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纠错训练五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春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纠错训练五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春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纠错训练五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春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纠错训练五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24春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纠错训练五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纠错训练(五)一、选择题1.爱美的中国女性因穿着时髦艳丽,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这种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现代中国的哪个时期()A.一五安排期间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解读和再认再现历史学问的实力。肯定时期服饰的变更是时代特征变更的缩影和表现。“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盛行,衣服样式和衣着习惯成为思想是否革命、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答案C2.《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近代婚姻礼俗出现的缘由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C.民主进步思潮的熏陶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解析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以新中国成立为标记,不会成为近代婚姻礼俗变更的缘由之一,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经济因素,B、C两项属于思想因素。答案D3.“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的现象最早在我国出现应当是在()A.鸦片斗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中华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时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公历得以实施,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符合题干中“男女平权”“阴阳合历”“最早在我国出现”等信息。答案C4.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更。他寄予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终点……”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实力。材料中“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终点”说明这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而且速度很快,故选A。答案A5.1880年,刘锡鸿等众多官员认为,修建铁路,“山川之神担心,即旱涝之灾易召”,致使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这说明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缘由是()A.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B.列强借修路限制中国C.资金和技术严峻缺乏 D.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解析“山川之神担心,即旱涝之灾易召”等信息,反映了封建传统迷信思想阻挠近代铁路的兴修,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D6.中心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m1905/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先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依据基本史实可知,只有B项所述是正确的。答案B7.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到2011年中国电视业诞生多少年了吗()A.100年 B.50年C.53年 D.32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学问的实力。1958年,北京电视台起先试播,标记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到2011年整整53年。答案C8.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干脆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实力。从1884年这一时间特殊是“同步变动”的时速性上可以得出与之相关的近代事业应为电报业。答案A9.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的成立()A.是中国人自办邮电通信事业的起先B.说明邮政通信起先囊括中心城市C.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D.使我国起先与国际邮电事业接轨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的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所述现象均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答案C10.科技革命带来了新独创、新创建,丰富并变更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新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解析铁路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19世纪70年头,电话传入中国是在1882年,民航事业在我国起步起先于20世纪20年头初,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在我国开通是在1993年。答案C11.互联网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探讨性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C.互联网促进教化发展D.互联网为人类供应了发展和机遇解析材料涉及利弊两方面,只有B项说法较全面。答案B12.在描写抗日斗争的一本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几种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蒋介石通过广播发表抗战宣言B.某国民党连队观看影片激发抗日热忱C.共产党通过报刊揭露日本侵华罪行D.日军随军记者通过互联网传递军情解析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在中学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教材学问,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探讨性学习活动。材料一某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材料二另一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旺盛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学问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全部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1)材料一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此同学在探讨性学习中采纳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视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动影响。答案(1)服饰(或服装);婚姻礼俗。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2)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更;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动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3)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沟通;促进了先进观念、学问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更;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学问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相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见,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特地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特地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材料三(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缘由和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3)据材料三及所学学问,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扬的主要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学问,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答案(1)缘由: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