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人口老龄化对湖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摘要湖北省老龄人口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且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这会增加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同时,也会导致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从而挤压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开支,从而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然而,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随着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繁荣也将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制造业转型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究竟是推动还是阻碍,怎样才能抓住并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机会,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理论和实证为基础研究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收集2002-2020年湖北省相关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和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来分析,高级化指数选用城市化率、消费需求和政府干预作为控制变量,合理化指数选用少儿抚养比、资本积累和外商投资作为控制变量。人口老龄化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研究发现,从制造业结构的高级度来看,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率、消费需求等因素对湖北省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政府的介入作用则不大;从制造业结构合理的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和少儿抚养比率对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都有正面的作用,而资本的积累则会阻碍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总体而言,可以从扩大内需、引进外资等方面着手,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高级化;合理化目录TOC\o"1-3"\h\u17232第一章绪论 114447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48781.2研究方案 2316451.3创新与不足 423482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98452.1研究概念界定 556372.1.1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 5259192.1.2制造业的相关概念 5138872.2理论基础 5322302.2.1人口红利理论 5212292.2.2人口转变理论 6317602.2.3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6172632.3文献综述 7129712.3.1国内研究综述 7112292.3.2国外研究综述 8263102.3.3文献评述 94344第三章人口老龄化及湖北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0220903.1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及制造业现状 10318863.1.1人口老龄化现状 1085213.1.2湖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12158633.2当前面临的问题 1348633.2.1老龄化导致的问题 13285763.2.2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1328610第四章人口老龄化对湖北省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15291154.1模型设立与变量说明 15223764.1.1模型设立 15193324.1.2变量说明 1520364.1.3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17122354.2实证结果与分析 18272664.2.1模型检验 1816894.2.2模型分析 1825807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20115625.1结论 20317005.2建议 21262615.2.1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1307865.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127775.2.3加快发展老年产业,扩大消费需求 2110025.2.4促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2212114参考文献 24绪论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背景按照联合国1956年《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所确立的划分标准,65岁以上老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7%以上,就表示该国家或区域已步入老龄化。从这一角度来看,2000年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原新(1999)认为,1949-1975年是一个停滞期,1995年实行计生政策后,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REF_Ref24525\w\h[1]。根据张光永(1985)的研究结果揭露了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之快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REF_Ref25008\w\h[2]。以中国的湖北省为例,根据《湖北省统计局》显示,截至2020年,在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1179.5万人,占总人口的20.4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842.4300名,占常住人口14.59%。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将比2010年提高6.49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5.50个百分点。湖北省则呈现出高龄老人比例偏高的特征,60至69岁的低龄老人为663.80万,占全省老龄人口总数的56.28%,高于全省平均水准0.45个百分点。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知识、经验、技能上的优势,他们的身体条件比较好,他们的潜能也比较大。选题意义理论意义一是梳理、提炼理论机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指标的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我国老龄人口的发展特点、制造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梳理,从而得出了本论文的实证研究的基础,这对于未来类似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二是通过对实际机制的考察与分析,使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开展湖北省制造业转型与人口老龄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实践意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如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行探讨。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不仅会给年轻一辈带来更大的养老负担,而且还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从而挤压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开支。