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绿色能源利用策略_第1页
环保产业绿色能源利用策略_第2页
环保产业绿色能源利用策略_第3页
环保产业绿色能源利用策略_第4页
环保产业绿色能源利用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产业绿色能源利用策略TOC\o"1-2"\h\u30797第一章环保产业绿色能源概述 3114741.1绿色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327571.1.1太阳能 369411.1.2风能 3218701.1.3水能 3262671.1.4生物质能 3113021.1.5地热能 310261.2环保产业与绿色能源的关系 420231.2.1绿色能源是环保产业的基础 428091.2.2绿色能源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44971.2.3环保产业推动绿色能源的应用 422318第二章太阳能利用策略 4145892.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4325582.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4310272.3太阳能集成应用 514089第三章风能利用策略 512223.1风力发电技术 594773.1.1风力发电机组 526453.1.2控制系统 684263.1.3电能转换系统 6326543.2风力资源评估与开发 6232133.2.1风力资源评估 624623.2.2风力资源开发 629543.3风电场规划与设计 6108733.3.1风电场选址 6114633.3.2风电场布局 6248263.3.3风电场配套设施设计 618873第四章水能利用策略 770184.1水力发电技术 7283504.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758824.3水电项目环境评估 71359第五章生物质能利用策略 8235885.1生物质能资源评估 8116075.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8182035.3生物质能应用领域 926214第六章地热能利用策略 9175836.1地热资源分类与开发 9121696.1.1地热资源分类 9284916.1.2地热资源开发 9150466.2地热能发电技术 10217586.2.1地热能发电原理 10311186.2.2地热能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10139936.3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10127056.3.1地热供暖 10209426.3.2地热空调 1115946.3.3地热建筑一体化 114493第七章海洋能利用策略 11326417.1海洋能资源概述 11104497.2海洋能发电技术 11108927.2.1潮汐能发电技术 12263127.2.2波浪能发电技术 12323827.2.3海流能发电技术 12245887.2.4温差能发电技术 12224037.2.5盐差能发电技术 1267017.3海洋能在沿海地区的应用 1278607.3.1潮汐能应用 1252457.3.2波浪能应用 12118267.3.3海流能应用 1282727.3.4温差能应用 13150927.3.5盐差能应用 1319458第八章绿色能源政策与法规 1366798.1绿色能源政策概述 13326538.2绿色能源法规体系 1396588.3政策与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147798第九章绿色能源市场与发展趋势 14260259.1绿色能源市场分析 14251649.1.1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46079.1.2市场竞争格局 14312619.1.3市场需求分析 15320489.2绿色能源产业现状与趋势 1578129.2.1产业现状 15160169.2.2发展趋势 1518589.3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与竞争 15214659.3.1国际合作 15221429.3.2国际竞争 1616383第十章环保产业绿色能源推广与应用 162844610.1绿色能源技术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 16794610.1.1概述 16585210.1.2应用领域 16674410.1.3应用效果 16255610.2绿色能源项目案例解析 162353910.2.1项目背景 16559310.2.2项目实施 162495110.2.3项目效果 171449110.3绿色能源普及与推广策略 172135010.3.1政策引导 173067410.3.2技术创新 172760810.3.3宣传教育 172786010.3.4产业协同 17407210.3.5市场培育 17第一章环保产业绿色能源概述1.1绿色能源的定义与分类绿色能源,又称清洁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可再生的能源。绿色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它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以下是绿色能源的几种主要分类:1.1.1太阳能太阳能是利用太阳辐射能量进行发电或供热的能源。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太阳能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供暖等。1.1.2风能风能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的能源。风能资源丰富,且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1.1.3水能水能是利用水流的动能或位能进行发电的能源。水能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利用生物质(如农作物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等)进行能源转化的能源。生物质能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和生物质供热等。生物质能在利用过程中可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1.1.5地热能地热能是利用地球内部热能进行发电或供热的能源。地热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地热能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地热供暖和地热温泉等。1.2环保产业与绿色能源的关系环保产业是指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为目标的产业。绿色能源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关系:1.2.1绿色能源是环保产业的基础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绿色能源的支持。绿色能源在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绿色能源,才能实现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2.2绿色能源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绿色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包括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2.3环保产业推动绿色能源的应用环保产业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绿色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而促进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同时环保产业还能引导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太阳能利用策略2.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电池中的光子与半导体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电子空穴对,进而形成电流。以下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几个关键要点:(1)光伏电池材料:目前常用的光伏电池材料包括硅、薄膜、碲化镉等。不同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成本和环境影响各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2)光伏电池结构:光伏电池结构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等。不同结构的电池在功能、成本和可制造性方面存在差异。(3)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需考虑光伏电池阵列的布局、逆变器选择、储能装置配置等因素,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光伏发电。2.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太阳能供暖等应用。以下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几个关键要点:(1)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收集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根据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平板式、真空管式、聚焦式等。(2)热能储存: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需配备热能储存装置,以实现热能的持续供应。常见的热能储存方式包括水储热、岩石储热等。(3)热能利用设备: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太阳能热利用设备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太阳能供暖等。这些设备需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和配置。2.3太阳能集成应用太阳能集成应用是指将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相结合,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以下是太阳能集成应用的几个关键要点:(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将太阳能技术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实现建筑物的自给自足。例如,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外墙等。(2)太阳能交通应用:在交通领域,太阳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充电桩等。(3)太阳能农业应用:在农业领域,太阳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灌溉、太阳能温室等。通过太阳能集成应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推动绿色能源的普及和发展。第三章风能利用策略3.1风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环保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风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和电能转换系统等部分。3.1.1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是风力发电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风力涡轮机、发电机和塔架等组成部分。