.1技术融合与创新 3188211.2.2产业链延伸 3311311.2.3国际化发展 496281.2.4政策支持 4326341.2.5社会参与 424621第二章智能农业装备技术 470072.1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 464892.1.1关键技术 4313412.1.2特点 4187092.2智能植保无人机 4160342.2.1关键技术 5214702.2.2特点 590052.3智能收割机械 5302492.3.1关键技术 5124622.3.2特点 517445第三章精准农业技术 6267163.1精准施肥技术 6104483.1.1土壤养分检测 6177573.1.2作物需肥规律研究 6262193.1.3施肥方案制定 6117313.1.4施肥技术实施 6275993.2精准灌溉技术 6310913.2.1土壤水分检测 6115723.2.2作物需水规律研究 685993.2.3灌溉方案制定 7257063.2.4灌溉技术实施 738883.3精准植保技术 7316313.3.1病虫害监测 7238163.3.2病虫害预警 7160753.3.3防治方案制定 7228223.3.4防治技术实施 75275第四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98204.1转基因技术 7147604.2抗病虫害基因工程 8100574.3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 89290第五章农业大数据技术 8261885.1农业数据采集与处理 854095.2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926295.3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917765第六章农业物联网技术 1097416.1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0268556.2农业物联网系统架构 10248526.3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1010449第七章生态农业技术 11106267.1生态农业的定义与特点 1196357.2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11258077.3生态农业模式与应用 12169127.3.1生态农业模式 12311527.3.2生态农业应用 1217814第八章循环农业技术 1399248.1循环农业的定义与原则 1374348.1.1定义 13295548.1.2原则 13287968.2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13135148.2.1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3166548.2.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3118868.2.3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358158.2.4农业信息化技术 14224818.3循环农业模式与应用 14176848.3.1循环农业模式 14205518.3.2循环农业应用实例 1418345第九章农业信息技术 1483819.1农业信息化概述 14310459.1.1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1482139.1.2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15182749.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15141979.2.1农业生产管理 15188779.2.2农业市场服务 15281789.2.3农业科技创新 15101079.3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682469.3.1农业大数据的应用 16160159.3.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691099.3.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16264339.3.4农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1627438第十章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 161562510.1农业科技园区概述 16390910.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162434310.2.1选址规划 1658210.2.2基础设施建设 172821810.2.3科技研发与创新 171677410.3农业科技园区管理 173150910.3.1管理体系 17236710.3.2管理措施 17第一章新兴农业技术概述1.1新兴农业技术的定义与分类1.1.1定义新兴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领域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创新和提升,形成的一类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体系。1.1.2分类新兴农业技术按照其应用领域和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主要用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病性和抗逆性、生产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2)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大数据等,主要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等。(3)农业工程技术:包括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技术等,主要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等。(4)生态环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主要用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1.2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1.2.1技术融合与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农业技术将呈现技术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趋势。例如,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推动农业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农业工程技术与生态环保技术的融合,将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2.2产业链延伸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将促使农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业升级。例如,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提升,将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电商的兴起,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1.2.3国际化发展全球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新兴农业技术将呈现国际化发展态势。我国新兴农业技术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国内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1.2.4政策支持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农业技术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1.2.5社会参与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各界将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二章智能农业装备技术2.1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是新兴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导航定位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拖拉机的无人驾驶。以下是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关键技术及特点:2.1.1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和障碍物。(2)导航定位技术:采用卫星导航、地磁导航和视觉导航等多种定位技术,保证拖拉机在田间准确行驶。(3)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拖拉机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自主行驶、路径规划等功能。2.1.2特点(1)提高作业效率:无人驾驶拖拉机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减少作业误差:智能控制系统可精确控制拖拉机行驶路径,减少作业误差,提高作业质量。(3)提高安全性:无人驾驶拖拉机能够自动识别和避让障碍物,降低风险。2.2智能植保无人机智能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应用于农业植保领域的无人机,其主要功能是对作物进行病虫害监测、防治和施肥等。以下是智能植保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及特点:2.2.1关键技术(1)飞行控制系统:智能植保无人机采用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实现稳定飞行和精确控制。(2)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搭载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多光谱传感器等,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3)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植保决策提供依据。2.2.2特点(1)提高作业效率:智能植保无人机具有较快的作业速度,可节省人力和物力。(2)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通过精确喷洒,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3)实时监测与预警:无人机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提前发觉病虫害,为防治工作提供预警。2.3智能收割机械智能收割机械是新兴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导航定位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收割机械的自动化操作。以下是智能收割机械的关键技术及特点:2.3.1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智能收割机械配备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和作物。(2)导航定位技术:采用卫星导航、地磁导航和视觉导航等多种定位技术,保证收割机械在田间准确行驶。(3)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收割机械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自动收割、卸粮等功能。