然而,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第三产业的繁荣也将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究竟是推动还是阻碍,怎样才能抓住并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机会,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本文从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现状的概念出发,学习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并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掌握储备了该课题的基础知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湖北省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两个方面,对湖北省制造业的老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2)比较分析法经由比较分析湖北省制造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制约与推动,找到两者之间差异的根源,得出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关性,为本文的研究课题提供依据。(3)实证分析法在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使用湖北省近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湖北省的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以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为被解释变量,以老龄人口抚养比为核心解释变量。以高级指标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消费需求和城市化率,以政府干预为调控变量,以合理化指标为被解释变量,引入少儿抚养比率、资本积累、外资投资等为调控变量,通过模型计算得出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并依此提出湖北省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相关政策建议。技术路线本文首先对湖北省老龄人口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归纳,以此为依据,对20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第一章为绪论。第一章是引言。首先,论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并提出论文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学习各个学者的观点和方法,并且在这个问题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三章为现状及资料分析.主要是根据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湖北省老龄化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湖北省老龄化程度和制造业高级化及合理化发展状况。第四章对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2002-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研究基础创新与不足研究框架绪论研究基础创新与不足研究框架绪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概念界定研究概念界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理论研究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理论理论研究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理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产业结构转变理论产业结构转变理论发展现状与问题实证基础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的现状分析发展现状与问题实证基础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的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当前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分析模型设定实证结果分析模型设定总结对策建议研究结论结论总结对策建议研究结论结论1.3创新与不足以往的相关文献大都是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入手,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很少有文献在研究老龄化与制造业结构调整问题时的影响,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二:一方面,本文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制造业结构高端化和合理调整的影响。第二,在模型中引入了居民储蓄率,以实证的方式验证了在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下,消费需求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不足之处有三,一是本文只采用了2002年到2020年间湖北省的面板数据,由于样本的规模较小,经验性的测试不具有说服力;第二个问题是,无法保证所选取的控制变量涵盖了所有可能影响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在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测量中,采用了高级化与合理化指标,而没有考虑到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化升级。因此,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反映制造业结构调整各方面的指标体系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研究概念界定2.1.1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人口老龄化的含义是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和平均寿命的延长,适龄劳动人口的人数和比例不断降低,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持续增加的动态。而要对老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老龄人口。在国际上,关于“老龄”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以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为标准;二是以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作为衡量标准,如果达到7%以上,则意味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6.96%,说明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在2020年达到13.50%,其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2.1.2制造业的相关概念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关键支撑。所以发展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实现经济平稳过渡,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是当务之急。2.2理论基础2.2.1人口红利理论布鲁姆等(1998)正式提出“人口红利”概念,将“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口年龄结构看作是“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REF_Ref25465\w\h[3]。人口变迁导致人口增长速率、年龄结构的改变与经济增长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其特征是在人口过渡中期早期出生的婴儿,到中后期,变成了劳动力资源。这一阶段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总的赡养率相对较低,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口机会窗口”。第二次人口红利的观念由MASON和LEE(2006)提出,即开发老龄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及对老年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积累养老储蓄,皆是老年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表现,也就是所谓的“二次人口红利”REF_Ref25573\w\h[4]。