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 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 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生物 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生物 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

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侬)

--------------■一'出生率

〜〜'一~死亡率

时间鬲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组成为

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例高,人口会增加。

2.(-新课标I.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

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揖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病毒传播路径是水稻一稻飞虱一水稻,青蛙

是肉食性动物,它减少了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可推断出青蛙吃掉了部分稻飞虱,才出现这

样的效应,因此青蛙和稻飞虱之间是捕食关系。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

竞争关系。病毒Y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与青蛙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

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指同

种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如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

4.(•浙江,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有关知识。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

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重在维持,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

环境容纳量,一旦超过往往会通过反馈调节数量有所下降,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

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

“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

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准确理解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把握影响环境

容纳量的外界因素。

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口.13种群为」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看出种群a的变化规律是呈典型的S型规律增长,它受自身种群密度的

制约,种群密度的变化由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同时从图中看出它不随种群b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不受种群b消长影响,因此答案A、B可以排除。答案I)中种群b早期增长呈J型,

此时不受种群a的制约,之后因a、b间的竞争而下降,故此答案错误。

6.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鲸鱼有时捕食妒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鲸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

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捐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种消失

[答案]D

[解析]种间关系上表现为共生、竞争、寄生和捕食。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的相互

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关系,它们是相互适应的,从而使得这两个物种

能够长期保留下来。如果捕食者将猎物全部捕食掉,则捕食者自己也将会饿死。因此,选项

D是错误的。

7.如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

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它们依次是()

A.乙、甲、丁B.甲、丙、乙

C.丙、甲、乙D.丁、乙、丙

[答案]C

[解析]小球藻在理想状态下分裂繁殖产生的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指数增长,即

“J”型曲线;鸡产蛋(每天一枚)的数量逐步累积,呈台阶式增长;竹子自然生长速度开始

较快,随着年限延长并受遗传、环境等因素限制,生长会逐渐减慢,最后达到最高后不再生

长。

8.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

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

增长

0.661.242.813.672.941.650.03

速率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C

[解析]从表中知,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少,符合“S”型曲线的特征,种群个体的

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选项错误。生物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随着

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的加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

速率变慢,C选项正确。种内斗争最激烈时候应该是种内数量最大,种群密度最高时,由表

知是第七年。

9.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

①马尾松林马尾松00m321000m3

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600kg

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

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C

[解析]③项内容为过度采收。

10.(•江苏,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I).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理解和标志重捕法的使用以及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种群是

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A正确;标志重捕法是用来估算动物种群

密度的方法,可用来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洪泽湖不同区域的生物分布不同,是群

落的水平结构;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只是说明群落内的物种和数量达到相对平衡,

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变化,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日常学习

中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1.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B.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C.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

D.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

[答案]C

[解析]群落演替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如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

度和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海洋中与陆地上的群落都是在不断演替的。

12.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

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1).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答案]C

[解析]“退耕还草、还林”体现的是次生演替。

13.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图a所示的结果,若

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

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捕食

C.互利共生D.寄生

[答案]A

[解析]两种单细胞生物单独培养都能正常生长,但当把两者混合培养时,二者由于争

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生存斗争,其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被消灭,这种现象叫做竞争。

14.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X倍,如图表示X

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答案]C

[解析]当X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a~c年,种群的数量应该是

逐渐减少的,c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小,故C项错误。

15.表示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

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B.曲线2,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D.曲线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答案]C

[解析]七点代表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少时,空间资源充足,生殖速率会加快,到K/2

时,生殖速率达到最大;随着种群数量接近/值,种内斗争加剧,鲸的生殖速率会下降,死

亡数量会快速上升,所以曲线1代表生殖数量变化速率。

16.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答案]C

[解析]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所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也可

能发生改变。

17.下图表示几个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情况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

用状况不同。下面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资源状态资源状态

图a图b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答案]A

[解析]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图a中种群之间资源交叉不

多,所以种间斗争不激烈,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交叉重叠很多,所以种间

竞争激烈。

18.如图为一个国家(没有战争及大型的流行性疾病等特殊情况)400多年来人口的变化

曲线,从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国的人口变化情况是()

①时间为a时,该匡当时的年龄组成很可能属于增长型②该国很可能在b时实行了

“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几乎等于死亡率,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恶性增长③时间为c

时.该国当时的年龄组成很可能属于衰退型

A.®®B.@@

C.@@D.®®®

[答案]D

[解析]题图中曲线的走势可以反映某时间种群的增长率,而增长率:出生率-死亡

率。在a时,人口增长率较大,很可能是增长型;在b时,人口数量不再增加,所以出生率

等于死亡率,很可能是计划生育的结果;在c时,人口数量明显下降,此时的年龄组成很可

能是衰退型。

19.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

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答案]B

[解析]施用农药后害虫大量死亡,蜘蛛的食物不足,另外农药往往对蜘蛛也有毒害作

用,所以蜘蛛的数量将会戒少。C期间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捕食关系的相对稳定产生的。

