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套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01套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101套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101套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_第4页
第101套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模拟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考试(语文)第101套模拟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á)粗犷(kuàng)锲而不舍(qiè)B.慰藉(jiè)蓦然(mò)叱咤风云(zhà)C.拮据(jù)炽热(chì)戛然而止(jiá)D.剽悍(piāo)亘古(gèng)惟妙惟肖(xiào)答案:B解析:A项“粗犷”的“犷”应读“guǎng”;C项“拮据”的“据”应读“jū”;D项“亘古”的“亘”应读“gèn”。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的读音,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大纲1.1.1难度:易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迁徙销声匿迹眼花瞭乱B.琐屑迫不急待妇孺皆知C.烦躁因地制宜重蹈覆辙D.松弛一泄千里粗制滥造答案:C解析:A项“眼花瞭乱”应为“眼花缭乱”;B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D项“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考查对字形的辨析,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大纲1.1.2难度:易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B.他在工作中总是拈轻怕重,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C.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地去克服它。D.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答案:C解析:A项“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不能用于形容自然美景;B项“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是贬义词,与“敬业精神”不符;D项“不可救药”意思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过于夸张。大纲1.1.3难度: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桂林山水的(),北部湾海洋资源的(),还有那闻名遐迩的桂林米粉,其独特的风味让人()。A.秀丽富饶回味无穷B.美丽富有难以忘怀C.秀丽富有回味无穷D.美丽富饶难以忘怀答案:A解析:“秀丽”侧重于清秀美丽,多形容自然景色,比“美丽”更能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富饶”侧重于资源丰富,比“富有”更适合形容海洋资源;“回味无穷”更强调吃过桂林米粉后那种余味无穷的感觉,比“难以忘怀”更贴合语境。大纲1.1.4难度: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B.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D.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答案:B解析:A项“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项语序不当,应先“发现”再“解决”问题;D项“过去”和“往事”语义重复,应删去“过去的”。大纲1.1.5难度: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一副憔悴的样子。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D.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答案:D解析:A项相邻两个数字表示约数时,中间不用顿号;B项句子虽有疑问词,但不是疑问句,句末应用句号;C项“老师再三叮嘱说”在中间,后面应用逗号。大纲1.1.6难度:中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排比、比喻)B.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反问)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D.他的脸长得像他爸爸。(比喻)答案:D解析:D项“他的脸长得像他爸爸”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二者要有相似点,而这里说的是父子长相相似,不是比喻关系。大纲1.1.7难度:易(二)文学和文化常识(6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B.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罗贯中。答案:D解析:《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大纲1.2.1难度:易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B.“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C.广西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歌圩节,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对歌等活动。D.古人称自己的父亲为“令尊”,称别人的父亲为“家父”。答案:D解析:古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考查文化常识中的谦敬辞。大纲1.2.2难度:易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答案:无解析:这四个选项诗句与作者对应均正确,没有错误选项。本题考查对常见古诗词作者的了解。大纲1.2.3难度:易二、填空题(共8题,任选5题作答,每题2分,共10分)《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答案:金就砺则利解析:出自《荀子・劝学》,需要准确背诵。大纲1.3.1难度:易曹操《短歌行》中“(),悠悠我心”,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答案:青青子衿解析:注意“衿”字的写法,考查对古诗词的背诵。大纲1.3.1难度:易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体现了诗人的性格与志向。答案:性本爱丘山解析: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大纲1.3.1难度:易李白《将进酒》中“(),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豁达。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解析:注意“材”字不要写错。大纲1.3.1难度:易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雄浑壮阔的秋景。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解析:“萧萧”不要误写。大纲1.3.1难度:易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一骑红尘妃子笑,()”,讽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答案:无人知是荔枝来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背诵。