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课后限时集训(三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状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更,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和满意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A.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B.印刷术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C.传统经典文化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印刷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明代通俗文化读物的推广供应了便利,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说法确定,且与材料内容不符,解除;“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并不等同于“被通俗文化取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2.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看法B.探究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视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B[“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究,发觉它具有确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见,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究、求实、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3.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探讨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科学家论述方法伽利略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利用望远镜视察天文朱载堉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徐光启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吸取A[近代科学的特征是以试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朱载堉和徐光启都以试验、实践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故选A项;材料中试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解除B项;传统科学注意好用,以阅历总结为主,但材料强调试验,解除C项;材料没体现对外来文化的吸取,解除D项。]4.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斗争与徭役、压迫与抗拒、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阻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A[《诗经》反映的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的社会生活,当时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楚辞反映的是楚地的社会生活,当时楚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北方政治动荡使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祖先崇拜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5.(2024·苏州一模)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A.说书艺术起先在民间出现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D[据材料“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代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旺盛,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旺盛,故选D项;A项与材料“‘说话’上承唐代”不符,解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说话”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也未涉及传统礼教是否受到冲击,解除B、C两项。]6.(2024·百校联盟二月联考)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干脆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见男女同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B[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这在确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礼教观念,从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故选B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变异,解除A项;“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干脆的批判”有利于打破传统价值观念,解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的需求,而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解除D项。]7.(2024·成都二模)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特别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 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A[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西周在商代甲骨文的基础上推行金文,文字上的统一促进了对周文化的认同,从而将民众“抟成一体”,故选A项;秦朝以后才推行统一的货币,解除B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意识形态才逐步普及,解除C项;秦朝推行五尺道、直道等,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解除D项。]8.(2024·昆明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运用范围也特别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A.违反文字发展趋向 B.阻碍了文化的沟通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 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A[通过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隶书属于比较简化的字体,其流行地区及运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这符合文字的发展趋势,但秦朝统一之后,认定“小篆为法定文字”,这样就不符合文字“简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促进了文化的沟通与传播,解除B项;秦始皇虽然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并没有使隶书这种字体消亡,在汉代,隶书成为流行的字体,解除C项;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使各种字体统一,便利了文化的沟通与传播,有其主动作用,解除D项。]9.(2024·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笔画圆匀,庄重厚重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D[行书特点是行云流水,飘逸易识,故选D项;笔画圆匀,庄重厚重为小篆的特点,解除A项;字体方正,规范标准是楷书特征,解除B项;随意挥洒,任情纵性是草书特征,解除C项。]10.(2024·永州一模)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A.构图困难,比例失衡 B.情景再现,返璞归真C.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D.对比剧烈,气概雄壮B[由材料内容及图画可知此画作为工笔画,从画作及文字描述来看此画作注意再现生活情景,故选B项;从材料中图画来看可知此画构图严谨,比例协调,解除A项;以形写神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非工笔画特点,解除C项;材料中图画意在再现生活情景,返璞归真,不能体现气概雄壮,解除D项。]11.(2024·蚌埠一模)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样,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A.彰显文人画的独绝技法B.注意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A[依据所学学问并结合材料可知,董其昌的画作注意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因此可推断是文人画,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注意写意的文人画的绘画对象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解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解除D项。]12.(2024·河南天一大联考)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C.市民文化确定着戏剧发展D.商人资本起先渗入戏剧界B[商人投资具有逐利性,商人纷纷组建戏班是因为社会市场的需求,这也会推动戏剧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商人纷纷组建昆腔戏班子,没有涉及昆剧艺术水平的凹凸,解除A项;市民文化的需求会推动戏剧发展,但这不是确定性因素,解除C项;仅据题干信息无法考证是不是商人投资戏剧的首例,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心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分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很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意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起先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须要。——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晰,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确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胜利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变更这个世界……的确,对很多社会学家而言,特殊是对马克斯·韦伯来说,宗教改革犹如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摘编自玛丽·伊万丝《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并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缘由。(16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分别从地域分布状况、印刷业的主办形式、印刷的题材、印刷业的内容、印刷技术等方面进行概括;其次小问缘由,从政府的重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学问从促进教化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市民阶层须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印刷业分布广泛;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印刷内容覆盖面广;印刷水平(印刷技术)超群。缘由:政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的发展需求;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作用:普及文化教化;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满意市民阶层须要(或答满意人们文化生活须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年)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谆谆教导,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凝视着对方,好像打算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安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中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意表现特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随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精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依据《三教图》,“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可以提取: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其次,依据题意,史论结合,进行论述。如:宋明理学吸取佛、道思想,通过佛道思想寻求精神寄予等。最终,对这一现象作简要总结。如:三教在相互辩驳中渐渐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答案:示例一: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 2025年乡村全科考生的紧张应对措施试题及答案
- 动物饲料行业发展动态与未来市场展望
- 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
- 10kV配电项目全流程优化与实施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美式平耳高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纳米抗紫外粉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路径选择及价值创造研究-以厦门钨业分拆厦钨新能为例
- 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紫砂茶叶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田径运动会各种记录表格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中医培训课件:《中药热奄包技术》
- 报价单(报价单模板)
- jgj t17-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
- 德育主题班会 《遵义会议》教学课件
- 心理治疗师考试复习重点笔记汇总
- 《中西医结合概论》期末考试题
- 高速铁路知识.ppt课件
- 吹灰器检修三措两案
- 产品推介会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