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腹胀中医辩证论治
腹胀是指皖腹部胀满,按之濡软触之无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可
继发于多种疾病过程中,也可单独出现。
腹胀可见于任何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功能性腹胀预后
良好,器质性病变、感染中毒性疾病、急腹症等病中发生的腹胀,全
身情况严重,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预后较差。
本病症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
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瞠胀。〃
《灵枢•本神》:脾气〃实则腹胀,泾;叟不利。〃《灵枢•师传》:〃胃
中寒则腹胀。”隋代《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时气腹满候》说:
”……而腹满者,是热入腹,与脏气相搏,气后涩在内,故令腹满,若
毒而满者,毒气乘心,烦懊者死.〃《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腹胀
候》提出:〃腹胀是冷气客于脏故也,小儿腑脏嫩弱,有风冷邪气客
之,搏于脏气,则令腹胀。〃较早指出了小儿腹胀的病因和预后。之
后,历代医家对小儿腹胀论治日趋详尽。如钱乙将腹胀分虚实两类,
沈金鳌分为寒、热、食、实4种类型辨治。总之,自《内经》首推出
腹胀病名后,历代医家对腹胀病产生的病因病理、辨证分型、治疗用
药、转归预后作了详细的论述,值得我们进一步加以整理研究。
腹胀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如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
垂、消化性溃疡、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结肠炎、中毒性肠麻痹、蛔
虫性肠梗阻、肠套迭、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肝硬化早期等病引起
的腹胀均可归属于中医学〃腹胀〃范畴,可参考本节施治。
现代对小儿腹胀的研究范围广泛,建立了引起腹胀常见病肠梗阻
的动物模型,探讨了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原理,研究了鸡内金、大
腹皮、砂仁等消食行气药增强在体动物胃肠运动功能,改善院腹胀满
等方面的作用。近10年来以多种疗法治疗小儿腹胀有许多总结报道。
这些研究成果增加了腹胀的治疗手段,提高了疗效。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多种病因可引起腹胀,常见的有外感因素、饮食因素、情志因素
和正虚因素。
1.外感因素六淫之邪中的湿、寒、热邪伤儿尤甚,特别是夏秋
之间,湿热交蒸,暑湿内忧,而脾喜燥恶湿,湿热壅结脾胃,致脾阳
失展,健运失职。升降失调,气郁于中焦,则腹胀烦闷。B月。万全在
《伤寒杂病保命歌括.腹胀》中说:〃夫胃为水谷之所聚,脾不能腐
熟变化,蓄积于中,郁而为热。热则生湿,遂成胀满之证。〃
2•饮食因素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过食生冷
肥甘及难以消化食物,停聚中焦,壅塞气机,致皖腹胀满。
小儿喜食生冷瓜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常有寄生虫寄生体内,如
蛔虫盘聚于肠道,扰动胃肠,阻碍气机运行,壅滞而腹胀。正如《幼
科类萃.腹胀门》说:〃大抵小儿多由饮食饥饱,生冷甜腻,聚结不
散,或久患疳积,及疟后癖块不消,皆能为胀。〃
3.情志因素小儿肝常有余,易木亢侮土,且小儿神气未充,易
受惊吓,若情志违和,暴受惊恐,或被责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
或思虑伤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壅滞而腹胀。或积聚日深,
气血瘀滞加重,脉络瘀阻,、气机不利而腹胀。
4.正虚因素先天禀赋不足,如早产儿、双胞胎,或先天肠道畸
形的小儿,或久病体弱,如久泻等病,后天失养,或药物攻伐脾胃,
劫阴耗气,使脾胃不健,纳运无力,气机阻滞而为腹胀。《圣济总
录.小儿门。腹胀》:〃小儿脏腑怯弱,气血未定,风冷客之,搏于