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机遇是获得人口红利的先决条件,而经济和社会政策则是获得人口红利的必要因素;人口机遇不会自然地转化为人口红利,而人口机遇只能在与人口机遇相匹配的情况下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杨云彦(1994)在《中国人口迁移与发展的长期战略》一书中,基于东亚模式,提出在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增加、社会负担轻的阶段中,只要充分发挥社会人力资源,就能为我们国家开启“人口窗口”,加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REF_Ref25684\w\h[5]。目前,我国关于人口红利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即“结构论”,“期限论”和“因素论”。虽然学术界对“人口红利”的观点各有不同,但他们一致认为,人口红利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一个难得的机会。2.2.2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是以认识人口老龄化为基础,并以此为前提,对其成因进行解释。人口转变理论在欧洲人口再生产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首先由兰德里提出,在汤普森等人不断完善下,最终形成了“人口转变理论”。通过对人口转变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口结构变迁主要体现在生育率、死亡率等方面,而人口转变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其形成过程,阐明了我国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趋向,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和人口再生产的内在联系,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分析提供理论依据。2.2.3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在国家的地域范围内,市场是统一的,每个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单一的,而价格则是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在此期间,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与新古典经济学所描绘的并不完全相符,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由农业到现代化的转变阶段,经济非常落后,市场制度还没有建立,社会经济结构是刚性的,价格机制在资源再分配上的作用微乎其微。刘易斯(ALewis,1954)在其《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将发展中国家较为稚嫩的经济结构与成熟的市场完全不同的经济结构归纳为二元结构REF_Ref25785\w\h[6]。刘易斯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在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工业与传统落后的农业共存,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实行了超前的工业化。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由于农业发展较落后,导致农业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农业的实际劳动力需求,而剩下的劳动力无法安置,也无法让其进行工业化转型,导致我国现代化进程缓慢。上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虽然计划生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由于人口激增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但从后期来看,导致我国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供求失衡,使得我国于2004年出现刘易斯拐点,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此外,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在二元结构下,劳动力供应的无限供应优势将荡然无存。2.3文献综述2.3.1国内研究综述关于理论机制方面不少研究认为老龄化促使劳动力供给短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阻碍作用。俞会新(2022)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EF_Ref25867\w\h[7];张杰和何晔(2014)认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将会对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产生影响。短时间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竞争力会促进制造业部门结构调整和优化,但这种竞争力对制造业更有可能造成长期负面影响REF_Ref25939\w\h[8]。鲁志国(2001)从劳动供给、社会需求、投资资金供给、技术供给等方面分析,指出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负面作用REF_Ref26043\w\h[9]。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逐渐丧失人口红利,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工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蔡昉等,2012)REF_Ref26109\w\h[10]。王玉玲(2018)在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中,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企业的多样性,进而推动制造业的升级。但由于受市场规模、专业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够明显REF_Ref26167\w\h[11]。关于实证研究方面陈晓佳(2014)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通过人力资本优化能够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REF_Ref26269\w\h[12];何冬梅、刘鹏(2020)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又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一种倒逼机制,催生并强化了中国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内生动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要抓住人口老龄化倒逼的机会,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F_Ref26546\w\h[13]。唐国华等(2020)从四个角度出发的,从总体上来看,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的高层次和合理化效应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REF_Ref26654\w\h[14]。张桂文等(2021)将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纳入研究框架,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机理,实证得出,从长期动态看,尽管人口老龄化能够“倒逼”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老龄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无法自行产生,其消极作用也不会自行消退,关键要积极营造减轻老龄化消极影响、增强其正面作用的有利环境REF_Ref26739\w\h[15]。马强等(2020)从从人才禀赋、劳动生产率、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消费需求等五个角度出发,分析得出老龄化能够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REF_Ref26941\w\h[16]。阳立高等(2017)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认为其会阻碍制造业的合理发展,对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利REF_Ref27072\w\h[17]。