风力涡轮机负责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则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根据风力涡轮机的类型,可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3.1.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风速监测、风向监测、功率控制、故障检测等功能。3.1.3电能转换系统电能转换系统主要负责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转换为适用于电网的电能。电能转换系统主要包括整流器、逆变器、滤波器等设备。3.2风力资源评估与开发风力资源评估与开发是风能利用的基础环节,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3.2.1风力资源评估风力资源评估主要包括风速、风向、风功率密度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通过对风力资源的评估,可以为风力发电项目的选址、规模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3.2.2风力资源开发风力资源开发应根据风力资源评估结果,合理规划风力发电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形、环境、气象等因素,保证风力发电项目的顺利进行。3.3风电场规划与设计风电场规划与设计是风能利用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风电场经济效益、降低风电场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3.1风电场选址风电场选址应充分考虑风力资源、地形、交通、环保等因素。在选址过程中,应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风电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3.3.2风电场布局风电场布局应根据风力资源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发挥风力资源优势,提高风电场发电效率;(2)减少风电场内部线路损耗,降低运行成本;(3)考虑地形地貌对风电场的影响,保证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3.3.3风电场配套设施设计风电场配套设施设计主要包括升压站、输电线路、监控中心等。配套设施设计应满足风电场运行需求,提高风电场经济效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风能利用策略在环保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风力发电技术、风力资源评估与开发、风电场规划与设计等方面,我国仍需不断摸索和创新,以提高风能利用效率,促进绿色能源发展。第四章水能利用策略4.1水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环保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水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坝式水电站和现代化的抽水蓄能电站。传统的坝式水电站利用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位差,通过水轮机和发电机将水能转换为电能。这种技术在我国已经相当成熟,但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如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安置等。现代化抽水蓄能电站则采用将低处的水抽到高处,再利用水位差发电的方式。这种技术具有灵活、可靠的调峰能力,能够有效平衡电网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是水能利用策略的核心。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水法》、《环境保护法》等,对水资源进行严格管理。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家底,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强化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水污染治理,保证水质安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应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水资源平衡。(2)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发展水能资源,促进绿色能源利用。4.3水电项目环境评估水电项目环境评估是保证水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水电项目环境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水电项目对河流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等的影响。(2)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水电项目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社会结构、移民安置等的影响。(3)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水电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影响。(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合理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保证水电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通过水电项目环境评估,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第五章生物质能利用策略5.1生物质能资源评估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评估是生物质能利用的基础。需对生物质能资源进行分类,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固态废物、有机废水等。要对各类生物质能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收集方式等进行详细调查,以掌握生物质能资源的总体情况。在评估过程中,还需关注生物质能资源的可持续性,保证生物质能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要充分考虑生物质能资源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促进生物质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5.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生物质能转化技术是生物质能利用的关键。目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液化、生物质发酵等方法。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直接燃烧产生热能,适用于生物质原料丰富、燃烧设备完善的地区。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可燃气体,具有高效、清洁、环保等优点。生物质液化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生物油、生物柴油等,可替代化石燃料,降低能源消耗。生物质发酵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生物质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生物质能转化效率,需不断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设备,降低生物质能转化成本,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的经济性。5.3生物质能应用领域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应用领域广泛。以下是生物质能应用的主要领域:(1)农业领域:生物质能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烘干谷物、温室供暖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2)工业领域:生物质能可作为工业生产的热源,用于发电、供暖等,替代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3)生活领域:生物质能可用于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如炊事、供暖等,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4)环保领域:生物质能利用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城市固态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5)能源领域:生物质能可作为能源替代品,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缓解能源压力。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质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促进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六章地热能利用策略6.1地热资源分类与开发6.1.1地热资源分类地热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储存的热能,根据其温度、化学成分和地质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1)高温地热资源:温度在150℃以上,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的火山地区,如我国的西藏、云南等地。(2)中温地热资源:温度在90℃至150℃之间,分布广泛,可用于发电、供暖等。(3)低温地热资源:温度在40℃至90℃之间,主要应用于温泉、地热供暖等领域。6.1.2地热资源开发地热资源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热勘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查明地热资源的分布、温度、压力等参数。(2)地热钻井:根据勘探结果,进行钻井施工,获取地热资源。(3)地热利用设施建设:包括地热发电站、地热供暖系统、温泉度假村等。(4)地热资源管理:对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保护和监管,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6.2地热能发电技术6.2.1地热能发电原理地热能发电是利用地热资源的高温热能,将水转化为蒸汽,推动蒸汽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根据热源温度的不同,地热能发电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干蒸汽发电:直接利用高温地热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2)湿蒸汽发电:将地热资源中的水加热至沸腾,产生湿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3)热水发电:利用低温地热水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6.2.2地热能发电技术发展趋势(1)高温地热能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拓展高温地热资源的利用范围。