正气,升降不调,故令儿心腹胀满。〃
二、病理
1.病变在肝脾大肠腹胀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和大肠。无论
是外感、伤食,还是正虚、情志不遂,其共同的病理变化,都是肝主
疏泄、脾主运化、大肠主传导运化水谷功能的失常。正常情况下脾主
运化水谷,布散精微离不开肝气的疏泄,而肝气的疏泄又离不开脾精
的供给,二者息息相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有
〃见肝之病,知肝传睥,当先实脾〃之明训,古人还有〃见脾之病,
当以疏肝〃,可见肝脾在气机运化调理上的失常,可以发生腹胀。糟
粕皆由大肠传导运化,若传导失常亦发生腹胀。腹部胀满,胁肋胀痛,
暧气频信,气郁时加重,则病位在肝;院腹胀满,纳呆便澹,四肢困
倦,体乏无力,则病位在脾;脐腹胀满,大便秘结或便灌,矢气肠鸣,
则病位在大肠。
2.病理因素为气滞腹胀的发病,与气滞有密切关系。外感湿、
热、寒邪,困阻中州,使脾失健运,清阳之气不升而浊阴之气不降,
壅滞中焦而腹胀,食伤损害胃气,食积不化,宿食停滞胃肠,阻滞气
机而腹胀。情志失和,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而为腹胀,正虚脾胃不健,
纳化无力,气机阻滞亦为腹胀,《小儿药证直诀.虚实腹胀>>说:
〃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总之,各种原因引起气滞,皆可导致
腹胀。
3.病机属性分寒热腹胀的病因不同,因而腹胀有寒热之分,明
代《景岳全书•肿胀论治》说;〃虽皆气分,而气病有不同,故有气热
而胀者,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也;有气寒而胀者,日胃中寒则膑胀者,
日脏寒生满病也。〃感受外寒,过食生冷寒凉,素体阳虚而腹胀者多
为寒胀;多种病因致湿热理结脾胃或木亢侮土而腹胀者,多为热胀;
病程中寒热还可相互转化,如寒胀郁久可热化,热胀误治失治可转化
为寒热错杂之证。
4.病情演变分虚实小儿体质有别,病程长短不一,以及疗效的
差异,其病情演变有虚实之分。实证腹胀一般可由外感湿热、伤食、
气滞、腑实所致,起病急,病程短。而虚证腹胀主要由于脾胃功能虚
弱,运化无力所致,多见于素体脾虚,或久病失调,误治失治诱发,
病程长,起病缓。二者常相互转化,如实证腹胀治不及时,易转成实
中夹虚证;虚证腹胀每因腹中邪气,或伤食而转为虚中夹实证。一般
腹胀早期正盛邪实,正邪相争剧烈,常为结、瘀、热三者互相兼夹;
晚期正虚邪少,多现脾胃气虚之象。
【诊断鉴别】
一、诊断要点
1.院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
而腹部不大,腹诊无异常,可伴有腹痛、肠鸣、矢气、大便不调等胃
肠道症状。
2.有乳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违和、虫结胃肠等病史。
3.起病多缓慢,或轻或重,依据脾胃的寒热虚实之不同,而有相
应的证候和体征。
二、鉴别诊断
1.鼓胀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青筋暴露为特点,俗称单腹胀。
鼓胀病之初起,以气胀为主,须与腹胀相鉴别。腹胀为皖腹胀满,虽
可见腹部外形胀大,但按之濡,触之无有形之实积;而气鼓者,腹部
膨满,叩之如鼓,按之胁下痞胀疼痛,且转侧时腹部有轻微振水声,
尚有四肢消瘦、小便短少之症。腹胀与气鼓预后也截然不同,腹胀病
情一般不严重,只要得到正确治疗,祛除病因,多能获效;而气鼓若
治疗不及时,病情可逐渐发展,一般难以彻底治愈。
2.水肿水肿病亦有腹胀之症,但胀必兼有水肿,或见目窠微肿,
或见足胫肿;而腹胀以气胀为主,唯胀不肿,可据此鉴别。
3.积聚积者以腹内结块,并有胀痛或刺痛为临床特征,虽有腹
部外形胀大及腹胀之感,但按之腹内有坚实之块,目疼痛,据此与腹
胀不难鉴别。聚虽腹部无包块可及,但有腹内气聚,攻串胀痛时作时
止之特点,与腹胀以胀为主和胀满持续可资鉴别。
4.痞满又称心下痞,虽亦为痞塞胀满,触之无形,但其证不痛,
部位仅限于心下胃院部,而腹胀的病变部位则位于胃月完以下的大腹部。
【辨证施治】
一、证候辨别
1.辨别常证
(1)察病因食胀者,食谷不化,痞满胀痛,不能进食;因蛔虫胀者,
腹痛绕脐,兼异嗜,大便下虫或吐虫,镜检大便有虫卵;因气胀者,
情志郁结,胸腹满闷,按压腹部,随按随起,如按气囊;因积胀者,
痞块有形,心腹坚硬,以水裹为主者摇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若
以血瘀为主者,则见腹壁青筋暴露.