2.3.2国外研究综述关于理论机制方面YeJinqi等(2021)提出了关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在1990至2015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论,即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消极的REF_Ref27526\w\h[18]。DeGraff等(2022)从老龄化纵向研究,发现就正在经历快速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老龄化对其以后的经济福利产生负面影响REF_Ref27585\w\h[19]。TanYouchao等(2021)指出,虽然人口老龄化会使劳动力数量下降、劳动力市场疲软,但其能够使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企业调整创新战略,从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REF_Ref27663\w\h[20]。关于实证研究方面JohnP(2014)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导致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导致社会消费需求层次及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REF_Ref27735\w\h[21]。而PekkaIlmakunnas(2010)通过实证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服务业的影响,结果得出劳动力平均年龄与企业生产力之间呈驼峰关系,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F_Ref27797\w\h[22]。HaimingLi等(2014)通过建立索洛模型研究得出,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是正向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REF_Ref27852\w\h[23]。而作为老龄化大国的日本,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正是导致其就业下降和产出下降的主要原因。(OtsuKeisuke等,2022)REF_Ref27879\w\h[24]。2.3.3文献评述综合以上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1)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效应,但由于时间、数据和方法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联系尚未形成共识。(2)当前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大多是基于地理因素,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会造成区域异质性成因的定量与实证研究不足。(3)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与各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有关。因此,从区域层面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我国制造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人口老龄化及湖北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问题3.1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及制造业现状3.1.1人口老龄化现状计划生育的推行造成我国出生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虽然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口大国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也造成了我国劳动人口比例的大幅下降,老人的抚养率有所上升,同时加速了我们的人口老龄化。而我省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上个世纪在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逐渐步入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致使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龄化的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平均使用年限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得到了延长,并且老年人的总体数量也在逐渐增长。下图展示了湖北省2002年-2020年期间人口老龄化的变化情况。图3.12002年-2020年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变化趋势图根据湖北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图3.1,对2002年以后湖北省老龄人口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1)老年人口规模增大。从图3.1可以看出,从2002年至2010年,我省65岁以上人口增长缓慢,到2010年,65岁以上人口达到520.1万,占全省总人口9.1%,这已经超过了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2020年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842.4万人,比起2010年增加了三百多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4.96%。(2)人口老龄化进度加快。从图3.1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20年我省65岁以上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2014以后增速不断加快,其中2018年的增长速度最快。2020年,与2010年相比,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增长5.50个百分点。(3)老年抚养比持续增加。2002年我省老年抚养比为12.94%,2003到2005年略有下降,2006年开始往上涨,之后基本上以持续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其中2016年的增长速度最快。熊必俊(1997)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REF_Ref27980\w\h[25]。图3.2湖北省抚养比趋势(2002-2020)抚养比是衡量劳动人口的非劳动人口和劳动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劳动人口人均负担的养活人口的数量,也是衡量劳动者所承担的养恤金人数的指标。图3.2给出了2002-2020年湖北省整体抚养比数据,在20世纪初,湖北省的总抚养比将近50%,意味着平均每不到两名劳动力需负担一名非劳动年龄人口,总体抚养比率在2003-2010期间呈持续下滑趋势,2010年为最低程度34.2%,这段时期进入了人口红利的年代。2011年以后,总体人口抚养比率有所增加,2019年更是达到了40%,表明湖北省人口红利逐步消失。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到了2011年,我国儿童的抚养比例从原来的41.49%降到了22.1%,“二胎政策”的开展,我国的少儿抚养比例虽然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较慢,至2020年仍然不到25%。与少儿抚养比持续降低相对应的是老年抚养比也在持续增加,特别在2010年以后,其增速逐步加快,这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而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使得2013年以后的总体抚养比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加剧了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3.1.2湖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从1953年到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突破,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制度正名,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并取得了新的发展。而我国制造业在2011年初更是达到了2.0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1.78万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大国。