2.3.2特点(1)提高作业效率:智能收割机械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减少作业误差:智能控制系统可精确控制收割机械行驶路径,减少作业误差,提高作业质量。(3)提高安全性:智能收割机械能够自动识别和避让障碍物,降低风险。第三章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确控制与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本章主要介绍精准施肥技术、精准灌溉技术和精准植保技术。3.1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合理调整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实现作物高效吸收养分的一种技术。3.1.1土壤养分检测土壤养分检测是精准施肥的基础。通过采用土壤检测仪器,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进行快速、准确地测定,为制定施肥方案提供依据。3.1.2作物需肥规律研究作物需肥规律研究是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进行系统研究,为制定合理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3.1.3施肥方案制定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针对性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3.1.4施肥技术实施采用智能施肥设备,按照施肥方案进行精确施肥,保证肥料的高效利用。3.2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灌溉量、灌溉时间和灌溉方式,实现节水、高效灌溉的一种技术。3.2.1土壤水分检测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制定灌溉方案提供依据。3.2.2作物需水规律研究研究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科学依据。3.2.3灌溉方案制定根据土壤水分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水规律,制定针对性的灌溉方案,包括灌溉量、灌溉时间和灌溉方式。3.2.4灌溉技术实施采用智能灌溉设备,按照灌溉方案进行精确灌溉,实现节水、高效灌溉。3.3精准植保技术精准植保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手段,对作物病虫害进行精确监测、预警和防治,降低病虫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3.1病虫害监测通过病虫害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3.3.2病虫害预警根据病虫害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病虫害预警,指导防治工作。3.3.3防治方案制定根据病虫害预警信息,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包括防治方法、防治时期和防治药剂。3.3.4防治技术实施采用智能植保设备,按照防治方案进行精确防治,保证作物生长安全。第四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4.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基因操作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自20世纪90年代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转基因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克隆与重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标基因;将目标基因与载体DN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使其表达特定性状。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在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上取得显著成果。4.2抗病虫害基因工程抗病虫害基因工程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病虫害基因导入作物,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抗病虫害基因主要包括抗病毒基因、抗细菌基因、抗真菌基因和抗虫基因等。通过抗病虫害基因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抗病虫害基因工程的关键是筛选和优化抗病虫害基因。目前研究者已从多种生物中克隆出具有抗病虫害功能的基因,如植物抗病基因、植物抗虫基因等。将这些基因导入作物,可以使作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研究者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作物基因组进行定向改造,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功能。4.3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发的新型环保型肥料和农药。与传统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相比,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利用等优点。生物肥料主要包括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等。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数量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如根瘤菌、菌肥等。有机肥料是指以动植物残体、畜禽粪便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生物有机肥料是将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相结合的新型肥料。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微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如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等。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杀虫、杀菌、抗病毒等作用的活性物质。动物源农药是指从动物中提取的具有防治病虫害作用的活性物质。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第五章农业大数据技术5.1农业数据采集与处理农业数据采集是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环节。当前,我国农业数据采集主要依靠物联网、遥感和地面调查等技术手段。数据采集的内容包括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病虫害、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全面性要求采集的数据能够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准确性要求数据真实反映农业现状;实时性要求数据能够及时更新,为决策提供依据。(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例如,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农田调查,可以快速获取大量农田信息。(3)注重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校验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5.2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农业大数据分析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可视化,以揭示农业生产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以下为农业大数据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1)作物生长监测与预测。通过分析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等方面的数据,预测作物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分析农业资源分布、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数据,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3)市场行情预测。分析农产品市场供需、价格等方面的数据,预测市场行情,为农产品营销决策提供支持。(4)农业政策制定。分析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效果等方面的数据,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依据。5.3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是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提供数据服务和应用支持的重要基础设施。以下是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1)数据资源整合。将各类农业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统一的农业大数据资源库。(2)平台架构设计。根据农业大数据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设计合理的技术架构,保证平台的高效运行和扩展性。(3)数据服务与共享。提供数据查询、分析等服务,促进农业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利用。(4)应用系统集成。整合各类农业应用系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5)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保证平台运行的安全稳定。第六章农业物联网技术6.1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农业物联网通过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通信网络等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以下是物联网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1)作物生长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养分等参数,为作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灌溉、施肥。(2)病虫害防治: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指导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损失。(3)智能养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如温度、湿度、光照、饲料消耗等,提高养殖效益。(4)农产品质量追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从种植、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追踪,保障农产品质量。(5)农业机械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作业调度等方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6.2农业物联网系统架构农业物联网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感知层是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技术。