(2)辨病位肝气郁结,失其条达,影响脾气的升发,出现精神抑郁、
胸胁满闷、食少腹胀等;若肝气横逆,乘犯脾土,则纳呆腹胀、暧气、
肠鸣或矢气频作;湿困脾胃则腹满、腹胀、泄泻肠潞;小肠无以受盛,
泌别失职,清浊不分,注入大肠,则泻下便澹,脐腹胀满,大肠津液
干枯,燥屎内结,则腹胀口干;若肺热肠壅则喘息腹胀、便秘口臭。
(3)审虚实腹胀一般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腹胀时减,后复如
故为虚,腹满不减为实;伴体弱色悴声短为虚,体强色红气粗多实;
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多实;先肿于外而后胀于里者为虚,先胀于里
而后肿于外者为实。如腹部冷胀,口淡纳呆,食后胀甚,大便稀清,
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者,属阳虚;腹部胀满,便秘体瘦,
面部潮红,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弱者,属阴虚。病
程在1个月内不断进展,则属缓中之急,多为实证、阳证。若病程迁
延数月,则为缓中之缓,多为虚证、阴证。
2.辨识轻重腹胀轻证,一般来说,注意起居饮食,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如腹胀甚久,气滞血瘀裹结日深,突然出现剧烈胃痛或腹
痛,心烦不宁,坐卧不安,可能会发生突变,出现吐血及便血,甚至
神志昏迷等危重症候。
二、治疗原则
治疗腹胀着重行气导滞。实胀以祛邪为主,如食滞者消食导滞以
去其积,气郁者疏肝解郁以理其气,湿热者清热化湿、分消上下,虫
积胀者予以驱虫。虚胀者以温补为主,因寒致者则温中散寒,脾胃气
虚者,则健脾益气助运。对实中兼虚、虚中夹实的患儿,驱邪宜消导
疏利,不可攻伐太过,中病即止,以免耗伤正气,对年幼体弱儿更应
如此。对虚胀使用益气补睥时,也应兼顾导滞理气,不可补益过甚,
以免滞邪。
腹胀治疗,除服药外,尚可用外治、针灸、推拿等法,对危重病
儿,则应中西医药配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三、分证论治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
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
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
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
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实证
[湿热腹胀]皖痞腹胀,头昏身重,胸闷不饥,午后身热、汗出
不解,口渴不欲饮,大便秽臭或便清不爽,小便短少,舌体胖质红,
苔厚腻或白或黄,指纹紫滞,脉濡数或滑数。本证夏秋季最为多见,
湿热交蒸损伤脾胃,气机运化失常,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的区别,
若伴两胁疼痛,引向肩背,呕吐恶心腹胀,面目黄染则属肝胆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彳亍气导滞
[方药]湿重于热用三仁汤,热重于湿用甘露消毒丹,肝胆湿热
用茵陈蒿汤加味。组成:(1)湿重于热:杏仁、白蔻仁、慧茂仁、通
草、滑石、厚朴、半夏、枳实、竹叶。(2)热重于湿:茵陈、滑石、黄
苓、石菖蒲、木通、薄荷、白蔻仁、射干、连翘、浙贝母、枳壳、川
楝子。(3)肝胆湿热:茵陈、桅子、大黄。腹胀甚加枳壳、青皮、大腹
皮;小便赤涩不利者,加白茅根、车前子(包煎)"半高热烦渴引饮者,
加生石膏(先煎);胸闷暧气不畅者,加郁金、香附、甘松;兼感暑邪,
身热无汗者,加蕾香、佩兰、荷叶,夏季可多吃西瓜、冬瓜,有利于
清化湿热之邪。
[食积腹胀]月完腹胀满,痞硬拒按,暧腐吞酸,呕恶不食,腹痛
肠鸣,或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秘结,夜卧不安,手足心
热,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指纹沉滞,脉沉滑。起病前有伤乳伤食
史,特点是腹胀多伴有暖腐吞酸,伤乳者可吐乳片,大便夹不消化乳