1981-2011年,制造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个百分点,说明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图3.3所示,全省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3589.26亿元增至2020年的42767.04亿元,增长10.92倍;而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9倍,从2002年的1437亿元增至14249.78亿元。图3.3湖北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长值变化情况(2002-2020)图3.4湖北省工业企业数和从业人员平均数情况(2002-2020)与此同时,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也反映在企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数上。图3.4显示,湖北省2002-2010年的工业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已达16106家,是2002年的1.6倍;职工平均人数为394.53万人,较2002增加0.92倍。3.2当前面临的问题3.2.1老龄化导致的问题1、政府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老年人对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要,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既不上班又要退休金,身体素质下降,容易生病,医疗保健开支增加。王晓峰等(2022)认为在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整体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随之增多,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也将更加频繁,从而将带来医疗费用支出进一步增长的风险REF_Ref28123\w\h[26]。2、老年人的市场需求变大。但为老服务的发展速度很慢,很难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尤其是"空巢"、高龄和带病老人的快速增加。从当前人口老龄化、养老需求、养老市场状况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养老产业链、转变政府职能的建议,以服务性为导向,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等措施(孙仲,2011;李中秋,2013)REF_Ref28845\w\h[27,REF_Ref28852\w\h28]。3、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增长和独生子女的数量的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意识日益淡薄,而家庭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传统也在逐渐减弱。4、劳动力紧缺。老龄化会导致适龄劳动力的数量下降,使得“人口红利”难以持续。5、人口老龄化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由于老年人的思考能力衰弱、适应新事物的能力降低、缺乏创造力、不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咸金坤(2022)认为可以从微观企业投资视角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的研究范畴进行扩展,对如何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理论支持REF_Ref28280\w\h[29]。朱超等(2022)利用微观和宏观数据从健康角度解读中国劳动供给问题,探讨缓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供给压力的对策REF_Ref28323\w\h[30]。3.2.2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虽然近40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虽然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整体来说,制造业水平仍然很低,处于世界价值链的最底层,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发展方式是以市场换技术,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国外导致的。数据显示,我国科研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低于1%,而OECD成员国则几乎在2.5%以上,这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低于OECD成员国。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如果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必然会导致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下降,技术突破困难,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困难。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提升,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注入了新动能(王明等,2022;黄赜琳等,2022)REF_Ref28486\w\h[31,REF_Ref28499\w\h32]。其次,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不合理,即产能过剩和产能过剩并存,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比如非金属矿产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而一些精密仪器与零部件制造业却要进口以满足我国需求。制造业作为出口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面临的困境,使其长期依赖于出口的出口增速下降。图3.5反映了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变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除2009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增长有很大影响外,其余时期基本上保持平稳的波动。从图表中所示的出口增长率趋势曲线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出口增速依然在持续增长,但是出口增速有所减缓,而且2015-2016的出口增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将制约制造业的发展。其次,在发展历程中,我国采取了粗放式发展方式,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这样的发展不仅要求大量的资源,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损害,而现在,资源和环境已经很难再支撑这种发展方式了。最后是外部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但近年通过增加生产性服务业EDI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总量(汪海伦,2022)REF_Ref29975\w\h[33]。图3.5我国出口增长率及其发展趋势(2003-2021年)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依赖于出口,而当前世界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使得各国纷纷采用贸易保护战略以维护本国利益,比如,在2018年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争中,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实行单边贸易保护,加征25%的关税,在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会增加;同期,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而中国制造业从全球产业链中由低端走向高端的历程中,势必引发与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进而加剧其相互间的经济冲突,因此,如何“破茧成蝶”,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已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白雪(2019)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出发,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制造系统和技术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科技人才的激励与培养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对策REF_Ref29857\w\h[34]。