20.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

专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主。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

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的关系为捕食,与竹类的关系为寄生。

21.下图表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

[答案]R

[解析]寄生分为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两种,B项内容可以反映出二者的关系。

22.在一块方形的样地中,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

确性?()

A.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

B.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

C.所选样地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

D.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随机性

[答案]B

[解析]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的选取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3.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睾()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I).进行对照实验

[答案]D

[解析]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研究方法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一提出合理的假设

一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一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

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24.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

地上逐渐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答案]C

[解析]物种进化是指一个物种变为另一个物种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外来物种入侵是指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个物种引入一个新

的生态系统,并对该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

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在方向上垂直分层的特点。

25.下表为某退耕林地在恢复阶段的研究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群落类型树种数量平均胸径(cm)平均高度(m)

I:摆荒7年的次生林228.76.3

II:25年的次生林8110.48.4

III:50年的次生林9611.89.2

IV: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13.710.5

A.退耕林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调查退耕林地乔木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C.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加快

D.退耕林地中植物种类增加,植物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退耕林地中保留有植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资源,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对比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减慢。

2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A.围湖造田B,过度放牧

C.封山育林【).退草还耕

[答案]C

[解析]围湖造田、过度放牧、退草还耕都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生产力下降,

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封山育林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成分由简单到复杂,对环境资源利用

由不充分到充分,使生产力由低到逐步提高,有利于群落正面演替。

27.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

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二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

表现出的趋势是()

B.乙强甲弱

C.甲强乙弱D.甲、乙均减弱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当播种比例为甲:乙二4:6时,收获种子产量甲已经超过了乙,

并且甲:乙二6:4和8:2时,甲的种子产量都比乙多。所以当播种比例为甲:乙二5:5

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甲强乙弱。

28.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獴、野猪

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因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动物的垂直分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

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

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蝌蚪存活率/%

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

甲乙丙

1087740

22583025

34423211

482037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I).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答案]D

[解析]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随着放入捕食者数目的增多,甲和丙的存活

率减少,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巨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摧食者

影响,A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很低,甲和丙的存活率很高,此条件下的种间竞

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的存活率逐渐增大,可获得的资源逐

渐增加,D错误。

30.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小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答案]B

[解析]”值是指环境空间容纳的最大数量。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

率在下降,而死亡率在升高,而不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第I【卷(非选择题夫55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9分)某人承包了一个鱼塘,放养了2000尾圜鱼.在最初4个月内,由于资源和

空间充足,每个月鱼的数量是上一个月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鱼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设计了如下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鱼的情况研究方法

鱼的数量每一个月是上一个月的2倍①

4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鱼的增长不

受鱼的密度增加的影响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

性质进行表达

观察统计鱼的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

行检验或修正或修正

请对该步骤进行补充,即写出上表中①®③处的内容。

(2)假设该池塘最多能够容纳5万尾鲫鱼生长,则在捕捞时,应让池塘保持________尾

鲫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率。

(3)在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估算方法是________,此方法是否适宜作为土壤动

物调查的估算方法?________o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1)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儿二品・厂(其中,此

代表E个月后鱼的数量,1表示时间,4表示倍数,川表示最初的鱼的数量)(2)2£000

(3)标志重捕法不适宜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

体充分混匀

32.(12分)将一个水族箱用屏障在中间隔成A、B两部分,然后在A、B两侧分别放入

数量相同的少量水蚤(小型甲壳动物)和草履虫,给予充足的食物,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观

察它们的生长。力小时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发展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值)

时,继续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供给水蚤食物,并把屏障撤掉。请分析回答:

(1)在。~力小时内,两个种群的增长均呈__________型曲线。

(2)达到〃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4小时后,草履虫数量逐渐减少,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是

⑷在坐标图中绘出力小时后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答案]⑴“S”⑵空间的限制(3)水蚤的捕食

⑷如图所示

水蚤

…“

草履

——

生活空

增加,

数量的

着种群

所以随

间中,

生活空

固定的

虫都在

和草履

于水蚤

]由

[解析

,”水

蚤食物

供给水

但不再

食物,

草履虫

“供给

题干

根据

曲线。

“S”型

现出

,呈

间不足

曲线。

关系的

现捕食

物,出

虫为食

以草履

就会

种群

物的

有生

中所

环境

自然

系,在

密切关

力有着

负载能

和环境

群增长

分)种

(10

33.

答:

图回

据下

请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