(3)平台层:平台层是农业物联网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分析、存储和展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4)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各类农业应用系统,如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养殖管理等,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6.3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1)智能灌溉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根据作物需水量自动控制灌溉系统,实现节水灌溉。(2)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防治方案。(3)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养殖环境,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养殖效益。(4)农产品质量追溯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追踪,保障农产品质量。(5)农业机械化解决方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作业调度等方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更高的效益。第七章生态农业技术7.1生态农业的定义与特点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和谐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遵循生态规律: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协调。(2)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农业通过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多样化经营:生态农业实行多元化、多样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4)持续稳定发展: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5)和谐共生:生态农业强调人与自然、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7.2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农业规划与设计: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包括节水灌溉、节能降耗、土地改良、肥料高效利用等。(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发挥生物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6)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3生态农业模式与应用7.3.1生态农业模式(1)循环农业模式:以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2)立体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立体化、多元化。(3)绿色农业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4)观光农业模式: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实现农业的多功能发展。7.3.2生态农业应用(1)生态农业技术在粮食作物中的应用:通过改良品种、优化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等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2)生态农业技术在经济作物中的应用: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生态防治等技术,提高经济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3)生态农业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运用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的产量和品质。(4)生态农业技术在特色农业中的应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5)生态农业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第八章循环农业技术8.1循环农业的定义与原则8.1.1定义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循环农业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8.1.2原则(1)整体性原则:循环农业要求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实现协调发展。(2)循环利用原则: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4)生态平衡原则: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8.2循环农业技术体系8.2.1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这些技术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8.2.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8.2.3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主要包括:高效节水灌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8.2.4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8.3循环农业模式与应用8.3.1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模式主要包括:生态农业模式、立体农业模式、观光农业模式等。这些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8.3.2循环农业应用实例(1)生态农业模式:以种植、养殖、加工等多元化产业为基础,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业产值。(2)立体农业模式:利用空间资源,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3)观光农业模式: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教育等功能相结合,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上循环农业模式的应用,我国农业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九章农业信息技术9.1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1.1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农业信息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3)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4)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9.1.2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农业信息化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3)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4)提升农民素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9.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和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为几个主要方面的具体应用:9.2.1农业生产管理(1)农业生产监测: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2)农业生产调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农业病虫害防治: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降低病虫害损失。9.2.2农业市场服务(1)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农业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农业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3)农业金融服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9.2.3农业科技创新(1)农业技术研发: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农业技术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2)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提升农民素质;(3)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9.3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信息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9.3.1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农业大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财务审计业务合同书范本
- 2025标准企业办公室租赁合同样本下载
- 个人餐饮员工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书法雕刻劳务合同标准文本
- 航空运输合同示范文本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珠海二手房买卖合同
- 证券资产抵押担保合同二零二五年
- 聘用人才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版员工食堂劳务承包合同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定义及特征二零二五年
- 消防更换设备方案范本
- 合伙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合同范本
- 嵌入式机器视觉流水线分拣系统设计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10096-2018)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安徽省集训选拔赛“电子商务”赛项规程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翻折问题(含解析)
- (统编版2025新教材)语文七下全册知识点
- 家具全屋定制的成本核算示例-成本实操
- 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第2课时 课件-七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