第四章人口老龄化对湖北省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4.1模型设立与变量说明4.1.1模型设立本文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选择了“合理”与“高级”这两个维度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构建两组以制造业高级化指数和制造业合理化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人口老龄化为核心解释变量的模型,表达式如下:Yi=β0+β2(LN)+β3X3i+……+βkXki+ui(1)Qi=α0+α2(LN)+α3X3i+……+αkXki+ui(2)模型(1)中,下标i表示年份,Y表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指数,X表示控制变量,β0为常数项。模型(2)中,下标i表示年份,Q表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指数,X表示控制变量,α0为常数项。4.1.2变量说明本文选取三类变量(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指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各个行业逐步走向高级和合理化。因此,本文以制造业高端化和生产合理化指数为衡量制造业的优化升级。Y为制造业高级化指数。根据前文的界定,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是指由低端到高阶的发展,其特征是:随着产业比重的改变和劳动生产率的增加,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所占比例越大,其产业结构也就越高。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的关系,与人口有关,所以本文借鉴张桂文等(2021)的方法,选取高端制造业中的就业人口与总体就业人口之比作为制造业高级化的测度指标REF_Ref26739\w\h[15]。Q为制造业合理化指数。本文借鉴干春晖等(2011)的做法REF_Ref29671\w\h[35],选取泰尔指数作为制造业合理化的衡量指标。(2)核心解释变量:人口老龄化程度,选用老年抚养比(LN)。(3)控制变量:从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出发,选取消费需求(XF)、城市化率(CS)、政府干预(ZF)作为控制变量,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出发,选取少儿抚养比(SN),外商投资(WS),资本积累(ZB)作为控制变量。预期关系的解释:核心解释变量LN与两组的被解释变量的预期关系为正相关,根据何冬梅(2020)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促使和加强了其内在动力REF_Ref26546\w\h[13]。模型(1)中,CS与高级化指数的预期关系为正相关,因为从空间结构上讲,产业空间布局的变迁使人口及其他经济因素由乡村转向城市,即工业、服务业的集聚,以及城市化的持续发展;XF与高级化指数的预期关系为正相关,董建博等(2021)认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明显的推动作用REF_Ref29410\w\h[36];ZF与高级化指数的预期关系为负相关,孙美霞(2020)认为降低政府干预程度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F_Ref29328\w\h[37]。模型(2)中,SN与合理化指数的预期关系为正相关,因为少儿抚养比低意味着出生率低,新生人口数量少,劳动力人口会逐渐变少,不利于产业合理化发展;ZB与合理化指数的预期关系为负相关,于泽等(2015)认为高储蓄转化的高投资,更多地反映在工业产品上,从而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REF_Ref29286\w\h[38],就产业发展来看,我们这个变量的预期关系取其阻碍作用;WZ与合理化指数的预期关系为正相关,从赵颖(2020)研究可知,FDI在促进产业结构演变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的REF_Ref29182\w\h[39]。表4.1模型(1)各相关变量说明变量变量名称符号预期关系说明被解释变量高级化指数Y反映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新技术产业职工人数/制造业总职工人数)核心解释变量老年抚养比LN正相关反映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解释变量城市化率CS正相关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地区总人口)政府干预ZF负相关反映地区政府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视程度(地区一般性预算支出/地区生产总值)消费需求XF正相关反映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总额/同期国内生产总值)表4.2模型(2)各相关变量说明变量变量名称符号预期关系说明被解释变量合理化指数Q采用泰尔指数核心解释变量老年抚养比LN正相关反映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解释变量少儿抚养比SN负相关反映地区的劳动力对少年儿童的负担程度(少年儿童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外商投资WZ正相关反映外商对地区的投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取其对数值)资本积累ZB负相关反映地区储蓄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2-2020年湖北省每年的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情况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从图4.3可以看出,湖北省的高级化指数分布在0.0573与0.5119之间,说明高科技产业在制造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标准差0.1251可以看出,该组数据的进度较为平缓。而湖北省的合理化最小值存在负数,说明劳动力数量的缩小对各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核心解释变量老年抚养比,从图的结果看出,其均值已达到14.38%,且最大值为21.11%,早已超出了老龄社会的限制。其他解释变量的标准差都小于1,说明这几组数据比较稳定。表4.3各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Y0.16570.12510.51190.0573Q0.04310.18680.4885-0.1674LN0.14380.02490.21110.1112SN0.22550.03920.33900.1870CS0.51300.07370.62890.4139ZF0.15770.02690.20210.1136XF0.35860.05020.46320.3083ZB0.25610.03030.30970.1996WZ5.67760.30746.11085.15444.2实证结果与分析4.2.1模型检验在正式得出结果前,需要对所需数据做自相关检查,通过D-W检验可得,模型(1)D-W值为1.3557,模型(2)D-W值为1.363,德宾沃森d统计量DL=0.65,DU=1.584,依据DW测试的判定准则,由该测试得出无法判定其自相关性。对两组模型再进行L-M检验,模型(1)通过检验得出该模型L-M值为7.438,p=0.0243,模型(2)L-M值为6.629,p=0.0364,一般而言p值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认为原模型存在自相关,所以两组数据存在自相关。针对模型设置偏差所引起的自相关问题,应当通过调整模型设置来消除。在建立适当的模型时,当随机误差项存在自相关时,必须使用广义差分方法来消除。通过对各组数据取对数,最后结果模(1)型D-W值为1.7724,模型(2)D-W值为2.061,所以两组数据不存在自相关。但以模型(2)中核心解释变量在回归分析中显示为不显著,需要对该组数据进行去对数值以及数据缩尾处理。4.2.2模型分析表4.4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因变量解释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差P值R²FD-W值合理化系数In(LN)3.391(2.167)1.5650.048*0.765F(4,14)=11.363,p=0.0002.062*p<0.05**p<0.01括号里为t值In(SN)2.475(2.606)0.9490.021*In(ZB)-3.633(-3.628)1.0010.003**In(WZ)5.506(1.054)5.2250.31常数-6.336(-0.553)11.4660.000**高级化指数In(LN)1.907(4.549)0.5780.005**0.935F(4,14)=50.359,p=0.0001.772*p<0.05**p<0.01括号里为t值In(CS)3.402(3.284)1.0360.005**In(ZF)0.635(0.745)0.8520.469In(XF)2.843(3.802)0.7480.002**常数8.090(4.549)1.7790.000**注:*代表10%水平下显著,**代表5%水平以下显著,***代表1%水平以下显著通过数据检验及数据处理后,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上表4.4所示,核心解释变量老年抚养比(LN)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在10%的显著水平上具有正向影响,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在5%的显著水平上具有正向影响。