大纲1.3.1难度:易李商隐《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答案: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准确记忆诗句。大纲1.3.1难度:易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问君能有几多愁?()”,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注意诗句的准确性。大纲1.3.1难度:易三、阅读题(3题)(一)古诗词鉴赏(6分)阅读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完成下面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阕写登临所见之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澄澈和山峰的峻峭。B.“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通过描写江上的船只、西风中的酒旗,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C.下阕“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承上启下,由眼前之景转入对历史的回忆,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D.全词意境开阔,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答案:B解析:“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营造的不是宁静祥和的氛围,而是一种肃杀、寂寥的氛围,通过残阳、西风等意象体现。大纲1.4.1难度:中词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哪句诗?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化用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用: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北宋社会一些人不顾国家安危、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需要熟悉杜牧《泊秦淮》诗句,并能结合本词分析其作用。大纲1.4.2难度:中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作特色。(2分)答案:①情景交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融为一体。②用典,如“门外楼头”“后庭遗曲”等典故的运用,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借古讽今,通过对六朝兴衰的描写,讽刺了北宋统治者的奢侈腐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解析:从情景关系、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大纲1.4.3难度:中(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选段,完成下面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答案:C解析:“行李”在文中指外交使者,古今异义。大纲1.5.1难度:中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翻译: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B.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C.朝济而夕设版焉翻译:(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D.夫晋,何厌之有?翻译: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答案:D解析:“夫晋,何厌之有?”应翻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厌”通“餍”,满足。大纲1.5.2难度:中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亡郑对秦无益,反而会使邻国(晋国)势力增强,秦国势力削弱。②若舍郑,郑国可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秦国使者提供物资。③晋国曾对秦国失信,且有贪得无厌的本性,灭郑后会进一步侵犯秦国。解析: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大纲1.5.3难度:中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案:①有勇有谋,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去劝说秦伯,足见其勇敢;能抓住秦伯的心理,从秦国利益出发,层层剖析,最终说服秦伯,可见其智谋过人。②爱国,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前嫌,挺身而出,化解了郑国的危机。解析:结合烛之武的言行分析其人物形象。大纲1.5.4难度:中(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景泰蓝的制作》选段,完成下面题目。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下列对“掐丝”这一工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第二步工作,是将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B.掐丝工作非常精细,掐丝工人不用打稿就能自由粘成图画。C.掐丝工人粘铜丝时,需先把铜丝剪好曲好,再蘸白芨浆粘到铜胎上。D.掐丝工人只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粘成图画,不能自由发挥。答案:D解析:文中提到“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说明掐丝工人既能自由创作,也能按设计图样工作,D选项说法错误。大纲1.6.1难度:易文中说“他们简直是在刺绣”,这是因为()(2分)A.掐丝工人的工作过程和刺绣工人完全一样。B.掐丝工人和刺绣工人都需要极大的耐心。C.掐丝工人粘铜丝像刺绣工人用丝线在缎子上刺绣一样精细。D.掐丝工人和刺绣工人都能创作出美丽的图画。答案:C解析:联系前文,“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强调了掐丝工作的精细程度如同刺绣,所以选C。大纲1.6.2难度:易景泰蓝掐丝图画一般是繁笔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2分)A.涂上色料时,铜丝能起到界限作用,防止色料溢出。B.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繁笔可避免色料因热胀冷缩而破裂。C.打磨时,繁笔构成的小块面积小,色料更禁得起外力,不易剥落。D.繁笔的图画更美观,能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答案:D解析:A、B、C选项在文中都有明确提及,是景泰蓝掐丝图画一般为繁笔的原因,而文中并未提及繁笔是因为更美观才被采用,所以选D。大纲1.6.3难度:中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制作精细,如掐丝工人需细磨细琢地将极细小的铜丝粘到铜胎上。②制作过程需美术家和掐丝工人合作,使器物推陈出新。③制作方法和物理特性决定了掐丝形式,如繁笔掐丝是为适应涂色、防止色料破裂剥落等。解析:从文中对掐丝工作过程、人员协作以及繁笔掐丝原因等方面的描述进行概括。大纲1.6.4难度:中广西也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壮锦。请结合文本中对景泰蓝制作的介绍,简要谈谈传统手工艺品的价值。(4分)答案:传统手工艺品具有艺术价值,如景泰蓝制作中的掐丝工艺,能创造出精美的线条画,如同壮锦绚丽多彩的图案,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具有文化价值,它们承载着地域文化特色,像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壮锦则体现了广西壮族的文化内涵;具有实用价值,景泰蓝可作为精美的器物,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