块,伤食则吐酸腐残渣。本证可单独存在,亦常在其它证候中兼见,
常以腹胀为主要表现。
[治法]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方药]伤乳者用消乳丸加减。伤食者用保和丸。组成:Q)伤
乳者:炒麦芽、神曲、香附、砂仁(杵,后下)、炒谷芽、陈皮、炙甘草。
(2)伤食者: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莱脑子、神曲、山楂。腹胀甚
重用莱髓子,加厚朴、大腹皮"半有腹痛甚者,加广木香、白芍、郁
金;食积郁久化热者,加黄连;舌红苔垢者,加大黄(后下);兼呕吐者,
加苏梗、生姜、蕾香。
[虫积腹胀]腹部胀满,多伴有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止如常
人,或消瘦神疲,食少乏力,或烦躁不安,面色萎黄或苍白,或嗜食
异物,大便有虫,舌淡苔薄白或花剥,指纹紫滞,脉滑弦数。有寄生
虫感染史,或见大便下虫,腹胀常伴有脐周阵发性疼痛。
[治法]驱蛔导滞调理脾胃
[方药]乌梅丸加减组成:乌梅、细辛(后下)、干姜、熟附片
(先煎)、川椒、黄连、黄柏、木香、枳壳、使君子、槟榔。体虚加当归、
党参;大便干燥加大黄(后下)。驱虫常用使君子、苦植根皮、槟榔、雷
丸、大黄等。驱虫后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
[气结腹胀]精神抑郁,腹胀暧气,胸闷胁痛,不思饮食,或腹
部攻撑作痛,部位不定,可牵引腰及少腹,气聚胀而见形,气散胀而
无迹,舌淡红苔薄白,指纹红或青,脉弦紧。多见于年长儿,每有情
志不畅,肝气郁结之诱因,因气为无形之物,游走不定,故腹胀部位
常不固定,时聚时散为本证之特点。
[治法]疏肝解郁导滞消胀
[方药]逍遥散加减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
香附、郁金、干姜、薄荷、炙甘草。胸胁痞闷甚者,加枳实、木香、
甘松;暧气不止者,加旋覆花、降香、苏子;若气郁化火,口苦咽干
者,加丹皮、桅子;腹痛加延胡索、川楝子;食积者加山楂、神曲。
虚证
[脾虚腹胀]腹部胀满,不思饮食,食则腹胀,腹满喜按,或伴
消瘦,困倦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澹薄,唇舌淡白,苔白,指纹淡,
脉沉弱。病程较久,有反复腹胀发作史,胀满喜按为特点。多见于先
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的小儿。
[治法]益气健脾佐以消导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陈皮、半夏、广木香、砂仁(杵,后下)。大便稀加山药、慧四仁,白术
改苍术;食滞加鸡内金(研末冲服)。
[脏寒腹胀]腹胀院闷,腹满时减,复如故,得热则舒,精神困
倦,怯寒懒动,面白肢冷,或呕吐下利,小便清长,口不渴,舌淡苔白,
指纹淡,脉沉迟。此证多由脾胃素虚,中阳不足。或过食生冷,感受
风寒,或苦寒药物攻伐太过,使脏腑虚寒,与脾虚腹胀区别在于虚寒
证象更为显著,表现为怯寒肢冷、面白,不渴诸症,寒性喜温,故得
热则舒。
[治法]温中散寒行气消胀
[方药]厚朴温中汤加味组成:陈皮、厚朴、茯苓、干姜、草
豆蔻、广木香、党参、炙甘草。外感风寒之邪所致者,用香苏散,常
用药:陈皮、香附、苏叶、炙甘草。呕吐加丁香、吴茱萸;食欲不振,
加鸡内金(研末冲服)、神曲、山楂、麦芽;面色苍白,唇舌俱淡,加当
归、白芍;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津亏腹胀]腹部胀满,大便干结难解,面部潮红,口干舌燥,
五心烦热,体瘦乏力,舌红少苔少津,指纹淡,脉细数。素体阴亏或
久病,或攻伐太过,耗伤阴津,故见腹胀便结,面部潮红,五心烦热,
口舌干燥,舌红少津诸症。
[治法]滋阴润肠健脾消胀
[方药]益胃汤加减组成: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女贞
子、旱莲草、麻仁(捣)、杏仁。口渴甚加瓜篓;肝火盛加知母;兼腹痛
加白芍、炙甘草;有瘀滞加桃仁、当归。
此外,小腹腹胀尚有水蓄膀胱所致者,证见小便不利,少腹胀满,
兼见发热、恶寒、口渴、脉浮等症,治宜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还
有下焦蓄血,亦可见少腹胀满或痛、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等,治宜活