两组模型分析所得的回归系数为3.391、1.907,可解释为从总体上看LN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控制变量少年抚养比(SN)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制造业合理化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资本积累(WZ)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制造业合理化发展产生负向影响。合理化指数对它们的变化弹性系数分别为2.475、-3.633,可以解释为随着少年抚养比的比重增加,将推动制造业的合理发展,资本积累的增长将阻碍制造业的结构合理发展。外商投资(WZ):p=0.310>0.05,意味着外商投资对合理化指数产生的影响很小,也有可能是样本量小的原因导致。另一组控制变量城市化率(CS)、消费需求(XF)都是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制造业结构高端化的积极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3.402、2.843,可以解释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比重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政府干预(ZF):p=0.464>0.05,意味着外商投资对合理化指数产生的影响很小,不需要考虑。两组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与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除了少儿抚养比与合理化指数的关系结果为正相关,与预测不一致,该数据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少儿抚养比增加,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两个模型的R2分别为0.765、0.935,这表明:模型(1)与模型(2)相比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和较为可靠的模型结果。4.2.3实证结论本文通过选取湖北省2002-2020年间面板数据,以老年抚养比来衡量老龄化程度,从合理化及高级化两个角度构建两组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样本考察期内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的高层次化和合理化都有正面作用,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应的下降,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迫使公司以资金和技术取代劳动力,从而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次,模型(1)的控制变量:城市化率对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流动带来的利益和城市聚集效应,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发展;消费需求对制造业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以优化消费结构和提高消费质量推动制造业的转型;而政府干预对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无明显积极作用,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少导致。模型(2)的控制变量:少儿抚养比对制造业合理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意味着出生率的提高,可以缓解劳动力供给紧缺,;资本积累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呈负相关的关系,高储蓄率容易造成储蓄失衡,不利于制造业合理化发展;外商投资对制造业合理化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1结论从理论层面出发,探讨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湖北省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到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4.96%,说明我省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及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都导致政府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短缺,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问题的出现。而当前我省制造业现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都在持续增长,从2002年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上涨了10.98倍,工业增加值上涨了8.9倍,这意味着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但目前制造业由于所用技术大多通过国外引进,同时国内企业对研发投入较低,导致创新能力水平低下,制造业高度化水平难以上升;当前的制造业正处于产能过剩和产能过剩的困境,以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以及资源造成的影响,迫使我国制造业必须向绿色制造体系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从实证层面出发,从两组模型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老年抚养比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会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关系。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适龄劳动力人数的下降,劳动力供应格局发生了变化,从而加速推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发展的速度与过程。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制造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随着出生率的持续降低,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和人口红利的消逝,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雇佣成本的双重挑战,企业运营方式从“人力追逐资本”转向“资金追逐劳动”,并增加了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和新产品的研究,从而使制造业的结构不断地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此外,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长,相应的老龄行业也随之出现,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在增长,促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度加快。5.2建议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四点建议:5.2.1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打破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制约,必须以技术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主要是因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进步比其它发展中国家要快,但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我们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及科学教育的投入,增强其知识和技术能力。持续积聚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大力培育高层次的技术与研究开发人员,以技术革新与发展促进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5.