(2)低温地热能发电技术:研发适用于低温地热资源的热泵发电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地热能综合利用:将地热能发电与地热供暖、温泉开发等相结合,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6.3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6.3.1地热供暖地热供暖是利用地热资源的热能,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内部,为用户提供供暖服务。地热供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环保: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地热供暖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2)稳定可靠: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供暖系统运行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3)舒适性好:地热供暖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温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6.3.2地热空调地热空调是利用地热资源的热能,为建筑提供制冷和供暖服务。地热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高效:地热空调系统COP(功能系数)较高,节能效果显著。(2)环保无污染:地热空调系统无排放,对环境友好。(3)可靠性高:地热空调系统运行稳定,维护费用低。6.3.3地热建筑一体化地热建筑一体化是指将地热能利用技术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实现建筑物的绿色、环保、高效利用。地热建筑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热供暖与制冷系统:将地热供暖和地热空调技术应用于建筑物,提供全年舒适的室内环境。(2)地热热水系统:利用地热资源为建筑物提供热水,满足用户日常生活需求。(3)地热能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将地热能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绿色、环保、高效的城市发展。第七章海洋能利用策略7.1海洋能资源概述海洋能是指海洋中蕴藏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沿海地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为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海洋能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等特点,对于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和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2海洋能发电技术7.2.1潮汐能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潮汐涨落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目前潮汐能发电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另一种是利用潮汐泵蓄能发电。我国在潮汐能发电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浙江舟山群岛的潮汐能发电站。7.2.2波浪能发电技术波浪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海浪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波浪能发电装置主要有振荡浮体式、摆式、点头鸭式等。我国在波浪能发电技术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需加大研发力度。7.2.3海流能发电技术海流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海流的速度驱动水轮机发电的一种技术。海流能发电装置主要有水平轴水轮机、垂直轴水轮机等。我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流能资源,海流能发电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2.4温差能发电技术温差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海洋表层和深层水温差驱动热力循环发电的一种技术。目前温差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两种。我国在温差能发电技术方面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仍需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7.2.5盐差能发电技术盐差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海水与淡水之间盐度差异驱动能量转换的一种技术。目前盐差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压力延迟渗透和反向电渗析两种。我国在盐差能发电技术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大研究力度。7.3海洋能在沿海地区的应用7.3.1潮汐能应用潮汐能发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潮汐能发电具有稳定的输出功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沿海地区提供清洁能源。7.3.2波浪能应用波浪能发电装置可安装在沿海地区的岛屿、港口等区域,为这些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波浪能发电装置还可用于海洋观测、海洋工程等领域。7.3.3海流能应用海流能发电技术可应用于沿海地区的岛屿、港口等区域,为这些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同时海流能发电装置还可用于海洋观测、海洋工程等领域。7.3.4温差能应用温差能发电技术可应用于沿海地区的岛屿、旅游区等区域,为这些地区提供电力供应。温差能发电技术还可用于海洋养殖、海洋温差能空调等领域。7.3.5盐差能应用盐差能发电技术可应用于沿海地区的淡化水制备、海洋养殖等领域,为这些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和淡水资源。同时盐差能发电技术还可为沿海地区提供电力供应,促进经济发展。第八章绿色能源政策与法规8.1绿色能源政策概述绿色能源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为促进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的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明确绿色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指标,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2)政策手段: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价格政策等,以激励绿色能源项目的投资和运营。(3)政策领域:涵盖绿色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市场推广、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4)政策实施:明确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8.2绿色能源法规体系绿色能源法规体系是指国家或地方为规范绿色能源领域的行为,制定的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为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基本法律依据。(2)专项法规:针对绿色能源的特定领域,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行业发展。(3)地方性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能源法规,推动本地绿色能源发展。(4)政策性法规:将绿色能源政策上升为法规,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和约束力。8.3政策与法规的执行与监管为保证绿色能源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各级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执行与监管工作。(1)建立健全政策执行机制:明确政策执行的责任主体,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和时间表,保证政策落地生根。(2)加强法规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绿色能源法规,提高公众和企业的法律意识,加强法规培训,提高执法能力。(3)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两级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绿色能源项目合规运营。(4)严格执法检查:对违反绿色能源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能源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绿色能源法规体系的完善。第九章绿色能源市场与发展趋势9.1绿色能源市场分析9.1.1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能源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我国绿色能源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9.1.2市场竞争格局绿色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争取市场份额。在新能源领域,我国企业逐渐崛起,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9.1.3市场需求分析绿色能源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扶持:对绿色能源的支持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刺激了绿色能源市场的需求。(2)能源替代需求: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绿色能源成为替代能源的重要选择。(3)环保意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促使绿色能源在生活、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9.2绿色能源产业现状与趋势9.2.1产业现状当前,绿色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9.2.2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绿色能源产业将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2)产业融合:绿色能源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将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3)市场国际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