血化瘀、泻热破结,方用桃仁承气汤。若腹胀中期积水不消,到了晚
期则正气虚惫,渐见形瘦骨立,腹水有增无减,面色焦黑,腹壁青筋
暴露、脐凸,脉微细欲绝,舌红绛且无津,属危殆之候,治宜攻补兼
施,可参阅“疳病〃条。
【急症处理】
急性腹胀
临床表现腹部胀满,皮肤绷紧者。
治疗方法
中医治法①大便秘结者:番泻叶3—10g,开水泡10分钟,兑入
玄明粉3—10g,顿服。使大便通则腹胀可明显减轻。②如并发吐血
者,急宜清凉止血,可予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五倍子粉、
白及粉各I-3g,用冰水调成糊状,分4次吞服。⑧神志昏迷者,可
予安宫牛黄丸,按年龄酌情用温开水溶后鼻饲,或用清开灵注射液,
加入I。%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④公丁香、肉桂、广木
香各15g,麝香0.15g,共研细末。用时先取熟鸡蛋1枚,剖去黄,
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陷处,敷脐上,外包扎纱布,2小时后可闻肠鸣音
而矢气频转。若无转气,再敷1次.用于肠麻痹症。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I.保和丸用于食积腹胀。
2.香砂六君丸用于脾虚腹胀。
3.附子理中丸用于脏寒腹胀.
4.木香槟榔丸用于食积腹胀。
5.胃肠安丸用于食积腹胀。
二、单方验方
1.山楂、神曲、陈皮、大枣各等分,适量泡茶饮。用于食积腹胀。
2.青皮、大腹皮各等分,研细为末,每服I-3g.用于气结腹胀。
3.吴茱萸、小茴香、广木香各3g,厚朴5g,冷水浸泡10分钟,
熬开3次取汁共200ml,分4次温服。用于气结胃肠胀气。
4.枳实、砂仁、柴胡、木香各10g,浓煎,日I齐!],频服。用于
低钾、毒素所致肠麻痹。
5.排气散吴茱萸、小茴香、广木香各2-3g,厚朴3-5go冷
水浸泡5-10分钟,煮开3次取汁共200ml,分3次温服。用于脏寒
腹胀。
6.广木香5g,砂仁(后下)15g,太子参、白术、茯苓、慧葭仁、
焦山楂、焦神曲各10g,广木香、炙甘草、法半夏各5g,用清水将药
浸泡30分钟(除砂仁外),用文火煎煮30分钟,再放入砂仁煎煮5分
钟,煎至药汁约200ml去渣滤出即可。分3-4次温服,用于小儿先
天性巨结肠症属脾虚腹胀者。
7,北沙参、玉竹、厚朴各等分,研细末,每次用5g代茶,每日
3次。用于阴虚腹胀。
三、药物外治
1.炒艾叶30g,广木香、台乌药、松节、川椒、大黄、玄明粉、
胡椒、篦麻子各9g,丹参12g,加水500ml煎至150ml,用纱布缝
成口袋,把煎好的中药水剂随时浸湿纱布口袋,持续2-3小时。
2.芒硝、甘遂各IOg,川朴、枳壳、冰片各6g,甘草3g,研细
末。用蕾香正气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以风湿止痛膏固定,热水袋
敷于药上,每6小时换1次。用于中毒性肠麻痹症。
3.芒硝30〜40g,枳实20g,大蒜3个,研末捣烂。用酱油调成
糊状,腹部先涂上石腊油,防皮肤起泡,再敷药,每次敷2—4小时。
用于中毒性肠麻痹。
四、食疗方药
1.参苓山药粥组成:太子参、茯苓、山药、大枣各15g,粳米
50g,煮粥服。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腹胀。
2.参苓杞子粥北沙参、山药、玉竹、枸杞子各15g,粳米50g,
煮粥服。用于阴津亏虚腹胀。
五、针灸疗法
1.体针取穴:上皖、中皖、下院、足三里、内关,用强刺激。
加减法:气滞者加针章门、肝俞以舒肝理气;寒者针后加灸天枢、气
海以温散寒湿;湿热者加针胆俞、三焦俞从清化湿热;宿食者加针大
肠俞、灸神阙以消食化滞;阳虚者加灸肾俞、三阴交、涌泉以温补中
阳;阴虚者加针肝俞、行间、肾俞以滋阴降火。
2.梅花针点刺腹部。
3.艾灸取穴:中月完、神阙、足三里、内关以温中消胀。阴虚者
忌用。
4.耳针取穴:脾、胃、大肠点。每次选1侧的1一2个穴位,埋
针I周,到期换另1侧。
六、推拿疗法
1.两手搓热,掌心接触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10分钟,
每日2-3次,以促使胃肠加快蠕动,减轻腹胀。
2.按摩足三里:用左右手的中指指端按摩足三里穴10分钟,每
日2—3次。
3。按摩内关与涌泉穴,方法同按摩足三里。
【预防保健】