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保制度可以缓解人们的医疗、养老和教育负担。一敢于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培育优质人才,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投入,加强全民基础知识积累,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要对教育制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提升创新人才的素质与效益。三是鼓励高龄职工灵活就业、延迟退休,使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以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制订符合区域比较优势和人口特征的产业政策。根据区域内资本、人口和技术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制造业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5.2.3加快发展老年产业,扩大消费需求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拓展其消费需求,提高其消费能力,使其真正发挥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在今后20~30年间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步入老年社会之后,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为其提供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政府要充分利用养老保障率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服务消费红利,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前做好准备,积极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深入挖掘老龄人口的内需和多元化的消费需要,有利于实现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传统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5.2.4促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建立城市和农村人口的有序流动机制,积极推动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非农产业转移。乡村人口的就地城市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政府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等。完善其职能,集中人口,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功能,为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创造条件。参考文献原新.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展望[J].人口学刊,1999(06):22-27.DOI:10.16405/ki.1004-129x.1999.06.005.张光永.我国人口老龄化初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5(S5):101-105.DavidE.Bloom,JeffreyG.Williamson.DemographicTransitionsandEconomicMiraclesinEmergingAsia[J].TheWorldBankEconomicReview,1998,12(3).ANDREWMASON,RONALDLEE.Reformandsupportsystemsfortheelderlyindevelopingcountries:capturingtheseconddemographicdividend[J].Genus,2006,62(2).杨云彦.中国人口迁移与发展的长期战略[M].武汉出版社,1994.W.ARTHURLEWIS.EconomicDevelopmentwithUnlimitedSuppliesofLabour[J].TheManchesterSchool,1954,22(2).俞会新,吕龙风,卢童.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有效劳动投入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05):96-104.DOI:10.19629/ki.34-1014/f.210617003.张杰,何晔.人口老龄化削弱了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吗?[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1(03):24-36+157.鲁志国.简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45-51.蔡昉,王美艳.中国人力资本现状管窥——人口红利消失后如何开发增长新源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04):56-65+71.DOI:10.16619/ki.rmltxsqy.2012.04.003.王玉玲.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陈晓佳.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人力资本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何冬梅,刘鹏.人口老龄化、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1):3-20.DOI:10.13502/ki.issn1000-7636.2020.01.001.唐国华,张运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0(10):46-55.DOI:10.13891/ki.mer.2020.10.008.张桂文,邓晶晶,张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21(04):33-44+126-127.马强,李飒,程欣.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3(04):318-323.阳立高,龚世豪,韩峰.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J].财经研究,2017,43(02):122-134.DOI:10.16538/ki.jfe.2017.02.009.YeJinqi,ChenZiyan,PengBin.IsthedemographicdividenddiminishinginChina?Evidencefrompopulationagingandeconomicgrowthd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库雨蓬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介电强度测试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 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7 共享端午节信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南方版(湖南)(2019)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 其他地区2024年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招聘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建设资金与资源可行性研究
- 船舶拆解施工方案
- 保定2024年河北保定市清苑区招聘教师13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佛山2024年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 最高额担保范例二零二五年
- DB35T 1964-2021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 小学英语名词专项训练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概论 课件 第6章 计算机视觉
- 示范岗和先锋岗的设置实施方案
- 光子时代:光子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311-部分1
- 中班故事活动《小马过河》 课件
- DB34∕T 2839-2017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解读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
- 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河港总体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