一、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饮食的清洁,饭前便后宜洗手,食具要消
毒。
2.喂乳食宜定时定量,随年龄的变化增减,食物宜易消化而且富
有营养,勿进肥甘厚味及生冷辛辣食品。
3.防止感受外邪,如夏秋之季感受暑湿之邪,冬春季风寒之邪。
4.保持小儿身心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以免气机内郁而产生腹胀,
避免居住环境潮湿。
二、护理
1.腹胀甚者宜卧床观察,随时检查腹部体征,并作必要的辅助检
查,以便及早明确诊断,及时处理。
2.对腹胀小儿宜控制饮食。如虫积胀者,忌用甜食,适当给酸味
食物。虚寒胀宜甘温食品。
3.严重腹胀者,可暂禁食,口服补液或静脉补充营养。
【各家论述】
《素问•厥论》:〃太阳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不饮食,食
则呕不得卧。〃
《灵枢•师传》:〃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痕泄。〃
《小儿药证直诀•虚实腹胀》:〃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
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必有失,当
以意渐收之,即顺也。〃
《幼幼集成・胀满证治》:〃经谓脏寒生胀满,盖脾为阴中之至阴,
因脾湿有余,无阳不能施化,如土之久于雨水则为泥矣,它能生育万
物,必待和风暖日,湿去阳生,自然生长也,凡此,宜以辛热之药运
之可也。"
〃经谓下之则胀已,此以湿热、饮食有余,脾胃素食,形体气质
壮实者言之也。若脾虚内寒,而气不能运精微以成胀满者,只宜以甘
温补脾为主,少佐辛热,以行壅滞之气,庶使脾土健旺,胀满运行,
斯可愈矣。此经之所谓塞因塞用,从治法耳,医者不察乎此。惟执下
之胀也,急于获救,病者喜行利药,以求通快,不知暂快一时,则真
气愈伤,胀满愈甚,去死不远矣。〃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凡小儿久病脾虚,或吐泻暴
伤脾气,健运失常,所以饮食不化,食少腹即胀满,现症精神倦怠,
面黄肌瘦,此虚胀也,宜用香朴四君子汤治之.〃
【现代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李岩等将小白鼠制成腹胀模型,随机分为8组,灌肠以相应的药
物,与对照组相比,鸡内金组、大腹皮组及砂仁组的
20ml/kgbw,
相对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减少,山楂组明显升高,提示对胃排空功能
前3味药有促进作用。后味药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厚朴组、
大腹皮组及麦芽组的平均小肠推进明显增高,提示以上3味药有促进
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表明消食行气药多有增强在体动物胃肠运动功
能作用,改善脱腹胀满。
尤胜义等用家兔建立小肠梗阻模型,首次证明人工塑造小肠梗阻
家兔动脉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高于梗阻前7.9倍,十二指肠组织
VIP增加1倍。十二指肠灌注大承气汤后,血浆VIP含量下降50%,
对照组升高65%,门静脉血VIP含量为动脉血的4倍,其改变趋势与
动脉血相似。VIP增高是肠梗阻时导致肠壁充血、水肿及肠壁渗液增加
等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承气汤对其有治疗作用,该方剂对生
理和病理状态下的VIP水平表现为双相调节作用。
康毅等实验观察了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性结肠梗阻组小鼠离体结肠
平滑肌Ca的内流,并研究了大承气汤对实验性结肠梗阻大鼠离体结肠
平滑肌Ca内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肠梗阻组大鼠结肠平滑肌Ca内
流,对正常结肠平滑肌Ca内流无明显影响。提示肠梗阻的发生与发展
和平滑肌内Ca〃浓度升高有一定关系。大承气汤抑制梗阻结肠平滑肌
O内流增加可能是该方剂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离子机制之一。
二、临床研究
腹胀的临床研究,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按不同原因引起的
腹胀,进行论治,取得了显著进展。
1.中药内服陈代斌分析小儿中毒性麻痹656例,因肺炎并发者
313例,菌痢并发者188例,急慢性肠炎并发者65例,其它原因并发
者90例,分别采用敷脐、灌肠、鼻饲、针刺等法均获显著疗效。
邓宝康治疗小儿麻痹性肠梗阻23例,提出〃小大不利治其标,小
大利治其本。〃元气亏虚型用肿满分消汤,热毒型用甘露消毒丹治其
本。以葱白、头发、皂荚为主,热毒型配桅子、滑石、冰片、鸡蛋清;
元气亏乏型配肉桂、小茴香、慧苏仁、’麝香,麻油外敷神阙穴以治
其标。结果总有效率95.6%,一般10分钟听到肠鸣,30分钟矢气,
平均敷药50分钟。
薛占森以温脾汤(人参3—5g,制附片2.4—4.5g,生大黄3—
6g,干姜、甘草各3g)治小儿麻痹性肠梗阻9例,腹胀甚,排气排便
全无者,加木香、槟榔、厚朴各6g,或另用麝香0.03—0.05g和
葱泥适量调敷脐,呕吐不止加代赭石12〜15g,竹茹6g,日I剂,分
2~3次鼻饲或喂服。结果有效7例,无效2例。
林伟华以升清降浊汤码洋参另煎兑入,陈皮各3-6g,慧政仁、
白术、银花、黄茜各10g,炒麦芽15-20g,决明子、防风各10-
15g,柴胡、法半夏各L5—3g,胀甚加槟榔3—6g。呕吐不止加竹
茹3—6g),日1剂,分4—6次鼻饲或口服,治疗12例小儿麻痹性肠
梗阻,腹胀基本消失10例,无效2例。
白德明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木香、枳壳、赤芍、延胡索、川栋、郁
李仁、生大黄、芒硝各5g,厚朴、黄柏、莱熊子、甘草各3g,当归
6g,瓜篓10g),和对照组单纯西药各治33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
组分别治愈30、17例,手术3、16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药物外治张茵洲等以行气整肠汤(木香、厚朴、大腹皮、槟榔、
莱藤子、枳壳各30g),加水2500ml,水煎浓缩至500ml,凉温置于
输液瓶中经肛管滴入,每分钟80—100滴,年龄1—6月每次滴入50
—100ml,6月一1岁每次滴入100~150ml,1—3岁滴入150—
200mlo大于3岁滴入300ml,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炼铁副产物回收利用考核试卷
- 滚动轴承的逆向工程与设计考核试卷
- 电光源在户外健身设施照明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工仪表的远程监控与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开发考核试卷
-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红线边界管理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灌溉工程建设的环境友好性与生态效益考核试卷
- 灯具行业供应链管理与优化考核试卷
- 激光切割与焊接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合作协议范本
- 《大海啊故乡》课件-3
- 《综合英语4》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荆州市直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笔试真题
-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维修与养护 课件 1.1桥梁设施基础知识
- 2025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 数据开放与共享平台建设合同
- 数字经济与大数据分析考核试卷
- 工程项目代建管理
- 测绘保密培训课件
- 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自荐信范文
- 2024-2030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